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孤山步绕湖,阑干尽处倚菰蒲。
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
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船脍腹腴。
送别孤山步绕湖,阑干尽处倚菰蒲。
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
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船脍腹腴。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12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记愁横浅黛(dài)¹,泪洗红铅²,门掩秋宵(xiāo)³。坠叶惊离思,听寒螿(jiāng)夜秋,乱雨潇(xiāo)。凤钗半脱云鬓(bìn),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¹⁰,疏萤(yíng)照晚¹¹,两地魂消¹²
译文: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秋,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她无心再整晚妆,如云的乌发蓬蓬松松也已插不住金钗;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睁睁注视着“窗影烛光摇”,随着摇曳的烛光,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在升腾。雨渐停风渐住,只剩残雨敲竹,院内时有流萤在夜空中闪动,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残酷地折磨着人;“两地魂销”,人分两地相思不见,对此寂寞黯然失魂。
注释:¹愁横浅黛:眉宇间充满了忧愁。黛,青黑色的画眉颜料。代指女子的眉毛。²红铅:指脸上的脂粉。“红”谓胭脂,“铅”指白粉。³门掩秋宵:即“秋宵掩门”的倒装。⁴坠叶:地上的落叶。⁵离思:离别的愁思。⁶寒螿:即寒蝉。螿:似蝉而小,赤青色,鸣声凄切。⁷潇潇:风雨声。⁸凤钗:凤形的发钗。⁹云鬓:如云的鬓发,鬓发的美称。¹⁰暗竹敲凉:秋夜竹枝在冷风中摇摆相撞。¹¹疏萤照晚:稀稀疏疏的几个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亮光。¹²魂消:即销魂,极度悲伤愁苦的样子。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迢迢¹,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biāo)²。也拟³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cháo)更有新燕,杨柳拂(fú)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译文:心上人已离她远去,欲探寻离人的消息只能去道路旁、花荫下,去仔细辨听来往奔走的骑马人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骏马的嘶鸣。也曾想过亲自登上高大的朱门去与心上人相会,但可叹因心上人而容貌憔悴的她,却又羞于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旧年的燕巢里也会飞进新燕,远去的薄幸人是否又觅新欢?垂柳有意流水无情,不见那千丝万缕的柳丝轻柔地吻着桥下那匆匆流去的水波!但见满眼飘自京都的飞尘,被东风卷裹着从早到晚地吹弄着带有露水的薄命桃花。
注释:¹迢迢:遥远的样子。²鸣镳:马口勒上的响铃声。³拟:打算。⁴朱户:红漆的门窗。⁵河桥:值汴京城里汴河上的市桥。⁶京尘:这里指汴京的尘土。⁷竟日:整日,整天。⁸露桃:带露的桃花。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劈头一个“记”字,起笔便突出了词人记忆常新之深情,从而领出临行前与情人话别的那番情景。头两句先为人物写容:黛石淡扫的蛾眉愁锁、莹莹泪水冲洗着面颊上的红粉;“门掩秋宵”是说秋夜深沉,闺门已经掩上,女主人公要休息了。

  “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三句写连窗外轻轻的坠叶声也使充满离别情思的女主人忽然而惊;“寒螿夜泣”中寒蝉凄切入耳,像断肠人的啜泣声;更别说那卷地而起的秋风夹着潇潇乱雨,尤其无情,点点滴滴就如同浇在她心中。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凤钗半脱去鬓,窗影烛光摇。鬓边凤钗已半脱,则情人临歧抱泣之状可以想见。烛光摇动窗影,也刺激着词人锐感的心灵。古诗词中,剪烛西窗乃团圆之传统象征。可是眼前这窗影烛光,却成为远别长离的见证,此情此景,叫人如何忘得了。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歇拍这三句,将词境从深沉的回忆之中轻轻收回现。此时,正夜色沉沉,凉风敲竹铿然有声,一点流萤划破夜色。静极暗极之夜。正是凄寂之极,深重之极的词人之心。多情锐感的词人,遥想远方之情人,此时此刻必正是相思入骨,两人异地,一样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中“迢迢。”换头短韵二字,而意境遥深。它紧承“两地魂消”而来,又引起下边的音信相问,遂将歇拍之想象化为具体,把两地相思情景融为一境。“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两地相思既深,自会音书相问。不知情人音书如何,却只好时时来到小径里、花阴下,辨认门外过路的马嘶声。底,宋人口语,犹言里。马嘶不言听而言认,即辨认声音。以视觉之字代听觉,妙。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也想到朱门边去候望,可是又自伤憔悴,怕被郎招。这分明是怨其不归的气话。怨之至极,正见得相思之入骨。此二句借用元稹《会真记》里莺莺诗“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怨然女子口吻。这是矛盾、真实而又复杂的心情,词人把它生动地刻划出来。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又从女子一面写回自己一面。此二句暗用韩偓《香奁集·春昼》诗:“藤垂戟户,柳拂河桥。帘幕燕子,池塘伯劳。”旧巢更来新燕,杨柳又拂河桥,则从彼秋宵至此春天,别离久矣。显然此词之借用韩诗,是融摄其整个诗意,非一般挦扯古人辞句者可比。

