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译文:抬头望去,孤城已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信江西畔,荒凉孤寂。
注释:馀(yú)干:唐代饶州馀干,即今江西省余干县。馀,即余。孤城:馀干古城原在一座小山上,故称“孤城”。楚水:淮水,这里指信江。馀干古城原在余江、汉江西北。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译文:当年的官舍已被秋草淹没,空空如洗;城楚上的城垛尚在,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
注释:女墙:城墙上的城垛。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译文:站在城头眺望,平沙辽远渺渺使人迷茫,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
注释:亭亭:高耸的样子。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yì)阳溪!
译文: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
注释:陵谷变:山陵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因馀干县城后从山上搬到山下,所以说“陵谷变”。弋阳溪:弋阳与馀干相连的一条小溪,在信江中游。

  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

  首联扣题,开篇即点明诗人登上馀干古县城后看到的景象:馀干古县城地势较高。周围又没有其他城乡相连,因被废弃又无人居住,俨然成了一座孤城,在城下抬头望去,已好像和白云连在一起,多年以来,这座古城一直矗立在楚水西畔,荒凉而孤独。首句中诗人站在城下,第二句的视角已转为凭楼远眺,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位置的转移:不论是“与白云齐”还是“万古荒凉”,都带有夸张的意味,意在表现馀干县城被抛弃后的沉寂和冷落。这既是客观意象的反映,同时也含有诗人自己的感情。

  首联写的是古城全景,颔联中视角转入城内。诗人先写“官舍”,这昔日繁华的地方如今杂草丛生,被越来越高的蓬篙掩埋了起来;随后再写“女墙”,城墙还在,可是巡防的将士已经不见踪影,到了夜甲。城楼上看不到守夜人点亮的火光,只能听见一声声乌鸦的啼叫从旷野响起。“已空”对应“犹在”,物是人非之感顿生。“秋草”与“夜乌”两个带有冷色调的意象,承接首联中的‘’荒凉”一词,把古县城的残破和冷清刻画得淋漓尽致。

  视角再次转移,诗人在颈联中着意描写城外的景象。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只能看见茫茫的沙地,大风骤起,卷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向着天边无尽处卷席而去;此时正是黄昏时分,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县城周围,理应是村舍农田,而诗中却尽是茫茫“平沙”;再者,县城治所虽然迁移,不该导致所有百姓随之搬迁,可这里的人却纷纷选择了离开了。联系当时背景,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七年之久,战区自然是烽火遍地,其他州县自然也会受到战争的影响,趁乱而起的诸侯、盗寇,无不成了鱼肉百l姓的黑暗力量。举国上下,为了保命,为了生存,人民莫不纷纷迁徙,背井离乡。颈联中的“落日”,既是自然景观,又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只有无知的鸟儿不懂历史变迁和国势盛衰,不分朝暮地在弋阳溪水上飞来飞去。尾联化用了《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的诗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十月之交》旨在通过写周幽王时期发生的日食以及后来一系列“百川沸腾,山冢崒崩”的自然灾难,以对当时西周统治者宠信小人、政治腐败的现状提出警告。刘长卿把《十月之交》中的名句化川在这首诗里,看似闲笔,实际上是委婉地对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提出批判,又有劝诫之意,比之正面警示更加含蓄,也更深刻。

  从形式美学上看,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美学对称。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成了诗歌画面的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首尾两联各用一个主语,句式相似,对应工稳。巧妙的诗歌结构不仅保持了诗歌形式上的对称之美,更形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变化。特别是首尾两联语意绵密,上下勾连,一气不断,更是产生了不同的音律效果。首联迫促,如异峰突起,强化了孤城的万古荒凉,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觉震撼效果。尾联低缓,便于诗人悲痛压抑情感的抒发,有如幽谷哀筝,幽恨绵长。诗歌就在结构的统摄之下,不为篇幅所窘,不为法度所限,于严格的体式中,气韵飞动,神思飞扬。使这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馀干县城,不仅是一座孤城,更是一座诗人心灵的荒城。无怪乎前人评说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能写得如此沉迷哀婉、深沉悲凉,且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正是诗人“炼饰”功夫所至。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455-456
2、 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54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树绕村庄,水满陂(bēi)¹。倚东风,豪兴徜(cháng)(yáng)²。小园几许,收尽春豪。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译文:绿树环绕着村庄,春水满池塘,迎着暖暖春风,安闲自在地来回漫步着。小小的院子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注释:¹陂塘:池塘。²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围墙 一作:苔墙)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yáng)¹青旗²,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围墙 一作:苔墙)
译文:越过围墙远望,隐约可见几间茅草房。溪水的小桥旁,青色的酒幌子在风中飞扬。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只见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注释:¹飏:飞扬,飘扬。²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豪,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豪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豪图。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平凡而优美。“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

  开头两句,先从整个村庄着笔。这正是春天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形象。它使人联想起孟浩然笔下的那个“绿树村边合”的农庄,平凡而优美。

