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带披元雾,脩眉染碧烟。良朋不易得,能复问神仙。
博带披元雾,脩眉染碧烟。良朋不易得,能复问神仙。
何吾驺

何吾驺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 6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nóng)¹家鹦(yīng)(wǔ)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piān)舟,睡煞(shà)³江渔烟雨
译文:我家在鹦鹉洲边住,是一个不识字的打鱼人。我在波涛中一叶扁舟上睡着了,外面下着蒙蒙细雨。
注释:鹦鹉曲:原名(黑漆弩),后因本曲首句易名为鹦鹉曲。¹侬:我,吴地方言。²鹦鹉洲:在今昔对比武汉市汉阳西渔长江中,后被江水冲没。此乃泛指。³睡煞:睡得香甜沉酣。煞,甚极。⁴烟雨:烟雾般的濛濛细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¹绿蓑(suō)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²安排我处。
译文: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抖擞绿蓑衣要回家去了。就算我从前错怪了天公,他也安排我做了渔翁啊。

yīng··--báibēn

nóngjiāyīngzhōubiānzhùshìshílànghuāzhōngbiǎnzhōushuìshājiāngnányān

juéláishímǎnyǎnqīngshāndǒusǒu绿suōguīsuàncóngqiáncuòyuàntiāngōngshényǒuānpáichù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手卷真珠¹上玉钩²,依前³春恨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译文: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注释:¹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²玉钩:帘钩之美称。³依前:依然,依旧。⁴春恨:犹春愁,春怨。⁵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⁶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三峡 一作:三楚)
青鸟¹不传云外²信,丁香空结³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mù),接天流。(三峡 一作:三楚)
译文: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注释:¹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²云外:指遥远的地方。³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⁴三峡暮”,一作“三楚暮”。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7-119

