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图属天造,宏略遇群飞。风云犹听命,龙跃遂乘机。
雄图属天造,宏略遇群飞。风云犹听命,龙跃遂乘机。
百二当天险,三分拒乐推。函谷风尘散,河阳氛雾晞。
百二当天险,三分拒乐推。函谷风尘散,河阳氛雾晞。
济弱沦风起,扶危颓运归。地纽崩还正,天枢落更追。
济弱沦风起,扶危颓运归。地纽崩还正,天枢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毕陇或绵微。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
原祠乍超忽,毕陇或绵微。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

zhōuzōngmiàoshíèrshǒuliùhuángxià--xìn

xióngshǔtiānzàohónglüèqúnfēifēngyúnyóutīngmìnglóngyuèsuìchéng

bǎièrdāngtiānxiǎnsānfēntuīhánfēngchénsànyángfēn

ruòlúnfēngwēituíyùnguīniǔbēngháizhèngtiānshūluògèngzhuī

yuánzhàchāolǒnghuòmiánwēizhōngfēngsānchǐjiànzhǎngjuǎnróng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4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丹阳¹²里送行舟³,一别心知两地秋。
译文:我在丹阳城外送你上船,这一分别,使得我们感受两个不同地方的深秋。
注释:¹丹阳:地名。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二者地理位置相近。²郭:古代在城外围环城而筑的一道城墙。³行舟:表示友人将从水路离去。⁴别:离别。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日晚¹江南望江²北,寒鸦³飞尽水悠(yōu)
译文:天色已晚我还站在江头遥望江北,寒鸦已经归巢,江水依然无语东流。
注释:¹日晚:日暮,此处暗示思念时间之久。²江:长江。³寒鸦:也叫慈乌,体型较小,背部为黑色。⁴悠悠:长久遥远。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无限思念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待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辞有尽而意不尽。

dānyángsòngwéicānjūn

yánwéi tángdài 

dānyángguōsòngxíngzhōu biéxīnzhīliǎngqiū 
wǎnjiāngnánwàngjiāngběi hánfēijìnshuǐyōuyōu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数头,美净可怜,见人辄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
魏明帝游洛水,水中有白獭(tǎ)数头,美净可怜¹,见人辄(zhé)²去。帝欲取之,终不可得。
译文:魏明帝到洛书游玩,水中有好几只白獭,样子美丽安静令人喜欢,但它们看见人就马上离开。魏明帝想取得白獭,最终没有如愿。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鲻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鲻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侍中徐景山曰:“獭嗜(shì)¹(zī)鱼,乃不避死。”画板作两生辄鱼,悬置岸上,于是群獭竞逐,一时执得。
译文:侍者徐景山说:“白獭喜欢吃辄,(为了吃)连死都不怕。”于是在画板上画了两只辄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白獭竞相追逐,一下子可以抓住。
帝甚嘉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
帝甚嘉¹之,曰:“闻卿能画,何以妙也?”答曰:“臣未尝²执笔,然人之所作,可庶几耳。”帝曰:“是善用所长。”
译文:魏明帝赞叹不已,说:“早就听说你擅长画画,没想到(你的画技)这么神奇。”徐景山回答说:“我并没有在画画上下功夫。”魏明帝说:“这就是善于运用自己的专长。”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绣鞍马,软红路,乍回班。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屋下”两句,点明“望湖楼”是座傍山依水的建筑物。楼宇挑出水面,所以“屋下半”有“流水”淙淙;隔着楼顶望去,可以看到青山蜿蜓。“当心”两句,“当心”应作“赏心”。此言是楼面湖而筑,门窗开处,千顷平静似镜的湖水皆入眼中,水光掩映之下,使楼内满室生寒,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使人见后赏心悦目。“云起”三句,写远眺。此言如果湖对面的南高峰上罩上了黑云,那末这儿一时半刻还不致会有雨;又如果是楼后面的北高峰上云雾收敛的话,那末这里也就会马上会转晴了。据此,望湖楼应在北高峰前的西湖北面。又看那云来云去,以天作纸,以云作画,像是有一个大手笔在用一支“健笔”着意地挥洒。“俯瞰”两句,形容楼之高。此言从望湖楼上可以低首远望远处古老的城墙,那窗外的栏干,挡不住词人的视线。