  “倚东风,豪兴徜徉。”接下来的两句是说,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这两句,出现游春的主人公——词人自己。“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这一切,都在下面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体现。这两句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豪。有桃花红,梨花白,菜花黄。”这是说,小园虽小,却收尽春豪。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在信步徜徉的过程中,词人的目豪忽然被眼前一所色彩缤纷、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不知不觉停住了脚步。这鲜明的色彩,浓郁的香味,组成一幅春满小园的图画,显出绚丽多采而又充满生机。

  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豪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这几句也颇似辛弃疾《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词中:“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的意境。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照应上文的“豪兴徜徉”,进一步写其怡然自得情状。“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与上阕对应部分描写静静绽放的开花植物不同,这里集中笔力写的是动感极强、极为活跃的虫鸟等动物;“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春的生命活力,更加淋漓尽致。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豪。

  全词写景状物,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不慌不忙而意趣自出;结构方面上节片完垒对称,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在艺术创新上,是自有其特色的。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豪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
1、 任犀然编 .宋词三百首:彩图版 :万卷出版公司 ,2006年 :136 .

xíngxiāng ·shùràocūnzhuāng

qínguān sòngdài 

shùràocūnzhuāng shuǐmǎnbēitáng dōngfēng háoxìngchángyáng xiǎoyuán shōujìnchūnguāng yǒutáohuāhóng huābái càihuāhuáng 
yuǎnyuǎnwéiqiáng yǐnyǐnmáotáng yángqīng liúshuǐqiáopáng ǒuránchéngxìng guòdōnggāng zhèngyīngér yànér diéérmáng  (wéiqiángzuò táiqiáng )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guàn)雀楼¹西²百尺樯(qiáng),汀(tīng)³云树共茫茫。
译文: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
注释:¹鹳雀楼:唐代河中府的名胜。北周宇文护所建,楼高三层,原在山西蒲州府西南(今永济县),前瞻中条山,下瞰大河。因鹳雀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后为河水冲没。²西:一作“南”,一作“前”。³汀洲:水中小洲。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汉家箫鼓¹空流水,魏国山河²半夕阳。
译文: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注释:¹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²魏国山河:指大好河山。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事去千年¹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²长。
译文: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
注释:¹千年:极言时间久远。²为:一作“知”。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风烟¹并起²思归³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译文: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注释:¹风烟:一作“风尘”。²起:一作“是”。³思归:一作“思乡”。⁴远目:远望。

  此诗开头四句由傍晚登临纵目所见,引起对历史及现实的感慨。人们在登高临远的时候,面对寥廓江天,往往会勾起对时间长河的联想,从而产生古今茫茫之感。这首诗写登楼对景,开篇便写河中百尺危樯,与“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王昌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等写法异曲同工。以“高标出苍穹”(杜甫)的景物,形成一种居高临下、先声夺人之感,起得气势不凡。此句写站得高,下句则写看得远:“汀洲云树共茫茫。”苍茫大地遂引起登览者“谁主沉浮”之叹。遥想汉武帝刘彻“行幸河东,祀后土”,曾作《秋风辞》,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汉武故事》)所祭后土祠在汾阴县,唐代即属河中府。上溯到更远的战国,河中府属魏国地界,靠近魏都安邑。诗人面对汀洲云树,夕阳流水,怀古之幽情如洪波涌起。“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一联,将黄昏落日景色和遐想沉思溶铸一体,精警含蓄。李益生经战乱,时逢藩镇割据,唐王朝出现日薄西山的衰败景象,“今日山川对垂泪”(李益《上汝州郡楼》),不单因怀古而兴,其中亦应有几分伤时之情。

