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一雨馀,烟草柔更绿。田家儿约伴,骑牛趁晴牧。
郊原一雨馀,烟草柔更绿。田家儿约伴,骑牛趁晴牧。
风日和煦坡垄平,徐徐且弗驱之行。乌犍既饱还复卧,夕阳倒射牛背明。
风日和煦坡垄平,徐徐且弗驱之行。乌犍既饱还复卧,夕阳倒射牛背明。
老牸顾犊每却立,犊子喜跃时一鸣。安閒了无觳𣫎态,物意顺适如人情。
老牸顾犊每却立,犊子喜跃时一鸣。安閒了无觳𣫎态,物意顺适如人情。
古槐阴阴如厦屋,儿亦槐根阁双足。莫言饲牛多辛苦,一饱已矣无庸心。
古槐阴阴如厦屋,儿亦槐根阁双足。莫言饲牛多辛苦,一饱已矣无庸心。
牛饱儿欲饥,有饷不劳翁妪携。暝色沉沉迷远树,短笛横吹却归去。
牛饱儿欲饥,有饷不劳翁妪携。暝色沉沉迷远树,短笛横吹却归去。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7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译文: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译文: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译文: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cǎiliánèrshǒu

huángsōng tángdài 

hàndànxiāngliánshíqǐngbēi xiǎotāncǎiliánchí 
wǎnláinòngshuǐchuántóushī湿 gèngtuōhóngqúnguǒér 
chuándòngguāngyànyànqiū tānkànniánshàoxìnchuánliú 
duānshuǐpāolián yáobèirénzhībànxiū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唱得凉州¹意外²声,旧人唯数³米嘉荣。
译文:能够唱出《凉州》绝妙的歌声,老相识中就数你米嘉荣。
注释:米嘉荣:中唐著名的歌唱家。¹凉州:乐曲名,即《凉州曲》。²意外:料想不到;意料之外。³唯数:一作“唯有”,一作“难数”。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近来时世¹轻先²辈,好染髭(zī)³后生
译文:近来的风气是轻视老前辈,看来老人只好把白胡子染黑了去伺候年轻人了。
注释:¹时世:一作“年少”。时髦、风气,世俗。²先:一作“前”。³髭须:嘴上边的胡子。⁴事:侍奉,伺候。⁵后生:少年,小伙子。

