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凉供野放,机尽狎鸥群。风月怀元度,山川忆少文。
溪凉供野放,机尽狎鸥群。风月怀元度,山川忆少文。
远峰明过雨,疏树泊归云。幽玩情何限,回桡夜已分。
远峰明过雨,疏树泊归云。幽玩情何限,回桡夜已分。

shǔfàngzhōuyǒu怀huáimàoyuèshǐjūn--zhōu

liánggōngfàngjǐnxiáōuqúnfēngyuè怀huáiyuánshānchuānshǎowén

yuǎnfēngmíngguòshūshùguīyúnyōuwánqíngxiànhuíráofēn

周密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5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一声声,一更更¹。窗外芭蕉(jiāo)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译文:雨滴声声,报时的更鼓声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注释:¹一更更: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梦难成,恨¹难平。不道²愁人不喜听,空阶(jiē)³滴到明。
译文:好梦难成,心中遗憾难平,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注释:¹恨:遗撼。²道:知。³阶:台阶。

  该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触景生情,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孤灯照人难入梦,表达了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这是一首写景遣怀的词,讲述一个相思之人整夜难眠在雨夜中听着雨打芭蕉,孤灯照人难入梦。词人心中有无限的情怀,触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

  万俟咏作词喜用淡语,且工于音韵。这样连续重复用字,吟咏起来便很有音乐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宇,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窗外芭蕉窗里灯”,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声音,使雨的声音更加响亮。“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无限”二字又使这种直言显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无限,心事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心事使人长夜失眠,寂寞听雨。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难以入睡,所以道.“梦难成”,连暂时逃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故日“恨难平”。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凄凉凉,仿佛人心中的愁绪一般,永远没有尽头。

  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作者将雨声与听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无痕迹,显示出高超的运笔功力。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29页

zhǎngxiāng··--wànyǒng

shēngshēnggènggèngchuāngwàijiāochuāngdēngshíxiànqíng

mèngnánchénghènnánpíngdàochóuréntīngkōngjiēdàomíng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井上辘(lù)(lu)¹²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³,荀(xún)奉倩
译文: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细语缠绵像何人?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注释:¹辘轳:装在井上用来绞起汲水斗的器具。²床:指安装辘轳的木架。弦:指吊桶的绳索。一作“丝”。³若何:怎样,怎么样。⁴荀奉倩: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余亦死,年仅二十九岁。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¹下去。
译文: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注释:¹流:犹言沉、落。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所写的不外是“井”及与之相关的“辘轳”、“水声”、“弦(丝)声”、“城头日”和一位“荀奉倩”。乍一看,似乎很简略,找不出诸意象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让人摸不清到底说的是什么。但一个“情”字,而且诗人将“情”字与“荀奉倩”作了相比。这就给疏解提供了入门的路径。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诗的开头依旧题,从“井”说开去。这三句所涉及的意蕴当以一种复沓而又孤单的音响构成的思绪为主。因为“转”字总括了后园里深井汲水的操作过程,并引出水井与器具的混杂声。“弦声”一本作“丝声”。绳索缠绕辘轳的声音相对辘轳的声音要小,而“水声”之“繁”又时时打破辘轳自转的单调声,写出诗人仔细辨别不同声响的专注。诗人或许是一次偶然的后园闲步,无意中驻足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后引出一段感慨。因此三句以“转”字引出深井汲水所需器具的相互联系,作为下文“情”的缘由的起兴。另有一种解释是,开头写的是闺阁之言,说是主人公在床上辗转反恻不能入眠才注意到后园的汲水声,由于注意力转移,室内的声乐丝弦声反而减弱,故谓“弦声浅”。

