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烟蜃气一时清,天外恩波霁景生。怜尔潢池骄赤子,想堪海国寄干城。
蛮烟蜃气一时清,天外恩波霁景生。怜尔潢池骄赤子,想堪海国寄干城。
流云野浦供横槊,落月沧溟照洗兵。此日卖刀忙买犊,水田归去及春耕。
流云野浦供横槊,落月沧溟照洗兵。此日卖刀忙买犊,水田归去及春耕。

hǎishàngshòujiàngèr--wángyóu

mányānshènshíqīngtiānwàiēnjǐngshēngliáněrhuángchíjiāochìzixiǎngkānhǎiguógànchéng

liúyúngōnghéngshuòluòyuècāngmíngzhàobīngmàidāomángmǎishuǐtiánguīchūngēng

王猷

王猷

王猷,字世伦,南朝宋琅琊临沂人。太保王弘之侄,光禄大夫、东亭侯王柳之子,位侍中、光禄大夫。 ▶ 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今年粳(jīng)¹稻熟苦迟,庶²见霜风来几时。
译文:才在苦恼今年稻谷熟得这样迟,还指望不久就有秋风起。
注释:吴中:指江浙一带。贾收:字耘老,乌程人,苏轼的朋友,著有诗集《怀苏集》。¹粳:俗称“大米”,亦名“秔”,稻谷的总称。²庶:差不多。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霜风来时雨如泻¹,杷(pá)²头出菌³(lián)生衣
译文:谁知秋风起来时,还夹着劈头瓢泼的大雨。风雨不歇地下潮湿,耙头镰刀都长出霉衣。
注释:¹泻:倾泻。²杷:同“耙”,翻土的农具。³出菌:发霉。⁴镰:收割谷物和割草的农具。⁵衣:这里指铁锈。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眼枯¹泪尽雨不尽,忍²见黄穗(suì)³卧青泥!
译文:眼睛哭干泪哭尽,老天爷还是下雨不肯停。哪里忍心看着黄金金稻穗泡在泥地里。
注释:¹眼枯:谓泪水流尽。²忍:这里指不忍。³黄穗:成熟的稻穗。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茅苫(shān)¹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译文:个把月来搭个茅棚棚田埂上睡,天转晴赶紧收谷用车儿运回。
注释:¹茅苫:茅棚。苫,草帘子。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汗流肩赪(chēng)¹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kāng)(xī)²
译文:满身汗肩头压得通通红,买谷人还价就和买糠碎米一个样!
注释:¹赪:红色。²粞:碎米。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译文:没办法只好卖牛去交税,没烧的只有拆屋来煮吃的。目光短救眼前急还不知行不行,哪里想得到明年还会不会有饥荒。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译文:官家眼下要的是钱不要米,说是要用钱亲近那西北边的羌人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gōng)¹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²妇!
译文:都说满朝里都是好官吏,到头来我们百姓反倒更遭罪。无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这个苦,想去想来不如跳河一死做个河神妇。
注释:¹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汉代宽政恤民的清官。这里借指推行新法的官员,是反语。²河伯:指河神。

  这首诗在江南秋雨成灾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

  诗的开头二句写今年粳稻的成熟期甚晚,幸亏没有多时秋天就来到了。点明了秋收的季节。紧接着诗人运转笔锋,直写雨灾。“霜风”二句写滂沱大雨使快成熟的粳稻无法开镰收割。爬梳的农具因长期大雨潮湿而发了霉,镰刀也生了锈。这里用农具“出菌”、“生衣”来表现灾情之严重,使常景变成了奇句,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

  “眼枯泪尽雨不尽”,这是化用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诗意。在即将收割的秋季遇上连续如注的大雨,农民必定忧心如焚,伤心得落尽眼泪。必不忍心看着金黄色的稻穗倒伏在泥田里。“茅苫”二句由内心的伤痛转写抢收的行动。为了抢救粳稻,农民在田头边搭起了茅草棚,住宿在里面看管了一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晴天,赶紧抢收运载而归。然而他们却不能享受这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

