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潜山野,输君隐市朝。行年今欲老,太朴未全消。
避世潜山野,输君隐市朝。行年今欲老,太朴未全消。
竹屋观晴嶂,茶铛煮午潮。献芹心正切,未得友鱼樵。
竹屋观晴嶂,茶铛煮午潮。献芹心正切,未得友鱼樵。

sǒuèrshǒuèr--táoān

shìqiánshānshūjūnyǐnshìcháoxíngniánjīnlǎotàiwèiquánxiāo

zhúguānqíngzhàngchádāngzhǔcháoxiànqínxīnzhèngqièwèiyǒuqiáo

陶安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6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明月照高楼,流光¹正徘徊。
译文:明月照在高楼之上,洒下的光芒在楼上游移不定。
注释:¹流光:洒下的月光。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¹
译文:楼上有一位哀愁的妇人,正在悲哀的叹息。
注释:¹余哀:不尽的忧伤。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dàng)¹妻。
译文:请问楼上唉声叹气的是谁?回答说是异地客旅者的妻子。
注释:¹宕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行逾(yú)¹十年,孤妾常独栖(qī)²
译文:丈夫离开超过了十年,妾身常常一个人。
注释:¹逾:超过。²独栖:孤独一个人居住。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君若清¹路尘,妾若浊(zhuó)²水泥。
译文:夫君像是路上的清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注释:¹清:形容路上尘。²浊:形容水中泥。“清”、“浊”二者本是一物。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¹²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译文: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注释:¹浮:就清了。²沉:就浊了。比喻夫扫(或兄弟骨肉)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势)不同了。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愿为西南风,长逝¹入君怀。
译文: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
注释:¹逝: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君怀¹²不开,贱妾当何依。
译文: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注释:¹君怀:指宕子的心。²良:很久,早已。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境况悬殊。“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而“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对曹丕的绝情寡义表示愤慨,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全诗处处从思妇的哀怨着笔,句句暗寓诗人的遭际,诗情与寓意浑然无间,意旨含蓄,笔致深婉,确有“情兼雅怨”的特点。

  这首诗的起句与结尾都相当精妙。起句既写实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气氛,笼罩全诗。月照高楼之时,正是相思最切之际,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妇的缕缕哀思——曹植所创造的“明月”、“高楼”、“思妇”这一组意象,被后代诗人反复运用来表达闺怨。诗歌结尾,思妇的思念就象那缕飘逝的轻风,“君怀良不开”,她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结尾的这缕轻风与开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构成了一种幽寂清冷的境界。

皇都今夕知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晓夜色。
皇都¹今夕知何夕。特地²风光盈绮(qǐ)³。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盈兰灯晓夜色。
译文:今晚京城不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到处都是美丽神奇的景象。各种乐器有如万马齐鸣,涤荡着京城的夜空。蜡炬兰灯熊熊燃烧,亮如白昼。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¹皇都:指北宋都城汴京。²特地:特意。特别。³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凤楼¹十二神仙宅。珠履(lǚ)²三千鹓(yuān)(lù)³。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译文:灯红酒绿的街上青楼妓院随处可见,那些出来游冶闲逛的妓女像鸩鹭一样成群结伴。金吾子对妓女成群在街上游冶视若无睹,任其随意拉客。游冶狎妓的行为已经到了疯狂至极的地步。
注释:¹凤楼:指宫内楼阁,也指妇女居处。²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指代豪门贵族。³鹓鹭客:鹓和鹭是两种鸟,飞行有序,排列整齐,因以比喻朝廷中文武百官。⁴金吾不禁:取消夜禁。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戒备防务。⁵云踪、雨迹:比喻男女欢爱的情事。

  这首词描写的是京城夜晚的热闹与繁华。可能是词人刚到京城时所作。上片写京城之夜的喧闹景象,下片则选取了个别情景描绘:“金吾不禁六街游”,金吾不管,满街的妓女随处游荡,拉客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皇都今夕知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词人初到京城,对这里不夜城般的繁华与热闹很是陌生,言谈间充满了探究与好奇。特地风光,即指不同于别处的风物人情。首句总写,领起全文。