  辘轳声或强或弱,或长或短的重复,似乎在诗人心里制造一种紧迫的心理压力,以为这种断断续续的动力源不能久长。“情若何?荀奉倩。”这两句是规定此诗情感范围的关键,意思是说:感情怎么样呢?像荀奉倩那样吧!《世说新语》和《三国志·裴松注》都记载,荀粲字奉倩,娶骠骑将军曹洪之女,两人感情很深,冬天妻子病热,荀粲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历年后妻子病亡。荀粲不病而神伤,傅嘏前往安慰,说:妇人才色并茂为难,你娶曹洪女是遗才而好色,假如按照这种标准,还是很容易再遇到你满意的女人的,没必要如此悲哀。荀粲回答说:佳人难再得,虽说她没有倾城之色,但再找一个谈何容易。荀粲痛悼不能自己,岁余而亡。至此,诗中才透露出为什么诗人要强调辘轳与井架的和谐转动,吊桶与吊绳索的相互联系。因为有了这种配合的默契,水声才能繁多,水才能源源不断地被汲上来,以此来比喻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实在非常贴切。

  李贺的爱情诗多带上悲凉的死亡意绪,这也许是“鬼才”的特质。在这里,诗人赞赏荀奉倩对于爱情的“好色”观,实在是一种很值得品味的现象。荀奉倩在得到曹洪女为妻后,“容服帷帐甚丽,专房欢宴”,把自己的所专所爱都倾注到妻子身上,而且这种爱由“自宜以色为主”渗化为一种生死以之的痴情,这种由冲动而达到升华的爱情就更值得人们眷恋神往,更易于净化灵魂,从而幻化出悲剧美的境界。

  但是,诗人又为这种美好的东西的急剧销沉而惋惜不已。于是面对着东上西下的太阳发出凝固不转的奇想。“城头日,长向城头住。”意思说只要城头上的太阳永远不落,普照人间,世上美好的爱情也就能长葆。虽然李贺体弱多病,写过不少阴森可怖的鬼诗,流露一种对死的恐惧以及人生幻灭感。但是,在这首诗里,他却放声高歌宇宙中永恒的太阳,“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诗人说:但愿太阳的光晖长在,一天的光阴像一千年,永无昏暮,让那一刻令人销魂的时光与之天长地久。

  在此诗的随感式的慨叹中,由“井上辘轳床上转”的“转”和“长向城头住”的“住”构成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诗人由辘轳声转而时时感觉到它将骤然停歇的压力与隐忧;又由太阳的日日西沉而忧及一日夕阳的消失。这种宇宙无穷、时间永恒而人生短促固然是苦恼的命题,但此诗又有其特定的情景与内涵,或许青年诗人正有一种稍纵即逝的爱情体验,便以无限圣洁的感情,通过比拟与夸张以期达到凝固在自己的心中,从而享受和追忆一种青春美好、爱情长存的极大愉悦。而这种偶然感发式的浓郁含意又很难用浓丽的字眼来表达,于是找到拟古歌谣的最古朴方式,来规范他跳跃超常的激情。其中还表现出长吉诗风中的几分劲拔。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7-158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雨余¹溪水掠²(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³
译文: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
注释:¹雨余:雨后。²掠:拂过,漫过。³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竹马¹(liàng)(qiāng)²冲淖去,纸鸢(yuān)³(bá)(hù)挟风鸣。
译文: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注释:¹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²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³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三冬¹暂就儒生²学,千耦(ǒu)³还从父老耕。
译文: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
注释:¹三冬:冬季的三个月。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²儒生:这里指塾师。³千耦:指农忙景象。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识字粗堪¹²(fù)³,不须辛苦慕公卿。
译文: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辛苦读书不需要羡慕王公贵族。
注释:¹粗堪:勉强能够。²供:应付。³赋役:租税劳役。不须:不必要。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编著. 陆游文集 上[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03.第7-8页