  “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上句显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下句,暗用李义山《嘲桃》诗:“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原来,结笔二句是向女子报以衷情:京华风尘满目,夭桃秾李成天招展,但我心有专属,终不为京尘所染,且不为夭桃所动也。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未知:第96页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6月:第992页

jiùyóu··chóuhéngqiǎndài--zhōubāngyàn

chóuhéngqiǎndàilèihóngqiānményǎnqiūxiāozhuìjīngtīnghánjiāngluànxiāoxiāofèngchāibàntuōyúnbìnchuāngyǐngzhúguāngyáojiànànzhúqiāoliángshūyíngzhàowǎnliǎnghúnxiāo

tiáotiáowènyīnxìndàojìnghuāyīnshírènmíngbiāolínzhūtànyīnlángqiáocuìxiūjiànlángzhāojiùcháogèngyǒuxīnyànyángliǔqiáodànmǎnjīngchéndōngfēngjìngchuītáo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kǎn)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jī)¹,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²:“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³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piáo)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译文:陶潜字元亮,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陶潜自小情怀高尚,博学多才,善于文章;为人洒脱不群,不拘于世情,真率任性,自得其乐,被乡邻所称道。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我描状道:“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不知姓名,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便自号为五柳先生。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爱读书,但又不求甚解,每当有所领会,便欣然忘食。生性酷爱饮酒,但家境贫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旧知道他这样,有时便设置酒席召请他,每到一处,饮酒必尽其酒量,意在必醉,醉后便回家,毫不做作矫情。家中四壁徒然,不能遮蔽风日,穿的粗布衣经常补缀打结,粗茶淡饭也经常断炊,他坦然如故。经常写文章自娱,文章很能昭示显露情怀,而且在文章中每每忘怀得失,他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他的自序便是如此,时人评价说如同实录。
注释:¹羁:拘谨。²曰:说。³环堵: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⁴晏如:安然自如的样子。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其辞曰: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éi)¹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shú)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jīng)。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²,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³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其辞曰:
译文: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穷的缘故,便出仕做州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不几日便辞官归田。州里又征召他为主簿,不就职,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也因此酿成疾病。又曾做过镇军将军和建威将军的参军,对亲朋说:“我想过弦歌自娱的生活,为隐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可以吗?”当权的人听说了,便派他去做彭泽县令。县里拨给自己的公田全部种做酒的秫谷,说:“让我常醉于酒就足够了。”妻子执拗地请求种粳稻米,便让一顷五十亩种作秫谷,五十亩种粳稻。素来简傲自贵,不私人侍奉上官。郡里派遣邮督到县里了,县吏告诉他应该整齐衣冠去迎接,陶潜叹息说:“我不能因为五斗米的缘故,向乡里小儿行礼折腰。”义熙二年(407),解下印绶辞官离任了。临行,作有《归去来兮辞》,辞意大略为:
注释:¹羸:瘦弱。²简贵:怠慢权贵。³白:告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侯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觚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¹,田园将芜(wú)胡不归²?既自以心为形役³,奚惆(chóu)(chàng)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jiàn),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¹⁰,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¹¹,恨晨光之熹微¹²。乃瞻(zhān)衡宇¹³,载(zài)欣载奔¹⁴。僮(tóng)仆欢迎,稚子¹⁵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¹⁶。携幼入室,有酒盈樽(zūn)¹⁷。引¹⁸壶觞(shāng)¹⁹以自酌(zhuó),眄(miàn)庭柯以怡颜²⁰。倚南窗以寄傲²¹,审容膝之易安²²。园日涉以成趣²³,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²⁴,时矫首而遐(xiá)²⁵。云无心以出岫(xiù)²⁶,鸟倦飞而知还。景翳(yì)翳以将入²⁷,抚孤松而盘桓(huán)²⁸
