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冰霜嚼齿牙,沈沈清夜咏檐花。摩云气逸干星斗,落纸词妍带绮霞。
凛凛冰霜嚼齿牙,沈沈清夜咏檐花。摩云气逸干星斗,落纸词妍带绮霞。
醉扫麝煤奔渴骥,困纡象管引秋蛇。拟寻红树赓诗社,却日挥戈不许斜。
醉扫麝煤奔渴骥,困纡象管引秋蛇。拟寻红树赓诗社,却日挥戈不许斜。

chénqīnruòshípánlóngzuòshīzhīyīnyínyǒngzhīměi--ōuyángchè

lǐnlǐnbīngshuāngjué齿chǐshěnshěnqīngyǒngyánhuāyúngànxīngdòuluòzhǐyándàixiá

zuìsǎoshèméibēnkùnxiàngguǎnyǐnqiūshéxúnhóngshùgēngshīshèquèhuīxié

欧阳澈

欧阳澈

欧阳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少年时即喜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应诏上疏,奏论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陈安边御敌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阙上书,力诋和议。建炎元年八月,与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 (《宋史》本传作年三十七,误)。绍兴间,追赠秘阁修撰。 ▶ 1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译文:第一山上的第一亭,已经听说很久了,一直没能游览,简直辜负生命。
注释:盱眙军:位于南宋境内,紧邻淮河,治所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市)。东南第一山:盱眙境内的南山被北宋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而得名。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有公事需要外出,怎么能够和高平一起游览此山呢。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万里中原青未了¹,半篙(gāo)淮水碧无情。
译文:站在山上北望中原,青翠万里,无边无际。低下头来俯视淮河,半篙碧水,浩浩荡荡。
注释:¹青未了:化用杜甫《望岳》“齐鲁青未了”诗句,来写望中的中原景色。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译文:天色渐晚,暮霭重重,凉风四起,我却浑然不觉,只凝视着淮河北岸荧荧的渔灯,痛断肝肠。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
建隆¹家业大于天,庆历²春风一万年。
译文:宋太祖统一中原,建立宋朝,留下天大的家业,宋仁宗治理国家,盛世春风,太平安定。
注释:¹建隆:宋太祖的第一个年号,共四年(960年-963年)。²庆历:宋仁宗的年号,共八年(1041年-1048年)。
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廊庙¹谋谟(mó)²出童蔡³,笑谈京洛幽燕
译文:到了徽宗朝,国家决策都出自童贯蔡京这样的奸臣之手,他们轻敌大意,想要在谈笑间收复幽燕之地,却最终给北宋朝廷带来莫大的危害。
注释:¹廊庙:指朝廷。²谋谟:谋划国家大政。³童蔡:童贯和蔡京, 均是宋徽宗时期手握大权的奸邪之臣。⁴京洛:唐代指长安、洛阳,北宋都于汴京,则指汴京、洛阳。⁵博:取。⁶幽燕:泛指今河北和辽宁南部地区,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为燕国,诗中实指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地域较幽燕要宽。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
白沟¹旧在鸿沟²外,易水³今移淮水前。
译文:过去宋辽分界线在白沟一带,今天宋金的分界线却来到了淮河中流。
注释:¹白沟:属拒马河支流,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是宋辽分界线。五代至宋时,白沟自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向东流,经今白沟河镇、霸县信安镇,直抵天津。宋辽以白沟为界,故又称界河。明初白沟改道,故道埋塞,今白沟河在河北省新城县东,北向南流。²鸿沟:战国魏惠王时所开运河,楚汉相争时一度以鸿沟为界,沟以西归汉,沟以东属楚。宋辽或宋金边界都与鸿沟无涉,作者是为组成“巧对”才把鸿沟扯了进来,句意只是说明宋与北方邻国的界河本在遥远的北方。³易水:在河北省西部,为大清河上源之一。易水同白沟一样是北宋北边的界河。自中原沦陷。宋室南迁,金宋界河一下南移千里到了淮河。《大清一统志)卷十《保定府·易水》:“易水在定兴县西南自易州流入与拒马河合,即中易也。”又同卷《拒马河》云:“白沟乃巨马支津,下流在今涿州界,自宋以来始号巨马为白沟。”易水既流入巨马河,宋以来号巨马为白沟,当亦可视易水为白沟,故万里诗以“易水今移淮水前”咏宋金之分界。
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川后¹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²船。
译文:希望南北统一以后这种一水分治的局面能够结束,一河波浪可以护送两岸的舟船。
注释:¹川后:水神。²两涯:两岸。