  “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盈兰灯晓夜色。”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是白描又是极力的渲染。从中可以看出北宋开基百年来相安无事的一个侧面,当时社会较为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过片是工整的偶句,采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十二”、“三千”不是实数,皆虚指,对仗的同时也写出了京城风月场所的潜滋暗涨,社会风气日益低靡不振。

  “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末句浓浓一笔,对前文的总括淋漓尽致。

  词人一生时常出没烟花之地,写此词未必有深刻的主旨。但从其平自的描写中,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梗概。京城自古便是富贵显赫、商家大贾云集之地,“光盈绮陌”、“蜡盈兰灯”自不必说。“珠履三千”、“金吾不禁”更令人深深回味,官员与民同乐,不再作威作福,这似乎是社会安定、阶级矛盾缓和的象征,然而偏偏和遍布京畿的“三千”妓女搭配在一起,不能不说是对当时社会的绝妙讽刺,所谓的百年太平,实则已经不太平了,潜在的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大全集》编委会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25页

lóuchūn··huángdōujīnzhī--liǔyǒng

huángdōujīnzhīfēngguāngyíngjīnguǎnyànchūnkōnglándēngxiǎo

fènglóushíèrshénxiānzháizhūsānqiānyuānjīnjìnliùjiēyóukuángshāyúnzōngbìng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泛舟大河¹里,积水²穷天涯。
译文:我扬帆行舟黄河上,秋水汇积远接天涯。
注释:¹大河:即黄河。²积水:指积聚的水。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天波¹忽开拆²,郡(jùn)(yì)³千万家。
译文: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
注释:¹天波,指天空的云气,形容极为高远。²拆,裂,开。³郡邑: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行复见城市¹,宛然²有桑麻³
译文: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宛然可波郊野的桑麻。
注释:¹城市:即指清河。²宛然:真切貌,清晰貌。³桑麻:桑树与苎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回瞻¹旧乡国²,渺(miǎo)³连云霞。
译文: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只波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注释:¹回瞻:犹回望。²旧乡国:故乡,指京洛。³渺漫:一作“淼漫”,水流广远的样子。连云霞:与天空之云霞相连,形容水波浩淼。

  此诗描绘的是黄河下游的景致。作者行舟河上,视野开阔,所以诗中多从大处着墨,写出深沉、壮观、气势磅礴的景象。诗歌开篇两句就写出“积水穷天涯”的浩荡气势,表现出黄河的雄壮和开阔的景象。“天波忽开拆”两句写从水天一色开拆的缝中,看波“郡邑千万家”,然后看波城市,接着是城外的农田,读之令人如波如闻。这两句不仅气势雄浑,意境壮美,而且准确地捕捉住诗人坐船时特有的运动感受,落笔自然而有奇致。五六两句写作者沿河所波的盛况。“行复波城市,宛然有桑麻”,一方面说明盛唐时期人口多、集市经济兴盛的状况,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构成了平原以东地带城乡风景的一大特色。结尾两句描写作者回首时,只看波河水连天,看不波故乡了,由此抒思乡之情,情景交融,发人遐思,言已尽而意未穷。

  这首诗写出黄河下游的积水淼浩,波光连天,崔嵬峥嵘,黛色葱郁,一派廓大气势,显示出王维前期山水诗歌的明朗风格。诗人看山,是黛色葱郁,气势宏大,仿若一个绿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崔嵬峥嵘;看水,是波光连天,浩洁瀚瀚,一望无际,又或像一条劈开山峡的巨龙,一泻千里,如此廓大气势,令人心胸开阔。

