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郎矶,连峰秀如马。蜿蜒崒嵂凌烟霄,万里江流走其下。
彭郎矶,连峰秀如马。蜿蜒崒嵂凌烟霄,万里江流走其下。
彭郎何处所,大姑渺相望。小姑云鬟亦谁见,对门一柱空青苍。
彭郎何处所,大姑渺相望。小姑云鬟亦谁见,对门一柱空青苍。
晴云寒雨朝还夕,飞鸟回翔树如箦。楚舵吴樯日往来,江上行人几今昔。
晴云寒雨朝还夕,飞鸟回翔树如箦。楚舵吴樯日往来,江上行人几今昔。
西连彭泽县,高柳当县门。过者纷纷忆陶令,小姑彭郎谁暇言。
西连彭泽县,高柳当县门。过者纷纷忆陶令,小姑彭郎谁暇言。
去岁东来谒丹阙,矶下徘徊清兴发。今年作令蜀西行,重过矶边还有情。
去岁东来谒丹阙,矶下徘徊清兴发。今年作令蜀西行,重过矶边还有情。
情思彭泽千载士,岂为彭郎山水清。
情思彭泽千载士,岂为彭郎山水清。

pénglángsòngwángchéngyuānzhīxiàn--yángshì

pénglángliánfēngxiùwānyánlíngyānxiāowànjiāngliúzǒuxià

pénglángchùsuǒmiǎoxiāngwàngxiǎoyúnhuánshuíjiànduìménzhùkōngqīngcāng

qíngyúnháncháoháifēiniǎohuíxiángshùchǔduòqiángwǎngláijiāngshàngxíngrénjīn

西liánpéngxiàngāoliǔdāngxiànménguòzhěfēnfēntáolìngxiǎopénglángshuíxiáyán

suìdōngláidānquēxiàpáihuáiqīngxìngjīnniánzuòlìngshǔ西xíngzhòngguòbiānháiyǒuqíng

qíngpéngqiānzàishìwèipénglángshānshuǐqīng

杨士奇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16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房。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房。
译文:去年秋天的十五的月亮,在今年秋天又照着雕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今春兰蕙¹草,来春复吐芳。
译文: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
注释:¹兰蕙:兰和蕙。皆香草。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¹
译文:悲哀的是人类生命的规律不同,不能像月缺复圆、花落重开一样,一旦生命凋谢,人生就永远消亡。
注释:¹销亡:消失。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帘屏既毁撤¹,帷席更施张¹
译文:人死后,生前用的帘幕屏障就被烧祭或撤去,新的帷帐代替了它们的地方。
注释:¹毁撤:撤除,毁掉。²施张:安放;铺陈。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译文: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万事无不尽,徒¹令存者伤。
译文: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人亡物空本是规律,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
注释:¹徒:白白地。

江皋萤火故辉辉,仍解穿帘夜点衣。
江皋¹萤火故辉辉²,仍解穿帘夜点衣。
译文:江边的流萤发出来的亮光本来就明亮,它们穿过帘子,飞落在“我”的衣襟上,点亮我的衣襟。
注释:¹江皋:江岸,江边地;指江中。²辉辉:光耀的样子。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嫌生处太卑微。
但取见时增意思,莫夜生处太卑微。
译文:我只是捕获了一只流萤,彼此会面时,让我产生了一种想法:流萤虽出身卑微,但并不自卑,敢于展示自己的光亮。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月明敢向星中乱,天黑偏能雨里飞。
译文:就算亮光微弱,也敢在明月当空时和星月争辉,在天空黑暗时在雨里搏击飞翔。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今日分明知我去,何年漂泊照吾归。
译文:今日明明知道我即将离开家乡,不知流萤是否知道漂泊异乡的我哪一年才能回家。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君不闻胡笳(jiā)¹声最悲?紫髯(rán)²绿³眼胡人吹。
译文: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注释:¹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²紫髯:绛紫色胡须。³绿:一作“碧”。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吹之一曲犹未了,眼杀楼兰¹征戍儿。
译文: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注释:¹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凉秋八月萧关¹道,北风吹断天山²草。
译文: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注释:¹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²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昆仑山¹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注释:¹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胡笳怨(yuàn)兮将送君,秦山¹遥望陇(lǒng)²云。
译文: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注释:¹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²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边城夜夜多眼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译文: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中间使用“顶真”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326-328 .

jiāsòngyánzhēnqīng使shǐlǒng--céncān

jūnwénjiāshēngzuìbēirán绿yǎnrénchuī

chuīzhīyóuwèilechóushālóulánzhēngshùér

liángqiūyuèxiāoguāndàoběifēngchuīduàntiānshāncǎo

kūnlúnshānnányuèxiérénxiàngyuèchuījiā

jiāyuànjiāngsòngjūnqínshānyáowànglǒngshānyún

biānchéngduōchóumèngxiàngyuèjiāshuíwén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排比铺张特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注释:¹特:只是。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少陵¹自有连城璧(bì),争奈微之²识碔(wǔ)(fū)
注释:¹少陵:天宝中,杜甫客居长安近十年,住杜陵(汉宣帝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²微之:元稹字。

  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的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为杜甫所写的墓志铭中特别推重杜甫晚年所写的长篇排律诗“铺陈始终,排比声律”,认为这方面李白连它的门墙也达不到。的确,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是很下功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杜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尤其是晚年的长篇排律更为精细,“晚节渐于诗律细”。这是优点,但是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如,后来宋代的江西诗派也杜甫为宗,但侧重于杜甫诗歌炼字造句方面的形式技巧,而忽略了杜甫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因而,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是有现实意义的。

  杜甫的晚年的长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投赠之作,也非最精粹部分。元好问认为杜甫的排比铺张只不过是一种手法,元稹过分称颂这种手法,单把“排比铺张”当作不可逾越的藩篱,是错把似玉的石块当成连城璧了。这也体现了元好问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以及对诗歌社会现实内容的关注。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yuánhǎowèn

páizhāngfān

shǎolíngyǒuliánchéngzhēngnàiwēizhīshí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阑。
县楼三十六峰¹寒,王粲²登临独倚阑³
译文:你如王粲一般登上城楼,眺望远处少室山三十六峰,山高路远乍暖还寒。
注释:¹三十六峰:在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²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曾作《登楼赋》。³倚阑:即“倚栏”。凭靠在栏杆上。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译文:春雨初歇,万籁俱寂,独自一人清坐于夕阳西下,想起相隔千里的你。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诗来嗟(jiē)¹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译文:万分欣喜收到你的诗,但遗憾不能与你同醉;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你能自我宽慰。
注释:¹嗟:叹息;感叹。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
译文:放眼望去世人都在作乐,我何时能归去做个钓鱼的闲人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