  “汗流”以下八句通过谷贱伤农的事实,抨击了造成钱荒的新法流弊。诗人先叙述农民担粮入市,汗流浃背,磨肿肩膀;后写米价低贱就同糠和碎米一样。经过多么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却是那么微薄的收入。“卖牛”二句承上揭示了赋税的繁重。农民无奈只有卖牛凑钱纳税,为了烧饭,只得拆下屋里的木头,以解救燃眉之急,而顾不上明年的饥荒。这种夸张的笔墨,与司马光在熙宁七年(1074年)《应诏言朝政阙失状》中所写农民“若值凶年,无谷可粜,吏责其钱不已,故卖田,则家家卖田;欲卖屋,则家家卖屋;欲卖牛,则家家卖牛”一样,都是片面的夸大言辞。不过,在新法条例中,如青苗法、免役法等都规定赋税要钱不收米。当时百姓有米而官府不要米,百姓无钱而必要钱。这就造成一时米贱钱荒的社会问题。诗中“官今要钱不要米”,触及时政流弊的实质。“西北”句是指当时为了抗击西夏,王安石采用王韶的建议,对西北沿边羌人蕃部进行招抚,虽有利于巩固边防,但也花费了不少钱。这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而官吏催逼,唯钱是求,使农民走投无路,难以为生。最后二句借用典故收结,把全诗的气氛推到了高潮。龚遂任勃海太守,黄霸任颍川太守,他们都是以恤民宽政著名的官吏。这里的“龚黄满朝”是带着明显嘲讽意味的。“河伯妇”,是用《史记》中西门豹传的故事。在战国时邺县豪绅与女巫假托“河伯娶妇”,敲诈勒索,残害百姓。西门豹任邺县令时,为民除害,施计把巫婆投入河中。作者借用来表明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不如投河自尽。这种用意苏轼后来在元祐元年(1086年)写的《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中说得很明确:“二十年间,因欠青苗,至卖田宅、雇妻子、投水自缢者,不可胜数,朝廷忍复行之欤?”

  苏轼这首讥讪新法的诗篇,它的特点并不是用政治图解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倾向,而是选取典型的生活情景和人物的行动,通过叙事抒情,间用议论的方式,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真实动人。全诗的结构布局紧紧扣住诗题的“叹”字,写得层次分明而又步步深入。首先叹息稻熟苦迟,其次哀叹秋雨成灾,复次喟叹谷贱伤农,末以嘲讽官吏,逼民投河作结,更令人怵目惊心。整个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农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尽管这是与反对新法的偏见交织在一起,也是不能轻易抹煞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1-343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东风¹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译文:春风吹来,柳树发青芽,满眼春色。淡淡柳烟似有若无,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那闺中女子对这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晴声却生恼恨。
注释:¹东风:春风。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¹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译文:眉毛弯弯如柳叶,腰肢婀娜如轻摇的柳枝,脸上仍是隔夜未整的残妆。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柳枝上的晴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注释:¹宿妆:指旧妆,残妆。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

  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

  “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6页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¹(juàn)²蛛丝,小楼阴堕月³,秋惊华鬓。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译文:七夕之夜,小径上已结起了蛛丝,西面小楼遮暗了斜堕的月儿,秋风吹乱了我头上的花发。皇宫中正传出漏声,我想起传说中王母娘娘狠心地用钿钗划出了一条银河,活生生地将牛郎织女分隔在两岸这一遗憾事。人世间的男女爱情也是如梦易醒,似风易散,算起来到是天上神仙度年如日,一瞬而过。牛郎织女虽是一年一度鹊桥会,但这相会也会很快来到的。纵然他们的相逢,似乎有“相见不相识”的滋味,但能够有这一年一度鹊桥会的准确时间,总胜得过那巫山神女的来去无踪,毫无准讯。
注释:惜秋华:词牌名。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¹露:通“路”,指小径。²罥:悬挂,挂结。³阴堕月:形容七夕之月,弯而不明,月亮将堕之时。⁴宫漏:指钟漏,古代计时器。⁵未央:未完,未尽。⁶钿钗遗恨:一本作“钿钗送遗恨”。⁷巫阳:女巫名。出自宋玉《招魂》。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¹,楚骚²成韵。彩云断、翠羽³散,此情难问。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wù)清润。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译文:不知从什么地方吹来一股凉沁的秋风,耳中顿时听到有桐叶飘落露井台上的簌簌声,触动了词人像屈大夫吟哦着楚辞一般凑成了哀切的韵律。因秋风起而仰望青天,只见彩云被风分散,又想到天上的鹊桥恐怕也被风吹断了吧。那牛郎与织女两人的离别情,是没有谁能问得清楚的。天上的银河已经把他们阻隔了千万年,人们只能望见织女星闪烁,好像在闪动着她那晶莹的泪珠似的。我望着那些绣娘们在七夕中祈求“金针”,希获“乞巧”的情景,不觉又牵扯出无限感慨。
注释:¹露井梧桐:用桐叶知秋意。露井:无井栏井盖之井。²楚骚:泛指《楚辞》与屈原作品。³翠羽:指鸟鹊。⁴婺星:婺女星。又称女宿、须女。⁵度金针:古代七月七日夜之习俗,妇女穿七孔针以乞巧。⁶方寸:指心。

