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穷民我最苦,弟兄三四皆黄土。兀然独留多病身,退不能得进何补。
天下穷民我最苦,弟兄三四皆黄土。兀然独留多病身,退不能得进何补。
自从辞家室磬悬,古田春草自年年。《北山移文》谁与勒,万古伤心《棠棣》篇。
自从辞家室磬悬,古田春草自年年。《北山移文》谁与勒,万古伤心《棠棣》篇。
呜呼六歌兮只自知,欲往诉之人共疑。
呜呼六歌兮只自知,欲往诉之人共疑。
丰坊

丰坊

丰坊(1492年-1563年),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更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明朝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明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丰熙子。嘉靖二年进士。除吏部主事,寻谪通州同知,免归。居吴中,贫病以死。性狂诞,滑稽玩世。 ▶ 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mào)¹数百里,并斥卤²不可灶种,荒草粘天,略如塞(sài)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tún)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jué)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háo),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³,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sì)。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¹⁰!然野心不过遁逸¹¹耳。阳¹²为亲昵,而阴¹³怀不测¹⁴,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¹⁵患耶?
译文:沧州一带海边煮盐的地方,叫做“灶泡”。伸展延续几百里,都是盐碱地无法耕种,荒草连天,有点儿像塞外,所以很多狼在那里挖洞筑巢。捕狼人挖开地面做成陷阱,深约几尺,宽三四尺,把木板盖在上面,木板中间凿一个圆孔,有盆子大小,有点儿像枷锁的样子。人蹲在陷阱里,带着小狗或小猪,打它们,让它们叫唤。狼听到喊声就跑过来,一定会用脚伸到木板洞里探查。人马上抓紧狼脚站起来,背在肩上跑回家去。狼隔着一层板,爪子牙齿无法抓咬到人。但是遇到狼群,人也会被咬死的。所以,狼一见有人,就把嘴靠近地面嗥叫,狼群就集中过来,好像听到呼号命令一样,这也成为赶路的过客在旅途上的祸患。有一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也相安无事。时间长了,狼长大了,也很驯良,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中午,主人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狗群发出愤怒的“呜呜”声,惊醒起来,四周查看却没有一个人。当他再次靠着枕头准备睡觉时,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待情况。原来那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想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狼不让它向前。主人就把狼杀死了,剥了它们的皮。这件事是从堂侄虞惇那听说的,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是不只有野心罢了。野兽本性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注释:¹袤延:延袤,伸展延续。²斥卤:盐碱地。³杂畜:混在一起喂养。畜:饲养。⁴稍长:时间长了。⁵厅室:大厅,大堂。⁶就:接近,靠近。⁷俟:等待。⁸伺:看,偷看。⁹未觉:没有醒。¹⁰信不诬哉:的确实没有诬蔑它们。¹¹遁逸:逃跑。这里翻译成掩盖。遁:隐,消失。逸:逃走。¹²阳:表面上。¹³阴:暗地里。¹⁴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¹⁵贻:留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垂緌(ruí)¹饮清露²,流响³出疏桐。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注释:¹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²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³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⁴疏:开阔、稀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¹秋风。
译文: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注释:¹藉:凭借。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正像曹丕在》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参考资料:
1、 《新语文学习.初中》2012年第6期.刘学锴
2、 傅德岷.品唐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
3、 莉.青少年必读的古诗词.武汉:崇文书局,2011:19-20

chán

shìnán tángdài 

chuíruíyǐnqīng liúxiǎngchūshūtóng 
gāoshēngyuǎn fēishìjièqiūfēng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月皎(jiǎo)¹惊乌栖(qī)不定,更漏²将残,辘(lù)(lú)³牵金井。唤起两眸(móu)清炯(jiǒng)。泪花落枕红绵冷。
译文: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
注释:¹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²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³辘轳: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⁴眸:眼珠。⁵炯炯:明亮貌。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执手霜风吹鬓(bìn)影。去意徊(huái)(huáng)¹,别语愁难听。楼上阑(lán)²横斗柄³,露寒人远鸡相应。
译文: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注释:¹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²阑干:横斜貌。³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参考资料:
1、 王小舒主编.中华传统文学精要. 【出版发行】 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262-263

