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贵介公子,生王谢家,冰玉其身,委身糟丘,度越醉乡。一日,谓刘子曰:“曲蘖之盛,弃土相似,酿海为酒。他人视之,以为酒耳。吾门如市,吾心如水。独不见吾厅事之南,岂亦吾之胸次哉?矮屋数间,琴书罢陈。日出内其有余闲,散疲苶于一伸。摩挲手植之竹,枝叶蔚然其色青。此非管库之主人乎?其实超众人而独醒。”
有贵介¹公子,生王谢²家,冰玉³其身,委身糟丘,度越醉乡。一其,谓刘子曰:“曲蘖(niè)之盛,弃土相似,酿海为酒。他人视之,以为酒耳。吾门如市,吾心如水。独不见吾厅事之南,岂亦吾之胸次哉?矮屋数间,琴书罢陈。其出内其有余闲,散疲苶于一伸。摩挲(suō)手植之竹,枝叶蔚然其色青。此非管库之主人乎?其实超众人而独醒。”
译文:有位世族公子,出身高贵,清白自守。出入于糟丘,沉湎于醉乡。一天,他对刘过说:“我家酒糟多如尘土,酒池大如海,他人叹为观止。谁知我虽门庭若市,心却静如清水。我家南侧有矮屋数间,内有琴书。可以在闲暇之时,消除疲劳。我又喜欢在房前屋后竹间徘徊,去抚摩那一片青绿。这难道不成了管家之人了吗?其实是超众人而独醒。”
注释:¹贵介:尊贵之意。²王谢:高门世族的代称。³冰玉:比喻高贵皎洁。⁴糟丘:酒糟堆成的小丘。⁵醉乡:指醉中的境界。⁶曲蘖:酒母,指酒,一说指好酒。⁷厅事:私宅的堂屋称厅事。⁸摩挲:抚养,抚摸。
刘子曰:“公子不饮,何有于醉?醉犹不知,醒为何谓?若我者,盖尝从事于此矣。少而桑蓬,有志四方。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之颠,北游烂漫乎荆襄。悠悠风尘,随举子以自鸣。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发《鸿宝》之秘藏,瑰乎雄辞而伟文。得不逾于一言,放之如万马之骏奔。半生江湖,流落龃龉。追前修兮不逮,途益远而日暮。始寄于酒以自适,终能酕醄而涉其趣。操卮执瓢,拍浮酒船。痛饮而谈《离骚》,白眼仰卧而看天。虽然,此特其大凡尔。有时坠车,眼花落井。颠倒乎衣裳,弁峨侧而不整。每事尽废,违昏而莫省。人犹曰:‘是其酩酊者然也。’至于起舞捋须,不逊骂坐,芥视天下之士;以二豪为螟蛉与蜾赢,兆谤稔怒,或贾奇祸,矧又欲多酌我耶?今者不然,我非故吾。觉非其未远,扫习气于一除。厌饮杯酒,与瓶罂而日疏。清明宛在其躬,泰宇定而室虚。臂犹醯酸出鸡,莲生于泥;粪壤积而菌芝,疾驱于通道大都而去其蒺藜。当如是也,岂不甚奇矣哉!夫以易为乐者由于险,以常为乐者本于变,是故汩没于垦非者,始知真是;出人于善恶者,始认真善。今公子富贵出于襁褓,诗书起于门阀,颉颃六馆,世袭科甲,游戏官箴,严以自律。所谓不颣之珠、无瑕之璧,又何用判醒醉于二物?”
刘子曰:“公子不饮,何有于醉?醉犹不知,醒为何谓?若我者,盖尝从事于此矣。少而桑蓬,有志四方。东上会(kuài)(jī)¹,南窥衡湘²,西登岷(mín)(é)³之颠,北游烂漫乎荆襄。悠悠风尘,随举子以自鸣。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发《鸿宝》之秘藏,瑰乎雄辞而伟文。得不逾于一言,放之如万马之骏奔。半生江湖,流落龃(jǔ)(yǔ)。追前修兮不逮,途益远而其暮。始寄于酒以自适,终能酕(máo)(táo)而涉其趣。操卮(zhī)执瓢,拍浮酒船。痛饮而谈《离骚》,白眼仰卧而看天。虽然,此特其大凡尔。有时坠车,眼花落井。颠倒乎衣裳,弁(biàn)¹⁰峨侧而不整。每事尽废,违昏而莫省。人犹曰:‘是其酩(mǐng)(dǐng)¹¹者然也。’至于起舞捋(lǚ)¹²,不逊骂坐,芥视天下之士;以二豪¹³为螟(míng)(líng)¹⁴与蜾(guǒ)¹⁵,兆谤稔(rěn)怒,或贾奇祸,矧(shěn)又欲多酌我耶?今者不然,我非故吾。觉非其未远,扫习气于一除。厌饮杯酒,与瓶罂而其疏。清明宛在其躬,泰宇定而室虚。臂犹醯(xī)酸出鸡¹⁶,莲生于泥;粪壤积而菌芝,疾驱于通道大都而去其蒺藜。当如是也,岂不甚奇矣哉!夫以易为乐者由于险,以常为乐者本于变,是故汩没于垦非者,始知真是;出人于善恶者,始认真善。今公子富贵出于襁褓,诗书起于门阀,颉(xié)(háng)六馆¹⁷,世袭科甲,游戏官箴,严以自律。所谓不颣之珠、无瑕之璧,又何用判醒醉于二物?”