  先析第二首,作者首先以饱满充沛的热情歌颂了宋太祖、宋仁宗,追述了北宋的历史。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仁宗享国最长,达四十三年之久,政治比较清明,在庆历年间国力鼎盛,旧史家和小说、讲史人都爱以宋仁宗为宋极盛之世。因此诗人把他们作为民族景仰的代表来歌颂,这样起题以唤起爱国之思的手法是比较精简凝练的。

  颔联点出宋徽宗信任奸臣蔡京、童贯,本来收复幽燕是应该的,但应该从政治、军事上充分准备,而宋徽宗信用的奸臣却以笑谈出之,结果收复幽燕落了空,为国家造成损害。

  颈联紧承颔联,指出了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与金约和造成了“易水今移淮水前"的局面。易水是河北的一条河,与白沟河相通,用以象征宋辽的分界线。而今宋和金的分界线却南移到了淮河,感慨是深沉的。

  尾联最后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愿国家强大,恢复中原,要改变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的局面,同时也只有在中原恢复之后,淮河才不成为界河,才可以“一波分护两涯船”。

  第二首的历史背景明了之后,就不难读第一首了,万里的诗以白描、不掉书袋,不避俚俗著名,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眼前景物中,寻找题材。并能以新鲜活泼的笔触,发抒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意境清新感情真挚。此诗首联“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便是以非常接近白话的语句开始的。除“第一山"需要略加诠解外,没有一个难字。“第一山”在此诗里具有唤起读者注意,敲起国土沦丧的警钟作用,一开头就使人感到盱眙军这里不平常,使人感到作者在另一首《初人淮河四绝句》所表达的“人到淮河意不佳”的沉重气氛。颔联“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紧紧申明首联,若不是受朝命来接待金国使臣,是不会到这样一个最前线的要地的。颈联“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倾泻了作者对中原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在金人残酷统治下广大北方人民的怀念。

  中原是华夏古老文化发祥之地,也是宋代的兴王之地,北宋的列祖列宗都葬在河南,然而因为宋徽宗的昏庸,以致入于金人之手,滔滔的淮水把本是一家的人民分割成两地而居,长期得不到统一,碧绿的淮水真是无情。这正如作者在《初入淮河》所说的“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淮河两岸的人民还不如淮河中的鸥鹭,可以“北去南来自在飞”。还不如天边的归鸿,可以“一年一度到江南”。因此颈联十四个字表达了统一和收复失地的心愿,用非常经济的笔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尾联“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鱼灯隔岸明" ,对全诗再作一次概括,在暮霭苍茫的时候,从盱眙东南第一山北眺,可以看见被金人统治的淮河北岸渔火,那儿的人民该有多少辛酸和苦难,他们会有多少不堪忍受的痛苦要向亲人诉说,可是滔滔的淮河无情地把他们要想倾诉的话隔住了,而南岸的赵宋小朝廷却歌舞湖山,没有一丝一毫的雄心壮志去恢复失地。在这样临高远眺的时刻,望淮北,念中原,想南方,怎能不使诗人肠断心伤。