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注释:¹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²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³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⁴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⁵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已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⁶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谏,劝止,挽回。追,补救。⁷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⁸是:正确。⁹非:错误。¹⁰舟遥遥以轻飏: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¹¹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¹²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¹³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远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¹⁴载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¹⁵稚子:幼儿。¹⁶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¹⁷盈樽:满杯。¹⁸引:拿来。 ¹⁹觞:酒杯。²⁰眄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²¹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²²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明白。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²³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²⁴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²⁵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²⁶云无心以出岫: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²⁷景翳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²⁸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¹。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²?悦亲戚之情话³,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棹(zhào)孤舟。既窈(yǎo)(tiǎo)以寻壑(hè),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¹⁰,泉涓(juān)¹¹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¹²
译文: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注释:¹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²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³情话:知心话。⁴春及:春天到了。⁵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⁶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⁷或棹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⁸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⁹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¹⁰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¹¹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¹²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晨以孤往,或植杖而芸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而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已矣乎¹!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²?胡为乎遑(huáng)遑欲何之³?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yún)(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注释:¹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²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³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⁴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⁵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往,独自外出。⁶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耔,培土。⁷登东皋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⁸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⁹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jìn)(yè),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译文:不久,晋朝又征召他作著作郎,不就职。从此便断绝同州郡的来往,他的乡亲张野和四周近邻羊弘龄、宠遵等人有时有酒就邀请他,或者邀请他共赴酒席,有时虽然不认识主人,也欣然无碍,总是酣醉之后乘兴而归。再也没有造访拜迎的活动,所到的只是田家和庐山各处游玩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轝之至州,而言笑赏适,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xiá)¹,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夫谬(miù)²以不贤,此刘公干所以招谤君子,其罪不细也。”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jī)³,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潜无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申脚令度焉。弘要之还州,问其所乘,答云:“素有脚疾,向乘蓝舆(yú),亦足自反。”乃令一门生二儿共舆之至州,而言笑赏适⁴,不觉其有羡于华轩也。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间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译文: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419~420)到达江州,很钦慕他,后来亲自造访。陶潜称病不见,不久又告诉人们说:“我生性不谙世情,因病守屋闲居,幸好不是为了慕声名而洁志操,哪里敢把王公的拜访作为荣耀呢!因为失误而流入不贤,这便是刘公干之所以在君子面前招致诽谤的原因,这种罪过实在不小。”王弘每每派人在路上等候,私下知道陶潜要往庐山,于是便派他的故人宠通之等人带着酒,预先在半路上邀请他。陶潜一遇上酒,在野亭举杯便饮,快乐得忘记了赶路。这时王弘便出面与他相见,于是一起饮酒欢宴终日。陶潜没有鞋,王弘环顾左右命令为他做鞋。左右询问他鞋子的尺寸,他便坐着伸长脚让他们度量。王弘邀请他回州里,问他乘坐什么,回答说:“我平素脚疾,一向乘坐篮舆,也足可自返。”于是王弘便命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抬着他来到了州里,谈笑宴游之间,丝毫也看不出他对高堂华屋的艳羡。以后王弘再想会见他,便在草泽山间等候。至于他所缺乏的酒米之类,王弘也时时派人馈赠。