译文:刘过说:“公子不饮酒,知道什么是醉,什么是醒?若论醒醉,我才是过来人。我在少壮时,即心系天下,志在四方。曾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之顶峰,北游繁荣昌盛的荆襄。乾坤之大,任随我等士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上书皇帝,作诸侯的幕僚,阐发《鸿宝》的奥秘,雄辞伟文,实在瑰丽。无一句脱离常轨。言出如万马骏奔。流浪江湖,半生坎坷。追踪前贤,力有不逮,路途遥远,痛感老之将至。于是寄情于酒,以解胸中之块垒。有时醺醺大醉,执杯把盏,拍浮酒船,痛饮而谈《离骚》,白眼仰卧而看天。虽然这样,这仅仅是大概情况。有时坠车,眼花落井,衣裳颠倒,冠斜不整。每每做事都不成,迷惑昏乱而不能省悟。甚或起舞捋须,辱骂同坐,视天下之士如草芥,以权豪为螟蛉和蜾赢,招谤结怨,致遭奇祸。情况如此,我又何必贪杯?今日之我,已非旧我。深知往日之迷途未远,决心扫除嗜酒成癖的积习。于是神朗气清,明敏依旧,神稳心静。犹如肉腐来蝇、醋酸生虫,荷出污泥;粪壤堆集而菌生,通都大道不生荆蒺。当处于这种心境时,难道不是太奇怪了吗?贪图平静生活的人,多半是走过险路的人;喜欢安定的人,多半是经历过变乱的人。由此可知:沉没于是非场中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正确;出入于善恶之地的人,才是真正知道什么是善良。公子从小生于富贵之家,诗书门第,曾求学于六馆,金榜自然题名,视做官如游戏,又能严于律己。真是无疵之珠,无瑕之璧。又何必苦苦判别什么是醒,什么是醉呢?”
注释:¹会稽:山名,在今绍兴境内。²衡湘:即衡山和湘水,二者均在湖南境内。³岷峨:即岷山和峨眉山,二者均在四川竟内。⁴荆襄:均为地名。都在湖北境内。⁵举子:旧时对读书人的通称。⁶龃龉:牙齿参差不齐。比喻抵触、不合。⁷前修:古代有品德的人。⁸酕醄:大醉貌。⁹操卮执瓢:手举动酒杯。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瓢,用葫芦做的舀水器具。¹⁰弁:帽子。¹¹酩酊:大醉。¹²捋须:抚摸自己的胡须。¹³二豪:本指桑上小青虫与蜘蛛。¹⁴螟蛉:幼小的蛾虫。¹⁵蜾赢:细腰蜂。¹⁶醯酸出鸡:醋弄常酸竟生出小飞虫。醯,醋。鸡,蜹,一种小飞虫。¹⁷六馆:按唐代学制,国子监下设六馆:国予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
公子闻而笑曰:“夫无伦者醉之语,有味者醒之说。先生舌虽澜翻而言有条理,胸次磊落而论不讹杂。子固以我为未知醒之境界,我亦以子为强为醉之分别。”
公子闻而笑曰:“夫无伦者醉之语,有味者醒之说。先生舌虽澜翻而言有条理,胸次磊落而论不讹杂。子固以我为未知醒之境界,我亦以子为强为醉之分别。”
译文:公子听了笑着说:“语无伦次是醉语;话中有味是醒语。先生语如波澜,而言之有理;胸怀磊落,而妙语成章。你固然以我为不知醒之境界,我看你倒是强为醉做辩解。”
于是取酒对酌,清夜深沉,拨活火兮再红,烛花灿兮荧荧。淡乎相对而忘言,不知其孰为醉而孰为醒。
于是取酒对酌,清夜深沉,拨活火兮再红,烛花灿兮荧荧。淡乎相对而忘言,不知其孰为醉而孰为醒。
译文:于是取酒对饮,清夜深沉,炉火熊熊,烛光明灭。二人淡然相对,得意而忘言,且不知谁为醉而谁为醒。

