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洗尘埃脚,时来访道林。
但知谋隐是,何用入山深。
瀹茗延新话,撞钟动苦吟。
夜分僧出定,静听海潮音。
净洗尘埃脚,时来访道林。
但知谋隐是,何用入山深。
瀹茗延新话,撞钟动苦吟。
夜分僧出定,静听海潮音。
胡仲弓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qī)¹,玉人和月²摘梅花。
译文:楼角的一缕晚霞刚刚消失在天际,淡黄色的杨柳掩住了巢里乌鸦的踪迹。美人在月光下将梅花摘取。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¹杨柳暗栖鸦:杨柳幽暗处,栖息着归林的乌鸦。化用古乐府《杨叛儿》:“杨柳可藏鸦”意谓春色已浓。²和月:趁着月色。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笑捻(niǎn)¹粉香²归洞户³,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sǎ)
译文:笑拈着芬芳的梅瓣回到互相通连的门里,放下帘幕把窗纱紧紧遮蔽。东风冷冷的,同夜间没有什么差异。
注释:¹捻:摘取。²粉香:指梅花的花香,此以花香代替花枝。³洞户: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⁴寒似:寒于。⁵夜来:昨夜。⁶些:语助词。楚辞中往往有将“些”置于语尾之例,如《招魂》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

  这首小令是一幅初春夕照图,并以轻淡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人傍晚到入夜时的生活片断。全词以写景为主,把美人和月摘梅也作为月夜美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气,美丽迷人,体现出潇洒脱尘的风致。

  开头出现在画面上的不是一座高楼的全貌,而是它的一角。这一角红楼,正具有“动人春色不须多”的艺术魅力。在它上面,一缕晚霞正在消逝。用“初”就是说那一缕霞光,眼看着正在消失,从时间说有个变化的进程,但它是那样快。不过人却是看得见,感觉得出来的。总之,这一句不是一幅静止的画,它给人以动感。“淡黄杨柳暗栖鸦”。杨柳淡黄,知是初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指的都是初春。在淡黄杨柳之中,有乌鸦栖息其中。这里用了一“暗”字,就更给人以景物清幽之感。但下句境地更美:玉人,本来是美的;月下玉人,更美;月下的梅花,那该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吧。正是“以境衬人”,则月美。花美,人更美了。上阕展现的是一幅清幽澹雅的图画,有超尘绝俗之感。

  下阕紧承人在月下摘花,轻轻启开她的心扉。“笑暗粉香归洞户”,她要回到房间里去了,手里暗着梅花,脸上笑盈盈的。作品像密封的罐头,未透出一点味儿,没有说明这个“笑”是因梅花的清新气息令人高兴而笑,还是想起了旁的什么事情来。

  她回到闺房以后,只做了一件事:“更垂帘幕护窗纱”。放下帘幕,使它挡住纱窗,因为东风吹来,比入夜时又冷了一些,为的是使屋子里暖和点。这“寒”的程度的加深,她在室外时就已感觉到,所以才归户,垂帘。这缘故移到末句点明,是《浣溪沙》作法上的需要。此调下片首两句大都用对偶句,末句单承作结,极不易写好。张炎《词源》说到词的“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所举擅于此道的词人中就有贺铸。贺词小令的结尾确是不凡,其手法是多样的。这里“东风寒似夜来些”一句,既绾住上两句的归户与垂帘的人物活动,又回带上片从霞消到月上这段时间历程,可称妙笔。

  全词意境清幽淡雅,朦胧优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主编.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09
2、 (清)上彊村民选编.宋词三百首:哈尔滨出版社,2012:174-175
3、 刘卉宇编著.宋词菁华典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165-166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罗带¹²香,犹系别时红豆³。泪痕新,金缕(lǚ)旧,断离肠。
译文: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注释:¹罗带:古时妇女束腰的丝织带,可结同心,象征定情,故又是情人赠别的物件。²惹:引,这里有带来之意。³红豆:即相思子。⁴金缕:金丝。此指衣服上的金丝绣纹。一说指女子面妆。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一双娇燕语雕(diāo)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¹浓,芳草歇(xiē)²,柳花狂。
译文: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注释:¹杨:《花间集》作“阴”。²歇:散发。歇,深邃,形容幽深的草丛。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这首词写女子的相思离别之情,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写得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睹物思人,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和红豆都是象征爱情的信物,这里暗示着一对恋人的离别和相思,写得直截了当而又含蓄有味。末三句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写相思痛苦。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这一“新”一“旧”,又暗示离别之久,相忆之深,再加上“断离肠”三字,更有分量。