guāncūntóngshàng

yóu sòngdài 

shuǐlüèpíng xiánkàncūntóngxièwǎnqíng 
zhúliàngqiāngchōngnào zhǐyuānxiéfēngmíng 
sāndōngzànjiùshēngxué qiānǒuhuáncónglǎogēng 
shíkāngōng xīngōngqīng 
承乐世,董逃;
承乐世¹,董逃²
译文:趁着太平乐世,董逃;
注释:¹承世乐:承受一世的快乐,指董卓尽情享乐。²董逃:原是乐曲中的衬音,故每唱一句,必唱一句“董逃”或“董桃”,最初并无实义。后出董卓,民众憎恶,无实义的“董桃”,便暗喻“董卓必败而逃”。
游四郭,董逃。
游四郭¹,董逃。
译文:多多游游四郊,董逃。
注释:¹游四郭:指董卓在京都洛阳城里城外游玩。郭,外城。
蒙天恩,董逃;
蒙天恩¹,董逃;
译文:承蒙皇天恩宠,董逃;
注释:¹蒙天恩:承蒙天子的厚恩。
带金紫,董逃。
带金紫¹,董逃。
译文:金印紫绶戴牢,董逃。
注释:¹带金紫:指董卓穿着金蟒紫袍(皇帝的服装)。以上四句写董卓显赫一时,纵情享乐。
行谢恩,董逃;
行谢恩¹,董逃;
译文:一边拜谢恩德,董逃;
注释:¹行谢恩:即将辞去天子的厚恩,指董卓遭到关东诸侯的声讨而焚烧洛阳准备逃往长安。
整车骑,董逃。
整车骑(jì)¹,董逃。
译文:整顿车马上道,董逃。
注释:¹整车骑:整治车驾。
垂欲发,董逃;
垂欲发¹,董逃;
译文:刚刚准备出发,董逃;
注释:¹垂欲发:即将出发。指从洛阳出发逃往长安。垂,即将。
与中辞,董逃。
与中辞¹,董逃。
译文:又回宫中辞行,董逃。
注释:¹与中辞:与城内辞别。中,指洛阳城内。
出西门,董逃;
出西门¹,董逃;
译文:车马走出西门,董逃;
注释:¹出西门:指往西面逃跑(长安在洛阳之西)。
瞻宫殿,董逃。
(zhān)宫殿¹,董逃。
译文:不停瞻望皇宫,董逃。
注释:¹瞻宫殿:指回顾朝廷的宫殿。
望京城,董逃;
望京城¹,董逃;
译文:远远眺望京城,董逃;
注释:¹京城:指京都洛阳。
日夜绝,董逃。
日夜绝¹,董逃。
译文:日夜所剩无几,董逃,
注释:¹绝:指食物断绝。
心摧伤,董逃。
心摧伤¹,董逃。
译文:无比伤悲心碎,董逃。
注释:¹心摧伤:心肝被摧折一样伤心、难受。

  这是一首讽刺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的民谣。

  起首两句“承乐世”,“游四郭”,写董卓生於承平安乐的时代,由此他能够飞黄腾达,悠游四郭,而无所顾忌。暗指董卓拥有重兵,所以没有顾忌。接下去“蒙天恩”,“带金紫”两句,指董卓由于得到了皇帝的恩宠与信任,所以能够佩带金印紫绶、富贵显达。下面两句“行谢恩”、“整车骑”,主要写董卓曾以罪被免职,但是皇帝很快赦免了他,并授予他前将军,并州牧,又迁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车马成群结队,显赫一世,耀武扬威。同时也蕴寓董卓挟献帝西迁长安时,车马浩浩荡荡的意思。前六句是此诗的第一层,主要写董卓的发迹和显赫,也含有对汉桓帝、灵帝、献帝信任奸佞董卓的讽刺与揭露。