  这篇赋先写贵介公子的自以为清醒,在叙述作者的生平和志向,然后写贵介公子对作者醉酒独醒的不完全赞同,最后写二人淡然相对,不知谁醉谁醒。全赋议论纵横而不板滞,描写生动而富于形象,句式以短句为主,长句与短句、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然。

  作者在赋中写道,贵介公子以冰玉之身委于糟丘,度越醉乡。没有丝毫现实生活的砥砺,却自诩“吾门如市,吾心如水”,过着悠然自得、从容闲适的生活,自以为清醒得很、清高得很。而作者作为一位爱国者、一位狂士,一生奔波,却累遭困踬,饱尝辛酸而不得不醉。他“少而桑蓬,有志四方。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之巅,北游烂漫乎荆襄。悠悠风尘,随举子以自呜。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半生江湖,流落龃龉。”在这种日暮穷途的状况下, 才 “始寄于酒以自适”,不得不醉。至于“痛饮而谈《离骚》,白眼仰卧而看天”,“起舞捋须,不逊骂坐,芥视天下之士”等等行为,乃是在黑暗现实中知音难觅、理想难达的愤懑的抒发。其后的“汩没于是非者始真是;出入于善恶者始真善”数语,尤为作者深刻的经验之谈。最后贵介公子对作者的醉酒独醒,虽不能完全赞同,却不得不承认“先生舌虽澜翻而言有条理,胸次磊落而论不讹杂”。于是二人又取酒对酌,开怀畅饮,及至相对言志,不知其孰为醉,孰为醒。

  全赋议论纵横而不板滞,描写生动而富于形象,把叙事和议论,抒情和言志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求任杳然,隐游难忍的矛盾心情,指明那些自诩清醒的贵胄子弟实则处于昏醉糊涂之中。句式以短句为主,长句与短句、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然,达到了说理抒情的极致。写法上明显地受苏轼《前赤壁赋》的影响,体现了宋文议论化的倾向。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主编. 历代赋评注 6 宋金元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452-458
2、 巨才 选编.辞赋一百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218-219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位世族公子,出身高贵,清白自守。出入于糟丘,沉湎于醉乡。一天,他对刘过说:“我家酒糟多如尘土,酒池大如海,他人叹为观止。谁知我虽门庭若市,心却静如清水。我家南侧有矮屋数间,内有琴书。可以在闲暇之时,消除疲劳。我又喜欢在房前屋后竹间徘徊,去抚摩那一片青绿。这难道不成了管家之人了吗?其实是超众人而独醒。”

刘过说:“公子不饮酒,知道什么是醉,什么是醒?若论醒醉,我才是过来人。我在少壮时,即心系天下,志在四方。曾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之顶峰,北游繁荣昌盛的荆襄。乾坤之大,任随我等士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上书皇帝,作诸侯的幕僚,阐发《鸿宝》的奥秘,雄辞伟文,实在瑰丽。无一句脱离常轨。言出如万马骏奔。流浪江湖,半生坎坷。追踪前贤,力有不逮,路途遥远,痛感老之将至。于是寄情于酒,以解胸中之块垒。有时醺醺大醉,执杯把盏,拍浮酒船,痛饮而谈《离骚》,白眼仰卧而看天。虽然这样,这仅仅是大概情况。有时坠车,眼花落井,衣裳颠倒,冠斜不整。每每做事都不成,迷惑昏乱而不能省悟。甚或起舞捋须,辱骂同坐,视天下之士如草芥,以权豪为螟蛉和蜾赢,招谤结怨,致遭奇祸。情况如此,我又何必贪杯?今日之我,已非旧我。深知往日之迷途未远,决心扫除嗜酒成癖的积习。于是神朗气清,明敏依旧,神稳心静。犹如肉腐来蝇、醋酸生虫,荷出污泥;粪壤堆集而菌生,通都大道不生荆蒺。当处于这种心境时,难道不是太奇怪了吗?贪图平静生活的人,多半是走过险路的人;喜欢安定的人,多半是经历过变乱的人。由此可知:沉没于是非场中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正确;出入于善恶之地的人,才是真正知道什么是善良。公子从小生于富贵之家,诗书门第,曾求学于六馆,金榜自然题名,视做官如游戏,又能严于律己。真是无疵之珠,无瑕之璧。又何必苦苦判别什么是醒,什么是醉呢?”

