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千峰翠郁蟠,掌中六合握成团。天生龙虎真形势,付与英雄万国安。
马首千峰翠郁蟠,掌中六合握成团。天生龙虎真形势,付与英雄万国安。

bǎogōngyùn--táoān

shǒuqiānfēngcuìpánzhǎngzhōngliùchéngtuántiānshēnglóngzhēnxíngshìyīngxióngwànguóān

陶安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6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杨花¹扑帐春云²热,龟甲屏风³醉眼缬(xié)
译文:蝴蝶轻轻扑打着室内的卧帐,卧帐里散发着春天的温热气息。床前一幅华贵的龟甲屏风,床上搭着她那美丽的彩衣。
注释:¹杨花:指柳絮。²春云:双关语,既指成阵的杨花,又指少妇思夫的春情。³甲屏风:玉制或玉饰的屏风。因其花纹似龟甲纹路,故名。⁴醉眼缬:指网眼细的、有花纹的彩色丝织品。这里指女子身上的衣服。缬,原是古时织物的一种印染方法,这里指华美的彩带或彩色衣裳,形容闺中少妇衣着的华丽。
东家胡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东家胡蝶西家飞¹,白骑(jì)少年²今日归。
译文:年轻的丈夫长期出门在外,就像蝴蝶一样到处飘飞。正在今日这个时候,他骑着白马回到自己家里。
注释:¹蝴蝶飞:古人认为蝴蝶飞是喜事,如果它忽然入宅舍,“主行人即返”(吴曾《能改斋漫录》)。²白骑少年:骑白马的少年。

  表面看来,这首诗一句写窗外,一句写窗内,一句写所见,一句写所想,简单直白,似乎无甚可赏。其实颇有可品味寻觅处。

  早春二月,已是暖意融融,仲春季节,百花正待开放,却唯见成阵的杨花如春云般荡漾。开篇吟咏,就给人带来一种中心无主,寂寞无依之感,而飘荡的杨花又偏偏涌起阵阵热浪直袭闺中帐前,惊扰、触动了诗中主人公的心绪,这样就非常自然地从窗外化入窗内,把女主人公的活动场景展现出来。“龟甲屏风”,指用杂色玉石拼镶成龟壳纹路的屏风,这里以点概面,在描绘室内华丽装饰时,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却又不一语道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再以“醉眼缬”喻全人。醉眼,描绘闺中少妇醉眼迷离,娇态可掬。诗人在这里用“醉眼缬”三字刻画这位衣着华丽的闺中少妇春情缱绻,无计自适,故而浮白以遣穷绪,盛妆以求慰藉,与“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意思相似,只是在表现上更为委婉而隐含。华美的衣着反衬出内心的空虚、惆怅,女为悦己者容,然悦己者不在眼前。迷离的醉态可见得感情的寂寞、孤独,闺中独处无伴,无人可与对饮。这位少妇既无意于社燕归来春已浓,也无意于闲将诗草临窗读,个中缘由自然引发读者的关切和猜想。而其中的消息,是从三、四两句中隐隐透出的。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彩蝶纷飞,出现在诗人们的笔下总是会引起人们对一份人间美好情意的憧憬和追求,双飞的蝴蝶又往往象征了情人间的依依相恋、两心相许,是人间感情的净化和升华。但这一切,对寂寞闺中人来说,引起的却是一种完全相反的心态活动。她已无法如彩蝶般双飞,自由而又无所羁,不禁怨恨双飞的蝴蝶偏在她独处空闺时翩翩起舞,进而想到是谁使她独守空闺由羡虫蝶双飞而怨彩蝶双飞。恨、爱、哀、怨一齐引向那个使她空虚惆怅、寂寞孤独的白骑少年。“白骑少年今日归”是爱情的期盼。殷殷的希望、浓浓的情愫、冷冷的失意,一起袭向这位闺中独处的少妇,而以杨花成阵直扑帐前领起,惊扰了闺中人,触动了芳心,撩乱起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思绪,尽在这不用典、不深奥、看似简单直白的二十八字中。

