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烂倾新酿酒,饱载下江船。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
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这是一首揭露乡村中土豪的诗篇。村豪,指乡村豪富之家。农民辛勤劳动了一年,果实全被地主村豪掠夺去了。这些土豪在地方上势力很大,连官府也干涉不了他们。他们不是官,但势倾官府,是农村中的恶势力。

  诗的开头两句:“日击收田鼓,称大有年。”写秋收日程已到,村豪们每天敲击收田之鼓,召集佃农们为他们收割,他们督催别人辛苦劳动,让人家头顶烈日,脚踩污泥,汗水滴在田地里,自己只在一旁监收。他们占有绝大部份的土地,剥夺别人的劳动果实。除了打鼓催唤佃农刈禾之外,还不时在啧啧称道说:“今年是大有的丰年。”他们沾沾自喜,恬不知耻,自居田地的主人,在他们看来,连佃农们最低限度的穷苦生活,也全出于他们的恩赐。

  三四两句写村豪在夺取佃农劳动成果之后,狂欢享乐,尽情享用用粮食新酿的美酒,包载下江运谷的船只,颐指气使。这两句反衬佃农劳苦终年,吃的却是粗粝之食。五六两句,写这些村豪家里的人全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妇人的头上插满银钗;儿童的衣袍,全用细软的毛皮和丝绸制成。这两句反衬劳动者衣不蔽体,女无裙裤,孩子们在秋天,也全无衣着。一旦天寒,只有忍饥受冻。

  结尾两句:“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揭露村豪是一股顽固的势力,不仅乡村的小吏不敢过问他们,更教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权势熏天,终年鱼肉人民,毫无顾忌,就是地方官,也奈何他们不得。这“不信有官权”一句,写得极为沉痛,逼近杜甫。

  全诗所述,都是实况。作者同情人民,疾恶豪霸,在做地方官的时侯,对农村现实,有深切的了解。他对贫富不均、苦乐悬殊这一社会现实,则是深恶痛绝的。这首五律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98页

cūnháo--méiyáochén

shōutiánshíchēngyǒunián

lànqīngxīnniàngjiǔbǎozàixiàjiāngchuán

yínchāimǎntóngpáocuìdiéxiān

xiūjièwènxìnyǒuguānquán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乡村中土豪的诗篇。村豪,指乡村豪富之家。农民辛勤劳动了一年,果实全被地主村豪掠夺去了。这些土豪在地方上势力很大,连官府也干涉不了他们。他们不是官,但势倾官府,是农村中的恶势力。

  诗的开头两句:“日击收田鼓,称大有年。”写秋收日程已到,村豪们每天敲击收田之鼓,召集佃农们为他们收割,他们督催别人辛苦劳动,让人家头顶烈日,脚踩污泥,汗水滴在田地里,自己只在一旁监收。他们占有绝大部份的土地,剥夺别人的劳动果实。除了打鼓催唤佃农刈禾之外,还不时在啧啧称道说:“今年是大有的丰年。”他们沾沾自喜,恬不知耻,自居田地的主人,在他们看来,连佃农们最低限度的穷苦生活,也全出于他们的恩赐。

  三四两句写村豪在夺取佃农劳动成果之后,狂欢享乐,尽情享用用粮食新酿的美酒,包载下江运谷的船只,颐指气使。这两句反衬佃农劳苦终年,吃的却是粗粝之食。五六两句,写这些村豪家里的人全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妇人的头上插满银钗;儿童的衣袍,全用细软的毛皮和丝绸制成。这两句反衬劳动者衣不蔽体,女无裙裤,孩子们在秋天,也全无衣着。一旦天寒,只有忍饥受冻。

  结尾两句:“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揭露村豪是一股顽固的势力,不仅乡村的小吏不敢过问他们,更教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权势熏天,终年鱼肉人民,毫无顾忌,就是地方官,也奈何他们不得。这“不信有官权”一句,写得极为沉痛,逼近杜甫

  全诗所述,都是实况。作者同情人民,疾恶豪霸,在做地方官的时侯,对农村现实,有深切的了解。他对贫富不均、苦乐悬殊这一社会现实,则是深恶痛绝的。这首五律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97-98页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译文:扬帆之船借天风航行,最好慢点到达下一个水驿,能拖多迟拖多迟。
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
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¹
译文:天刚刚亮到达西塞山,已比同是流放的伙伴先到。
注释:¹投沙伴:指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投:抛弃。沙:长沙。贾谊被权贵排挤滴贬到长沙,他曾作赋吊念屈原。在此借喻裴隐。
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
回峦引群峰,横蹙(cù)楚山断。
译文:两岸群峰回峦,楚山横蹙断裂。
砯冲万壑会,震沓百川满。
(pīng)¹冲万壑(hè)会,震沓(tà)百川满。
译文:水流冲击万条深壑,响声如雷,百川汹涌,波浪滔天。
注释:¹砯:水击山岩声也。
龙怪潜溟波,俟时救炎旱。
龙怪潜溟波,俟时救炎旱。
译文:龙怪潜伏于溟波,等待时机来救炎旱之灾。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译文:我们久盼雷鸣雨落,好滋润干枯的心田。
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
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
译文:此一去,鸟都埋怨天路悠长,我更忧愁春光短暂。
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
空将泽畔吟¹,寄尔江南管。
译文:我且模仿屈原的泽畔吟,寄给你用江南管弦配配乐,看好不好吟唱。
注释:¹泽畔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后常把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称为“泽畔吟”。

