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灵心圆映三江月,
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灵心圆映三江月,
彩质叠成五色云。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彩质叠成五色云。中藏宝诀峨眉去,千里提携长忆君。

chóuwénshǎojiànzèngtáozhúshūtǒng--bái

táozhúshūtǒngxiùwénliánggōngqiǎomiàochēngjuéqúnlíngxīnyuányìngsānjiāngyuè

cǎizhìdiéchéngyúnzhōngcángbǎojuééméiqiānxiézhǎngjūn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笙歌翠合,绮罗香暖。溶溶涧渌冰泮。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芳心还动梁苑。
春讯飞琼(qióng)¹。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江城次第²,笙(shēng)歌翠合,鸟(qǐ)罗香暖。溶溶³涧渌(lù)冰泮(pàn)。醉梦里、年华暗换。料黛眉重锁隋堤(dī),芳心还动梁苑
译文:春天的讯息随着葭莩灰飞出琼管,早春的清风日头虽然还不暖,越过墙头的鸟啼已一片噪乱。江城转眼间,已是翠碧笼罩,笙歌喧天,人们穿上绮罗春衫,迎来花香日暖。溪涧里残冰消融,绿水涓涓,恍惚在醉梦里,岁月悄然转换。我料想隋堤的柳叶凝重地紧锁了黛眉,梁苑的林花芳心震颤。
注释:¹琼管:古以葭莩灰实律管,候至则灰飞管通。葭即芦,管以玉为之。²次第:转眼,顷刻。³溶溶:水盛。⁴渌,清澈。⁵冰泮:指冰雪融化。泮,溶解,分离。⁶黛眉:以美人黛眉比喻柳叶。⁷隋堤,见周邦彦《兰陵王》注,此处泛指。隋堤:隋代开通济渠,沿渠筑堤,后称为隋堤。⁸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梁孝王刘武筑。此处泛指园林。
新来雁阔云音,鸾分鉴影,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月,恁时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新来雁阔云音¹,鸾(luán)分鉴影²,无计重见。啼春细雨,笼愁澹(dàn)月,恁时³庭院。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
译文:新近我久已不闻鸿雁的叫声,分飞的鸾凤对着镜中的孤影悲唤,生离死别的情人再也不能相见。啼泣的春天洒下淋沥的细雨,愁云笼罩的夜晚,月光淡淡,我独守着此时的庭院。离别的愁肠未曾倾诉已先寸断。就算还能登高望远,更如何忍受那芳草连绵伸向天边,飞落的梅花舞弄着暮色昏暗。
注释:¹雁阔云音:听不到大雁的叫声。阔:稀缺。²鸾分鉴影:比喻爱人分离或失去伴侣。借指妇女失偶。³恁时:此时。
此词为伤春抒怀之作。上片写景。“春讯”八句从自然与人事的声、色、香、暖之种种变化,渲染江城春色之绚丽与温馨。“醉梦”、“暗换”,写春光流逝之迅速和词人恍惚不觉之心态,“料黛眉”二句写词人料想中原故土柳叶凝眉锁愁,林花震颤不安,暗寓了对中原的眷念与悲感。下片抒情。由春思人,由思生恨、辞情愈转愈深。“春啼”三句以移情手法写春之啼泣而细雨淋漓,由云之笼愁而月光暗淡,词人此刻正独立于庭院而思家伤时,一片凄凉。“离肠”二句写词人相思离愁而痛断离肠,即使登高望远以舒怀,亦不得消释内心的离恨。末句以景结情,传达出无限深长的别愁离恨,辞尽意未尽。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微月生¹西海²,幽阳³始代升。
译文:月牙儿从西方极远之地生长,太阳落山后就变化上升。
注释:¹生:一作“出”。²西海:指西方极远之地。³幽阳:指落山后的太阳。⁴代:一作“化”。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圆光¹²东满,阴魄(pò)已朝凝。
译文:圆月正向东方运行满盈,阴暗月魄已在早晨凝成。
注释:¹圆光:满月。²正:一作“恰”。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译文:从混沌元气萌生了天地,三代纪元就已交替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译文:天道谅必还是这样存在,三正五德谁能加以确证?
本首诗是《感遇诗三十八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公元686年(垂拱二年),其二十九作于公元687年(垂拱三年)。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绿云¹影里,把明霞(xiá)²织就,千重文绣³。紫腻(nì)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绣候。半怯(qiè)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译文:峦叠翠的绿叶影里,遍地的千叶海棠宛如灿烂的锦绣明霞。紫腻红娇的花儿仿佛永远也扶不起的娇弱美人般惹人怜爱。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此时正是最美好的观赏时节。娇巧的花朵因春寒而没有完全绽放,却被温柔的春光滋养白里透红,仿佛白净的美人涂抹了胭脂红一般。小亭分外寂静,没有人声,可这春日的宁静又被那幼小的黄莺一声婉啭的啼鸣打破。
注释:念奴娇: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该调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宜雨亭:亭名,在张鎡的南湖别墅里。千叶海棠:海棠的一个品种。千叶:指重迭的花瓣。¹绿云:喻指海棠枝叶的茂密。²明霞:形容海棠花的鲜艳美丽。³文绣:绣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形容花叶色彩之美。⁴紫腻红娇:指深浅不同的海棠花。⁵扶不起: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海棠娇嫩之态。⁶好是:正好在于。⁷胭脂透:指花蕾尖红透。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双波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月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犹记携手芳阴¹,一枝斜戴,娇艳双波²秀。小语³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月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译文:还记得当初与心爱的人儿携手游于花丛中的情景,我不时为她撷取一枝美艳的海棠簪于鬓发,风韵在她的神采之间流荡。我们每一个软语温存的细节都没有逃过花儿的眼睛,然而冬去春来,花儿在不断地辗转开放,我们那软语相怜的情景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浅斟低酌,现在只是微微有些醉意,怎么能够就此归去呢?夜深之时我还要与花同眠,即使到了明日我也还要在这里与花儿相守。要不然等春归去之后,又到哪里去寻找诗料呢?恐怕到时即使是愁肠寸断,也写不出什么诗篇来。
注释:¹芳阴:花丛中。²双波:指双目含情。³小语:细语。⁴争得:怎得。⁵相守:相伴。⁶诗瘦:为吟诗而使人瘦。