  现存刘禹锡诗中有两首提到米嘉荣,另一首的题目写作《米嘉荣》,是此诗的初稿。《与歌者米嘉荣》,从反面落笔,于温柔敦厚中透愤懑不平,工巧新颖,深得风人之旨。

  本首诗语言诙谐,写久负盛名的老歌手米嘉荣 年老了不受年轻一代重视的境遇,以需染胡须来迎合时尚戏之,隐含了诗人对朝中先辈受新贵排挤的激愤之意。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句中《凉州 》是曲调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民歌,由唐玄宗时的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献朝廷。据记载,《凉州》在唐代宫廷中演出时,有人反对,说能引起“悖动之事”、“播迁之祸”,但也有人大声欢呼。可见,《凉州 》是具有意外之声、奇特之调的曲子。《凉州》曲调的不寻常,衬托着米嘉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技艺。“旧人唯数”,又从正面突出米嘉荣。因为,米嘉荣的技艺越高超,就越能赢得人们对他被冷落的同情。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突出题旨。米嘉荣一身绝技,理当受人敬重,可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是轻先辈重后生。诗中说:时世如此,您还是将就点,将白了的胡子染染黑,去伺候那些年轻人吧。劝慰之中,暗含着无限辛酸和诗人自己的愤世之情。被时人视作“宰相之器”的刘禹锡,由于政见不同而遭贬逐或投闲置散。如果要争取进用,就得放弃自己正确的政见,这就正像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染髭须”去“事后生”。刘禹锡反对“时世轻先辈”,却奉劝人们“染髭须事后生”,这是忍着愤怒的温存,含着泪水的笑意,而自隐藏着讽刺的锋芒。这种手法,即所谓“正言若反”,于正中见反,于平和中见激荡,能使人体会到诗人的委屈,能激起人们更多的同情。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说,有急切直率之嫌;反说,有尖锐泼辣之忌。只有这种正反结合的“ 正言若反”,可以化尖锐泼辣为含蓄蕴藉,化急切直率为委婉淳厚,使诗意更为隽永深长。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5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无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liáo)墙重院¹,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幕明新晓。朱槛(jiàn)²连空阔,飞絮(xù)无多少。径莎平³,池水渺(miǎo)。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
译文:高墙环绕重重深院,耳畔不时传来燕啼莺嗽。绣被抵御拂晓的残寒,画阁辉映朝霞的璀灿。朱红的栏杆拥抱水天的空阔,飞舞的柳絮呵,何处才是你的边沿?路上的青草,平整如剪;池中的春水,宽阔渺远。春日迟迟,风也似在偷懒—花枝,把身影投向悠闲的水面。
注释:谢池春慢:词牌名,慢词,与六十六字令词《谢池春》不同。双调九十字,仄韵格。玉仙观:在汴京城南,是当时游人游春的名胜场所。谢媚卿:北宋名伎。¹缭墙重院:高墙缭绕的深宅大院。²朱槛:红淳窗提。画阁朱槛均指精美的建筑。³径莎平:路上长满了莎草。
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尘香拂马¹,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niǎn)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译文:尘雾的余香轻拂着马的鞍,谢媚卿呵,与你幸会在城南路边。面容,比敷过胭脂还更觉秀艳,微笑,似妩媚的歌声在耳边震颤。色彩入时,着一身薄薄的春衫,面容如玉,鬓发似透明的双蝉。相见恨晚,相爱恨晚,春天呵,离我们越去越远?听,琵琶的旋律似流水潺潺——流呵,流不尽的是相思的幽怨。
注释:¹尘香拂马:指往玉仙观途中,尘土和着花香扑面而来。

  起首一句,点出主人公的居处所。“时闻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墙缭绕、院宇深邃的缘故,而接下句则为人春眼之中的缘故。这时而一闻的莺啼把人唤醒了。“绣被掩余寒”,可见被未折叠,而“画阁明新晓”,天已大亮了。“朱槛连空阔”句承“画阁”而写居处环境,与“缭墙重院”相应,虽富丽然而寂寥,其境过清。“飞絮知多少”暗点时令为暮春。这样,春晓、恬睡、闻鸟,与“飞絮知多少”之景相连,就构成一个现成思路,间接表现出浓厚的惜春情绪。“径莎平”句以下续写暮春景象,路上长满野草,池面渐广,风平浪静时,时有花影倒映。“日长风静”与“闲”字表现出落寞萧索的气氛。这几句暗示出词中人小园芳径之上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独特情绪。

  过片承上启下。“尘香拂马”,要去城南的玉仙现,一路上愁红惨绿,偏又不期然而然地,“逢谢女,城南道”。两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一见慕悦”。她明艳绝伦,秀丽出于天然,“秀艳过施粉”,虽只微微一笑,便有无限妩媚而其衣色鲜艳夺目,日暖衣薄,更显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连她随身佩带之玉饰,雕琢成双蝉样,也格外玲珑可爱。这里以工笔重彩,画出一个天生丽人,从中流露出一见倾心的愉悦。然而紧接六字“欢难偶,春过了”,是说有无穷后时之悔。从“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二句看,二人可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用笔变化,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来写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谈或品乐,却通过相顾无言的描写将彼此的倾倒爱悦和相见恨晚的惆怅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春过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与相见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辩。