注释:¹狎世:指随附世俗。²谬:错误的,荒唐的。³赍酒:把酒送给别人。⁴适:满足。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yáo)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¹。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yùn)²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chuò)。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xī)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³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译文:朋友中有好热闹的,不时带着酒菜前往相见,陶潜也无所推辞。每次一醉,就忘乎所以,其乐无穷。又不营务生计,把家务全都丢给仆人和儿子们。很少流露出喜怒之色,只要有酒便饮;有时碰上无酒,也雅咏不停。曾经说夏天虚闲无事,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吹来,自称自己就好像是羲皇时代的人。生性不懂音乐,却藏有素琴一把,上面不装琴柱琴弦,每当朋友聚会饮酒痛快就扶琴相和,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死在宋朝元嘉年间(424~453),当时六十三岁,他所作的文章全都风行于世。
注释:¹融然:和悦的样子。²愠:发怒的样子。³畜:同“蓄”。⁴徽:系琴弦的绳子。
史臣曰:君子之行殊途,显晦之谓也。出则允厘庶政,以道济时;处则振拔嚣埃,以卑自牧。详求厥义,其来夐矣。公和之居窟室,裳唯编草,诫叔夜而凝神鉴;威辇之处丛祠,衣无全帛,对子荆而陈贞则:并灭景而弗追,柳禽、尚平之流亚。夏统远迩称其孝友,宗党高其谅直,歌《小海》之曲。则伍胥犹存;固贞石之心,则公闾尤愧,时幸洛滨之观,信乎兹言。宋纤幼怀远操,清规映拔,杨宣颂其画象,马岌叹其人龙,玄虚之号,实期为美。余之数子,或移病而去官,或著论而矫俗,或箕踞而对时人,或弋钓而栖衡泌,含和隐璞,乘道匿辉,不屈其志,激清风于来叶者矣。
史臣曰:君子之行殊途,显晦之谓也。出则允厘庶政,以道济时;处则振拔嚣(xiāo)¹,以卑自牧。详求厥义,其来夐(xiòng)²。公和之居窟(kū)室,裳唯编草,诫叔夜而凝神鉴;威辇(niǎn)之处丛祠,衣无全帛(bó)³,对子荆而陈贞则:并灭景而弗追,柳禽、尚平之流亚。夏统远迩(ěr)称其孝友,宗党高其谅直,歌《小海》之曲。则伍胥(xū)犹存;固贞石之心,则公闾尤愧,时幸洛滨之观,信乎兹言。宋纤幼怀远操,清规映拔,杨宣颂其画象,马岌(jí)叹其人龙,玄虚之号,实期为美。余之数子,或移病而去官,或著论而矫俗,或箕(jī)(jù)而对时人,或弋(yì)而栖衡泌,含和隐璞(pú),乘道匿辉,不屈其志,激清风于来叶者矣。
译文:史臣说:君子所走之路不同,有的出仕有的隐居。出仕就能允当地治理国政,用正道匡救时世;闲处就振奋尘俗,用谦卑来管束自己。详细地探求它的大义,由来已久了。孙公和居住在土窟裹,编草为衣裳,告诫嵇叔夜而关注神明的鉴察;董威辇住在树丛中的神祠裹,衣服裹没有帛绵,他在回答孙子荆时陈述了贞洁的准则:这些都是隐居而无法追踪的人,是亚于柳禽、尚平一类的人物。夏统这人,远近的人们都称扬他的孝友行为,宗族的人们敬重他的诚实和正直,唱《小海》之曲,就好像伍子胥还活着一样;固守像贞石一样坚定的心志,那么公闾都感到特别惭愧,时或幸有洛水边上的游览,这句话确实不假啊。宋纤从小就胸怀远大的情操,清规出众,杨宣给他的画像作颂,马岌赞叹他是人中之龙,玄虚的谧号,的确对他是很确切的。其余的几位,有的称病而辞官,有的著书立说矫正时俗,有的傲慢不敬地面对世人,有的射鸟钓鱼,栖居在隐僻的地方,蕴含和美怀藏璞玉,行着大道收隐光辉,不让自己的意志屈服,他们清高的风范将一直激扬到将来。
注释:¹嚣埃:指纷扰的尘世。²夐:远。³帛:丝织物的总称。⁴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⁵弋钓:射鸟钓鱼。
赞曰: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赞曰:厚秩招累,修名顺欲。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养粹岩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译文:赞曰:丰厚的俸禄招来忧患,修身立名却顺合欲望。众位士人,超然脱俗。在山崖边涵养真性,在树林深处销声匿迹。遏止贪婪竞逐之念,永远流传下高尚的行迹。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楗锦领,山西年少。
霜天秋晓,正紫塞¹故垒²,黄云衰草。汉马³嘶风,边鸿叫月,陇(lǒng)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gāo)(jiàn)锦领,山西年少。
译文:边塞秋晓,霜天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战马在风中嘶叫,边鸿在月下呜叫,陇山上戍卒身穿铠甲,在早寒中戍守。将士们唱着悲壮的军歌,都说皇恩应报。草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
注释:喜迁莺:词牌名,又名《鹤冲天》、《万年枝》、《春光好》等。¹紫塞:长城边塞。²故垒:边塞的旧营垒。³汉马:指宋朝边防军的战马。⁴铁衣:铁甲。⁵橐楗:橐,袋子;楗,马上盛弓的器具,这里引申为收藏。⁶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的地区。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谈笑。刁斗¹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²。圣主³忧边,威怀遐(xiá)远,骄虏(lǔ)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译文:我们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每夜放炳一炬,经常送出平安的信息。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也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而不用武力去镇压,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附。但在太平时期,我却叹息岁晚难归、年华空逝。边境平静了,暂且尽情欢乐,不要吝惜金樽里的美酒,频频畅饮吧。
注释:¹刁斗:一种铜质军中用具,有柄;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²平安耗:报平安的消息;耗,消息、音信。³圣主:此处指宋仁宗赵祯。⁴岁华:时光,年华。

