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宵有酒无月明,昨宵有月樽无酒。世间二美尚难并,万事纷纷复何有。
前宵有酒无月明,昨宵有月樽无酒。世间二美尚难并,万事纷纷复何有。
有酒无月醉不成,有月无酒月笑人。今宵月好酒亦好,举酒属月酬青春。
有酒无月醉不成,有月无酒月笑人。今宵月好酒亦好,举酒属月酬青春。
青春难留月易缺,月下高歌天地阔。开樽对月月入樽,只愁醉杀樽中月。
青春难留月易缺,月下高歌天地阔。开樽对月月入樽,只愁醉杀樽中月。
周密

周密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5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破额山前碧玉流¹,骚(sāo)²遥驻(zhù)木兰³舟。
译文: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诗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注释:¹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²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³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蘋花 一作:苹花)
春风无限潇湘¹意,欲采蘋(pín)²花不自由。(蘋花 一作:苹花)
译文: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注释:¹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²蘋: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可入药,亦作猪饲料。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26-927页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王子析(xī)道论¹,微言²破秋毫³
译文:王山人剖析仙道的高论,微言透彻秋毫。
注释:¹析道论:析,分也,解也。道论,即道家之经论。²微言:精妙之论。³秋毫:谓精微之理。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译文:马上要回归布山去隐居,逸兴高入云天。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尔去安可迟?瑶(yáo)¹恐衰歇。
译文:你能不能多待几天再回去?怕山上的瑶草会衰歇吗?
注释:¹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如灵芝等,能治百病或食之长生。亦泛指珍异之草。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译文:我也很想去隐居,屡屡梦见松间云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译文:你傲然独往,长啸着开劈岩石筑室。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译文:林壑久已荒芜,石道上都长满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译文:冬天来到的时候,我会去你那里,一起弄笙戏鹤,风雨相依。

  这首诗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四句组(“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以“毫”、“高”为韵,是全诗的起首,“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介绍王山人并对友人才干的赞赏跃然纸上;“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叙事说友人要归布山了;第二个四句(“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改以“歇”、“月”为韵,是承接前一组诗,“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直言对友人的不舍,希望友人能多待几天;“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说王山人要走,我也很想走,向往那种隐居生活;第三个四句(“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又改以“扉”、“薇”为韵,是诗意起了转折,诗人想象王山人回到布山的情景,言语间满是向往;最后一个二句(“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和上一组诗一样,也以“依”为韵,“岁晚来相依”以讲述自己的愿望结束全诗,我也要到你那里去。全诗开头的起句到最后的结句,从述说友人要走到自己也想跟友人一样,诗人的思想从起句到结句已经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

  朋友离别而去,李白有着浓浓的不舍与依依惜别之情,但只说“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把万语千言融入到景色之中,耐人寻味。虽然是赠别,却无凄凉之味。“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诗人很直接的表达了向往隐居和求仙访道的生活。并据记载李白于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后期,曾隐于徂徕山,这首诗题中之“王山人归布山”,并说“我心亦怀归”、“岁晚来相依”不谋而合。

  这首赠别诗,虽有别离之愁,却并不为愁所溺,“哀而不伤”,这也是盛唐“酬应体”五古的一个特点,离别之际,他们或许会有些伤感,但是不会沉沦其中。

参考资料:
1、 郑铮.试论十四行诗的移植与继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2、 宫立华.李白五古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1.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街南绿树春饶(ráo)¹(xù),雪²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³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译文: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路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注释:御街行:词牌名,又名《孤雁儿》。¹饶:充满,多。²雪: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³闲:闲懒。⁴疏帘:也作“踩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张耒《夏日》有“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阑干倚尽犹慵(yōng)¹,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²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译文: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注释:¹慵去:懒得离去。²盘马:骑马驰骋盘旋。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词,唐诗宋词中思春、渴慕、怀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明写或暗示男女二人曾经心心相映,正处于或者曾经有过一段共处的美好时光,此词却迥然不同,完全不提两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有意无意地暗示,词中主人公本是单相思,一副少年怀春的徘徊、惆怅之态。词的开篇先写景,并以景物来点明季节性,更以季节性来引出内心情感,从飞絮、开花可知,此为春深之时,暗示此为思春、怀春的季节。写完树木以后,似有意,似无意,加上一句“树底人家朱户”,自己所渴慕之人便在此宅之中,但是并不明写“朱户”即红漆大门。