  上片,首起三句“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总写海棠花叶之美。从宜雨亭上望去,但见海棠枝叶繁茂,如绿云铺地,一片清影。而在这绿云影里,红花盛开,明丽如霞,有如绿线红丝织成的千重文绣。在这三句中,词人连用三个比喻,濡染出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色。“绿云”喻写其枝叶之密,绿阴之浓,点出干叶海棠枝叶茂盛的特征。“明霞”二字,极喻海棠花红艳之色。“文绣”则形容花叶色彩之美。前面加上“千重”二字,又描绘出绿叶红花重重叠叠,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绿云与明霞,又是明暗的对比,实写与虚想结合,立意构思,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接下去的两句,“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写海棠花娇嫩之态。因花开有迟早之分,故色泽有深浅之别。深者紫而含光,浅者红而娇艳。后面以“扶不起”三字承接,便生动地描绘出海棠花娇而无力的情态。“好是未开时候”,是由郑谷《海棠》诗的“娇娆全在欲开时”变化而来。诗人赏花,全在情趣二字,张鎡和郑谷都爱欲开未开的海棠花,是因为那深红的蓓蕾,在青枝绿叶的映衬中显得格外娇美。它蕴藉含蓄,内孕生机,有一种蓬蓬勃勃的青春活力,最易引发人们美好的情思。宜雨亭上,海棠丛里,面对着那含苞欲放的娇花新蕾,愈看愈美,于是再就“好是未开时候”的“好”字刻意描绘,写出了“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具体而细腻地形容出海棠花欲开未开时的特殊美感。那点点蓓蕾,一半因春寒而不肯芳心轻吐,一半因映晴色而展露秀容,羞怯娇嫩,直养得蕾尖红透,艳丽动人。当此际,词人完全沉浸在美的追索中。为花的幽姿秀色而陶醉。“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两句,笔波一折,转得好也收得好,而且一转即收,恰到好处。一声早莺的啼鸣,打破了清昼的寂静,也唤醒了词人的沉思,极富摇荡灵动之感。上片亭中观花的词情至此辞尽意尽,歇拍自然,从而为下片另辟词境作好了过渡。