  杨万里的诗风着意创新,“(故)其争新也在意,而不在词,当其意有所得,虽村夫牧竖之俚言稚语一切阑入,初不以为嫌,及其既成,则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赵翼《杨诚斋诗集序》)。此诗在词汇上如“不因”、“小出”、“那得"都是当时的口语,但经过他巧妙的组合,完全不觉得质俚无文,真做到了赵翼所说“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全诗音节铿锵,余韵悠扬,在他的诗集中,应该算是上品。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1166-1168
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绎史》
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绎史》
译文: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
神农既诞,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水动。《水经注》
神农既诞,九井自穿,汲(jí)¹一井则众水动。《水经注》
译文:他诞生的时候,九个井自己就贯通了,取一个井的水,其他井里的水都会动。
注释:¹汲:从井里打水。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绎史》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yě)¹斧斤²,为耒(lěi)(sì)³锄耨(nòu),以垦草莽(mǎng),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绎史》
译文:神农时期,天上降下粟,神农于是耕地而种这些种子。他制作斧头,用耒耜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开垦荒地,然后五谷兴盛,果实收藏丰富。
注释:¹陶冶:谓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²斧斤:指各种斧子。³耒耜: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⁴锄耨:锄土薅草;指锄耨后的碎土块。⁵草莽:指丛生的杂草。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凭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五谷,故天下号“神农”也。《搜神记》
神农以赭(zhě)¹鞭鞭百草,尽知其凭毒寒温之性,臭(xiù)²味所主,以播五谷,故天下号“神农”也。《搜神记》
译文:神农用赤色的鞭子鞭打百草,详细地了解每一种草的药性是平和还是性寒、或者性温,神农通过闻百草的气味,来决定用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作谷类播种。因此,天下的百姓尊称他为“神农”。
注释:¹赭:红褐色。²臭:嗅,闻。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大历¹二年十月十九日,夔(kuí)府别驾²元持³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qí),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yǎn)¹⁰观公孙氏¹¹,舞剑器浑脱¹²,浏漓(lí)顿挫¹³,独出¹⁴冠时¹⁵,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¹⁶(jì)¹⁷外供奉舞女¹⁸,晓¹⁹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²⁰²¹,公孙一人而已。 玉貌²²锦衣²³,况²⁴²⁵白首²⁶,今兹²⁷弟子,亦非²⁸盛颜²⁹。既辨³⁰其由来³¹,知波澜³²莫二³³,抚事慷慨³⁴,聊为《剑器行》。昔者³⁵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shuò)³⁶常于邺(yè)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³⁷,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³⁸,即公孙可知矣³⁹
译文: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 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五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 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 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注释: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教坊舞伎。公孙是其姓,大娘是对年长妇人的敬称。弟子:徒弟,学生;公孙大娘弟子,即序中所说的李十二娘。剑器,古舞曲名,属健舞(武舞)之一,舞者为女子,作男子戎装,空手而舞。¹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²别驾:官名,州刺史的佐吏。³元持:人名,生平不详。⁴临颍: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临颖县西北。⁵壮:用作动词,有赞赏、钦佩之意。⁶蔚跂:光彩焕发、姿态矫健的样子。⁷问其所师:问她的技艺是跟谁所学。师,学习。⁸开元五载:即公元717年。载,年。⁹童稚:年幼。开元五年杜甫6岁。¹⁰郾城:县名,即今河南省郾城县。¹¹公孙氏:即公孙大娘。¹²剑器浑脱:把剑器舞和浑脱舞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舞蹈。浑脱,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健舞。¹³浏漓顿挫:流利畅酣而又曲折有致。浏漓,流利飘逸的样子。顿挫,形容舞蹈跌宕起伏,回旋曲折。¹⁴独出:特出,超群出众。¹⁵冠时:在当时数第一。¹⁶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指供奉宫廷的歌舞女艺人。高头,犹如说“前头”,指在皇帝跟前。宜春,即宜春院。宜春院与梨园是唐玄宗时宫内教授歌舞的处所。伎坊,也称教坊,是教练歌舞的机构。