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连水竹,车马少曾通。人卧春寒里,僧来莫雨中。
柴门连水竹,车马少曾通。人卧春寒里,僧来莫雨中。
醉看新柳色,吟对落花风。何用谈名迹,余生已悟空。
醉看新柳色,吟对落花风。何用谈名迹,余生已悟空。

péimíngtiānhuìfāngyuánwàidōngyuán--zhāng

cháiménliánshuǐzhúchēshǎocéngtōngrénchūnhánsēngláizhōng

zuìkànxīnliǔyínduìluòhuāfēngyòngtánmíngshēngkōng

张羽

张羽

张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张羽好著述,文辞精洁典雅,诗咏深思冶炼,朴实含华。书法纤婉有异趣,仿佛谢庄月赋。隶书效法韩择木、楷书临摹王羲之曹娥碑,虽未精极,却能离俗而入于雅。画山水法米氏父子及高克恭,笔力苍秀,品在方从义上。 ▶ 4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寒恻恻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春寒恻(cè)¹春阴薄²。整半月,春萧(xiāo)³。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索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注释:¹恻恻:凄清。²薄:侵迫。³萧索:萧条,冷落。
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红入花腮(sāi)¹青入萼。尽不爽²,花期约。可恨狂风空自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注释:¹花腮:即花靥。²不爽:不失约,不违时。
半月春阴,一朝放晴,幽鸟对语,双双飞去。全是眼前景,拈来却涉笔成趣。花虽开罢、结实,绿肥红瘦,不爽季节之序,但狂风可恶,岂欲尽数吹落?南唐后主《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雨晚来风”,为此词末四句所本。

qīngàn··chūnhánchūnyīnbáo--huī

chūnhánchūnyīnbáozhěngbànyuèchūnxiāosuǒqíngcháoláishēngjiǎoshùtóuyōuniǎoduìdiàoxīnshuāngfēiquè

hónghuāsāiqīngèjǐnshuǎnghuāyuēhènkuángfēngkōngèxiǎoláizhènwǎnláizhènnándàodōuchuīluò

月高楼外柳花明,单衣怯露零。小桥灯影落残星,寒烟蘸水萍。
月高楼外柳花明,单衣怯露零¹。小桥灯影落残星,寒烟蘸(zhàn)水萍²
译文:月亮高悬在楼外的天空,皎洁的月光将杨柳、花草照得鲜明。衣裳单薄,耐不住夜晚的寒冷。小桥上闪烁的灯影陪伴着落入水中的星星,冷冷的烟雾笼罩着河中的浮萍。
注释:¹单衣怯露零:指衣裳单薄,耐不住夜晚的寒冷。²寒烟蘸水萍:水中的浮萍浸没在夜晚寒冷的烟雾中。
歌袖窄,舞环轻,梨花梦满城。落红啼鸟两无情,春愁添晓酲。
歌袖窄,舞环¹轻,梨花梦满城。落红啼鸟两无情,春愁添晓酲(chéng)²
译文:歌女窄窄的袖口将飘带一圈圈轻盈地舞动,梨花飘落纷飞梦幻般地洒满全城。花落凋零与杜鹃啼鸣这两样最是无情,它们出现就预示着春天踏上了归程,春天的愁绪都添注进清晨的酒醉之中。
注释:¹舞环:指歌女歌舞时所佩玉环。²春愁添晓酲:一春的忧愁还要添上清晨醉酒的苦痛。酲,病酒。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树夹炎风¹路,行人正午稀。
译文:林荫夹道上热风阵阵,正当正午,路上行人稀少。
注释:¹炎风:指东北风。 热风。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译文:树上鸣蝉初起,花间一团团蝴蝶在飞舞着。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日色欺清镜,槐膏(gāo)¹点白衣。
译文:火辣的阳光直射到清澈的水面上,槐树分泌的树脂落在白衣上,染上黑点。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译文:一事无成、回归故里,心中愁闷、脸上也少了光彩。

  时值盛夏,诗人落第还乡,虽然早早就起床,却直到中午才出门。“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首联描写天气、时间和地点,作者屡次落第,自觉无颜面对熟人,于是就在正午时出发。虽然汗流浃背,却少了一些烦恼。

  多年在外流浪,虽然非常想家,但是仕途上没有着落,诗人觉得愧对家人,于是能拖就拖,一来是省些盘缠,二来也因为交通不便,最主要的是怕听到父母唠叨,更怕看妻子脸色。可是他现在确实感到累了,也就无所顾忌了。