  下片由写花转而写人。换头以“犹记”逆入。连写五句,记昔日与情人赏花情景。前三句“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双波秀”,回忆芳阴下携手同游,她鬓边斜插着一枝红艳的海棠花,双眸明秀,秋波含情。后两句“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写两人在花前小语,轻怜密爱,此情当日,花总也得为见证吧。如今花开依旧,而情人不见,深觉情缘之事,“争(怎)得似花长久”!这是词人的感伤,一句又转回现在。词人独自赏花。小亭浅酌,观眼前景,想心头事,流连徘徊,不愿归去。因此吟唱出“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在酒意微醺的朦胧醉境中,思人恋花,情意绵绵,暗中叮咛自己休要归去,今夜与花同睡,明日与花相守,日日夜夜与花作伴。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夜深”句,字面用苏诗,而又自立主意。“同睡”,连下句言相伴守而睡。这几句写得缠绵悱恻,婉曲细腻,对花无限眷恋的深情尽皆倾吐出来。末两句,“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紧承上三句写出。诉说他所以与花相守,形影不离,乃在于深恐韶光倏逝,花与春同去。这样就在爱花情中又加上惜春之情,感情分量更重,词意也随之打进了一层。意谓若教春去,就要为之断肠,就要作诗遣怀,就要因诗而瘦。“诗瘦”本于李白戏赠杜甫诗:“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见唐孟綮《本事诗·高逸》)这两句机杼自出,翻出新意,技巧亦高,深刻地揭示了一位词人不负韶光的心理活动。读来真挚恳切,直语感人。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481页
盖将军,真丈夫。
(gě)将军¹,真丈夫。
译文:盖将军,真是大丈夫。
注释:¹盖将军:当为盖庭伦,当时任河西兵马使。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行年¹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译文:三十岁就当上了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注释:¹行年:犹言年纪。执金吾:金吾将军,唐时武官中的显要职位。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城迥(jiǒng)¹且孤,黄沙万里白草²枯。
译文:玉门关的关城偏远又单孤,黄沙万里百草都干枯。
注释:¹迥:遥远。²白草:西北草原上的野草,到秋天干枯变白,称为“白草”。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南邻犬戎(róng)¹北接胡²,将军到来备不虞(yú)³
译文:南邻犬戎北面接着胡,将军来此防备意外事。
注释:¹犬戎:古代西方戎族的一支,诗中借指西北的少数民族。²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³备不虞:用以戒备意外事变的发生。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五千甲兵¹胆力粗,军中无事但²欢娱。
译文:带着五千甲兵胆壮气又粗,军中无事只知求欢娱。
注释:¹甲兵:武装的士兵。²但:只。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¹花氍(qú)(shū)²
译文:暖屋里挂着绣帘烧起红地炉,织成的壁衣还有花氍毹。
注释:¹壁衣:悬挂在墙壁上用作装饰用的布帛。²氍毹:毛织的地毯。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灯前侍婢泻玉壶¹,金铛(chēng)²乱点野酡(tuó)(sū)³
译文:灯前的侍婢倾泻玉壶,金铛里乱点的是野酡酥。
注释:¹玉壶:形容精美的酒壶。²金铛:金属制的平底浅锅。³野酡酥:野外猎获的兽类制的酥油。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紫绂(fú)¹金章²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³
译文:紫绶金印的在左右趋,一问才知不过是家中奴。
注释:¹紫绂:紫绶(shòu),系印纽的紫色丝带。²金章:铜制的官印。古代大官赐有紫绶金印,诗中指盖将军家奴的服饰,用以显示他的显贵。³苍头奴:私家的奴仆。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美人一双闲且都¹,朱唇翠眉²映明眸(móu)
译文:美人一对闲且都,红唇翠眉映着那明泸。
注释:¹闲且都:仪态雍容闲雅,容颜美好艳丽。²翠眉:用青黑色的矿物颜料螺黛描画过的眉毛。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chú)¹
译文:清歌一曲世上所无,今日高兴地听到了《凤将雏》。
注释:¹凤将雏:汉代乐曲名。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可怜绝胜秦罗敷(fū)¹,使君²五马³(màn)(chí)(chú)
译文:可爱啊完全胜过了秦罗敷,使君五马只能空踟蹰。
注释:¹秦罗敷: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的女主人公,后代指美丽而有节操的妇女。²使君:汉代对刺史、太守等州郡长官的尊称。³五马:汉太守驾车用五只马。⁴谩:空;徒。⁵踟蹰:徘徊行不进。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野草绣窠(kē)¹紫罗襦(rú)²,红牙³(lòu)马对樗(chū)(pú)
译文:她们穿着绣有野草的紫罗襦,拿着红牙雕的赌具玩樗藕。
注释:¹野草绣窠:指美人服装上的花纹图案。²紫罗襦:紫色轻柔而有疏孔的丝织物裁成的短衫。³红牙:乐器名,用紫檀木制的拍板。缕马:指红牙板上雕刻着马,作为装饰。樗蒲:古代一种赌具,砍木为子,一具五枚,掷五木看它的采色,以赌胜负。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玉盘¹纤手撒作卢²,众中夸道不曾输。
译文:纤手往玉盘中投成卢,众人夸奖说从来没有输。
注释:¹玉盘:玉琢成的盘子。²卢:赌樗蒲时,一撒五子都是黑的,算是最胜采,称为“卢”。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lì)¹上昂昂²皆骏驹(jū)³,桃花叱(chì)(bō)价最殊。
译文:马槽里昂昂地都是骏马驹,那桃花叱拨的价最殊。
注释:¹枥:马厩。²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³骏驹:良马名。桃花叱拨:良种马名。殊:昂贵。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骑将(jiāng)¹猎向城南隅,腊日²射杀千年狐³
译文:主人骑着它打猎在城南隅,腊日射杀了千年狐。
注释:¹将: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²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旧时猎祭的日子。³千年狐:老狐,比喻凶恶的敌人。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我来塞外按边储¹,为君取醉酒剩沽(gū)²
译文:我来塞外考察边储,为君一醉酒剩沽。
注释:¹按边储:指至德元年,岑参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佐理边务的事。²酒剩沽:买更多的酒。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醉争酒盏¹相喧呼,忽忆咸阳²旧酒徒。
译文:醉里争着酒盏相互喧呼,忽然想起那长安的旧酒徒。
注释:¹酒盏:酒杯。²咸阳:秦时都城,这里借指唐都长安。