  从思想境界看,此诗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静观”,即在社会之外看社会,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观之外看景观,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诗的深邃、幽静等特点。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0-31
2、 梁志刚.王维的心态特征与诗歌创作[J].前沿,2008,09

dàoqīngzuò--wángwéi

fànzhōushuǐqióngtiān

tiānkāichāijùnqiānwànjiā

xíngjiànchéngshìwǎnrányǒusāng

huízhānjiùxiāngguómiǎomànliányúnxiá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兰气已熏宫,新蕊(ruǐ)¹半妆丛。
译文:兰草熏发的香气飘散宫中,新绽的花蕊正装扮了树丛。
注释:¹新蕊:新盛开的花蕊。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译文:美丽的色彩被云雾所笼罩,淡淡的清香在微风中飘荡。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bì)红。
译文:雾拂树枝舒展斑斑碧色浓,气萦花朵轻掩点点粉妆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译文:只当是重雾里间杂零星雨,又仿佛众花神隐藏在远空。

huātíng--shìmín

lánxūngōngxīnruǐbànzhuāngcónghánqīngzhòngxiāngyǐnláifēngshùnóngshūyínghuābáohóngháidāngxíng仿fǎngyǐnyáokōng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淳熙(xī)丙午冬,武昌安远楼¹成,与刘去非²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yīng)(wǔ)³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pō)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译文:淳熙丙午年冬,武昌安远楼建成。我和刘去非等几位朋友去参加落成典礼。因此创作此首词。我离开武昌 十年,有老朋友在鹦鹉洲泊舟住宿,听到年轻的歌女演唱这首词。我向她询问,她还能详细地讲述旧事。友人回到吴地,向我讲述了这件事。我听后怀念起昔日曾经同游的好友,更加为今日的孤单而感伤。
注释:¹安远楼:即武昌南楼,在黄鹤楼上。²刘去非:作者友人,生平未详。³鹦鹉洲:在今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东汉末,黄祖为江夏(今武昌)太守,祖长子射,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鹦鹉赋》洲因此得名。⁴小姬:指年轻女子。⁵兴怀:引起感触。⁶离索:离群索居。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月冷龙沙¹,尘清虎落²,今年汉酺(pú)初赐³。新翻胡部曲,听毡(zhān)元戎歌吹。层楼高峙(zhì)。看槛曲萦(yíng)红,檐牙飞翠。人姝(shū),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译文:明月的冷光映照着边塞的风沙,围护城保四周的竹篱一片寂静。今年朝廷开始赏赐尘民饮酒欢聚。弹奏起塞北新曲,听到元帅的军帐歌声清越。安远楼耸立入云霄,看它那红色栏杆萦绕楼檐,飞展一片翠碧。那位佳人美丽动人,从她身体上飘散一股幽香,寒夜里风儿轻轻地吹。
注释:龙沙:后世泛指塞外之地为龙沙。²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竹篱。³汉酺初赐:汉律,三人以上无故不得聚饮,违者罚金四两。朝廷有庆祝之事,特许¹臣民会聚欢饮,称赐酺。酺:合聚饮食。此处所指事见题解。⁴胡部曲:一种以琵琶为主的音乐。唐时西凉地方乐曲。此处泛指异族音乐。⁵毡幕:指用毛毡制作的帐篷。⁶元戎:主将,军事长官。⁷高峙:高高耸立。⁸人姝丽:容貌美丽指漂亮的人。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¹黄鹤,与君游戏。玉梯²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fú)³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jì)
译文:就在此地,正该有潇洒的词友,像仙人一样,同登楼观蟾的朋友尽兴游戏。我一个人登上高楼久久地凝神望远,却只见芳草萋萋,绵绵不尽。飘泊天涯的游子,心中的孤苦有何人知道,只好借酒消愁,借着赏花忘记豪情。此刻西山之外,黄昏时又卷起,一帘秋雨过后的晴丽。
注释:¹素云:指白云楼。²玉梯:指玉楼。³祓:原指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的习俗。此处指消除。⁴霁:雨后天晴。