  上阕写春日美景。在古代,原木只有王侯功臣才能受赐门涂红漆,但随着礼法的废弛,普通官宦大户也均可照此办理了。词人爱慕上了这街南树下某大宅中的女子,面对大户人家不敢造次,心情亢奋、激动,而又紧张、忐忑,一片少年心绪不敢明言,只能先说树,再说树下人家,却始终不敢吐露所恋慕的对象究竟是谁。于是他“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闲”字本意为闲暇,指无目的地随意为之,但词人之上北楼,绝对是有明确目的的,是为了能够看到所恋慕女子的身影,但因为紧张和羞涩,所以故作闲暇状,假装是无事登楼,卷起竹帘来随意眺望,所见的,也不过绿树而已。假装登楼望树,其实是想见所恋慕的女子,希望她能够走出朱漆大门,她袅娜的身影可以再次落入自己眼中。可惜等了很久,却始终未能如愿——“阑干倚尽犹慵去”,每一寸栏杆几乎都靠遍了,还是见不到她,对爱的人,想要离去却不甘心。

  下阕表达物是人非的怀旧之情和万般感慨。“慵”字本意为懒散,“慵去”就是懒得离开,其用意也和上阕的“闲”字相同,假装只是犯懒而不曾离去,其实是夙愿难偿而根本不忍离去。词人就这么等了一天又一天,从白天等到黄昏,又从春深等到春尽,“黄昏雨”既表时辰,也表季节,所谓“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一转眼夏季即将到来了。始终望不见心爱之人的身影,词人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干脆出门上马,在街上游荡,希望能得到“偶遇”的机会。“晚春盘马踏青苔”,“盘”字用得佳妙,表示词人骑着马只是原地转圈,并非真的要出门办事,同时也体现出忐忑、徘徊的惆怅心态,又等了很长时间,仍然未能如愿,他干脆连马都不“盘”了,而改之为“驻”,也即停在原地不动——“曾傍绿阴深驻”。然而他最终如愿了吗,却只见“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去楼空,仿佛唐代崔护之涛:“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正如崔护此诗前面所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词人与所恋慕的女子,应该也就这般地见过一两面吧,全词中并没有丝毫透露是否更有深交,而完全是单方面的思恋。

  此篇以三幅不同的景象,将词人对佳人的眷恋之情缓缓引出。词人没有直言相思、孤寂、幽怨,只用清新的词汇叙述着他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感情含蓄而浓烈。

参考资料:
1、 卢晋.《宋词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61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114页

jiēxíng ·jiēnán绿shùchūnráo

yàndào sòngdài 

jiēnán绿shùchūnráo xuěmǎnyóuchūn shùtóuhuāyànjiāoyún shùrénjiāzhū běilóuxiánshàng shūliángāojuǎn zhíjiànjiēnánshù 
lángānjìnyóuyōng huánghūn wǎnchūnpánqīngtái céngbàng绿yīnshēnzhù luòhuāyóuzài xiāngpíngkōngyǎn rénmiànzhīchù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紫塞(sài)¹白云断,青春²明月初。
译文:北方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注释: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²青春:此指春天。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对此芳樽(zūn)夜,离忧怅有馀。
译文: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清冷花露满,滴沥¹(yán)宇虚。
译文: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注释:¹滴沥:形容滴水。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¹
译文: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注释:¹大臣书: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这首诗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因而诗篇虽略有感伤色彩,但基调却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任何低徊悲抑之感。

  这组诗因反复渲染离情而带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但作者并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参考资料:
1、 陶慕渊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0-51
2、 作品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chūnbiéyǒurénèrshǒu ·èr

chénáng tángdài 

sàibáiyúnduàn qīngchūnmíngyuèchū 
duìfāngzūn yōuchàngyǒu 
qīnglěnghuāmǎn yán 
huái怀jūnzèng yuànshàngchénshū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巨鱼纵大壑(hè)¹,遂性²似乘时。
译文:大鱼跳进大海去,秉乘时节率性而出纵游大海。
注释:¹大壑:大海。²遂性:顺应本性;顺适性情。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qí)
译文:它鼓动着鳞鳍,奋力地在海中翻腾,掀起阵阵风浪。
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龙摅¹回地轴,鲲(kūn)²想天池。
译文:它扶摇而上,像龙那样舒展遒劲,似乎地轴也为之转动;它变化为鲲,向往着遥远的南方大海。
注释:¹龙摅:如龙飞腾上天。²鲲化: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译文:它畅快于掀起倾舟巨浪,完全不满足于在水藻之中嬉戏。
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倾危嗟(jiē)幕燕¹,隐晦诮泥龟²
译文:它感叹眼界狭小的燕子,筑巢于帷幕而不知倾覆之险;又讥笑没有大志的乌龟,只知在泥中隐藏行迹。
注释:¹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不安全。²泥龟: 曳尾于污泥中的乌龟。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喻士逢明主,才猷(yóu)¹得所施。
译文:欣逢明主盛世,自己才能如大鱼般施展才华。
注释:¹才猷:才能谋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