内人,宫中的女伎,也称“前头人”。¹⁷洎:及。¹⁸外供奉舞女:与内人相对而言,指不居宫中,随时应诏入宫表演的歌舞艺伎。一本无“舞女”二字。¹⁹晓:通晓。²⁰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号,开元二十七年(739)群臣所上。²¹初:初年。²²玉貌:美自如玉的容貌。²³锦衣:华美彩色的服饰。²⁴况:何况。²⁵余:我。²⁶白首:白头,指年老。²⁷兹:这个。²⁸非:不是。²⁹盛颜:指年轻时的容貌。³⁰辨:明白,弄清楚。³¹由来:指李十二娘舞艺的师承渊源。³²波澜:比喻事物的起伏变化,这里泛指舞蹈的意态节奏等艺术风格。³³莫二:没有两样。³⁴慷慨:情绪激昂,心情激动。³⁵昔者:从前。³⁶数:屡次,多次。³⁷西河剑器:剑器舞的一种。³⁸豪荡感激:指书法意态飞动,饱含着激情。感激,激动。³⁹即公孙可知矣:那么公孙大娘舞蹈艺术的高妙便可想而知了。即,则,那么。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昔有佳人¹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²
译文: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注释:¹佳人:美人。²动四方:轰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观者如山¹色沮丧²,天地为之³久低昂
译文: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注释:¹观者如山:形容观看的人多。²色沮丧,指因震惊而失色。³之:指公孙大娘的舞蹈。⁴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动。一说,低昂是偏义复词,取其“低”义。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¹如羿射九日落,矫²如群帝³(cān)龙翔。
译文: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注释:¹㸌:闪烁的样子。²矫:矫捷,形容动作有力而敏捷。³帝:天神。⁴骖,驾在车两旁的马,这里用作动词;骖龙,犹言驾着龙。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¹如雷霆收震怒,罢²如江海凝³清光。
译文: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注释:¹来:指开场。²罢:结束,指收场。³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结束时静止不动。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jiàng)¹珠袖²两寂寞³,晚有弟子传芬芳
译文: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注释:¹绛唇:大红的嘴唇,这里指青年时代的公孙大娘。²珠袖:饰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孙大娘的舞姿。³寂寞,无声无息,两寂寞,是说人舞俱亡。⁴传,继承。⁵芬芳:香气,这里比喻舞艺美妙,不同凡俗。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临颍(yǐng)美人¹在白帝²,妙舞此曲神扬扬³
译文: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注释:¹临颖美人:指李十二娘。²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城东白帝山上),这里指夔州城。³神扬扬:神彩飞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与余问答既有以¹,感时²抚事³增惋伤
译文: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注释:¹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说“既辨其由来”之意。以,因由,原委。²时:时局。³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⁴惋伤:怅恨悲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先帝¹侍女八千人²,公孙剑器初³第一。
译文: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注释:¹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²八千人:极言人多,不一定是确数。³初:当初。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五十年间¹似反掌,风尘²(hòng)(dòng)³王室
译文: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注释:¹五十年间:自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到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见李十二娘舞剑器而写此诗,其间正好是年。²风尘:比喻战乱。³澒洞:弥漫无际。⁴昏:昏暗,比喻国运衰退。⁵王室:指朝廷。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译文: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金粟(sù)堆前木已拱,瞿(qú)唐石城草萧瑟。
译文: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dài )(yán)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译文: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老夫¹不知其所往,足茧²荒山转³愁疾
译文: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注释:¹老夫:杜甫自指。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里去,形容心情迷惘。²茧:通“研”,指脚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这里用作动词。³转,倒,反。⁴疾:快。