  这首词结构紧凑,上下呼应。写两人一见钟情,有主有宾,有实有虚,有浓有淡,用笔灵活,疏密相间,轻重得当。他们之间以目传情,未曾讲一句话。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97页

xièchíchūnmàn··xiānguāndàozhōngféngxièmèiqīng--zhāngxiān

liáoqiángzhòngyuànshíwényǒuyīngdàoxiùbèiyǎnhánhuàmíngxīnxiǎozhūkǎnliánkōngkuòfēiduōshǎojìngshāpíngchíshuǐmiǎozhǎngfēngjìnghuāyǐngxiánxiāngzhào

chénxiāngféngxièchéngnándàoxiùyànguòshīfěnduōmèishēngqīngxiàodòuxiānbáoniǎnshuāngchánxiǎohuānnánǒuchūnguòleliúyuàndōuxiāngdiào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译文:凛冽的北风吹来没有人可以抵挡,吹得街上的人和马都发僵了。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马愁下床。
译文:西面人家的女儿屋里生着炉子,仍然怕冷不愿下床,到中午还没梳妆。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huáng)
译文:东面人家正在富丽堂皇的室内设宴待客,有美女弹奏音乐。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ní)¹香。
译文: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合抱在四周就像围墙一样,连细小的风丝也吹不进来,熏香炉里飘散着阵阵清香。
注释:¹金猊:香炉的代称。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¹
译文:我独自登上城楼遥望远方,还想为国家奋勇扫平胡虏。
注释:¹河湟:河西、陇右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以武力强行占领统治了这一地区。这里代指敌占区。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才疏志大¹不自量,西家东家²笑我狂。
译文:我才智浅薄,志向远大,不自量力,以致左右的人都笑我狂放不羁。
注释:¹才疏志大:志愿很大而才能薄弱。²西家东家:指邻居。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雾窗寒对遥天暮(mù),暮天¹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tí)鸦,鸦啼正落花。
译文:满是雾气的寒窗对着天空渐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遥遥对着寒窗的雾花。花儿凋零,啼鸦声声。乌鸦开始啼叫,正值落花时节。
注释:¹暮天:傍晚的天空。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窗罗垂影瘦,瘦影垂罗窗。风翦(jiǎn)¹一丝红²,红丝一翦风。
译文:垂着罗袖的影子显得清瘦不已。清瘦的身影正垂着罗袖。和风剪出一丝丝红线,红线似春风剪得整整齐齐。
注释:¹风翦: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²一丝红: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这首词每两句都是反复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从最后一个字“暮”倒着往前读,就是下一句“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倒过来也就是下一句“鸦啼正落花”,这就是回文诗的一种。一般的选本里很少会选这首词,原因很简单:这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在里边。这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回文诗大多都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就像厨师雕刻出来的一朵精美绝伦的萝卜花,无论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边的一个装饰。但是厨师愿意去雕刻萝卜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要让整桌菜卖出更贵的价钱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炫技。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术,总忍不住会拿出来卖弄卖弄,没机会卖弄的话,在受到环境的刺激后,就会“技痒”。

  从词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说情,或者叙事、造理,这是宋词基本结构模式。回文体的歌词,大体上亦依此模式填写。上片的相关物景,包括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经过回环往复,变而成为窗雾、天暮,落花、啼鸦,其实际项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其之由窗罗、瘦影,风翦、红丝,变而为罗窗、影瘦,翦风、丝红,同样也不曾添加。无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鸦啼的背景下,通过风翦、红丝及翦风、丝红的变换,以展现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这就是回文的奥秘。

  这首词描摹的是眼前风物,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依旧不失隽永别致。从中更可看到词人娴熟的文字技巧。

参考资料:
1、 苏缨著.纳兰词典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09:第14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74页
3、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12:第65页

mán ·chuānghánduìyáotiān

lánxìng qīngdài 

chuānghánduìyáotiān tiānyáoduìhánchuāng huāluòzhèng zhèngluòhuā 
xiùluóchuíyǐngshòu shòuyǐngchuíluóxiù fēngjiǎnhóng hóngjiǎn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