  《玉门关盖将军歌》的内容与表现方式在岑参的边塞诗,甚或是整个唐代的边塞诗中,都有一点别致。它用纪实的铺叙手法,首句便以“真丈夫”起笔,由年龄、相貌,及其智、其威,介绍盖将军的功名和业绩,写出了这位守将武勇的外貌和粗豪的性格的一面,又从室内装饰、家宴、奴婢、家戏、名驹、出猎等几个侧重场景,写出了他军中无事只知寻欢作乐的一面。其中对奢侈豪华的夜宴的描写占了一半的篇幅,里面有赞赏也有讽刺。这种讽刺自然是委婉的,甚至带点调侃的语气。这位盖将军在古代边将中大概很有点代表性。他们在战场上是勇猛的,在争豪斗富的享乐方面也决不示弱。从狭隘的角度看,这些记述,无不是为盖将军炫耀光彩。但就理解全诗而言,诗末却以“酒剩沽”、忆“旧酒徒”(诗人旧友皆为学子,均非权贵),无不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诗中尽述盖将军家妓之美貌,闻绝世名曲之喜悦后,却以秦罗敷之绝胜而告警。虽然此议夹在几个侧重面之间,却能使读者领悟到诗人对其奢侈之过的批评。

  这首诗的主旨是歌颂盖将军,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诗中所写盖将军享受的奢侈,连奴仆侍妾都服三品以上官服,反映出了唐朝边将的骄盈跋扈。这是唐玄宗后期穷兵黩武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安史之乱和后来的藩镇割据,决不是偶然的。从客观上看,这首诗为后人记述了盛唐时达官显贵的荒淫奢侈,成为史料的一个方面,颇具有价值。此诗句句押韵,或三句一顿,或两句一顿,既富有音乐感,又穷极抑扬顿挫变化,具有一种声情效果。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0页
2、 徐百成著.岑参西域诗新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02:第89页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翠蛾(é)羞黛(dài)(qiè)¹人看。掩霜纨(wán)²,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偷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译文:美人为离别心情难受,却又怕人看见被取笑,手执白纨扇掩遮面容,让泪珠儿暗暗流下。请再饮一杯酒,收起离别的泪,我歌一曲《阳关》。谩说帝城遥遥天一样远,天再远也易见,再见到你难上难!
注释:¹翠蛾羞黛:蛾,指娥眉。黛,指青黛,女子画眉颜料。翠、羞,形容其美好。此以翠蛾羞黛为美人的代称。²霜纨:指白纨扇。纨,细绢。³阳偷:即阳偷曲。又叫阳偷三叠,是唐时著名的送别歌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者最为著名,有人将其分三叠反复叠唱。⁴漫:助词。有随意,任由等义。⁵帝城:指南都,陈述古将由杭州调任那里。⁶天易见,见君难:化用“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语,言再到陈述古不容易了。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画堂¹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zhǔ)²明年。欲棹(zhào)³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译文:画堂新建色彩斑斓,依山傍水在孤山上,还有精巧玲珑的曲栏干。可以凭栏远眺西湖景色。可是你一离去,画堂栏干将为谁安置?眼前花絮飘落,与春色相逢只有待来年。明年春日驾着小舟寻觅旧迹,怕也难寻到往日欢踪,天连水,水连天,往事渺茫无处寻访。
注释:¹画堂:指孤山寺内与竹阁相连投的柏堂。²属:同“嘱”,嘱托。³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划船。