liúlángzhì西sāi驿péiyǐn--bái

yángfānjiètiānfēngshuǐ驿huǎn

píngmíng西sāixiāntóushābàn

huíluányǐnqúnfēnghéngchǔshānduàn

pīngchōngwànhuìzhènbǎichuānmǎn

lóngguàiqiánmíngshíjiùyánhàn

xíngwàngléiānzhānsàn

niǎotiānzhǎngrénchóuchūnguāngduǎn

kōngjiāngpànyíněrjiāngnánguǎn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鸟有偿冤¹者,终年抱寸诚²
译文: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仇的,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注释:学:仿效。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精卫:鸟名。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¹偿冤:报仇。²寸诚:寸心,决心。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口衔(xián)山石细,心望¹海波平。
译文: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希望把那滔滔大海填平。
注释:¹心望:希望。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miǎo)¹功难见²,区区³命已轻
译文: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注释:¹渺渺:渺茫,毫无可能。²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看见。³区区:小小的。⁴命已轻:性命轻微。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人皆讥造次¹,我独赏专精²
译文:人们都讥笑此举太荒唐可笑,只有我欣赏其精诚专一。
注释:¹造次:荒唐可笑。²专精:精诚专一。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岂计¹休无日²,惟应尽此生。
译文:何必考虑这没有终止的日期?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注释:¹计:考虑。²休无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何惭刺客传¹,不著²报雠(chóu)³名。
译文: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中不曾留名。
注释:¹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²不著:没有记载。³雠:同“仇”。

  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逾的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形象。前四句,从正面破题。虽未直接点破“精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山石细”、“海波平”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两句描写了精卫填海的失败。特别是用“抱寸诚”、“衔细石”,与“心望海波平”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精卫鸟的心诚志坚;用“渺渺”、“区区”等叠词,与“功难见”、“命已轻”配搭,表达出对精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一句,是全诗主旨。从七八两句起,作者开始抒发议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个人的见解。“专精”二字是作者赋予精卫鸟的人格化的精神品质。“人皆讥造次”,大致是指文人学士在对待精卫填海这件事上,纷纷祖述陶渊明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的无为、无奈的观点。“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赏专精”,是他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精”论点,充分展开议论。最后两句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且应人传的观点再次表达了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多称之。但关键在于作者当时不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参考资料:
1、 富金壁.中华文化经典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453
2、 郭振.古代诗人咏海:海洋出版社,1993:313
3、 彭国忠.唐代试律诗:黄山书社,2006年:87

xuézhūjìnshìzuòjīngwèixiánshítiánhǎi

hán tángdài 

niǎoyǒuchángyuānzhě zhōngniánbàocùnchéng 
kǒuxiánshānshí xīnwànghǎipíng 
miǎomiǎogōngnánjiàn mìngqīng 
rénjiēzào shǎngzhuānjīng 
xiū wéiyīngjìnshēng 
cánzhuàn zhùbàochóumíng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两汉本继绍¹,新室²如赘(zhuì)(yóu)³
译文:西汉和东汉本来就是承接关系,中间却多出来个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个无用的肉瘤一样。
注释:¹继绍:承传。²新室: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³赘疣:赘:多余。疣:肉瘤。形容累赘无用之物。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所以嵇(jī)中散¹,至死薄殷(yīn)²
译文:所以才有嵇康这样弹着广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临死前写文章批责那些不遵守法纪纲常的人。
注释:¹嵇中散:稽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拜中散大夫不就,人称稽中散。²至死薄殷周:嵇康的朋友山涛任吏部郎迁散骑常侍后,向司马氏推举嵇康担任他的旧职。嵇康身为曹魏宗室,不齿山涛依附于司马氏的行为,于是遂与之绝交,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其中有言:每非汤武而薄周孔。薄:鄙薄,瞧不起。殷周,指殷汤王和周武王,二人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

  这首诗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把南宋继承北宋,比作东汉继承西汉,把在金人统治者扶持下出现的伪楚、伪齐傀儡政权比作王莽的新室。并且表示,只有东汉继继承的西汉,南宋继承北宋才是正统政权,而对于一切傀儡政权坚决不予承认。对于反对司马氏篡魏的嵇康,给予热情的赞颂。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善于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点,在这首诗里,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当时的伪齐、伪楚政权。用嵇康与山涛绝交之事来贬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读起来有丈夫之气,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参考资料:
1、 王延梯.漱玉集注[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72.