  这篇词词人从塞上秋来的异样风光入笔,展开对边防军旅生活的铺陈,表现了将士们立功报国、以苦为乐的精神,同时也是渴望保家卫国却无用武之地的自我宽慰,使得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

  上片描写的是北方边塞深秋景象。首言“霜天秋晓”,时令已届“白露为霜”的深秋,天刚拂晓。一个“正”字,领起景物环境的描绘。“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景物对举,色彩斑烂。表明词人立足之处已是边防关塞,景物萧瑟苍茫。接着用工整的对句,由环境景物描绘,进入军旅生活的铺陈。“汉马嘶风,边鸿叫月。”宋朝边防军的骏马正迎着凛冽西风呼啸,是对战斗的向往;南归的鸿雁,在边庭拂晓时的月下飞鸣,给苍茫边塞增添了几分凄清。作为身先士卒的统帅,词人身上的铁甲奈不得陇上早寒,故称“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两句通过悲壮的军乐军歌,揭示了边防将士的心理。在“朕即国家”的当时社会,人们视君王与国家为一体,一个“尽”字,突现报效君国为国戍边是全军上下的心愿。正由于以身许国,万众一心,尽管置身早秋的异域,历尽边地的艰辛,人人都能以戍边为乐。“塞垣乐”三字,洋溢着战斗乐观情绪。一字千钧。“尽櫜鞬锦领”句,描写将士们的装束。又一“尽”字,既见所有将士的飒爽英姿,又见全军上下的严明风纪。“山西年少”四字,点明这英勇的行伍,是由华山以西的少年组成,收束上片。

  下片描写词人渴望保家卫国以及无法消遣的愁思。用“谈笑”二字,承接“山西年少”,进一步展现以“塞垣”为“乐”的英雄群象。“刁斗尽”,意味着夜尽天明以照应篇首。“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既表明敌情及对敌情的警惕、戒备,又表明边防线上没有战争冲突。“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寇尚宽天讨”。忧虑边患,威震边庭,怀柔远方,这是对“圣主”神宗赵顼的歌颂。“骄寇尚宽天讨”句,既是边防没有战事的原因,又为词人那老却英雄的愁思伏笔。将士渴望报国立功,圣主对“骄寇”却“尚宽天讨”,在这一对矛盾面前,身先士卒的词人,倍觉无有用武之地,故有“岁华向晚”时的“愁思”和“谁念玉关人老”的嗟叹。语辞婉转,含义深沉,是全词眼目所在。这几句,是词人的自我宽慰。“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意谓趁着边庭没有战事,姑且为欢作乐,用“金樽频倒”来浇灌“岁华向晚”的愁思,享受玉关闲置的太平岁月。

  全词突出表现戍边将士立功报国的共同心愿与以苦为乐的战斗精神,倾诉了帅驻边关唯恐时光空过、老却英雄的忧愁。景物描绘有声有色,形象刻画神采飞扬。言词流利婉转,风格含蓄深沉。词人通过这首词暗讽边防政策的不力又讴歌盛世的太平、渴望早立边功又不安久戍,耐人寻味。十分鲜明表现出词人不愿闲置边地的心思和愁绪。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506-507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206

qiānyīng ·shuāngtiānqiūxiǎo

càitǐng sòngdài 

shuāngtiānqiūxiǎo zhèngsàilěi huángyúnshuāicǎo hànfēng biānhóng鸿jiàoyuè lǒngshàngtiěhánzǎo jiànbēizhuàng jìndàojūnēnbào sàiyuán jìngāojiànjǐnlǐng shān西niánshào 
tánxiào diāodǒujìng fēnghuǒ shísòngpíngānhào shèngzhǔyōubiān wēihuái怀xiáyuǎn jiāoshàngkuāntiāntǎo suìhuáxiàngwǎnchóu shuíniànguānrénlǎo tàipíng qiěhuān jīnzūnpíndào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¹醉以酒,既饱以德²。君子万年,介³景福
译文:君王赐美酒喝得酩酊大醉,君王赐美食我们饱受恩惠。敬祝君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世世代代永享福禄和祥瑞。
注释:¹既:已经。²德:恩惠。³介:借为“丐”,施予。⁴尔:指君子。⁵景福:大福。
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既醉以酒,尔肴(yáo)既将¹。君子万年,介尔昭(zhāo)²
译文:君王赐美酒喝得酩酊大醉,您又令人奉上佳肴和美味。敬祝君王万岁万岁万万岁,您的美名大德永远放光辉。
注释:¹将:行也。亦奉持而进也。一说通“臧”。²昭明:光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昭明有融¹,高朗令终,令终²有俶(chù)³。公尸嘉告
译文:您的伟大光辉是那样长盛,高风亮节将使您必得善终。好的结局说明有好的开端,先王替身发出美好的祝愿:
注释:¹有融:融融,盛长之貌。²令终:好的结果。³俶:始。⁴公尸:古代祭祀时以人装扮成祖先接受祭祀,这人就称“尸”,祖先为君主诸侯,则称“公尸”。⁵嘉告:好话,指祭祀时祝官代表尸为主祭者致嘏辞(赐福之辞)。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其告维何?笾(biān)¹²嘉。朋友攸摄³,摄以威仪。
译文:他到底说出什么样的预言?祭祀用的笾豆净洁而美好;亲朋好友们都来维护辅助,同把隆重热烈氛围来营造。
注释:¹笾豆:两种古代食器、礼器,笾竹制,豆陶制或青铜制。²静:善。³攸摄:所助,所辅。摄,辅助。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威仪孔时¹,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kuì)²,永锡(cì)³尔类
译文:隆重热烈氛围非常合时宜,敬祝伟大君王嫡传有孝子;孝子贤孙世世代世永相继,祝愿您的家族永受天赐予!
注释:¹孔时:很好。²匮:亏,竭。³锡:同“赐”。⁴类:属类。
其类维何?室家之壸。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类维何?室家之壸(kǔn)¹。君子万年,永锡祚(zuò)²(yìn)³
译文:您的家族领域到底有多大?王家深宫内的道路细又长。敬祝伟大的君王万寿无疆,上天永赐您福禄远子孙旺!
注释:¹壸:宫中之道,言深远而严肃也。引申为齐家。²祚:福。³胤:后嗣。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命有仆。
其胤维何?天被¹尔禄。君子万年,景命²有仆³
译文:您的子孙后代将来怎么样?上天让他们遍享福禄富贵。敬祝君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上天授予您大命永远附随!
注释:¹被:加。²景命:大命,天命。³仆:附。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孙子。
其仆维何?釐(lài)¹尔女士²。釐尔女士,从以³孙子
译文:上天授予的大命如何附随?上天赐予您有德行的嫔妃。上天赐予您有德行的嫔妃,自有孝子贤孙世代永不亏!
注释:¹釐:通“ 赉”。赐予。²女士:女男,才女。又《郑笺》释为“女而有士行者,谓生淑媛,使为之妃也”。³从以:随之以。⁴孙子:“子孙”的倒文。