tānhuànshā ·shǒujuǎnzhēnzhūshànggōu

jǐng dài 

shǒujuǎnzhēnzhūshànggōu qiánchūnhènsuǒchónglóu fēngluòhuāshuíshìzhǔ yōuyōu 
qīngniǎochuányúnwàixìn dīngxiāngkōngjiézhōngchóu huíshǒu绿sānxiá jiētiānliú  (sānxiázuò sānchǔ )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人生偶以夫妇。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¹;地以女为室²,女以地为家³,故人生偶以夫妇。
译文:只有阴不能创造生命,只有阳也不能养育万物,所以天地万物是由阴阳相配合的;男子娶了女子才能组合成家庭,女子嫁给了男子才有了家,所以由男女相配结成夫妇。
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阴阳和而后雨泽¹降,夫妇和而后家道²成。
译文:阴阳二气调和而后才会降下雨露,夫妇和睦协调家道方能兴盛。
注释:¹雨泽:时雨的润泽。²家道:成家之道。指家庭赖以成立与维持的规则和道理。
夫谓妻曰拙荆,又曰内子;妻称夫曰藁砧,又曰良人。
夫谓妻曰拙荆¹,又曰内子²;妻称夫曰藁(ɡǎo)(zhēn)³,又曰良人
译文: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又称“拙荆”,妻子称丈夫为“藁砧”,又称“良人”。
贺人娶妻,曰荣偕伉俪;留物与妻,曰归遗细君。
贺人娶妻,曰荣偕¹(kànɡ)(lì)²;留物与妻,曰归遗(wèi)细君³
译文:祝贺别人娶妻就说“荣偕伉俪”;留下东西给妻子就叫做“归遗细君”。
受室即是娶妻,纳宠谓人娶妾。正妻谓之嫡,众妾谓之庶。
受室¹即是娶妻,纳宠²谓人娶妾³。正妻谓之嫡,众妾谓之庶
译文:受室是说自己娶妻,纳宠是说人家买妾。正妻称为“嫡”,其他的妾称为“庶”。
称人妻曰尊夫人,称人妾曰如夫人。
称人妻曰尊夫人¹,称人妾曰如夫人²
译文:称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称别人的妾叫“如夫人”。
注释:¹尊夫人:本是对别人母亲的敬称,后也称别人的妻子。尊,尊贵。²如夫人:妾的别称,多用于称他人的妾。如,如同一样。
结发系是初婚,续弦乃是再娶。
结发¹系是初婚,续弦²乃是再娶。
译文:“结发”是指初次结婚,“续弦”是指妻子去世后再娶称。
妇人重婚曰再醮,男子无偶曰鳏居。
妇人重婚曰再醮(jiào)¹,地子无偶曰鳏(guān)²
译文:妇人再嫁称作“再醮”,男子没有老婆称为“鳏居”。
注释:¹再醮:指女子再嫁,或地子再娶。元明清之后,专指女子夫死再嫁。醮,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²鳏居:地子无妻独居。鳏,原指一种鱼,据说喜欢独行。
如鼓瑟琴,夫妻好合之谓;琴瑟不调,夫妇反目之词。
如鼓瑟琴¹,夫妻好合之谓;琴瑟不调,夫妇反目²之词。
译文:“如鼓瑟琴”是比喻夫妇感情和谐;“琴瑟不调”是说夫妇反目不和。
注释:¹如鼓瑟琴:像演奏琴和瑟。因此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瑟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时声音和谐悦耳。鼓,演奏。²反目:多指夫妻不和睦,后泛指关系破裂。
牝鸡司晨,比妇人之主事;河东狮吼,讥男子之畏妻。
牝鸡司晨¹,比妇人之主事;河东狮吼²,讥地子之畏妻。
译文:“牝鸡司晨”是说妇人掌权干预外事;“河东狮吼”是嘲讽丈夫畏惧妻子。
注释:¹牝(pìn)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牝,鸟兽中的雌性。司,掌管。²河东狮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河东,古代郡名。狮子吼,佛家比喻威严。
杀妻求将,吴起何其忍心;蒸藜出妻,曾子善全孝道。
杀妻求将¹,吴起²何其忍心;蒸藜(lí)出妻³,曾子善全孝道。
译文:杀了妻子以求将位,吴起如何狠得下心肠;蒸梨不熟便离弃妻子,曾子善于顾全孝道。
注释:¹杀妻求将:为人追求名利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国君想要任用吴起为将军。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国君有些怀疑吴起的忠心。吴起就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表示自己和齐国没有关系。²吴起:战国初期着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³蒸藜出妻:相传曾子对后母十分孝敬,因为妻子将没有蒸熟的梨给后母吃,他认为妻子不孝,便将她休了。出妻,休妻。⁴曾子: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着名。
张敞为妻画眉,媚态可哂;董氏为夫封发,贞节堪夸。
张敞为妻画眉¹,媚态²可哂(shěn)³;董氏为夫封发,贞节堪夸。
译文:张敞为妻子画眉,儿女的情态真是可笑;董氏当着丈夫的面,把头发封住,其贞节实在值得夸耀。
冀郤缺夫妻,相敬如宾;陈仲子夫妇,灌园食力。
冀郤(xì)¹夫妻,相敬如宾²;陈仲子³夫妇,灌园食力
译文:冀邑郤缺夫妇在田间耕作,仍能相敬如宾;陈仲子夫妇替别人灌园谋生,自食其力不仰赖其兄。
不弃糟糠,宋弘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梁鸿配孟光之贤。
不弃糟(zāo)(kāng)¹,宋弘²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³,梁鸿配孟光之贤
译文:同吃糟糠的妻子不能抛弃,这是宋弘回答光武帝的话;每次送食举起的案总和眉齐高,这是说梁鸿配得上孟光的贤惠。
苏蕙织回文,乐昌分破镜,是夫妇之生离;张瞻炊臼梦,庄子鼓盆歌,是夫妇之死别。
苏蕙织回文¹,乐昌分破镜²,是夫妇之生离;张瞻炊臼(jiù)³,庄子鼓盆歌,是夫妇之死别。