公子听了笑着说:“语无伦次是醉语;话中有味是醒语。先生语如波澜,而言之有理;胸怀磊落,而妙语成章。你固然以我为不知醒之境界,我看你倒是强为醉做辩解。”

于是取酒对饮,清夜深沉,炉火熊熊,烛光明灭。二人淡然相对,得意而忘言,且不知谁为醉而谁为醒。

注释

贵介:尊贵之意。

王谢:高门世族的代称。

冰玉:比喻高贵皎洁。

糟丘:酒糟堆成的小丘。

醉乡:指醉中的境界。

曲蘖:酒母,指酒,一说指好酒。

厅事:私宅的堂屋称厅事。

摩挲:抚养,抚摸。

会稽:山名,在今绍兴境内。

衡湘:即衡山和湘水,二者均在湖南境内。

岷峨:即岷山和峨眉山,二者均在四川竟内。

荆襄:均为地名。都在湖北境内。

举子:旧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龃龉:牙齿参差不齐。比喻抵触、不合。

前修:古代有品德的人。

酕醄:大醉貌。

操卮执瓢:手举动酒杯。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瓢,用葫芦做的舀水器具。

弁:帽子。

酩酊:大醉。

捋须:抚摸自己的胡须。

二豪:本指桑上小青虫与蜘蛛。

螟蛉:幼小的蛾虫。

蜾赢:细腰蜂。

醯酸出鸡:醋弄常酸竟生出小飞虫。醯,醋。鸡,蜹,一种小飞虫。

六馆:按唐代学制,国子监下设六馆:国予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

创作背景

  这篇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创作此赋来表达作者对现实和人生的看法,可称是作者一生的总结,大概作于作者晚年时期。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主编. 历代赋评注 6 宋金元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452-458
2、 张崇琛 主编.名赋百篇评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361-364
赏析

  这篇赋先写贵介公子的自以为清醒,在叙述作者的生平和志向,然后写贵介公子对作者醉酒独醒的不完全赞同,最后写二人淡然相对,不知谁醉谁醒。全赋议论纵横而不板滞,描写生动而富于形象,句式以短句为主,长句与短句、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然。

  作者在赋中写道,贵介公子以冰玉之身委于糟丘,度越醉乡。没有丝毫现实生活的砥砺,却自诩“吾门如市,吾心如水”,过着悠然自得、从容闲适的生活,自以为清醒得很、清高得很。而作者作为一位爱国者、一位狂士,一生奔波,却累遭困踬,饱尝辛酸而不得不醉。他“少而桑蓬,有志四方。东上会稽,南窥衡湘,西登岷峨之巅,北游烂漫乎荆襄。悠悠风尘,随举子以自呜。上皇帝之书,客诸侯之门……半生江湖,流落龃龉。”在这种日暮穷途的状况下, 才 “始寄于酒以自适”,不得不醉。至于“痛饮而谈《离骚》,白眼仰卧而看天”,“起舞捋须,不逊骂坐,芥视天下之士”等等行为,乃是在黑暗现实中知音难觅、理想难达的愤懑的抒发。其后的“汩没于是非者始真是;出入于善恶者始真善”数语,尤为作者深刻的经验之谈。最后贵介公子对作者的醉酒独醒,虽不能完全赞同,却不得不承认“先生舌虽澜翻而言有条理,胸次磊落而论不讹杂”。于是二人又取酒对酌,开怀畅饮,及至相对言志,不知其孰为醉,孰为醒。

  全赋议论纵横而不板滞,描写生动而富于形象,把叙事和议论,抒情和言志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求任杳然,隐游难忍的矛盾心情,指明那些自诩清醒的贵胄子弟实则处于昏醉糊涂之中。句式以短句为主,长句与短句、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然,达到了说理抒情的极致。写法上明显地受苏轼《前赤壁赋》的影响,体现了宋文议论化的倾向。