  诗人不顾炎热,一路跋涉,终于走到一处林荫茂密的地方,便想喘口气。“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蝉儿在枝间肆无忌惮地鸣叫,仿佛希望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激情,根本不管外界的感受。蝴蝶在阳光下闪亮着翅膀,同伴之间也任意地戏耍,毫不在意旁边有人在注视着它们。

  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 却彰显出内心的愁闷。诗人在心中默想,若是回到童年时光,自己一定会爬到树上,或是追赶蝴蝶。而如今他只会旁观,而且更感到孤寂。

  作者心情低落,看见眼前的景象,也觉得无比怅惘,“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这里采用拟人手法,作者用一个“欺”字,传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日光照射到水面,诗人却感到刺眼,仿佛太阳也欺人太甚。其实都是自己情感的投射,因为落第而感到不悦,于是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

  “槐膏”二字,照应首句中的“炎”字,也委婉地展现出诗人对于这样的天气叫苦不迭,加上人生到了低谷,几乎就快挺不住了。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发感慨,“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作者直抒胸臆,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情感。“归故里”三字,进行了概括,交代了这些都是作者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诗人并非要强,古代书生除了参加科举,没有别的出路。而贫寒之家为了改变命运,省吃俭用,也让学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唯有金榜题名、仕途成功,才能对得住全家人的辛苦付出。所以“少光辉”三字,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却饱含了辛酸和泪水。

  诗人李廓名不经转,几乎没有人听说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似乎也是司空见惯,可是这首诗却道出了很多寒士的悲凉心境。诗人孟郊若不是感到进士及第太不容易,也不会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诗鬼李贺也因为未能如愿,才一直闷闷不乐,最后悲惨的结局也令人唏嘘。

  作者在这首诗中将议论、描写、抒情、叙事紧密结合,并交替使用这几种表达方式,既呈现了形象的画面,又含蓄地表达了凄楚的心境,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细草¹穿沙雪半销,吴宫²烟冷水迢(tiáo)³
译文:早春时节,地上的积雪还消融未尽,细嫩的青草已从沙土中悄悄探出头;吴地烟水迢迢,弥漫千里,隐隐透着清冷之气。
注释:除夜:除夕。石湖:今江苏苏州西南。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姜夔安家于此。¹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²吴宫:苏州有春秋时代吴国宫殿的遗址。³迢迢:遥远的样子。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译文:虽然深藏竹林的梅花无人欣赏,但它那沁人心脾的清芬却随着夜中的春风,一路飘过了石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人的灵魂似乎随着迢迢的流水、飘浮的暗香徜徉。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清刘熙载《艺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 在花则梅也。”此诗写梅亦如是。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 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张羽《白石道人传》)。

  诗句平易浅显,韵味华美。作者用极其自然逼真的手法,写了他由石湖返回苕溪时,沿途所见的幽雅景致。当时,作者在除夕的晚上,与好友分手,兴高采烈地乘船归回居地,心情是比较欢快的。因此,所作也比较轻松活泼。首句“细草穿沙雪半消”,点明时在除夕,是冬去春来,雪半消、草发芽的季节。这写是途中所见的近景。

