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
春风午桥上,始迎欧阳公。
我仆跪双鳜,言得石濑中。
我仆跪双鳜,言得石濑中。
持归奉慈媪,欣咏殊未工。
持归奉慈媪,欣咏殊未工。
是时四三友,推尚以为雄。
是时四三友,推尚以为雄。
于兹十九载,存没复西东。
于兹十九载,存没复西东。
我今淮上去,沙屿逢钓翁。
我今淮上去,沙屿逢钓翁。
因之获二尾,其色与昔同。
因之获二尾,其色与昔同。
钱将青丝绳,羹芼春畦菘。
钱将青丝绳,羹芼春畦菘。
公乎广陵来,值我号苍穹。
公乎广陵来,值我号苍穹。
何为号苍穹,失怙哀无穷。
何为号苍穹,失怙哀无穷。
烹煎不暇饷,泣血语孤衷。
烹煎不暇饷,泣血语孤衷。
生平四海内,有始鲜能终。
生平四海内,有始鲜能终。
唯公一荣悴,不媿古人风。
唯公一荣悴,不媿古人风。

guōkǒushuāngguì怀huáiyǒngshū--méiyáochén

chūnfēngqiáoshàngshǐyíngōuyánggōng

guìshuāngguìyánshílàizhōng

chíguīfèngǎoxīnyǒngshūwèigōng

shìshísānyǒutuīshàngwèixióng

shíjiǔzàicúnméi西dōng

jīnhuáishàngshā屿féngdiàowēng

yīnzhīhuòèrwěitóng

qiánjiāngqīngshénggēngmàochūnsōng

gōng广guǎnglíngláizhíhàocāngqióng

wèihàocāngqióngshīāiqióng

pēngjiānxiáxiǎngxuèzhōng

shēngpínghǎinèiyǒushǐxiānnéngzhōng

wéigōngróngcuì媿kuìrénfēng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一个犁牛¹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也甜,晚也也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译文:半块田地,一头耕牛,收成好,收成坏,全凭老天说了算。虽然粗茶淡饭,但每顿都能吃饱,早晚吃的都很香甜。粗布的衣服比丝绸的穿着暖和,长也能穿,短也能穿。有三两间草屋,住着舒服,出去放心。雨过天晴,驾着小船去钓鱼,边钓鱼边喝酒,生活坦然。晚上回来,与儿女在灯前谈古论今,其乐融融。睡觉睡到日上三竿,快活赛过神仙。到南山无人的空谷读书,想疯就疯,不怕人笑话。
注释:¹犁牛:耕牛。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
竹竿籊(tì)(tì)¹,河水浟(yōu)(yōu)²
译文:钓鱼的竹竿又细又长,河水缓缓的流。
注释:¹籊籊:长而细的竹竿。²浟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相忘为乐,贪饵吞钩。
相忘为乐,贪饵(ěr)吞钩。
译文:我与名利相忘于江湖啊,那是何等的快乐。贪食饵料的鱼儿啊,必定会有吞钩之祸。
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非夷非惠¹,聊以忘忧。
译文:我既没有伯夷那样清高脱俗啊,也不似柳下惠那么坦然处浊。凡事可有可无,这样就可以忘忧而乐。
注释:¹非夷非惠:化用《孟子》的语意,但经诗人改造后,又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

  这首无名渔父的四言诗,载于《南史·隐逸传》。据传载,刘宋寻阳(今江西九江)太守孙缅,某日出游水边,遭一“神韵潇洒,垂纶长啸”的渔父。缅问他卖鱼否?他却自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邪?”缅劝他出仕以博取“黄金白璧”、“驷马高盖”,他又自言:“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遂作此歌,而后悠然离去。此诗运用古老的四言诗形式,古朴奥雅,读来如闻韶乐,它以极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意蕴、玄奥的哲理,精警凝炼,令人玩味无穷。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两句以景物起兴,描绘出一个清幽的隐士境界。首句语出《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籊籊,形容竹竿长而尖削之貌。此句字面上虽仅写竹竿,但已隐含垂钓之意。次句写水流潺湲,浟浟,水流之貌。这一联在写景中连用两个叠词,复沓回环,曼声长语,很好地表现出一种恬静悠闲的隐逸情趣。