  这首词的上阕描述此妓在饯别时的情景。首先表现她送别长官时的悲伤情态。她因这次离别而伤心流泪,却又似感害羞,怕被人知道而取笑,于是用纨扇掩面而偷偷弹泪。她强制住眼泪,压抑着情感,唱起《阳关曲》,殷勤劝陈襄且尽离尊。上阕的结三句是官妓为陈襄劝酒时的赠别之语:“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这次陈襄赴应天府任,其地为北宋之“南京”,亦可称“帝城”。她曲折地表达自己留恋之情,认为帝城虽然有如天远,但此后见天容易,再见贤太守却不易了。这将是永远的离别。她清楚地知道:士大夫宦迹无定,他们与官妓在花间尊前的一点情意,离任后便会很快忘掉的。词情发展至此达到高潮,下阕全是模写官妓的相思之情。

  下阕模写歌妓的相思之情。苏诗《孤山二咏并引》云:“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时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苏轼咏柏堂诗有“忽惊华构依岩出”句,诗作于熙宁六年六月以后,可见柏堂确为“新构”,建成始一年,而且可能由陈襄支持建造的(陈襄于五年五月到任)。在此宴别陈襄,自然有“楼观甫成人已去”之感。官妓想象,如果这位风流太守不离任,或许还可同她于画堂之曲栏徘徊观眺。由此免不了勾起一些往事的回忆。去年春天,苏轼与陈襄等僚友曾数次游湖,吟诗作词。苏轼《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诗有“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后作《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亦有“三月莺花付与公”之句,清人纪昀以为“此应为官妓而发”。可见当时游湖都有官妓歌舞相伴。“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是说眼下已是花飞春尽,大好春色要到明年才有了。结尾处含蕴空灵而情意无穷。官妓想象她明年春日再驾着小船在西湖寻觅旧迹欢踪时,“无处问,水连天”,情事已经渺茫,唯有倍加想念与伤心而已。

  这首词属于传统婉约词的写法,表现较为细致,语调柔婉。作者善于描摹歌妓的情态,揣测到她内心隐秘的情绪,很有分寸地表现出来,艳而不俗,哀而不伤,切合现实情景。游湖等事,大都有苏轼在场。他了解官妓们的思想与生活,尊重她们的人格,因而能将其情态表现得真实而生动。可以设想:当这位官妓在尊前请求苏轼代为作词以赠陈襄,词人对客挥毫,顷刻而就,她当即手执拍板情真意切地演唱起来,声泪俱下,在座诸公无不被感动,尤其是太守陈襄。

  从这首词,可以看到宋代士大夫私人生活的一个方面。宋代统治阶级维持着歌妓制度,在官府服役的官妓,歌舞侍宴,送往迎来虚度青春,没有自由,精神生活十分痛苦。如仪真的一位官妓所说:“身隶乐籍,仪真过客如云,无时不开宴,望顷刻之适不可得。”(《夷坚丁志》卷十二)尽管她们身着绮罗,出入官府,实际上属于“贱民”,处于社会中卑贱的地位。由于职业关系,她们不得不歌舞侑觞,也不可能不与长官们尊前调情。这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公开玩弄妇女的一种方式。可见词中的官妓敬劝别酒、缅怀旧事、瞻念未来之时是有许多凄凉的情感,隐藏着对不幸命运的叹息悲伤。她们与长官的情谊,真真假假,很难说清。二者社会地位的悬殊又使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情谊。苏轼为应酬官场习俗,实有相戏之意,将这种关系表现得扑朔迷离,真假难辨,非常巧妙。词的真实含意是比较复杂的。它是苏轼早期送别词中的佳作,反映了作者早期创作所受传统婉约词风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85-686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217-220
3、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60-161

jiāngchéngzi··shānzhúsòngshù--shì

cuìéxiūdàiqièrénkànyǎnshuāngwánlèitōudànqiějǐnzūnshōulèichàngyángguānmàndàochéngtiānyàngyuǎntiānjiànjiànjūnnán

huàtángxīngòujìnshānlángànwèishuíānfēiluòhuāchūnshǔmíngniánzhàoxiǎozhōuxúnjiùshìchùwènshuǐliánt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