参考资料:
1、 赵逵夫 主编. 历代赋评注 6 宋金元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452-458
2、 巨才 选编.辞赋一百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218-219
刘过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4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吴会¹一浮云²,飘如远行客。
译文:我是吴会之地的一片浮云,飘然无可依据如同远行之客。
注释:¹吴会:即吴、会二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西部一带地方。²浮云:用浮游之云以喻自己到处漫游。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功业莫从就,岁光¹(lǚ)奔迫²
译文:功业无处可以成就,岁月时光奔促急迫。
注释:¹岁光:岁月光阴。²奔迫:急迫,形容光阴的匆匆而逝。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良图¹²弃捐,衰疾乃绵剧³
译文:雄心壮志即刻放弃消失,衰老疾病日甚一日加剧。
注释:¹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²俄:俄而,很快。³绵剧:形容疾病缠绵、严重。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古琴藏虚匣(xiá),长剑挂空壁。
译文:古琴放入空匣无人弹奏,长剑挂在空壁无所可用。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xì)¹
译文:楚囚钟仪奏乐歌吟皆用楚音心在怀楚,越人庄舄贵富不忘家乡病中仍是越声。
注释:¹庄舄:春秋时越国人,在楚国做大官,后来生了病,楚王问:舄,本来是越国的一个穷人,到了楚国才显贵起来,他思念家乡吗?手下人回答道:派人去了解过了,他在床上口中还作越声。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国门¹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译文:国都之门尚在遥远的天外,还乡之路远隔崇山峻岭。
注释:¹国门:国都之门。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朝忆相如台¹,夜梦子云宅²
译文:清晨我回忆起司马相如的琴台,夜晚我梦中见扬子云的故宅。
注释:¹相如台:汉代蜀人司马相如琴台,在成都。²子云宅:汉代蜀人扬雄故宅,在成都。二者都是蜀人,诗人“朝忆”“夜梦"这些地方,都是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¹
译文:旅途之情此时刚刚了结,秋气肃杀厦是凋落万物之时。
注释:¹寂历:凋落疏离。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译文:风吹入林松下清冷寒冷,露水下降草间白茫茫一片。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¹
译文:故人如今已不可见,幽幽长梦与谁人相合?
注释:¹“故人”二句:一本作“故人不在此,而我谁与适”。适,适意,愉悦。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寄书西飞鸿¹,赠尔慰离析²
译文:托西飞长鸿捎去一封书信,赠给你安慰那离别分隔之情。
注释:¹飞鸿:即鸿雁。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所以此处以飞鸿比喻所寄赠的这首诗。²离析:不得会聚。

  诗中一、二两句以浮云自喻,道明自己远游飘泊在吴会一带。因为此诗是寄给故乡友人的,所以先讲一下自己的行止是很必要的。飘,即漂泊,行无定处的意思,所以自称浮云。一开头便饱含一种思乡的感情。接下六句是写自己的处境:光阴飞逝,功业未就,远大的政治抱负很快成了泡影,而自己又重病缠身。最后以“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两句小结这一层,感慨自己的壮志难酬。这六句写得很沉痛,诉述之中真实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但是,应该指出:这一时期,李白年仅二十七岁,涉世未深,幼稚地认为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以为功名事业,唾手可得。然而事实却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于是,稍碰上几个钉子很快就堕入了失望。不过,文字虽然沉痛,感慨的程度比起晚年那种凄凉落魄的诗句来,还是浮浅得多。

  “楚冠怀锺仪”句以下直至全诗结尾,所抒发的都是思乡怀友之情。这一大段直抒其情的诗句,细加分析层次还是很清楚的。“楚怀”两句,引用钟仪、庄舄的典故,概写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接下两句是感叹故乡辽远。再下两句是写对故乡的朝思暮想,而后用“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做一小结。以上八句主要是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展开抒情。虽然直抒胸臆,但诗人能够借助古人的事迹、故乡的古迹,把这种感情写得很具体而且缠绵悱侧,如环不已,倒是非常难得的。“旅情”两句小结上述八句,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同时拈出“秋”字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对于秋天景色的描写。“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这两句并非是诗人眼前景物的实写,而是意念中的想象,经过这样一写,加强了诗的艺术气氛。“清”“白”二字写出了秋风、秋露肃杀、萧疏的特点,选词炼句极为准确。也正是受了这种凄清气氛的影响,才有寂寞、孤独之感,于是对故乡友人的怀念也就更加殷切。全诗至“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已经点到题目上来,最后交代一笔,进一步点出“寄书”的目的在于“慰离析”,意尽而抒情也就从此结住。

  这首诗从功业未就写起,而后抒写思乡、怀友之情,一路写来如诉如泣,恰如一封寄给友人的书信。结构上顺着感情的自然发展,跳跃性并不大。直抒胸臆而语言没有夸张渲染,想象也未见飞动超人的特色,但感情真挚自然,层次井然,炼词造句处处贴切。如就诗的风格来说,由于是诗人早朝创作,还没有形成后来那种豪放浪漫的特点,但从驾御文字的能力上看,却完全是一副大家手笔,功力是极坚实的。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王玉璋.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41-44

huáinánbìngshū怀huáishǔzhōngzhàozhēngjūnruí--bái

huìyúnpiāoyuǎnxíng

gōngcóngjiùsuìguāngbēn

liángéjuānshuāinǎimián

qíncángxiázhǎngjiànguàkōng

chǔguān怀huáizhōngyuèyínzhuāng

guóményáotiānwàixiāngyuǎnshān

cháoxiāngtáimèngziyúnzhái

qíngchūjiéqiūfāng

fēngsōngxiàqīngchūcǎojiānbái

rénjiànyōumèngshuíshì

shū西fēi鸿hóngzèngěrwèi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露白蟾(chán)¹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²,梦牵情役几时休?
注释:¹蟾: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月。²佳期句:佳期已逝,幽会难逢,二者均茫然无望。悠悠:漫长,这里指欲相见而遥遥无期。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记得泥¹人微敛(liǎn)(dài)²,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注释:¹泥:怜爱、留恋,作动词用。²敛黛:皱眉。