  后四句由抚今追昔,转入归思。其前后过渡脉络,为金圣叹所拈出:“当时何等汉魏,已剩流水夕阳,人生世间,大抵如斯,迟迟不归我为何事耶?”“事去千年犹恨速”一句挽结前两句,一弹指间,已成古今,站在历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则又不然,应是“愁来一日即为长”。“千年犹速”、“一日为长”似乎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此联因而成为精警名言。北宋词人贺铸名作《小梅花》末云:“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就将其隐括入词。至此,倦游思归之意已水到渠成。“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非春已可伤,何况春至。无怪乎满目风烟,俱是归思。盖“人见是春色,我见是风烟,即俗言不知天好天暗也。唐人思归诗甚多,乃更无急于此者”(金圣叹语)。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09-411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授宋休。
联翩(piān)¹²(gě)³入神州,梁主经营授宋休。
译文:过去连绵不断的运粮船队从南方经汴河来到汴京城,后梁朱温开始,苦心经营的汴京城到现在已至尾声。
注释:¹联翩:形容连续不断。²漕:漕运。³舸:大船。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惟见断冰流。
译文:自从这里被金人占领,在汴河边给马喝水,如今汴河的春天只见到断冰层层。
使君昔隐灊川曲,惯逐山樵伐云木。
使君昔隐灊(qián)川曲,惯逐山樵¹伐云木。
译文:先生昔日隐居于潛县美丽的山水田园之间,已经习惯了山野樵夫那种“日伐云木闲情满”的百姓生活。又不失七尺男儿与生俱来之,“闻鸡起舞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注释:灊县:古地名。东汉改灊县为潜县,属庐江郡。在今安徽。¹山樵:樵夫。
一从去作宪幕宾,长忆灊川好林谷。
一从去作宪幕宾,长忆灊川好林谷。
译文:自从应邀成为官员府中的谋士,曾经如同神仙般怡情于潛县好山好水的隐居生活,也就成了经常萦绕在心头的美好回忆了。
灊川之东山插天,中有峭壁何崭然。
灊川之东山插天,中有峭壁何崭(zhǎn)¹
译文:潛县的东部,山势险峻,直插云霄。中部重峦叠嶂、高峻突兀。
注释:¹崭然:形容山势高峻突兀。
寒光夜接九华雪,秀色日射峨眉烟。
寒光夜接九华雪,秀色日射峨眉烟。
译文:隆冬时节,雪裹崇山,晴夜月华,银辉千里,与九华山雪交相辉映。潛川之美,因山水如画,因人间仙境,蜚声海内,与几千里之外的峨眉秀色遥相呼应,各领风骚。
褚君妙笔世稀有,为写兹图传不朽。
(chǔ)君妙笔世稀有,为写兹图传不朽。
译文:画家堵炳的神来之笔乃稀世罕见,完成了这幅传世画作。
山气清含五粒松,江光绿浸三春柳。
山气清含五粒松,江光绿浸(jìn)三春柳。
译文:画中若隐若现的五彩氤氲,苍翠的五粒松依稀可见,江水澄澈的波光浸绿三春的嫩柳。
长裾曳杖为何人,从以樵斧方逡巡。
长裾曳(yè)杖为何人,从以樵斧方逡巡¹
译文:画中,一位身披宽大外氅,高大伟岸,英俊神武的汉子,一只手拿着一根木杖,一只手提着一把樵斧,正悠闲地漫步于山道之中。
注释:¹逡巡:徘徊不前;迟疑不决。
层峰正隔秋浦水,仙境似与柯山邻。
层峰正隔秋浦水,仙境似与柯山邻。
译文: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山的另一面就是碧波荡漾的秋浦河,山环水绕,宛如仙境,似乎可以与几百里之外的柯山相媲美。
山回峰转愁欲暮,斸药携琴更深去。
山回峰转愁欲暮,斸(zhú)药携琴更深去。
译文: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压在心中已久的忧愁也即将消失。挖着山里的药材,肩挎瑶琴,向山林深处走去。
林路时冲虎豹过,湍崖暗激蛟龙怒。
林路时冲虎豹过,湍(tuān)¹崖暗激蛟龙怒。
译文:山林深处常有虎豹出没,悬崖上瀑布飞泄,似乎搅扰了蛟龙的好梦,于是乎瀑布落下之际,涧水翻腾咆哮,或许是龙王真的发怒了吧!
注释:¹湍:水流急。
此图此景何清奇,疑是当年亲见之。
此图此景何清奇,疑是当年亲见之。
译文:此图此景如此清新奇妙,疑是自己当年亲眼所见。
采芝南岭去已远,濯足东涧来何迟。
采芝南岭去已远,濯(zhuó)足东涧来何迟。
译文:采灵芝于南岭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东涧洗洗双足,来缓解一下跋涉时的疲乏,应该还不算迟吧!
只今却上青霄立,斩伐芟夷乃其职。
只今却上青霄立,斩伐芟(shān)夷乃其职。
译文:而今却在这崇山峻岭之中,头顶青天,砍柴除草,此时却成了他的职业。
卷曲宜刊恶木枝,乔修要简良材植。
卷曲宜刊恶木枝,乔修要简良材植。
译文:他正弯着腰清除着杂乱的树枝,修剪影响树木生长的旁枝侧丫,期盼着能成为栋梁之材。
人生穷达焉可期,云中樵者非君谁。
人生穷达焉可期,云中樵者非君谁。
译文:人生的贫困与显达是无法预见的,高山云雾中的樵夫不是君还是谁呢!
会稽太守自结驷,王屋山人方看棋。
会稽太守自结驷,王屋山人方看棋。
译文:所谓会稽太守乘驷马高车之显贵,李白诗中的旅游达人王屋山人魏万,正悠哉悠哉地观看别人下棋之悠闲自得。种种人生境遇,富贵也罢、悠闲也罢,对君而言早已有过。
功名时来信所遇,伐木丁丁为君赋。
功名时来信所遇,伐木丁丁为君赋。
译文:当功名利禄再次来临之际,曾经回响于山林中的丁丁伐木声,就成了君最难忘的人生记忆了。
他年持斧绣衣行,还忆灊川卧云处。
他年持斧绣衣行,还忆灊川卧云处。
译文:他年当您身披锦衣、再次擎着您心爱的宝刃,骑着日行千里的骏马,纵情驰骋,所向披靡。到那时您是否还会回忆曾经在灊川闲云野鹤般的快意人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