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荆溪雪未晴,敲冰聊作善权行。最怜击碎琼瑶片,欲爱长闻环佩声。
十日荆溪雪未晴,敲冰聊作善权行。最怜击碎琼瑶片,欲爱长闻环佩声。
百仞岩端仙梵过,千株松下老僧迎。斯游自觉平生少,颇怪淹留景太清。
百仞岩端仙梵过,千株松下老僧迎。斯游自觉平生少,颇怪淹留景太清。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8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避驱羸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不避驱羸(léi)¹道路长,青山同喜惜年光。
译文:朋友骑着瘦弱的马,不怕路途遥远,前来探望我,青山跟我一样欢喜,显现出妩媚的风姿以惜秋光。
注释:刘沧:山东人,生逢晚唐乱世,行卷投书,无人荐赏,四处漂泊。¹羸:这里指瘦弱的马。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灯前话旧阶草夜,月下醉吟溪树霜。
译文:我们在灯前叙旧,夜色中灯光照耀着阶前的草地,我们在月下饮酒作诗,溪边树上都披了一层白霜。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犹对古城荒。
落叶已经寒烧尽,衡门¹犹对古城荒。
译文:落叶已经枯萎,被燃烧殆尽,陋室仍对着古城,一片荒凉。
注释:¹衡门:简陋的屋舍。
此身未遂归休计,一半生涯寄岳阳。
此身未遂归休¹计,一半生涯寄岳阳。
译文:我想归隐却难以遂愿,半生漂泊,如今客居岳阳。
注释:¹归休:归家,归隐。
诗歌前四向写“喜”,后四向写“愁”。首联上向写友人不辞路远赶来探望诗人,紧扣诗题中的“友人至”,体现了两人真挚的友情;下向运用拟人手法,写青山与诗人一样欢喜,融情于物,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飯联承接“喜”宇具体展开,写诗人与友人在灯前叙旧,于月下醉吟,营造出一派友好和谐的气氛。颈联诗人似与友人倾诉愁肠,情感由喜转悲,故笔下之景也写得凄冷荒凉,枮叶燃尽,陋室空对古城,尽显诗人之落魄愁苦。尾联直抒胸應,诗人对友人倾诉自己半生漂泊,欲求返乡归隐而不得,只能客居岳阳,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与对友人到来的欣慰与感激。

shēnchóuyǒurénzhì--liúcāng

léidàozhǎngqīngshāntóngniánguāngdēngqiánhuàjiùjiēcǎo

yuèxiàzuìyínshùshuāngluòjīnghánshāojǐnhéngményóuduìchénghuāng

shēnwèisuìguīxiūbànshēngyuèyáng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
遥羡风流顾恺(kǎi)¹,爱翻新曲²复残棋³
译文:钦慕顾恺之卓尔不群,悠闲地过着谱制新曲,复录棋局的隐居生活。
注释:¹顾恺之:东晋时无锡人,博学多才。²翻新曲:谱制新乐曲。³复残棋:下棋老手在棋枰上棋子完局后,能再摆出原来某一阶段的残局。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
家临绿水长洲苑¹,人在青残短簿祠(cí)²
译文:家在绿水之畔长洲苑,人能在青山之边短簿祠徜徉。
注释:¹长洲苑:在苏州西南,春秋时吴王阖闾游猎处。²短簿祠:《吴郡志》:“短簿祠在虎丘云岩寺。寺本晋东亭献穆公王珣及其弟珉之宅,珣居桓温征西府时号‘短主簿’,俗因以名其祠。”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¹时。
译文:芳草逐渐青绿,正逢归来的燕子;百花凋谢委地,已过了浴蚕的时节。
注释:¹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cuō)(tuó)¹满鬓(bìn)²
译文:整整一个春天不能游山玩水,遗憾只能任苦闷白了双鬓。
注释:¹蹉跎:白费时间。²丝:借指白发。

  所谓“吴门故人”,是指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残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相反,作者汪碗却羁身宦途,不能尽游赏之乐。

  这首诗首联先引用故人,表现对顾苓所选择的隐居生涯的钦羡之情。颔联写顾苓隐居地的名胜,再进一步抒发自己对顾苓的羡慕与向往。颈链则紧承上联,从季节景物入手,又写顾苓隐居生活所具有的盎然生机。尾联最后表达出作者对仕途生活厌倦悔恨情感的直接表白。