  “相忘为乐,贪饵吞钩。”两句转入抒发情志。“相忘”一语,出于《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把对立的事物看成本质上毫无二致的事物,因而安时处顺,心境平和,这就是所谓“相忘”。而渔父的所谓“未辨贱贫,无论荣贵”,正是达到了《庄子》的这一境界。反之,如果不是与世“相忘”,而汲汲名利,势必引发灾祸,此联次句即是此意。游鱼贪食鱼饵,必有吞钩之祸,它与“相忘为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既是渔父自己的人生观的写照,同时也是作为对孙缅劝他出仕以求荣名利禄的答复。这两句虽是说理,但字面却都是与鱼相关,正与上句悠然垂钓的意思相承接,理与景结合得十分自然。

  最后两句对“相忘为乐”再作发挥,以强化此诗的主旨。“非夷非惠”化用《孟子》的语意,但经诗人改造后,又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孟子·告子下》云:“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又云:“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公孙丑上》)孟子的意思是,伯夷洁身自好,清高脱俗,失之器量狭小;柳下惠处浊自安,豁达开朗,惜乎不够严肃。而渔父借用其语,巧妙地化进《庄子》的哲学,指出人生不要执着于进退出处的任何一方,凡事都无可无不可,不要刻意为之。这样,与世委蛇,和光同尘,就能忘忧而为乐。“为乐”、“忘忧”,一章之中,两致其意,足见渔父胸中自是平和安乐的境界,势利富贵的外毒,难以侵入。

  此诗运用古老的四言诗形式,古朴奥雅,读来如闻韶乐,它以极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意蕴、玄奥的哲理,精警凝炼,令人玩味无穷。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历来是隐逸者的化身,《楚辞》和《庄子》中也均有《渔父》篇。这首小诗,语虽简淡,却使这个隐逸者的形象,又丰满、充实了不少。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01-802页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芳丛¹(yì)²湘竹³,零露凝清华
译文: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
注释:巽(xùn)上人:永州龙兴寺僧人重巽。上人,佛教中对有智、德、善行者的称呼,后用作对僧人的尊称。见赠:相赠,这里是送给我的意思。酬:答谢,回报。¹芳丛:这里指芳香的茶树丛。²翳:遮蔽,掩覆。³湘竹:湘妃竹,斑竹。⁴零:落下,降下。⁵清华:清亮的光华。这儿指清莹的水滴。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¹此雪山客²,晨朝掇(duō)³灵芽
译文: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
注释:¹复:又,再,更。²雪山客:在雪山隐行修禅的佛祖。这儿指山寺中的重巽上人。³掇:拾取,采摘。⁴灵芽:珍异的茶叶嫩芽。灵,神异的,美妙的。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蒸烟¹俯石濑(lài)²,咫(zhĭ)³凌丹崖
译文: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注释:¹蒸烟:上升的云气。²濑:湍急的水流。³咫尺:距离很近。咫,古代八寸。凌:在……上方,覆压。⁴丹崖:赭红色的山崖。这里其实就是指山崖,丹崖是古代诗文中常用词藻。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圆方¹²奇色,圭(guī)³无纤瑕(xiá)
译文: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
注释:¹圆方:圆形的和方形的。这儿指盛茶叶的竹器。²丽:附着,附有。³圭璧:古代帝王、诸侯在盛大典礼活动中所执的两种玉器,比喻人品美好。这儿指茶叶品质如同玉一样美好。⁴纤瑕:细微的缺点毛病。瑕,玉石上的疵点。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呼儿爨(cuàn)¹金鼎²,馀馥(fù)³幽遐
译文: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
注释:¹爨:炊,这儿指煎煮茶水。²金鼎:华贵的炊具。金,黄金,喻华贵。鼎,上古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炊具,多为礼器。这里金鼎也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藻,其实是指煎茶的锅子或壶罐之类。³馀馥:留下的香气。馀,剩下的,残留的。⁴延:延伸开来,扩散。⁵幽遐:幽深遥远的地方。遐,远。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dí)¹²真照³,还源
译文: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注释:¹涤虑:净化心灵。涤,清洗。虑,心思,精神。²发:流露,显现出来。³真照:真相,本性。照,人物的肖像图影。⁴还源:回到本源,回复本性。源,水的源头,借指人的原初本性或本质。⁵荡:清除,冲洗干净。⁶昏:昏沉,神志不清。⁷邪:邪气,影响身心的不正常因素。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犹同甘露饭¹,佛事²³(pí)
译文:它如同佛祖如来那甘露一般的斋饭,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个天下。
注释:¹甘露饭:佛祖如来的斋饭,味如甘露一样香甜。语出《维摩诘所说经》。²佛事:佛教徒供奉佛祖的法事。这儿指佛祖如来化缘来的斋饭,即上面所说的甘露饭。³薰:通熏,指香气散发开来,使别的物体沾染了香气。⁴毗耶:梵语词,即毗耶离城,佛经中指古印度的一座大城市,为释迦牟尼逝世的地方。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duō)¹此蓬瀛侣²,无乃³流霞
译文: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谁不惊叹,恐怕更珍贵于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注释:¹咄:叹词,犹啧,表示惊诧赞叹。这儿用作动词,意思是对……发出赞叹声。²蓬瀛侣:仙客的友伴。这里指香茶,如同修行者的友伴,为寺观所常备。蓬瀛,二座仙岛名,即蓬莱和瀛洲。³无乃:或许,恐怕。⁴贵:比较用法,即比……更珍贵。⁵流霞:流动的红色云彩,后用作仙酒名。