  此词为新楼落成而作,前五句就“安远”字面着想,虚构了一番境界,也客观地显示了筑楼的时代背景。“龙沙”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岭,咫尺龙沙”,后世用来泛指塞外,这里则指金邦。“虎落”为护城笆篱。宋朝南渡时,武昌是抵抗金人的战略要地,和议达成,形势安定下来,遂出现了“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的和平局面,这便是“安远”的意指了。汉制禁民聚饮,有庆典时则例外,称为“赐酺”。“今年汉酺初赐”是借古典以言近事。据《宋史》军共一百六十万缗,军中载歌载舞,一片欢乐景象。故接云:“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胡部本是唐代西凉地方乐曲。《新唐书·礼乐志》:“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由此边地胡曲进入殿堂。又据《新唐书》“琵琶、笙、横笛、短笛、拍板,皆八;大小箜篥,皆四。工七十二人,分四列,属舞筵之隅,以导歌咏。”它在盛唐时本是“新声”,今又“新翻”之,用此盛大乐队以为帅府中歌舞伴奏,颇具气象。以边地之曲归为中原之用,亦寓“安远”之意。

  以下正面写楼的景观。先写楼的整体形势,然后作细部刻画,从局部反映建筑的壮丽:红漆栏干曲折环绕,琉璃檐牙向外伸张。“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二句,铸词极工,状物准确生动,特别是“萦红飞翠”的造语,能使人产生形色相乱、目迷心醉的感觉。紧接“人姝丽”三句,又照应前文“歌吹”,写楼中宴会的盛况“粉香吹下,夜寒风细。”夜寒点出冬令,风细则粉香可传,歌吹可闻。全是一派温馨承平的气象。“此地”便是黄鹤山,其西北矶头为著名的黄鹤楼所在,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路过。所以过片就说:这样的形胜之地,应有妙笔生花的“词仙”乘白云黄鹤来题词庆贺,人仙同乐。仙人乘鹤是本地故事,而“词仙”之说则是就楼成盛典而加以创用。“拥”字较“乘”为虚,“君”乃泛指,都能见出作者运思用笔的灵活自如。说“宜有”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遗憾。

  其实通观词的下片,多化用崔颢《黄鹤楼》诗意,进而写登楼有感。大抵词人感情很复杂,“安远楼”的落成并不能引起一种生逢盛世之欢,反而使他产生了空虚与寂寞的感受。“玉梯凝望久”,他在想什么?“叹芳草萋萋千里”翻用崔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天涯情味”,正是崔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况味。这是客愁。“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靠流连杯酒与光景销磨志气,排遣闲愁。这是岁月虚掷之恨。这和“安远”有什么关系呢?关系似乎若有若无。或许“安远”的字面能使人产生返还家乡、施展抱负等等想法,而实际情况却相去很远吧。于是词人干脆来个不了了之,以景结情:“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仍归到和平的景象,那一片雨后晴朗的暮色,似乎暗寓着一个好的希望。但应指出,这三句乃从王勃《滕王阁诗》“朱帘暮卷西山雨”化出,仍然流露出一种冷清索寞之感。

  总之,这首词虽为庆贺安远楼落成而作,力图在“安远”二字上做出一篇喜庆的“文章”;但自觉不自觉地打入作者身世飘零之感,流露出表面承平而实趋衰飒的时代气氛。这就使词的意味显得特别深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764-1765页

cuìlóuyín ·chúnbǐngdōng

jiāngkuí sòngdài 

chúnbǐngdōng chāngānyuǎnlóuchéng liúfēizhūyǒuluòzhī jiànzhì chāngshínián rényǒuzhōuyīngzhōuzhě wénxiǎo wènzhī néngdàoshì huánwèiyánzhī xìnghuái怀yóu qiěshāngjīnzhīsuǒ 

yuèlěnglóngshā chénqīngluò jīnniánhànchū xīnfān tīngzhānyuánróngchuī cénglóugāozhì kànjiànyínghóng yánfēicuì rénshū fěnxiāngchuīxià hánfēng 
yǒuxiān yōngyúnhuáng jūnyóu níngwàngjiǔ tànfāngcǎoqiān tiānqíngwèi zhàngjiǔqīngchóu huāxiāoyīng 西shānwài wǎnláiháijuǎn lián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