  诗的开头两句“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表明了对顾苓所选择的隐居生涯的钦羡之情。将顾苓直接比作才华绝世的顾恺之,更为充沛地肯定了顾苓的人品才学;以谱制新曲、复录棋局概括顾苓的生活乐趣,更能衬托出自己宦途的忙碌无聊。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残短薄祠”,这两句写顾苓隐居地的名胜,进一步抒发自己对顾苓的羡慕与向往。长洲苑与瓶簿祠都是苏州的游览胜地,“绿水”、青残”描绘出了环境的优美动人,“家临”,“人在”则刻画出了顾苓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残之中的自得。仿佛人与爱物完全融化在了一起,彼此毫无阻隔,这正是作者所向往、所追求的人生乐趣。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这两句紧承上联,从季节景物入手,写顾苓隐居生活所具有的盎然生机。作者选择春天的景象,芳草、归燕、落花、浴蚕,使生活充满诗意,充满春的气息。这与作者所处的官场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是作者对仕途生活厌倦悔恨情感的直接表白。“苦恨”两字有力,“蹉跎”一词真实感人。作者内心的苦恼烦闷、仿徨、矛盾,通过这四个字贴切准确地揭示了出来。明知这是生命的浪费,却不得不继续敷衍周旋;明知这与自己的志趣相违背,却不能与之彻底决裂,其中的苦涩滋味只有当事者才能品味得出。所以作者写来也就分外的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等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943
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译文: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湎声色。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译文:张徽述说唐明皇弹曲垂泪思念杨贵妃,但是明月下南宫深处还是一片寂静,唐明皇黯然落寞。

  全诗共四句,以追述始,写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地点、情景依旧,然人事全非。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安史之乱,唐明皇仓惶出逃,联想起马嵬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联想起栈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贵妃闻雨而作《雨霖铃曲》的凄凉惨景。诗人让读者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是为了让人对唐明皇的悲凉处境作一深刻反省。唐明皇开元年间,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称为“开元之治”。然而,到了天宝末年,唐明皇宠幸佞臣,沉湎声色,终日与杨贵妃晏游嬉戏,朝政荒废,怨声四起。可是不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撕毁了唐明皇的美梦,迫其弃都西逃。荒淫无道,宠幸佞臣,把唐明皇送上了悲凉的人生之路。西京收复后,唐明皇由蜀归秦,景况是否会改变一下呢?诗人这样写道:“犹是张徽一曲新”。与上句联系起来,恰恰与诗人的未言之意构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唐明皇是落难帝王,进不能保社稷,退不能保宠妃,身不由己,悲苦自知;如今,唐明皇是返京的皇帝,青山依旧,江山未改,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他又可以称孤道寡,君临天下了。然而,物是人非,爱姬已命丧马嵬,在唐明皇的耳中眼中,只有那雨中栈道和霖雨铃声还有一点新鲜感,只有张徽奏的《雨霖铃曲》还能打动他那木然的灵魂和死去的心。

  张徽弹奏的是什么呢?是唐明皇的爱恋、怨恨、悼念和追悔吗?唐明皇听来也许是,不然,他何以感到亲切,何以凄怆流涕!然而,诗人听来却别有韵致:“长说上皇垂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从《雨霖铃曲》中,诗人听出乐工张徽在久久地叙说唐明皇垂泪授曲的情形。叛贼横行,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唐明皇偏安一隅,不思收复河山,却一直沉湎旧情,念念不忘被逼自缢于马嵬坡的杨贵妃。他常常垂泪向张徽传授自制的《雨霖铃曲》,用以表达对杨贵妃的思恋和怀念。作为一个人,唐明皇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一个国家陷于战乱时期的帝王,即使他已经逊位,这样沉湎个人私情也不免让人感到太过儿女情肠。

  总之,这首诗熔批判和同情为一炉,而诗人那颗忧国忧民之心又隐含其中,构成了阴郁、悲凉的基调,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línlíng

zhāng tángdài 

línlíngquèguīqín yóujiànzhānghuīxīn 
chángshuōshànghuánglèijiào yuèmíngnánnèigèngrén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译文:成双成对的蝴蝶飞入了菜花丛中,白昼变长,但是却没有客人到农家做客。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鸡飞过篱犬吠窦(dòu)¹,知有行商来买茶。
译文:鸡从篱笆外飞过,小狗一直在洞中狂吠,原来是有客商过来采买新茶。
注释:¹窦:孔;洞。

shítiányuánxìng ·shí

fànchéng sòngdài 

diéshuāngshuāngcàihuā chángdàotiánjiā 
fēiguòquǎnfèidòu zhīyǒuxíngshāngláimǎichá 
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蓬莱之东,岱舆(yú)之山,上有扶桑之树¹,树高万丈。树颠(diān)²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玄中记》
译文:在蓬莱的东面,有一座岱舆山,山上有棵扶桑树,树高达万丈。树的顶端有天鸡,在上面筑巢。每天晚上子时 (十一点到一点钟),就开始鸣叫,然后日中的阳鸟 (随季节变换而有北迁移的鸟) 应和它。阳鸟鸣叫,天下的鸡就都开始叫了。
注释:¹扶桑之树:古代传说中的神树。²颠:物体的顶端。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汉武帝) 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平?”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洞冥记》
译文:汉武帝说:“我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怎么才能做到呢?”东方朔回答说:“东北有地称之为草,西南春生称之为草。”汉武帝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东方朔回答说:“三足乌经常下来吃这种草,羲和打算驾驭它们,用手遮住鸟的眼睛,不让它们随便下来。吃了这个草不会变老,但鸟兽吃了就无法动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