  诗的开头八句是先写公孙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个公孙大娘,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整个天地好像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霍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称为“四如句”,前人解释不一,这大体是描绘公孙舞蹈给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是写公孙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

  “绛唇珠袖两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跟着写她的弟子临颍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公孙氏当年神采飞扬的气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谈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传渊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笔势又一转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 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挑选、亲自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也在这一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的舞姿,还在冬天残阳的余光里映出美丽而凄凉的影子。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文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老诗人杜甫说来,这是他晚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善于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尾声。诗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树已够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帝城里。末了写别驾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月已经东出了,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支配着诗人,他不禁四顾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足,拖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寒月荒山,踽踽独行。身世的悲凉,就不言而可知了。“转愁疾”三字,是说自己以茧足走山道本来很慢,但在心情沉重之时,却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从“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王嗣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但是,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广大。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

guāngōngsūnniángjiànxíng

 tángdài 

èrniánshíyuèshíjiǔ kuíbiéjiàyuánchízhái jiànlínyǐngshíèrniángjiàn zhuàngwèi wènsuǒshī yuē  gōngsūnniáng  kāiyuánzǎi shàngtóngzhì yǎnchéngguāngōngsūnshì jiànhúntuō liúdùncuò chūguànshí gāotóuchūnyuánèrfāngnèirénwàigòngfèng xiǎoshìzhě shèngwénshénhuángchū gōngsūnrénér màojǐn kuàngbáishǒu jīn fēishèngyán biànyóulái zhīlánèr shìkāngkǎi liáowéi jiànxíng  zhěrénzhāng shàncǎoshūtiè shuòchángxiànjiàngōngsūnniáng西jiàn cǎoshūzhǎngjìn háodànggǎn gōngsūnzhī 

yǒujiāréngōngsūnshì jiàndòngfāng 
guānzhěshānsàng tiānwéizhījiǔáng 
 羿shèjiǔluò jiǎoqúncānlóngxiáng 
láiléitíngshōuzhèn jiānghǎiníngqīngguāng 
jiàngchúnzhūxiùliǎng wǎnyǒuchuánfēnfāng 
línyǐngměirénzàibái miàoshényángyáng 
wènyǒu gǎnshíshìzēngwǎnshāng 
xiānshìqiānrén gōngsūnjiànchū 
shíniánjiānfǎnzhǎng fēngchénhòngdònghūnwángshì 
yuánsànyān yuè姿yìnghán 
jīnduīqiángǒng tángshíchéngcǎoxiāo 
dàiyánguǎnzhōng yuèāiláiyuèdōngchū 
lǎozhīsuǒwǎng jiǎnhuāngshānzhuǎnchóu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古之君人¹,有以千金²³千里人者,三年不能得。涓(juān)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人。人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人,安事死人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人且买之五百金,况生人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¹⁰人,人今至矣!”于是不能¹¹(jī)¹²,千里之人至者三¹³
译文:古时的一位君主,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几年也没有买到。君主的近臣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几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经死了,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骨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很生气,说道:‘我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费掉了五百金!’君主近臣回答道:‘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购买,更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来了许多千里马。
注释:¹君人:君主。²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³求:买。⁴涓人:国王的近臣,即中涓。⁵遣:派遣,派出。⁶反:通“返”,返回。⁷安事死人:要死人做什么?安事:犹言“何用”。⁸捐:白白费掉。⁹以:认为。¹⁰市:买,购买。¹¹不能:不到,不满。¹²期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这里指满一年。¹³三:好几匹。言其多,这里却是确指有三匹人。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我非个中闻,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冰盘¹荐琥珀²,何似糖霜³美。
注释:¹冰盘:指青瓷盘。唐陆羽《茶经》对青瓷有“如玉如冰”之评,言青釉温润的程度如玉似冰。²琥珀:言糖之色。《本草纲目》:“紫色及水晶色者为上,深琥珀色次之,浅黄又次之,浅白为下。” ³糖霜:糖色白如霜。甘蔗榨汁熬制后,清者称蔗糖,凝结有砂者称砂糖,砂糖中轻白如霜者称糖霜。糖霜是后世白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的先驱。
苏轼的乡人金山寺宝觉禅师归蜀,作《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送行。

sòngjīnshānxiāngsēngguīshǔkāitáng--shì

zhuàngzhōngshānyíngsānqiānzhǐ

zhòngzhōngwénqìngkàiwèizhīxiāng

fēizhōngrénshízi

zhènguīzhǐyǐngqiānshān

jiāngzhōnglínggòngwèishuǐ

bīngpánjiànshìtángshuāngmě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