  此词一反先写景后抒情的通例,上片可以说是直赋别情,下片却转入景语,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而人却天各一方。“还是”二字,影射着物是人非之意。于是引起词中人更深的回忆:“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这是一派暮春的景象,其中的情绪似乎更加迷茫了。尽管这里不直接赋写离别之事,而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由景物兴发的忆别情味很浓,达到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此词具有词旨哀怨,色泽朦胧,语言精妙,意境深沉的特点。“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是含有复杂情事的景语,用在全词的结尾,尤觉隽永。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7-58
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9-220

jiǔquánzi··luódàixiāng--wēntíngyún

luódàixiāngyóubiéshíhóngdòulèihénxīnjīnjiùduàncháng

shuāngjiāoyàndiāoliángháishìniánshíjié绿yángnóngfāngcǎoxiēliǔhuākuáng

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奈何¹²!天下人何限³,慊(qiàn)只为汝(rǔ)
译文:怎么办呀!天下人何其多,但我的空虚寂寞却全都是因为你。
注释:¹奈何:无奈何。怎么样;怎么办。没办法。²许:几许。如许。³何人限:有何人的限制。何多人也。⁴慊慊:诚敬貌。心不满足貌;不自满貌。⁵汝:你。

huàshān ·nài

míng nánběicháo 

nài tiānxiàrénxiàn qiànqiànzhǐwèi 

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
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
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
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

  这是明朝诗人李梦阳为自己睡“船板床”写的一首诗。

  睡在船板上,梦的是什么?虽然知道不是在江湖上,但仍梦见江湖上的风浪。

  一个文学大师,寥寥几笔,就把思绪浓缩于笔端,殊为不易。

  “江湖”,除解释为江河湖泊外,官场以及社会关系中的帮派亦称“江湖”,而江湖风险如同风浪,一不小心,就会翻船。

  从睡船板床而联想到江湖风浪,李梦阳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发人警醒。

chuánbǎnchuáng--mèngyáng

chuánbǎnzàiérqǐnshàng

qíngzhīfēijiāngmèngmèifēnglàng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洞庭¹叶未下,潇(xiāo)²秋欲生。
译文: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
注释: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¹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²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高斋(zhāi)¹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译文: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
注释:¹高斋:高敞的书斋。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重以桑梓(zǐ)¹念,凄其²江汉³情。
译文: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
注释:¹桑梓: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²凄其:寒冷的样子。³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口入长江,故称江汉,武昌在汉口对岸。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¹
译文: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注释:¹长征:长途跋涉。

  首联“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洞庭”“潇湘"点明客居地域, “叶未下"这个意象,则用来印证“秋欲生”的时令,是袅袅秋风将降的物候特征。此处化用《楚辞·湘夫人》:“塌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说洞庭湖边木叶虽然尚未凋零飘落,而秋意似乎已先来到了诗人的心上,已感觉到凉秋的逼进了。营造了一种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

  颔联“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是紧承首联“秋欲生”而来,季节变化的信号自然是风雨。在风雨催秋声中,诗人无奈,只好一个人在武昌城书斋中闷头睡大觉了。这两句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

  颈联“重以桑梓今,凄其江汉情”,又承颔联“独卧”而来,转入直接抒情,第五句入思乡,第六句以江汉抱合,紧承前半首。高斋独卧,冷雨敲窗,作者借此烘托出客居他乡的冷落凄清,顺理成章地将思乡之情在这里抒发出来,显得更加真挚感人。

  尾联写到天外传来雁声,诗人发问。这末二句,表面上是问雁,实际上是以雁衬人,相辅而相成,借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桑梓、流寓江湘的感情。

  全诗感情脉膊的发展极其自然,“秋欲生”,自然表现为“今夜雨”,因雨而“独卧”,由“独卧”而思家。联联相承,句句牵引,丝丝入扣。全诗八句,一气呵成,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39页

zàichāngzuò

zhēnqīng míngdài 

dòngtíngwèixià xiāoxiāngqiūshēng 
gāozhāijīn chāngchéng 
zhòngsāngniàn jiānghànqíng 
zhītiānwàiyàn shìchángz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