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kǎnshīsānjuéshīèr--xìn

yóujīngsuìyuèqíngduōjìnxuéhéngyángyànqiūfēn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4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¹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²借我曹³
译文:因为身受炎热就更为苦热的天下人忧愁,怎样才能借得清凉的风让我辈消暑解优?
注释:¹坐:因为。²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³我曹:我辈。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借云去放天高。
译文:应猛力卷起阵阵大雨免使年岁道旱,驱尽闲云好让高空展现晴明气候。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岂随虎口¹令轻啸,愿助鸿毛²绝远劳。
译文:岂可听从虎吼声威才生风轻啸,但愿力助鸿毛远飞能不费烦劳。
注释:¹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²鸿毛:鸿雁的毛。谓其轻微之物。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¹假借作波涛。
译文:可怜江海徒然辽阔无边,凭借风力才能兴起汹涌波涛。
注释:¹等闲:寻常,随便。

  诗的前四句写因暑热而思风,担心天下的人苦热,产生了思风的愿望。后四句写对风的祝愿,从江海水中风能带来降雨。全诗抒发诗人忧世济民的情志,诗词笔力雄健,有气魄。

  诗的开头两句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诗人因自己遭受赤热,而担心天下人的为赤热所苦;次句点“思风”,因担心天下的人苦热,就产生了思风的愿望。这两句寄情深远,是诗人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声音。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抒吐了作者“济世泽民”的赤忱,这是高昂振拔的笔墨。第三句寄望于风能卷雨,使年岁不致成为旱年而使人民遭受旱灾;第四句寄望于风能驱尽闲云,使高空晴朗,现出一个澄清的世界。“无岁旱”则民受恩泽,“放天高”则时运清平。寄托的寓意极为明显。这两句仍从思风着笔,但笔力千钧,使诗意更深一层。

  第五六两句,是对风的祝愿,在句法上是从陡峭中进行转折。以虚笔写风,驰骋想象,寄托希望,祝愿风啸不随权势威力,随虎口以轻啸;而要给卑贱者以动力,助鸿毛以高飞。设想相当奇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立身处世的高节。

  结尾两句,是思风的余文。其实不然,而是作者想到无边无际的江海,虽然可爱,但江海必须借助于风的威力,兴风作浪,使江海激荡,给世界增添奇景壮观。使有志之士得以开拓万古的胸怀,因思风以济天下之忧,拓展笔势,展示理想,使意境升华。这两句为思风别开生面,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这首诗以暑热而担心天下百姓念及救济天下人的饥渴,渴望社会清平之情,深见作者忧时之情和济世之志。诗词笔力雄健,思致高远,造意奇崛,令人联想奇妙。

参考资料: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318页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¹都未有芳华²,二月初³见草芽。
译文: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注释:¹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²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³初:刚刚。⁴惊:新奇,惊讶。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雪却嫌(xián)¹春色晚,故²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¹嫌:嫌怨;怨恨。²故:故意。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给春雪赋予人的情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 .律诗绝句精品鉴赏 .乌鲁木齐市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61页 .

chūnxuě

hán tángdài 

xīnniándōuwèiyǒufānghuá èryuèchūjīngjiàncǎo 
báixuěquèxiánchūnwǎn chuān穿tíngshùzuòfēihuā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绿波春浪满前陂(bēi)¹,极目连云²(bà)(yà)³肥。
译文: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稻田肥。
注释:¹前陂:前面的池塘。²连云:一望无际好象同云相连。³䎬稏:水稻的别称。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更被鹭(lù)(cí)千点雪¹,破烟²来入画屏³飞。
译文: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注释:¹千点雪:白色鹭鹭落入绿色水田中,如同千点雪花一样。²破烟:穿过烟云。³画屏:把前面的景象当成一幅画屏。

  《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创作背景所述的社会现实,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愉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写景诗为人称道的是“诗中有画”,即用语言的勾勒描绘把周围的景物如画一般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首诗即达到了这样的这样的艺术效果。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同时,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前边说的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又将如同“千点雪’的白鹭摄入画面,用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堪称佳作。

  这样,诗的意境便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了。总之,这首诗勾勒了一幅优美的水田风光的图画。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诗人把这些巧妙地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通过短短的四句小诗描绘出来,语言精炼,构思巧妙。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dàotián

wéizhuāng tángdài 

绿chūnlàngmǎnqiánbēi liányún féi 
gèngbèiqiāndiǎnxuě yānláihuàpíngfēi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qiǎn)黄耳¹、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lù),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译文:三年间我的梦魂时时飞向吴中故园路。我送只传信的黄犬,随你返回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摆渡,切莫惊吓了鸥鸟白鹭。吴中四桥的河湾渡口,当年都是我常游的去处。
注释:¹黄耳:狗名。这里用此典表示希望常通音信。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wǎng)川图¹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²针线,曾湿西湖雨。
译文:我曾像王维描绘《辋川图》那样,细细品味吴中暮春景物,也常常吟诵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的归期天公已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的细针密线,曾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注释:¹《辋川图》:唐王维于蓝田清凉寺壁上曾画《辋川图》。²小蛮:歌妓名。这里指苏轼侍妾朝云。

  这是首送人之作,作于公元1092年(元祐七年)。此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就伯固之“归”,抒说自己之“归计”。

  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还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整首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作个归期天已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已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衰,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已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词人春衫,岂非“天已许”吗?全词写词人思念朝云,写法婉曲,含蓄深沉。

qīngàn ·sòngguīzhōng

shì sòngdài 

sānniánzhěnshàngzhōng qiǎnhuángěr suíjūn ruòdàosōngjiāngxiǎo jīngōu qiáojìnshì lǎojīngxíngchù 
wǎngchuānshàngkànchūn chánggāorényòuchéng zuòguītiān chūnshānyóushì xiǎománzhēnxiàn线 céngshī湿西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译文:春天有百花争艳,而秋天有圆月。夏天有凉风习习,而冬天有白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¹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译文:如果心中没有忧愁的闲事需要去烦恼,一年四季都是人间的好时节。
注释:¹若无:如果没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