  柳宗元于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冬贬至永州,至则无处可居,只得寄寓在永州龙兴寺,得以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重巽赠以新茶,柳宗元作诗回赠,应当是第二年春以后的事情。观此诗,柳宗元心情已较平静,又新茶当采于春天,王国安先生《柳宗元诗笺释》认为此诗作于公元807年(元和二年)春,可从。

  茶叶的品质好坏,直接与茶树的种类、采摘的时间、当地的气候等多种因素相关。茶树喜好阴凉湿润,刘禹锡《试茶歌》云:“阳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莓苔地”,可知古人认为竹下茶最佳。重巽所赠茶叶,正是所谓竹间茶。

  这首诗开头两句是说,这茶树生长在密密的斑竹林中,为清莹的雨露所滋润,“湘竹”二字既给茶叶赋予了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照应到诗题“竹间”二字。富有经验的采茶者都知道,采茶时间最好是每年初春谷雨前后的新芽之时,若在清晨日出前带露采摘其品质更高。诗中第三四句说重巽亲自“晨朝掇芽”,表现出重巽深懂茶道,正合采茶之法。采茶的时间是否适当,对茶叶品质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诗中用一个“复”字。这个“复”字,乍读之下,很难理解和译出,其实是把奇特的竹间茶树和正确的采摘时间两方面联系起来。第三四句诗,既说明了茶叶品质美好的另一个原因,又与诗题中“自采新茶”四字相照应。茶叶又以高山云雾茶为佳,诗中第五六句诗所说的“蒸烟”和“丹崖”,正是指明了云雾和高山这两点,表明了茶叶品质上乘。第七句是说盛装茶叶的器具其形状之美,色泽之奇之特,间接衬托出了这茶叶的名贵与稀罕。第八句则是用典故比喻,直接评述茶叶品质的纯美无瑕。

  诗歌的第二部分是惊赞茶叶香气的奇妙。首先是香气持久悠长。第十句,“馀馥”是说香气不是一飘而尽,而是久留不散。“延”指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幽遐”则指香气传到了很深很远的地方。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喝了好茶,可以提神、祛秽,诗中的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就是围绕这两方面来说的。“荡昏”,即清除心神上的昏沉困倦,可以提神。“荡邪”,就是除秽。“涤虑”,就是洗去心中的烦躁,去掉昏惑和邪气,保持心神的安宁和清醒。这样,喝好茶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这是一般人从生理角度来理解的。然而柳宗元则从心理角度加以发挥,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度来评价好茶的妙用。“涤虑发真照”,是说茶香净化了人的思想道德,显露出人的毫无污染的真情本相。“还源荡昏邪”,是说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识中的昏浊邪恶,使人回复到自然天性,保持清白纯洁的境界。可见,诗人在此用到了双关象征手法,这么立意构思,就非常巧妙深刻,富有诗意。正因为这茶香不仅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还能有益于人的精神的健康,使人脱俗,所以才是最为神妙的珍异的上品。也正因为这茶叶具有这样的神奇功效,所以下面柳宗元连用佛教道教中的两种神奇的故事来加以比较。佛祖如来的甘露饭,香气熏染了毗耶城和大千世界,其实是说佛法广大,教化感人,使人皈依正道。道家仙客所饮流霞仙酒,使人数月不饥,其实是丹药神力,使人清心寡欲,不贪不痴,修成仙体。它们同为食物,都具有神奇功效,所以柳宗元用它们来与茶叶相比。不过,柳宗元自己更为信佛,而且斋饭、茶叶易得,流霞难求,所以诗中要说香茶“犹同”甘露饭,而“贵”于流霞。