diéliànhuā ·qiū

zhōubāngyàn sòngdài 

yuèjiǎojīngdìng gēnglòujiāngcán qiānjīnjǐng huànliǎngmóuqīngjiǒngjiǒng lèihuāluòzhěnhóngmiánlěng 
zhíshǒushuāngfēngchuībìnyǐng huáihuáng biéchóunántīng lóushànglángānhéngdǒubǐng hánrényuǎnxiāngyìng 
春梦似杨花,绕遍天涯。黄莺啼过绿窗纱。惊散香云飞不去,篆缕烟斜。
春梦¹似杨花²,绕遍天涯。黄莺啼过绿窗纱³。惊散香云飞不去,篆(zhuàn)烟斜。
译文:春梦好似飞舞的杨花,飘来荡去旋转至海角天涯。婉转啼鸣的黄莺掠过绿窗纱,女子从梦境中惊醒过来,如幻如烟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浮现,如同那飞不去的香云和缭绕四处的缕缕斜烟。
注释:卖花声:词牌名,又名“浪淘沙”,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均五句、四平韵。¹春梦:春天的梦,引申为相思梦。沈佺期《杂诗》:“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温庭筠《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²杨花:即柳絮。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又:“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³黄莺啼过绿窗纱:取金昌绪《春怨》全诗诗意。⁴香云:少女的头发、云鬓。⁵篆缕:盘香的烟雾。篆,盘香的喻称,因其形状如篆字之回环而得名,一作“几”。
油壁小香车,水渺云赊,青楼珠箔那人家。旧日罗巾今日泪,湿尽铅华。
油壁小香车¹,水渺云赊(shē)²,青楼³珠箔(bó)那人家。旧日罗巾今日泪,湿尽铅华
译文:乘坐着精致的油壁小香车,回想过去的快乐时光已是像水一样渺茫、云一样遥远。青漆涂饰的楼房,珍珠缀成的帘子,就是她思念着的那户人家。用他旧日赠予的罗巾,揩拭着如今的泪水,湿透了,沾胭脂水粉如霞。
注释:¹油壁小香车:以油涂饰的小香车,一般为妇女所乘。《玉台新咏·钱塘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²赊:稀疏,遥远,迟缓。³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楼房。⁴珠箔:即珠帘,一作“朱箔”。李白《陌上赠美人》:“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箔,帘。⁵罗巾:丝织的手巾。⁶铅华:搽脸的胭脂水粉之类的化妆品。温庭筠《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

  这首词上片写女主人公春梦绵绵,思邈情飞,被黄莺惊醒后看窗外已是晨炊的白烟袅袅;下片写女主人公乘车郊游时不禁思旧伤怀,泪流满脸。全词境界完整,意象活泼多姿,在女主人公泪流满面的酸楚情景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一种深深的遗憾和长长的叹息,以及无尽的伤感和难言的无奈。

  “春梦似杨花。绕遍天涯”词一开篇即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缥缈朦胧的梦境般的图画,一股执著中带有凄惨的相思之情奔涌而至。这里,词人将前人的语境经过重新构思,组合成一幅新的图景,以“似”来极写相思成梦、魂牵梦萦的境况与情绪。而“啼过”二字写出莺啼破人好梦之后却又不肯以其婉啭娱人以解人闷,反而飞投他处,则是词人赋予的新意。起拍以兼师众家之长而巧妙点化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词人对女主人公相思之苦的深切同情和理解,意境缠绵,情韵悠深。“惊散香云”二句直写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展示其深居闺闱、养尊处优而百无聊赖的寂寞生活。女主人公从梦境中惊醒过来,如幻如烟的情景仿佛还在她眼前浮现,如同那飞不去的香云和缭绕四处的缕缕斜烟。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词云:“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而此词使这种残梦迷情更具体、更生动,同时将秦观《减字木兰花》一词“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的意境以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

  下片写女主人公乘车郊游时思旧伤怀。通过对往日欢乐时光的追忆回味,从被思念者的角度表现二人之间的深情厚意,抒发男女相思的苦痛情怀。“水渺云赊”用晏殊《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典故写女主人公想到过去的欢乐时光,已是像水一样渺茫、云一样遥远,只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青楼”一句,更是将这种两地之间刻骨铭心的思恋写得哀婉伤感、深切感人。这里,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人家”三字,饱含着无尽的怀恋、向往和回味。结拍二句,采用大胆的想像、夸张的手法,勾勒女主人公的思念情态,楚楚动人,生动逼真。昔日两情相悦时互赠的罗巾只能用来揩抹如今相思的泪水,即使这样也无法止住满面泪流,只能任其冲刷脸上的粉妆。以今昔对比来突出悲欢离合,“湿尽”二字凸现出思念之深切、情意之真挚。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 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379-1380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¹赐羿彤弓素矰(zèng)²,以扶³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译文:天帝,名俊赐予后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用作扶助人间诸国。后羿于是开始去救助地下国家的各种困境。
注释:¹帝俊:神话中的天帝,名俊。相传“十日”、“十二月”均为他所生。²彤弓素矰:红色的弓,白色的箭。矰,一种系着细丝的短箭。³扶:扶助。⁴下国:人间诸国。此从上天而言,故称“下”。⁵是始:于是开始。⁶恤:救助。⁷下地:同“下国”。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逮至¹²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译文: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注释:¹逮至:及,到。²尧:神话中的天神名,又是传说中的古帝王。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yà)(yǔ)¹、凿齿²、九婴³、大风、封豨(xī)、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óu)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zhuó)大风于青邱¹⁰之泽,上射十日¹¹,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¹²,擒封豨于桑林¹³。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译文: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均为祸害人民。(于是)尧派使后羿在南方荒野泽地诛杀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脩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
注释:¹猰貐:怪兽名,形状似龙首,或谓似狸,善跑,叫声似婴儿啼哭,吃人。²凿齿:怪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³九婴: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害人。⁴大风:即风伯,一种极凶猛的大鸟,飞过后能坏人房屋,被视为风神。⁵封豨:大野猪。⁶脩蛇:长长的大莽蛇。脩,同“修”。⁷畴华:传说中的南方泽名。⁸凶水:水名,据说在北方。⁹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此处用作动词,指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鸟。¹⁰青邱:传说中位于东方的大泽。¹¹射十日:王逸注《楚辞·天问》“羿焉□日,乌焉解羽”句称:“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¹²洞庭:南方泽名,当即今之洞庭湖。¹³桑林:传说商汤曾在桑林祷告求雨,可能两者同为一地,当在中原一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