  二句“吴宫烟冷水迢迢”是写远景。小舟疾驶,那高大华丽的吴宫,被茫茫雾气笼罩,渐渐隐没在远处。

  三句转写眼前,“梅花竹里无人见”。轻快疾驶的小舟,路过高洁、清雅、傲气的梅花和竹林,自有一种乐趣。

  四句以“一夜吹香过石桥”作结,“一夜香”既与上句“梅花”衔接,又启句中“过石桥”。至此,把诗人的得意之情,巧妙地暗喻出来。

chúshíguīsháo ·

jiāngkuí sòngdài 

cǎochuān穿shāxuěbànxiāo gōngyānlěngshuǐtiáotiáo 
méihuāzhúrénjiàn chuīxiāngguòshíqiáo 
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晦寒浅。花径风柔,著地舞茵红软。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香暖。
香泥垒(lěi)燕,密叶巢(cháo)¹,春晦(huì)寒浅。花径风柔,著地舞茵(yīn)红软²。斗草³烟欺罗袂(mèi)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归来,记宝帐歌慵(yōng),锦屏香暖。
译文:燕子衔来香泥建窝,黄莺筑巢在茂密的树叶间,春天阳光和煦寒意轻轻。清风柔和,吹着花丛间的路面,落花满地,像为小路铺上一条柔软的红色地毯。玩斗草游戏时,水雾浸透了我单薄的罗衫,荡过秋千我已经游玩得有些疲倦。醉酒归来,我在罗帐内懒洋洋地哼着歌曲,此刻在锦屏的护遮下我能感到暖暖的春意。
注释:¹香泥垒燕,密叶巢莺:燕子正用香泥垒窝,黄莺在浓密的树叶间筑巢。²著地舞茵红软:指落花散落一地。³斗草:斗草是古代流行在女孩子中的一种游戏。斗草,又称“斗百草”。
别来怅、光阴容易,还又酴醿,牡丹开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犹近归期远。倚危楼,但镇日、绣帘高卷。
别来怅、光阴容易¹,还又酴(tú)(mí)²,牡丹开遍。妒恨疏狂³,那更柳花迎面。鸿(hóng)(yǔ)难凭芳信短,长安犹近归期远。倚危楼,但镇(zhèn)、绣帘高卷。
译文:自我们分别后我一直惆怅忧郁,单单在时间中苦熬着我还忍受得过去,却难以忍受春景给我带来的刺激。看那酴醿刚绽放出黄色的花朵,牡丹花又红遍在园圃里。最气愤的是那张狂的柳絮,到处飞舞粘贴上人的脸面,像在提示你,这是春天,因此让我更加妒恨生气。纵然我把表达芳心的信写得再短,也无鸿雁可拜托传递;纵然长安距离这儿再近,你的归返还是那么遥遥无期。我在高楼上把绣帘高高地卷起,整日站在那里远望,盼望你能早日归还和我永不分离。
注释:¹光阴容易:指时光容易流逝。²酴醿:亦作"酴釄"、"酴醾",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而取以为花名,产于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³疏狂:狂放不羁。⁴鸿羽:鸿雁的羽毛。比喻轻微之物。⁵长安犹近归期远:与遥远的长安相比,情人的归期更是渺茫难及。⁶危楼:高楼。⁷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这首词是写闺中女子春日的哀愁,是一首典型的春闺怨词。全篇对春日景色和春闺女子形象都进行工笔细描,风格艳丽,含蓄蕴藉,完全是一派清新词风。上片开头五句,以工细的画笔描绘春景。“斗草”二句,由写景转入写人,反映闺中人的倦游情绪。“醉归来”三句,回忆当初男女双方春日相聚的欢乐与温馨。下片写分别之后女方对男方的愁怨相望之情。前半六句,写春末几种花的开放让女主人公痛感光阴之易逝,更加怀念意中人。后半五句,写双方天各一方,音信难通,越发使人整日惆怅,难以为怀。末二句以景结情,更显出女主人公愁怀浩茫。

  词的上片着重歌咏“斗草”,以抒发下文的离别之情。“香泥垒燕,密叶巢莺”,作者开头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初春伊始,燕子,黄莺都忙碌地筑巢。这些鸟儿为什么要忙碌的筑巢呢?不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人,而是它们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接下来,作者下句“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描写了一个欢快的局面:春天到了,是郊游踏青的时候,人们脱下衣服都欢快的在田野里面玩耍,一些人在草地里面“斗草”,每个人都玩的是如此的开心。在这里开心的背后,接下来作者“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香暖”作者写愉快地玩过之后,男女之间由于过于高兴,都喝醉了,然后晚上一起躺进柔软的温柔乡里面。词的上篇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画面、

  词的下片作者着重写分别情景。在词的上篇作者营造了一副和谐的画面,看着都让人羡慕。但是在这令人羡慕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伤痛。“爱的愈深,可是分别之后又会怎么样呢?”作者想象了分别之后,家里的妇人在家里独自生活的画面:牡丹花开,但是没有人陪同一起欣赏。想到了丈夫离家出走,自己本想鸿雁一书,但是提笔又发现信件如此短小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作者下篇描写了一个妇人与丈夫分别后孤寂的生活画面,由此来表达妇人心中的怨恨。

参考资料:
1、 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 .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第十页:凤凰出版社,1997年
2、 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 》二十四页:人民出版社,2008年

juànxúnfāng··xiānglěiyàn--gāo

xiānglěiyàncháoyīngchūnhuìhánqiǎnhuājìngfēngróuzheyīnhóngruǎndòucǎoyānluómèibáoqiūqiānyǐngluòchūnyóujuànzuìguīláibǎozhàngyōngjǐnpíngxiāngnuǎn

biéláichàngguāngyīnróngháiyòudānkāibiànhènshūkuánggèngliǔhuāyíngmiàn鸿hóngnánpíngfāngxìnduǎnzhǎngānyóujìnguīyuǎnwēilóudànzhènxiùliángāoju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