  这首词的上片紧扣题旨“七夕”,反复论述天上胜过人间;下片从词题“七夕”引申发挥,抒发对所爱女子无由再会的感叹。全词化用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来抒写怀念去姬之情,将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三者结合,善用景物托情,风格含蓄委婉。

  此词发端“露罥蛛丝”一韵,从描写所居环境人手:斜月下,夜露闪烁,小楼上,蛛丝悬挂。“蛛丝”“小楼”与《荔枝香近·七夕》“蛛丝暗锁红楼”意同,均以环境描写,暗写了姬之离去的萧索。“秋惊华”人物进入画面,言时光荏苒,人已年老鬓斑,此抒发了词人嗟老的感慨。“宫漏未央”一韵,转笔写姬去之遗恨。此从侧面表现了词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之状。“当时钿钗遗恨”一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抒发了当时与姬分手之遗恨。“人间梦隔西风”一韵,反用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言天上瞬,人间数年,心无金坚。天上人间难于相见,而且,梦又被西风吹断,梦中也难于相见了,其怅然之情溢于言表。“相逢,纵相疏”一韵,又转笔写牛郎织女,他们虽然每年七夕才能相会,纵然会面稀疏,但总胜于自己与苏姬之间的永不相聚。“巫阳无准”化用宋玉《招魂》的典故:“帝告丞阳(女巫)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命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巫阳焉。’”言女巫不为其招魂,因此两人不能梦魂相聚。此将牛女相聚虽短,与自己分而不聚作了对比,既切“七夕”之题,又深一层地表达了忆姬之悲。此与《荔枝香近·七夕》:“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之意相同。

  过片“何处动凉讯”二韵,转笔再写眼前之景,与上片小楼堕月,秋惊华鬓相呼应,继写秋,梧桐叶落,阵阵秋声,好像化作楚辞悲叹的音韵。此处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抒发悲秋之情。“彩云断”一韵,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的语典:“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归。”以彩云飞断,鹊鸟飞散的形象来比喻与姬的分手。“此情难问”是直抒胸臆法抒发感慨。“银河万古秋声”一韵,转笔,扣题“七夕”写牛郎织女事,言万古以来,人们听到秋声,仰望婺女星时,总是一片清新润朗,然而又可望而不可即。在此进一步表达了姬去遥远的思忆之情。最后“轻俊,度金针”二韵,以七タ习俗结情。七夕之夜,妇女穿针乞巧,自己也想用金针牵动她的内心,然而一个“漫”字,写出即使穿针牵心,也是徒劳而已。

  全词化用七夕牛女故事来抒写怀念去姬之情,将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三者结合。善用景物托情,如“露霄蛛丝,小楼阴堕月”“彩云断,翠羽散”,同时在写景之后,又加一直接抒情句,以加重情感,如“秋惊华鬓”“此情难问”等。在用词炼字上,他主张“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组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如,开头写姬去楼空一片萧索冷清,就以“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出之,写斜月黯淡,秋叶沾露,小楼空寂,蛛丝悬挂的景物烘托,用词雅而不露。又如写秋景以渲染悲情,以“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的景语出之,既有秋风阵阵,梧桐叶落的形象,又用“楚骚”一词形容秋声,显得内涵丰富而典雅。这种含蓄委婉的特色,正表现了梦窗词的婉约风格。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587-590

qiūhuá··--wényīng

juànzhūxiǎolóuyīnduòyuèqiūjīnghuábìngōnglòuwèiyāngdāngshídiànchāihènrénjiānmèng西fēngsuàntiānshàngniánhuáshùnxiāngféngzòngxiāngshūshèngquèyángzhǔn

chùdòngliángxùntīngjǐngtóngchǔsāochéngyùncǎiyúnduàncuìsànqíngnánwènyínwànqiūshēngdànwàngzhōngxīngqīngrùnqīngjùnjīnzhēnmànqiānfāngcùn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qióng)(yáo)¹
译文:山村中的大雪才刚刚停了下来,而我的酒意还未完全消减,惬意地在这深山野溪旁踩踏着似玉的雪。
注释:¹琼瑶:比喻似玉的雪。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译文: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曰¹至渭(wèi)阳。何以赠之?路车²乘黄。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注释:¹曰:发语词。²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我送舅氏,悠悠¹我思²。何以赠之?琼(qióng)(guī)³玉佩。
译文: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注释:¹悠悠:思绪长久。²我思:自己思念舅舅。一说送舅舅时,联想到自己的母亲。³琼瑰:玉一类美石。

  此诗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这一点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泪眼凄迷是不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正是多年所望,是件大喜事儿,于是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的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可能是妙手偶得,也可能是刻意为之。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9-260

wèiyá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sòngjiùshì yuēzhìwèiyáng zèngzhī chěshènghuáng 
sòngjiùshì yōuyōu zèngzhī qióngguīp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