  李长吉“天才奇旷,又深于南北朝乐府古调,得其怨郁博艳之趣,故能镂剔异藻,成此变声”(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他的诗常常营造出一种使人恍如进入珠宫贝阙之中,置身七宝楼台之内,让人目不暇接的境界;又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故又被后人称为“鬼才”,“鬼仙之词”。但这首《蝴蝶飞》却一反他的奇幻瑰诡而写得温婉清丽。诗人写杨花飞舞、龟屏富丽,并把神情倦怠,心中寂寞,懒出闺门一步的少妇均隐在这一动一静中,笔墨不多,凝静而传神;写蝴蝶飞舞,少年当归,又融情于景,浓而不艳,从中可看出诗人李贺诗风和情感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0-151

diéfēi

 tángdài 

yánghuāzhàngchūnyún guījiǎpíngfēngzuìyǎnxié 
dōngjiādié西jiāfēi báishàoniánjīnguī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译文: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相到薰风¹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译文:直到四五月间夏风微微吹拂,这些荷叶荷花的高度依旧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
注释:¹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雨过分畦(qí)¹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²,说几句庄家话。共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qián)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shà)
译文:雨过之后就分畦种瓜,天旱时就引来水浇麻。几个种田的老人在一起,讨论一些关于种植庄稼的话题,用大大的瓦盆盛酒来过日子,醉的时候就感觉乾坤如此之大。任凭他高柳清风我也一样的睡觉。
注释:¹畦:田垠。²田舍翁:种田的人。

chénzuìdōngfēng ·xián

zhì yuándài 

guòfēnzhòngguā hànshíyǐnshuǐjiāo gòngtiánshèwēng shuōzhuāngjiāhuà pénbiānzhuójiǔshēng zuìqiánkūn rèngāoliǔqīngfēngshuìshà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帝城春欲暮,喧喧¹车马度²
译文:长安城已经快到暮春时节,一路上喧闹嘈杂车马争相而过。
注释:买花:一作“牡丹”。¹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²度:过。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译文:都说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相互跟随着一齐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贵贱无常价,酬直¹看花数:
译文: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要看花的朵数。
注释:¹酬直:即酬值,指买花付钱。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zhuó)¹百朵红,戋(jiān)²五束素³
译文:上百朵的红牡丹多么鲜艳,微少的五本白牡丹更觉雅素。
注释:¹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²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³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上张幄(wò)¹庇,旁织²³篱护。
译文:上面张开帐篷遮蔽阳光,旁边编织了篱笆加以保护。
注释:¹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²织:编。³巴:一作“笆”。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水洒复泥封,移来¹色如故。
译文:既洒上水又培上肥沃的泥土,虽是移栽而颜色依然如故。
注释:¹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译文:家家买花,已经习以为俗;人人赏花,都是执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译文:有一个农村的庄稼汉,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之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¹
译文: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没有人晓喻:
注释:¹喻:知道,了解。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¹赋!
译文:一丛红牡丹的价钱,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税赋。
注释:¹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大鹏飞兮振八裔(yì)¹,中天²³兮力不济。
译文: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注释:路:应为“终”之误。¹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²中天:半空。³摧:摧折。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左袂 一作:石袂)
(yú)¹²兮万世³,游扶桑兮挂左袂(mèi)。(左袂 一作:石袂)
译文: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力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注释:¹馀风:遗风。²激:激荡、激励。³万世:千秋万世。⁴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⁵挂:喻腐朽势力阻挠。⁶左袂:即左袖。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后人得¹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tì)²
译文: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注释:¹得:知大鹏夭折半空。²“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然而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278-279

lín--bái

péngfēizhènzhōngtiāncuī

fēngwànshìyóusāngguàzuǒmèi

hòurénzhīchuánzhòngwángshuíwèic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