  此诗通篇都是祝福词。全诗以“既”字领起,用的虽是赋法,但并不平直,相反,其突兀的笔致深堪咀嚼。而“既醉以酒”,表明神主已享受了祭品;“既饱以德”,表明神主已感受到主祭者周王的一片诚心,更为下文祝官代表神主致辞祝福作了充分的铺垫。享受了主祭者献上的丰盛的美酒佳肴,对他的拳拳之意不能无动于衷。因此,神主愿意赐给献祭人各种福分,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诗的前两章,讲的都是享受了酒食祭品的神主的心满意足之情,他深感主祭者礼数周到,便预祝他万年长寿,能永远获得神所赐的幸福光明。而第三章末二句“令终有俶,公尸嘉告”,直接点出公尸,说明下文均为神主具体的祝福之辞,诚如陈子展所云,“为一篇承上启下之关键”。如果把此诗比为一篇小说,则前两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法,而后五章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法,第三章则是两者的过渡。“其告维何”“其类维何”“其胤维何”“其仆维何”云云,等于现代汉语“他的……是什么?他的……是……”这样的结构。这五章中,除第三章是答谢献祭人的隆重礼节外,其余四章都是祝福的具体内容。从尽孝、治家、多仆几个方面娓娓道来,显出神意之确凿。诗的中心词不外“德”“福”二字,主祭者周王有德行,他的献祭充分体现了他的德行,因此神就必然要降福于他。而神主所宣布的将赐之福,在诗中主要是属于家庭方面而不是属于军国方面的,颇显示出此诗颂祷的倾向性,对一般读者来说这似乎也更有亲切感。

  从诗的艺术手法看,善于运用半顶针修辞格是此篇的一个特色。《诗经》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屡见不鲜,但像此篇这样上文尾句与下文起句相互绾结,而重复只在上句的末一字与下句的第二字那样的修辞方法(姑称之为半顶针修辞),却是并不多见的。其实,接第三章“公尸嘉告”句的第四章“其告维何”句、接第五章“永锡尔类”句的第六章“其类维何”句、接第六章“永锡祚胤”句的第七章“其胤维何”句、接第七章“景命有仆”句的第八章“其仆维何”句,若改为“嘉告维何”“尔类维何”“祚胤维何”“有仆维何”,也完全可以,这样各章之间便以纯粹的顶针格相贯连。但此篇的作者却蹊径别出,不取上下章衔接文字完全重复的纯顶针格,而仍收“蝉联而下,次序分明”(方玉润《诗经原始》)之效,并别具曲折灵动之势,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这章与章的半顶针衔接又与各章章内的纯顶针修辞(如“高朗令终”与“令终有俶”、“朋友攸摄”与“摄以威仪”、“君子有孝子”与“孝子不匮”)连成一片,产生了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效。由此可见,颂诗的表现力也相当强。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62-564

zuì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zuìjiǔ bǎo jūnwànnián jièěrjǐng 