yǒngshǐ

qīngzhào sòngdài 

liǎnghànběnshào xīnshìzhuìyóu 
suǒzhōngsǎn zhìyīnzhōu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lǔ)¹²
译文:分别才几天,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
注释:穞:野生的稻谷,穞,自生稻也。²葵:冬苋菜,《广雅》: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寒蝉聒(guō)¹梧桐,日夕长鸣悲。
译文: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
注释:¹聒:聒噪、吵闹。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白露湿萤(yíng)火,清霜凌兔丝¹
译文: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严霜将兔丝草枯萎。
注释:¹兔丝:蔓草,多生荒野古道中,蔓延草木之上,有茎而无叶,细者如线,粗者如绳,黄色,子入地而生。初生有根,及缠物而上。其根自断,盖假气而生,亦一异也。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空掩紫罗袂(mèi)¹,长啼无尽时。
译文: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注释:¹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此诗作年不详。诗以拟代独处之思妇口吻写秋日思情,诗中描画秋日萧瑟景物以衬托伤感气氛,以景寓情,相思之深见于言外。另外此诗用自然景象极写别后的凄凉、寂寞与悲哀的心情。情景交融,十分完美。

  首句写离别时间短暂只有几日,而主人公感觉十分漫长,认为门前已长野草,道出主人公度日如年的殷切思念之情。

  第二、三句通过写寒蝉、白露、清霜等描画出秋天的萧瑟、肃杀、凄冷,从而写出主人公的凄苦心情。白露、清霜一句对仗工整、描写细腻如画,想来主人公生活在离别的痛苦中,耳中所闻、眼中所见皆勾起自己的思念忧伤。

  末句写主人公独守空房、长啼无尽。“空掩紫罗袂”叙述主人公身穿华丽服饰其雍容华丽却无人欣赏,只能掩严实自己的服饰。“长啼无尽时”刚好与次句的“日夕长鸣悲”相呼应,且在啼哭时间上要更久长一些,把离别后的悲伤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纵上所述,本诗有诗意、有境界、有情感,处处充满缠绵、委婉,在闺怨诗里面,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
北固¹临京口,夷山²近海滨。
译文:北固山紧靠着京口,夷山临近大海之滨。
注释:扬子津:指扬州南面扬子江渡口。京口:即今镇江市,与扬子津隔江相望。¹北固:山名,在京口东北,长江南岸。²夷山:京口东北方江中有焦山,焦山旁有松寥、夷山二小山,称海门山。
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江风白浪起,愁杀¹渡头人。
译文:江风吹来掀起了白浪,愁煞渡头上的过江人。
注释:¹愁杀:愁煞,愁得要死。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愁情。诗的前两句以远视角度写京口的地势,视野开阔,境界壮丽;三四句写江口吹起大风,涌起如山白浪,愁杀了想要渡江的人们。全诗四句,都写得平易质直,明白如话,有襄阳民歌风味。

  诗是由题中之“望”而展开的,首二句以工整的对仗形式,写出孟浩然站在扬子津眺望南岸京口的地势。主要是从京口的北固、夷山二山来进行描述。北固山在镇江之北约一里,由于诗人是在江北南望京口,故以“临”字写出二者关系。而夷山在镇江以东约九里,诗人隔江相望,只隐约可见,故想象其绵延至海滨,以“近”字点刷山之态势,颇具动态感与延伸感,给人以艺术的联想。而那个方向又是诗人将去的处所,从中透露出他的几分企盼之情。二句中涉及到与京口有关的三个地名,且其中山名有二,然并不觉冗赘,显得十分自然贴切。二句以山为对象,展现了京口的粗略地理位置。

  以上两句主要写远望之山,紧接一句,则写近望之江。随视线的移动,目光投视在大江之上,只见江风阵阵,白浪滚滚,显出一种奔涌气势。此句与前二句形成动、静对比,于动中将波翻浪卷、风声水声,分别触发人的视、听感觉,产生能影响人的官能感受的强烈效果。所以,最后一句之始,便以“愁”字作为一种心理回应,作为由听、视觉转换到感觉的审美活动的结果,表现出诗人见此物象而生发的特定心境,自然地由景入情。这里的“愁”,并非一般的乡愁、思愁、游子之愁,而包含着更深一层的意蕴。诗人久隐山林,年届四十始应试,结果不第而归,充满了难觅知音、厌倦京洛、意欲归隐的复杂感怀。这个“愁”字,除乡愁之外,还隐隐含藏着一种失意之愁。那浩浩,长河,滔滔江流,是诗人行程中的险途。同时,也可能又暗喻那使诗人“愁杀”的仕途上的阻隔。“渡头人”展现了忧郁愁苦的诗人自我形象,在结构上,又形成掉领全诗的特殊格局。

  全诗以题中之“望”作为基点,写了望中之景与望中之愁。其中,诗脉的条理和情感的逻辑十分清晰。以“望”起,望山(静态)、望江(动态),由此引起“愁",从主体对客体的审视中,展示诗人心绪。情景弥合无间,意境悠远深厚,语言平实清淳。

参考资料:
1、 王启兴主编. 王维孟浩然诗歌名篇欣赏[M].成都:巴蜀书社,1999 ,86-8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