  “绣鞍马”五句,写游湖之人中午都来楼中休息。此言那些骑在铺着绣鞍的俊马上的游客们,从绿水青山中尽兴返回,到“望湖楼”时刚好日至正午。在等候午餐之间,有人信手翻阅起随身所带的书本。“缃编”,即缃帙,系浅黄色的书套,这里借代为书本。欧阳修《进唐书表》有:“久披缃帙,粗定铅黄”可证之。“残照”三句,写黄昏景。言游客们在楼中酒醉饭饱之后,不知不觉中已临近黄昏。他们还可以从楼上观赏到落日余晖。那时候湖面上已经没有了游船。当蛾眉月升起之时,它似乎是挂在楼门帘边的银钩一般,更显得湖山如画般清新可爱。从“新月”句中可知,“望湖楼” 确在北高峰前的西湖边上,因此游客可从楼中如平湖秋月那样的欣赏月色了。再是“新月”,也点明时在月初。词人从翠绿色的壶形窗中望了出去,岸边游人似乎是行走在镶嵌的画框里一样。“天际”两句。言当远处隐隐约约地响起牧童晚归时的牧笛声时,很快这花花世界又将融入进漫漫长夜之中。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81页

shuǐdiàotóu··wèifāngquánwànglóu--wényīng

xiàbànliúshuǐshàngqīngshāndāngxīnqiānqǐngmíngjìngzuòguānghányúnnánfēngwèiyúnliǎnběifēngchūjiànxiěqīngtiānkànchéngdiéàixiǎolángàn

xiùānruǎnhóngzhàhuíbāncéngyǐngzhuǎntíngxìnshǒuzhǎnxiāngbiāncánzhàoyóuchuánshōujǐnxīnyuèhuàliáncáijuǎnrénzàicuìjiāntiānshēngchénshìmànmàn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河上望丛祠(cí)¹,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zhào)²空伤别离。
译文:从河上看到,古祠隐约在树丛里,茫茫楚山笼罩着蒙蒙春雨。眷恋的鸟缓缓飞去,带走欸乃的船桨,唱着孤独的楚离。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片四十九字。¹丛祠:建在树丛中的古祠。一说解为很多庙宇。²兰棹:指用兰香木所造的船,泛指精美的船。棹,船桨,这里以“桨”代船。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何处杜鹃¹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bìn)²美人愁绝³,百花芳草佳节。
译文:子规何处哀啼,染红杜鹃带血的心曲。相思欲绝的相思女,鬓发飘零如蝉翼。更难堪百花红艳,芳草茵绿,佳节又添相思意。
注释:¹杜鹃:又名杜宇、子规。²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³愁绝:愁极。

  这首词虽然应词牌名写了祠庙,但其作意在于表现女子的离情别绪,展示男女间的爱恋情愫。

  上片立足于“望”,着眼于“别”。“河上”点明女主人公所在船上。“丛祠”以下,皆为望中所见,也渗透望中所感:春雨蒙蒙,正好巧妙带出离别时的迷茫心境;江天寥阔,楚山有情,鸟似恋春而迟飞,这实在也是离人情怀的曲折表达、感情的外射;“兰棹”句更为婉转深透,见船而联想到郎君的远离。而棹从水中举起,水珠滴下,也有如惜别的眼泪,更修饰以“空”字,无情有理,进入一层,看似痴想,实则深厚,不言人情而人情自见。

  下片紧接上片的一个“伤”字,纵笔驰骋,远扬开去。开始二句借物寄怨。杜鹃的啼叫声是“不如归去”,杜鹃花开,夫君应该返回。而现实是他偏偏离去了。杜鹃啼声已使人不堪,又见花开如血,这正好反衬出离情的痛楚。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并用“不歇”状声,“如血”烘色,更使哀情激越,如泣如诉。末二句从对方入手,设想心上人也在为离别忧愁,以彼衬此,把离情推进一层;同时用人美、时美,反衬伤时、伤怀。

  全词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以其情真,深婉感人,一改《河渎神》词调本意,为一大创新。同时词人以灵活之笔,刻画相思愁情,参差错落,意境浑然。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7-69
2、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17

shén··shàngwàngcóng--wēntíngyún

shàngwàngcóngmiàoqiánchūnláishíchǔshānxiànniǎofēichílánzhàokōngshāngbié

chùjuānxiēyànhóngkāijǐnxuèchánbìnměirénchóujuébǎihuāfāngcǎojiājié

酒醒。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洞户银蟾移影。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酒醒。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¹,洞户²银蟾(chán)³移影。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译文:醉酒后从梦中醒来,小阁楼里的香炭已经烧成了黑灰,映照在窗户上的月影已经移动了位置。人们寂静无语。清静寒冷的夜还很长,绿瓦上凝结了一层白霜。风吹动着帘子,滴漏的声音隐隐传来,听着像那连绵不绝的愁绪。
注释:¹煤:烟气凝结的黑灰。²洞户:窗户。³银蟾:月亮的别称。⁴翠瓦:翠绿色的琉璃瓦。
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展转无眠,粲枕冰冷。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
怎向¹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凤楼咫(zhǐ)尺,佳期杳(yǎo)²无定。展转³无眠,粲枕冰冷。香虬(qiú)烟断,是谁与把重衾(qīn)整。
译文:怎奈最近的心情恹恹不振,好像生病一样。佳人居住的凤楼就在咫尺,约会的佳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辗转反侧睡不着,枕头冰冷。小火炉里的烟已经断了,是谁帮我整理了厚厚的被子。
注释:¹怎向:怎奈,奈何。²杳:渺茫。³展转:翻身貌。多形容忧思不寐、卧不安席。⁴香虬:香球,一种小火炉。⁵重衾:两层被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