译文:乐昌公主分破镜,苏蕙织锦回文,这些都是说夫妇生离的惨状;张瞻梦见在臼中做饭,庄子鼓盆而歌,这说的是夫妇的死别。
注释:¹苏蕙织回文:前秦苻坚时,秦川刺史窦滔被放逐到流沙,妻子苏惠思念他,便用五色彩丝织成回文诗图寄去。回文诗图,又名璇玑图,长宽各八寸,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都能诵读,文词凄婉。²乐昌分破镜:指南朝陈国的乐昌公主与丈夫破镜重圆的故事。³张瞻炊臼梦:唐代有一位王生,说自己会解梦。商人张瞻快要回家的时候,梦见在石臼中做饭,就去问王生。王生说:“您回家见不到妻子了。石臼中做饭,喻示无釜(妇)也。”张瞻回家,妻子果然已死几个月了。⁴庄子鼓盆歌: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看到庄子蹲在地上,正敲着盆子唱歌。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哲学家。
鲍宣之妻,提瓮出汲,雅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窥御激夫,可称内助之贤。
鲍宣之妻,提瓮出汲(jí)¹,雅²得顺从之道;齐御之妻,窥御激夫³,可称内助之贤。
译文:鲍宣的妻子出身富家,仍亲自提瓮汲水,很懂得顺从丈夫的道理;齐国丞相晏子的车夫的妻子激励他虚心向学,可称得上是贤内助。
注释:¹提瓮出汲:东汉鲍宣求学时,老师见他很有才华,就把女儿桓少君嫁给他,而且陪嫁丰厚。少君虽然出生富贵人家却穿着粗布短衣,与丈夫一起推车回家,拜见婆婆后,就提着瓦瓮出门打水。瓮,瓦罐,一种装水的器具。²雅:很,甚。³窥御激夫:春秋时,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国。有一天晏子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看见丈夫赶马时得意洋洋。车夫回家后,妻子请求离去,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身为齐国的相国,名闻诸侯而表情谦逊。你身高八尺,只是个车夫,却自以为了不起,有什么出息!”从此以后,车夫变得谦逊起来。晏子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便推荐他做了大夫。⁴内助:妻子帮助丈夫处理家庭事务,因此称妻子为“内助”。
可怪者买臣之妻,因贫求去,不思覆水难收;可丑者相如之妻,夤夜私奔,但识丝桐有意。
可怪者买臣¹之妻,因贫求去,不思覆水难收²;可丑者³相如之妻,夤(yín)私奔,但识丝桐有意
译文:令人奇怪的是,朱买臣的妻子在丈夫贫困时离去,富贵后又要回来,却不想想泼出去的水是很难再收回来的;司马相如的妻子真丢人,听见琴声挑逗,竟在半夜里私奔而去,因为听到的琴音很是有意。
要知身修而后家齐,夫义自然妇顺。
要知身修而后家齐¹,夫义自然妇顺²
译文:要知道提高自身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庭;丈夫对待妻子有礼仪情谊,妻子自然会顺从谦恭。
昔黄帝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之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谘涓子,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抱朴子》
¹黄帝生而能言,役(yì)使²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也,犹复不能端坐而得道。故陟(zhì)³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kōnɡ)(tónɡ)而问广成,之具茨(cí)而事大隗(wěi),适东岱(dài)而奉中黄,入金谷而谘(zī)涓子,道养则资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jī)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泽之辞,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昇龙以高跻(jī),与天地乎罔(wǎng)极也。《抱朴子》
译文:从前,黄帝生下来就能说话,能驱使万物生灵,可以说是上天赐予的自然身体,即便这样仍然不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就得道。所以黄帝跋涉王屋山接受丹经,到鼎湖得到流珠,登上崆峒山问道广成,到具茨侍奉大隗,到东岱侍奉中黄,进入金谷询问涓子,讲论房中术有玄女、素女帮助,精通推步访问山稽、力牧,讲到占侯则咨询风后,学习医术要接受雷公岐伯的点拨,审辩攻占之术而接纳五音的方法,穷究神奸则记载白泽的语言,观看地理书写青鸟的言论,救助伤残而用金冶的方术。所以能学会所有奥秘要诀,穷尽道术真理,才能升龙登天,与天地同寿。
注释:¹昔:往日;从前。²役使:差遣,驱使。³陟:登程远行,长途跋涉。⁴广成:指广成子。相传是上古黄帝时候的道家人物 ,修行于崆峒山和神仙洞。⁵大隗:神名。⁶谘:征询。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黄琬(wǎn)¹幼而慧。祖父琼(qióng),为²魏郡(jùn)³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¹⁰诏,而¹¹深奇¹²¹³之。
译文: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呢?”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
注释:¹黄琬:东汉人。²为:担任。³魏郡:古郡名。⁴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⁵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⁶以:凭借。⁷诏:即“诏书”,皇帝的命令。⁸食:指“蚀”。⁹如:像。¹⁰应:回答。¹¹而:并且。¹²奇:认为与众不同。¹³爱:喜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