  对这珍贵的名茶,柳宗元自然十分赞赏和珍视,但是既为其物,更为其人,因为这是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的第一位友人所赠,且为亲手所采,关爱殷切,情意殷深,使困窘中的柳宗元倍感精神上的慰藉和友情的可贵。赞美茶叶,其实更是赞美友人的情谊。所以柳宗元要用“金鼎”烹茶,要以自作新诗回赠,更要从精神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勉,也为自励。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勉,也为自励。

xùnshàngrénzhújiāncǎixīnchájiànzèngchóuzhīshī--liǔzōngyuán

fāngcóngxiāngzhúlíngníngqīnghuá

xuěshānchéncháoduōlíng

zhēngyānshílàizhǐchǐlíngdān

yuánfāngguīxiānxiá

ércuànjīndǐngyányōuxiá

zhēnzhàoháiyuándànghūnxié

yóutónggānfànshìxūn

duōpéngyíngnǎiguìliúxiá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rǎn)¹秋光²留不住,满阶红叶³暮。又是过重阳,台榭(xiè)登临处,朱萸(yú)香坠
译文:留不住的秋光慢慢在消逝,满阶的红叶落入暮色中。重阳节又要到来了,登临高台和水榭远望,到处遍桂茱萸香坠。
注释:谢新恩:词牌名。《历代诗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备体。”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而依《词律拾遗》则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¹冉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²秋光:秋天的时光。³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⁴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⁵台榭:高台和水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⁶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⁷朱萸:即茱萸。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⁸香坠:即香囊。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¹细雨。雝(yōng)²新雁咽寒声³,愁恨年年长相似
译文:庭院中飘溢着紫菊的香味,烟笼细雨。嗈嗈鸣叫的新雁呜咽着凄寒之声,愁恨年年如此相似。
注释:¹笼:笼罩。²雝雝:同“嗈嗈”,鸟的和鸣声。³咽寒声:呜咽的悲声。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⁴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这首通过写重阳节挂茱萸香坠儿的习俗抒发主人公的愁怨。词的内容中有对往昔重阳节的回忆,有对眼前处境的感慨,更多的是悲愁离恨。

  上片开端“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两句写秋光渐去,而作者又没有能力挽留,而“满阶红叶”自然也唤不出“霜叶红于二月”的喜悦。句末的“暮”字,既写出了时光变化,又写作者心情黯淡,细味其内涵,又有慨叹自己光阴虚掷,又经一年之意。下接“又是”,一个“又”,透露出作者独处已非一年。重阳佳节,登台临谢,当是当年作者值得纪念和回忆的时节和地方,可今年,恐怕是“追插茱萸少一人”,只能独自登临。