  这首词也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但幽会的事又茫然无期,梦中想,心中念,这样相思的日子何时才完?下片是回忆女子的可爱形象:分别时她百般挽留,黛眉微皱,无言斜倚小楼。最后一句,写他想到往事的忧愁心。

  顾敻八首《浣溪沙》,是写男女相互思念的词作。汤显祖评道:“此公管调,动必数章。虽中间铺叙成文,不如人之字雕句琢,而了无穷措大酸气。即使瑜瑕不掩,自是大家。”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
竹竿籊(tì)(tì)¹,河水浟(yōu)(yōu)²
译文:钓鱼的竹竿又细又长,河水缓缓的流。
注释:¹籊籊:长而细的竹竿。²浟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相忘为乐,贪饵吞钩。
相忘为乐,贪饵(ěr)吞钩。
译文:我与名利相忘于江湖啊,那是何等的快乐。贪食饵料的鱼儿啊,必定会有吞钩之祸。
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非夷非惠¹,聊以忘忧。
译文:我既没有伯夷那样清高脱俗啊,也不似柳下惠那么坦然处浊。凡事可有可无,这样就可以忘忧而乐。
注释:¹非夷非惠:化用《孟子》的语意,但经诗人改造后,又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

  这首无名渔父的四言诗,载于《南史·隐逸传》。据传载,刘宋寻阳(今江西九江)太守孙缅,某日出游水边,遭一“神韵潇洒,垂纶长啸”的渔父。缅问他卖鱼否?他却自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邪?”缅劝他出仕以博取“黄金白璧”、“驷马高盖”,他又自言:“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遂作此歌,而后悠然离去。此诗运用古老的四言诗形式,古朴奥雅,读来如闻韶乐,它以极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意蕴、玄奥的哲理,精警凝炼,令人玩味无穷。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两句以景物起兴,描绘出一个清幽的隐士境界。首句语出《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籊籊,形容竹竿长而尖削之貌。此句字面上虽仅写竹竿,但已隐含垂钓之意。次句写水流潺湲,浟浟,水流之貌。这一联在写景中连用两个叠词,复沓回环,曼声长语,很好地表现出一种恬静悠闲的隐逸情趣。

  “相忘为乐,贪饵吞钩。”两句转入抒发情志。“相忘”一语,出于《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把对立的事物看成本质上毫无二致的事物,因而安时处顺,心境平和,这就是所谓“相忘”。而渔父的所谓“未辨贱贫,无论荣贵”,正是达到了《庄子》的这一境界。反之,如果不是与世“相忘”,而汲汲名利,势必引发灾祸,此联次句即是此意。游鱼贪食鱼饵,必有吞钩之祸,它与“相忘为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既是渔父自己的人生观的写照,同时也是作为对孙缅劝他出仕以求荣名利禄的答复。这两句虽是说理,但字面却都是与鱼相关,正与上句悠然垂钓的意思相承接,理与景结合得十分自然。

  最后两句对“相忘为乐”再作发挥,以强化此诗的主旨。“非夷非惠”化用《孟子》的语意,但经诗人改造后,又表达了《庄子》的思想。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孟子·告子下》云:“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又云:“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公孙丑上》)孟子的意思是,伯夷洁身自好,清高脱俗,失之器量狭小;柳下惠处浊自安,豁达开朗,惜乎不够严肃。而渔父借用其语,巧妙地化进《庄子》的哲学,指出人生不要执着于进退出处的任何一方,凡事都无可无不可,不要刻意为之。这样,与世委蛇,和光同尘,就能忘忧而为乐。“为乐”、“忘忧”,一章之中,两致其意,足见渔父胸中自是平和安乐的境界,势利富贵的外毒,难以侵入。