zuìjiǔ ěryáojiāng jūnwànnián jièěrzhāomíng 

zhāomíngyǒuróng gāolǎnglìngzhōng lìngzhōngyǒuchù gōngshījiāgào 

gàowéi biāndòujìngjiā péngyǒuyōushè shèwēi 

wēikǒngshí jūnyǒuxiào xiàokuì yǒngěrlèi 

lèiwéi shìjiāzhīkǔn jūnwànnián yǒngzuòyìn 

yìnwéi tiānbèiěr jūnwànnián jǐngmìngyǒu 

wéi làiěrshì làiěrshì cóngsūn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上帝板板¹,下民卒(cuì)(dàn)²。出话不然³,为为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dǎn)。为之未远,是用大谏(jiàn)
译文:周厉王昏乱背离常道,下民受苦多病辛劳。说出话儿太不像样,作出决策没有依靠。无视圣贤刚愎自用,不讲诚信是非混淆。执政行事太没远见,所以要用诗来劝告。
注释:¹板板:反,指违背常道。²卒瘅:劳累多病。卒通“瘁”。³不然:不对。不合理。⁴为:通“猷”,谋划。⁵圣:不把圣贤放在眼里。⁶管管:任意放纵。⁷亶:诚信。⁸大谏:郑重劝戒。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天之方难,无然¹(xiàn)²。天之方蹶(jué)³,无然泄(yì)。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yì)矣,民之莫矣。
译文:天下正值多灾多难,不要这样作乐寻欢。天下恰逢祸患骚乱,不要如此一派胡言。政令如果协调和缓,百姓便能融洽自安。政令一旦坠败涣散,人民自然遭受苦难。
注释:¹无然:不要这样。²宪宪:欢欣喜悦的样子。³蹶:动乱。⁴泄泄:通“呭呭”,妄加议论。⁵辞:指政令。⁶辑:调和。⁷洽:融洽,和睦。⁸怿:败坏。⁹莫:通“瘼”,疾苦。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我虽异事,及¹尔同僚²。我即尔谋,听我嚣(áo)³。我言维,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chú)(ráo)
译文:我与你虽各司其职,但也与你同僚共事。我来和你一起商议,不听忠言还要嫌弃。我言切合治国实际,切莫当做笑话儿戏。古人有话不应忘记,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注释:¹及:与。²同寮:同事。寮,同“僚”。³嚣嚣:同“聱聱”,不接受意见的样子。⁴维:是。⁵服:用。⁶询:征求、请教。⁷刍:草。⁸荛:柴。此指樵夫。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虐,无然谑(xuè)¹。老夫灌灌²,小子蹻(jué)³。匪我言耄(mào),尔用忧谑(xuè)。多将(hè),不可救药。
译文:天下近来正闹灾荒,不要纵乐一味放荡。老人忠心诚意满腔,小子如此傲慢轻狂。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做昏愦荒唐。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注释:¹谑谑:嬉笑的样子。²灌灌:款款,诚恳的样子。³蹻蹻:傲慢的样子。⁴匪:非,不要。⁵耄:八十为耄。此指昏愦。⁶将:行,做。⁷熇熇:火势炽烈的样子,此指一发而不可收拾。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方懠(qí)¹。无为夸毗(pí)²。威仪³,善人载。民之方殿屎(xī),则莫我敢葵?丧乱蔑(miè)¹⁰¹¹,曾莫惠¹²我师¹³
译文:老天近来已经震怒,曲意顺从于事无补。君臣礼仪都很混乱,好人如尸没法一诉。人民正在呻吟受苦,我今怎敢别有他顾。国家动乱资财匮乏,怎能将我百姓安抚。
注释:¹懠:愤怒。²夸毗:卑躬屈膝、谄媚曲从。毛传:“夸毗,体柔人也。”³威仪:指君臣间的礼节。⁴卒:尽。⁵迷:混乱。⁶载:则。⁷尸:祭祀时由人扮成的神尸,终祭不言。⁸殿屎:毛传:“呻吟也。”陆德明《经典释文》:“殿,《说文》作念;屎,《说文》作吚。”⁹葵:通“揆”,猜测。¹⁰蔑:无。¹¹资:财产。¹²惠:施恩。¹³师:此指民众。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天之牖(yǒu)¹民,如埙(xūn)²如篪(chí)³,如璋(zhāng)如圭(guī),如取如携。携无曰益(ài),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bì)
译文:天对万民诱导教化,像吹埙篪那样和洽。又如璋圭相配相称,时时携取把它佩挂。随时相携没有阻碍,因势利导不出偏差。民间今多邪僻之事,徒劳无益枉自立法。
注释:¹牖:通“诱”,诱导。²埙:古陶制椭圆形吹奏乐器。³篪:古竹制管乐器。⁴璋、圭:朝廷用玉制礼器。⁵益:通“隘”,阻碍。⁶辟:通“僻”,邪僻。⁷立辟:制定法律。辟,法。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¹人维²³,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¹⁰维城。无俾(bǐ)城坏,无独斯畏。
译文:好人就像篱笆簇拥,民众好比围墙高耸。大国为如屏障挡风,同族宛似栋梁架空。有德便能安定从容,宗子就可自处城中。莫让城墙毁坏无用,莫要孤立忧心忡忡。
注释:¹价:同“介”,善。²维:是。³藩:篱笆。⁴大师:大众。⁵垣:墙。⁶大邦:指诸侯大国。⁷屏:屏障。⁸大宗:指与周王同姓的宗族。⁹翰:骨干,栋梁。¹⁰宗子:周王的嫡子。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¹。敬天之渝²,无敢驰驱³。昊天曰明,及尔出王(wǎng)。昊天曰旦,及尔游衍(yǎn)
译文:敬畏天的发怒警告,怎么再敢荒嬉逍遥。看重天的变化示意,怎么再敢任性桀傲。上天意志明白可鉴,与你一起来往同道。上天惩戒无时不在,伴你一起出入游遨。
注释:¹戏豫:游戏娱乐。²渝:改变。³驰驱:指任意放纵。⁴昊天:上天。⁵明:光明。⁶王:通“往”。⁷游衍:游荡。