  下片再写暮秋景色,“菊花”是近观所见,“晚烟”一句写远望所及,形成一幅晚秋烟雨图画。结两句从听觉写,又闻新雁咽寒之声,雁是候鸟,一年一来回,照应了首句“秋光留不住”。在这嗈嗈雁声中,作者不禁想到自己无人作陪,只有“愁恨”相伴,而且年年如此。词在情景交融中结束了,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这首词通篇以写景为主,从“满阶红叶暮”到“晚烟笼细雨”,上下片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词谱》所载《谢新恩》的词虽然不止一种,但很少见像这首这样用仄韵的。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注曰:“此阕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所以历来对这首词分段和断句的异说颇多,莫衷一是。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7-19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¹坐金张²馆,繁阴昼不开。
译文:秋色阴霾,秋雨绵绵,整天独坐在玉真公主的别墅里面。
注释:¹秋:一作“愁”。²金张:汉宣帝时,金日磾和张安世并为显宦,后世以“金张”喻贵族。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空烟迷雨色,萧飒(sà)望中来。
译文:大雨激起水雾,空蒙一片,天地都是萧瑟的景象。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yì)¹昏垫²苦,沉沉忧恨催。
译文:整天昏昏欲睡,时时忧恨交集。
注释:¹翳翳:光线暗弱貌。²昏垫:迷惘。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译文:拿什么来排解秋雨天呢?且把手中的酒杯酌满白酒,把酒浇愁愁更愁。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吟咏思管乐¹,此人已成灰。
译文:作诗吟颂古时候管仲与乐毅的故事,这已经只是故事,此辈人早已经死去,现在哪里可寻?
注释:¹管乐:管仲与乐毅的并称。两人分别为春秋时齐国名相,战国时燕国名将。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译文:独自饮酒,独自勉励,要自强不息,可是谁还会珍惜能够经营天下的优秀人才呢?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¹
译文:我现在为张公子您弹着宝剑唱一首歌谣:“长剑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长剑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长剑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我家。”这终南山没有鱼吃啊,日子怎么过?
注释:¹“弹剑”二句:用孟尝君门客冯谖弹铗事。《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士人冯谖闻孟尝君好客,前往见之,孟尝君置其传舍。居有顷,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手,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译文:整天下雨,何人可将浮云席卷?何时可见阳天?
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jì)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jiǎn)
译文:庄稼应与天人和契,阴阳谐调,不应该如现在这样久阴不阳。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秋霖(lín)剧倒井,昏雾横绝巘(yǎn)
译文:秋天了,秋雨还仿佛井水倒灌一样地下,满山满壑都是水雾蒙蒙。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译文:原来是咫尺之途。现在因为川水阻隔而成天堑。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zōng)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译文:小溪汇流成大河。浪涛滚滚惊山川。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译文:泥石流铺天盖地。道路中断。对岸的牛马不辨形状。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饥从漂母¹食,闲缀(zhuì)羽陵简。
译文:食品基本都是邻居的洗衣的老妇女供给,闲来无事就收拾阅读书简。
注释:¹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遂用为典实。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园家逢秋蔬,藜(lí)(huò)¹不满眼。
译文:菜园里的蔬菜长的稀稀拉拉的。
注释:¹藜藿:野菜。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xiāo)(shāo)¹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译文:蜘蛛到处布网,蟋蟀声声急噪憋屈。
注释:¹蟏蛸:小蜘蛛。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xiǎn)
译文:厨房许久已经没有生火,砧板刀柄都长满了绿毛霉菌。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投箸(zhù)解鹔(sù)(shuāng),换酒醉北堂。
译文:扔下筷子,解开鹔鹴拿去卖了,换酒回来北窗下痛饮大醉。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丹徒布衣¹者,慷慨未可量。
译文:知道丹徒的刘穆之吗?有朝一日,青云直上,不可限量。
注释:¹丹徒布衣:指南朝宋刘穆之。《南史·刘穆之传》: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译文:也许有一天,我将用黄金的果盘,盛满槟榔,让你吃个痛快。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译文:我现在来求官,等我功成名就,我将拂衣而去,云游五湖四海三山。
此诗是李白三十岁时第一次入长安干谒时所作。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李白到长安,本拟通过张说、张垍父子引荐见玄宗以受重用,施展抱负,不意遭张氏父子冷遇,将他置于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又遇淫雨连绵,生活艰难。诗人有受愚弄之感,故作此二首诗以抒其愤。

zhēngōngzhǔbiéguǎnzèngwèiwèizhāngqīngèrshǒu--bái

qiūzuòjīnzhāngguǎnfányīnzhòukāi

kōngyānxiāowàngzhōnglái

hūndiànchénchényōuhèncuī

qīngqiūwèibáijiǔyíngbēi

yínyǒngguǎnrénchénghuī

zhuóliáomiǎnshuíguìjīnglúncái

dànjiànxiègōngziliángāi

báiyúnyóujuǎn

tiānrényīnyángnǎijiāojiǎn

qiūlíndàojǐnghūnhéngjuéyǎn

wǎngzhǐchǐsuìchéngshānchuānxiàn

zongzongbēnliūwénhàohàojīngzhuǎn

shāsāizhōngniúbiàn

cóngpiàoshíxiánzhuìlíngjiǎn

yuánjiāféngqiūshūhuòmǎnyǎn

xiāoshāojiéyōushuàishāngbiǎnqiǎn

chúzàoqīngyāndāoshēng绿xiǎn

tóuzhùjiěshuānghuànjiǔzuìběitáng

dānzhěkāngkǎiwèiliàng

shíhuángjīnpánjiànbīnláng

gōngchéngyáocāngzhōub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