  诗的后七句为第二层。“垂欲发”,“与中辞”,写董卓由于被袁绍、孙坚讨伐,决定迁都长安,抛弃了东汉都城洛阳。以下五句“出西门"、“瞻宫殿"、“望京城"、“日夜绝’’、“心摧伤”则主要写洛阳人民被董卓虏掠往长安的忧苦心情。《后汉书·董卓列传》载:“于是尽徒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屯留连圭苑中,恶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这一层说京城百姓即将辞别洛阳,被驱赶到长安去,心思沉重。出了西门,回望洛阳的官殿城苑,已经废毁不堪,到处残垣断壁,墙颓宫倾,人烟尽绝,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人们没日没夜被驱赶着行路,心里极度的悲伤。最后一句“心摧伤”,如按照《汉书·五行志》所说,似乎应指人们对董卓终被灭族下场的悲伤,其实不然。因为“董恩歌”主要是讽刺董卓从洛阳恩到长安这件事的,且董卓活着时,就因发现了这首歌谣而被牵连受害的有千数人,董卓还曾将“董恩”二字改为“董安”,说明董卓在世时,此歌已广泛流传。且京都人们对董卓早已深恶痛绝,对他的死自是拍手称快的,绝不会感到悲伤。所以这是从洛阳被迁到长安的人们,在路上遭受驱赶和抢掠、颠沛饥饿,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怆哀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622-1623页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qūn)¹女伴来寻访。酒盏(zhǎn)(xuàn)²将荷叶当(dàng)³。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译文:荷花底下,忽听到双桨击水的声响,不一会,一群女友来把我寻访。摘下荷叶当酒杯,采莲船在荷花池中荡漾。粉红色的荷花倒映在酒中,杯里时时翻红浪。
注释:¹逡巡:宋元俗语,犹顷刻,一会儿。指时间极短。²旋:随时就地。³当:当做,代替。⁴“时时”句:谓莲花映入酒杯,随舟荡漾,显出红色波纹。红浪:指人面莲花映在酒杯中显出的红色波纹。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花气酒香清厮酿(niàng)¹。花腮(sāi)²酒面³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xiǎng)。惊起望。船头阁(gē)在沙滩上。
译文:清新的荷香、醇美的酒味,搅在一起;粉红的荷花、粉红的脸蛋,同映酒缸。绿色的荷叶丛中,醉了正好躺一躺。一觉醒来抬头望,船头搁浅在沙滩上。
注释:¹清厮酿:清香之气混成一片。厮酿:相互融合。²花腮:指荷花。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颊的花容。³酒面:饮酒后的面色。宋梅尧臣《牡丹》诗:“时结游朋去寻玩,香吹酒面生红波。”⁴一饷:即一晌,片刻。⁵阁:同“搁”,放置,此处指搁浅。一作“搁”。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来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首句“花底忽闻敲两桨”,“闻”字、“敲”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来而来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衬出了敲桨之人,是一种烘托的手法,着墨不多而蕴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方才点明了人和人的性别。“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来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是一个倒装句,即“旋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倒文是为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酒盏”句写荷叶作杯。据说是把荷叶连茎摘下,在叶心凹处,用针刺破,一手捧荷叶注酒凹处以当酒杯,于茎端吸饮之。隋殷英童《采莲曲》云“荷叶捧成杯”,唐戴叔伦《南野》云“酒吸荷杯绿”,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十》云“寂寞荷叶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万柄、轻来荡漾中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动而富有乡士气息的女儿行乐图!接着轻荡莲来,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摇动起来,映入了荷花的红脸,也映入了姑娘们腮边的酒红,一似红浪时生。

  下片第一、二两句“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是从花、酒与人三方面作交错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与“红”之中了。这就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这首词妙在起、承、转、合脉络清晰;更妙在其风格清新、言语含蓄而又设境秾艳,词风健康明朗、生动活泼,是少有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江辛眉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75-476

jiāào··huāwénqiāoliǎngjiǎng--ōuyángxiū

huāwénqiāoliǎngjiǎngqūnxúnbànláixún访fǎngjiǔzhǎnxuánjiāngdāngliánzhōudàngshíshízhǎnshēnghónglàng

huājiǔxiāngqīngniànghuāsāijiǔmiànhóngxiāngxiàngzuì绿yīnmiánxiǎngjīngwàngchuántóuzàishātānsh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