  此诗运用古老的四言诗形式,古朴奥雅,读来如闻韶乐,它以极短小的篇幅,表达了丰富的意蕴、玄奥的哲理,精警凝炼,令人玩味无穷。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历来是隐逸者的化身,《楚辞》和《庄子》中也均有《渔父》篇。这首小诗,语虽简淡,却使这个隐逸者的形象,又丰满、充实了不少。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801-802页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君门如天深九重¹,君王如帝坐法宫²
译文:巍峨的皇宫呵如天宫深有九重,皇帝坐在正殿上理政办公。
注释: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唐玄宗李隆基曾在这里大修行宫,尽情纵乐。¹“君门”句:指无由向皇帝效忠。²法宫:正殿,为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译文:人生最难得的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李隆基为什么要来到这座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隐隐横翠红。
复道¹连云接金阙(què),楼观²隐隐横翠红³
译文:你看那复道在云雾中连通着座座金殿,楼台隐现出横在山间的彩色雕梁画栋。
注释:¹复道: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阁道。²观:这里指楼台。³横翠红:指彩色的雕梁画栋横在山间。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林深谷暗迷八骏¹,朝东暮西劳六龙²
译文:树林深密山谷幽暗使玄宗车驾的八匹骏马迷惑不前呵,清晨游东山日暮览西峰骏马也累得走不动。
注释:¹八骏:相传周穆王有八匹骏马,这里指唐玄宗的车驾所用的马匹。²六龙:古代神话说为太阳驾车的羲和每日赶六条龙载上太阳神从东到西飞行。这里也指皇帝车驾所用的骏马。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六龙西幸¹峨眉栈²,悲风便入华清院³
译文:当玄宗西奔峨眉栈道经过马嵬坡,军中哗变杨妃缢死悲风便吹入了华清院。
注释:¹幸:皇帝抵达某处称“幸”。²峨眉栈:峨眉山的栈道。这里指马嵬坡。据唐人陈鸿《长恨歌传》载,安史乱起,唐玄宗西奔蜀,路经马嵬坡,因兵变被迫杀掉杨贵妃。³华清院:即华清宫,在骊山上,是唐玄宗与杨玉环寻欢作乐的地方。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ní)(cháng)萧散羽衣¹空,麋(mí)鹿来游墟²市变。
译文:霓裳羽衣曲一时风流云散,城市变荒野,麋鹿也可在宫殿的遗址上游玩。
注释:¹霓裳、羽衣:杨玉环为玄宗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这里将它拆散用,一语双关,以衣裳散喻贵妃死去,乐声消失。²墟:集市。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我上朝元¹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译文:今日我登临朝元阁春天已过一半,但见满地落花无人打扫狼藉地面。
注释:¹朝元:朝元阁,在骊山上,是道家寺观。传说玄宗时老子曾在这里出现,又改名为降圣阁。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jié)鼓楼¹高挂夕阳,长生殿²古生青草。
译文:羯鼓楼高挂着惨淡的夕阳,荒草野蔓丛生在长生殿。
注释:¹羯鼓楼:放置鼓乐的楼阁。羯鼓是从羯族传入的桶状小鼓,声音急促高烈。²长生殿:宫殿名,天宝元年造于华清宫。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可怜吴楚¹两醯(xī)²,筑台未就已堪悲。
译文:可怜吴王楚王这两只小毛虫竟敢作乱称帝,宫殿楼台还未建成就已命丧黄泉。
注释:¹吴楚:指西汉时发动叛乱的汉宗室吴王、楚王。²醯鸡:小虫,即蠛蠓。古人误以为酒醋上的白霉变成,故名。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长杨¹五柞²汉幸免,江都³楼成隋自迷。
译文:想那汉代也有长杨殿和五柞宫,汉家天子在当时侥幸能稳坐江山。隋炀帝在江都修成了供他荒淫享乐的迷楼,而他的帝业也就迷失在其中。
注释:¹长杨:宫殿名,秦筑,汉时修饰扩建,因宫中多垂杨树,故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²五柞:汉宫名。³江都:即今江苏杨州。隋炀帝杨广曾在这里大兴土木,建迷楼,荒淫无度,隋朝随即灭亡。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zhèn)¹因奢惑。
译文:从来沉溺酒色淫乐的人都会丧失德行,不知道宴安有如鸩毒,那是因为被奢侈生活诱惑。
注释:¹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传说其羽浸酒,饮之即死。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三风十愆(qiān)¹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译文:歌舞游猎、声色狗马种种恶习都是古代圣贤所戒除的,不仅是因为唐玄宗建造了骊山宫殿才导致亡国。
注释:¹三风十愆:指三种恶习中的十大过错。三风,巫风、淫风、乱风。其中巫风二过为舞、歌;淫风四罪为货、色、游、畋(猎);乱风四恶为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成“十愆”。愆:过错。据说,这是商朝初年贤臣伊尹告诫太甲的话。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凡物皆有可观¹。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注释:¹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¹糟啜²(lí)³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译文: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注释:¹哺:吃。²啜:喝。³醨:米酒。⁴醉:使······醉。⁴饱:使······饱。⁶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而,表承接。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夫所为求福而¹辞祸者²,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³人之情也哉?物有以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译文: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注释:¹“而”表并列,并且。²者:……的原因。³岂:难道。⁴情:心愿。⁵有以:可以用来。⁶盖:蒙蔽。⁷焉:哪里。⁸横:意外发生。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¹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²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³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译文: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农业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注释:¹而:表承接,随后。²背:远离。³比:连续,常常。⁴登:五谷成熟。⁵苟全:大致完备。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qì)¹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²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³,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xié)园蔬,取池鱼,酿秫(shú)酒,瀹(yuè)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译文: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注释:¹葺: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²庶几:表推测,译为“或许”。³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⁴撷:摘下,取下。⁵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⁶瀹:煮。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其实,这是置无限辛酸、满腹怨愤而不顾的故为其乐,有其形而无其实,犹如酒醉忘优之乐,并非敞怀舒心的快乐。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被称为“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实两个方面阐明了主旨。游于物外。就无往而不乐。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于物外的快乐。“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如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实际上并非如此,物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皆有可乐”。苏轼是以“游于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写法特点上看,是一起便说“超然”,提出“乐”字为主线。上面是从总的方面论述,下文是举例加以证明。“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是说物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乐。推面广之,人便可以随退而安,无处不快乐了。四个皆字使文意紧密相联,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超然必会悲哀的道理。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高兴,祸会令人悲伤。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于物外。任随欲望发展,必然陷人“游于物内”的泥潭。物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着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不辨,取舍难定。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超然于物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绝顶的悲哀。上面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于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超然于物内,则必悲哀的道理。从理论上为记超然台的事实奠定了基础。这是以虚领实的写法。

  第三段,步入正题,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这一段可分为三层:一、移守胶西,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杭、密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这既是记实,也是以优托喜的伏笔。二、生活初安。“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面斋厨索然,日食杞菊。”,是写初到胶西后年成不好,政局动乱,生活艰苦。用了五个四言句和一个连词,句子精悍,节奏急促,与处境维艰交相吻合。再次写忧,以见喜之可贵,乐之无穷。“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意外的变化带来无限喜悦。“予既乐其风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自己爱上了胶西,百姓也爱戴太守。官民相爱,必然官民同乐。由苦变乐,真是无往而不乐。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洁庭治园,为寻乐作些事情。三、修台游乐。先交待台的位置、旧观和修缮情况。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再写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时而怀念超然干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子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羡慕,有不平。这一层虽属常见的“四望法”,但写得不落俗套,没有用对偶排比,只用了较为整齐的散行句,别具一番疏宕流畅的情韵。最后描写了台的优点:“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流露出无比喜爱的感情。因此,予与客不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确实是很快乐的。最后又落脚在“乐”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文章到此方点明“超然”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且结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所说乐少悲多的人“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见出两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167-173
2、 吕晴飞.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278-1280

chāorántái

shì sòngdài 

    fánjiēyǒuguān gǒuyǒuguān jiēyǒu fēiguàiwěizhě 

    zāochuòjiēzuì guǒshūcǎo jiēbǎo tuīlèi ānwǎngér 

    suǒwéiqiúérhuòzhě érhuòbēi rénzhīsuǒqióng érzhīzhěyǒujìn měièzhībiànzhànzhōng érzhījiāoqián zhěchángshǎo érbēizhěchángduō shìwèiqiúhuòér qiúhuòér rénzhīqíngzāi yǒugàizhī yóuzhīnèi éryóuzhīwài fēiyǒuxiǎo nèiérguānzhī wèiyǒugāoqiězhě xiégāolín chángxuànluànfǎn zhōngzhīguāndòu yòuyānzhīshèngzhīsuǒzài shìměièhéngshēng éryōuchūyān āi 

    qiántángshǒujiāo西 shìzhōuzhīān érchēzhīláo diāoqiángzhīměi ércǎichuánzhī bèishānzhīguān érshìsāngzhī shǐzhìzhī suìdēng dàozéimǎn sòngchōngchì érzhāichúsuǒrán shí rénzhī chǔzhīnián érmàojiāfēng zhībáizhě fǎnhēi fēngzhīchún érmínānzhīzhuō shìzhìyuán jiétíng ānqiū gāozhī xiūbài wéigǒuquánzhī 

    éryuánzhīběi yīnchéngwéitáizhějiù shāoérxīnzhī shíxiāngdēnglǎn fàngzhìyān nánwàngěr chángshān chūyǐnxiàn ruòjìnruòyuǎn shùyǒuyǐnjūn érdōngshān qínrénáozhīsuǒcóngdùn 西wànglíng yǐnránchéngguō shīshàng huángōngzhīliè yóuyǒucúnzhě běiwéishuǐ kǎirántài huáiyīnzhīgōng érdiàozhōng táigāoérān shēnérmíng xiàliángérdōngwēn xuězhīzhāo fēngyuèzhī wèichángzài wèichángcóng xiéyuánshū chí niàngshújiǔ yuètuōérshízhī yuē  zāiyóu  

    fāngshìshí yóu shìzàinán wénérzhī qiěmíngtáiyuē chāorán  xiànzhīsuǒwǎngérzhě gàiyóuzhīw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