  与后代一些讽谕诗“卒章显其志”的特点相反,作者开宗明义,一开始就用简练的语言,明确说出作诗劝谏的目的和原因。首二句以“上帝”对“下民”,前者昏乱违背常道,后者辛苦劳累多灾多难,因果关系十分明显。这是一个高度概括,以下全诗的分章述写,可以说都是围绕这两句展开的。

  对于“上帝”(指周厉王)的“板板”,作者在诗中作了一系列的揭露和谴责。先是“出话不然,为为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不但说话、决策没有依据,而且无视圣贤,不讲信用;接着是在“天之方难”、“方蹶”、“方虐”和“方懠”时,一味地“宪宪”、“泄泄”、“谑谑”和“夸毗”,面临大乱的天下,还要纵情作乐、放荡胡言和无所作为;然后又是以“蹻蹻”之态,听不进忠言劝谏,既把老臣的直言当作儿戏,又使国人缄口不言,简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对于“下民”的“卒瘅”,作者则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同情。他劝说历王改变政令,协调关系,使人民摆脱苦难,融洽自安(“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他为了解民于水火,大胆进言,甘冒风险(“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同时,他又不厌其烦地向厉王陈述“天之牖民”之道,强调对国人的疏导要像吹奏埙篪那样和谐,对民众的提携要像佩带璋圭那样留心;最后他还意味深长地把人民比作国家的城墙,提醒厉王好自为之,不要使城墙毁于一旦,自己无地自容。

  作为谴责和同情的汇聚和结合,作者对厉王的暴虐无道采取了劝说和警告的双重手法。属于劝说的,有“无然”三句、“无敢”两句,“无为”、“无自”、“无俾”、“无独”、“勿以”、“匪我”各一句,可谓苦口婆心,反覆叮咛,意在劝善,不厌其烦;属于警告的,则有“多将熇熇,不可救药”、“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等句,晓以利害,悬戒惩恶。这种劝说和警告的并用兼施,使全诗在言事说理方面显得更为全面透彻,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一片拳拳之心,忠贞可鉴。

  在这首诗中,最可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作者的民本思想。他不仅把民众比作国家的城墙,而且提出了惠师牖民的主张,这和邵公之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相通的,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二是以周朝传统的敬天思想,来警戒厉王的“戏豫”和“驰驱”的大不敬,从而加强了讽谕劝谏的力度。如果不是冥顽不化的亡国之君,对此是应当有所触动的。

  至于全词多用正言直说,也使其更具后代谏书的作用,作者心胸之坦荡、感情之激切于此可见一斑。而叠字的多处运用、比喻对照的生动工整等,又使它保持了诗歌的艺术性。这首《板》与另一首《荡》同以讽刺厉王著称后世,以至“板荡”成了形容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专用词,其影响之大,不难想见。

参考资料:
1、 曹明纲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82-586

bǎn

shījīng··shēngmínzhīshí xiānqín 

shàngbǎnbǎn xiàmíndān chūhuàrán wéiyóuyuǎn shèngguǎnguǎn shídǎn yóuzhīwèiyuǎn shìyòngtàijiàn 

tiānzhīfāngnàn ránxiànxiàn tiānzhīfāngguì rán zhī mínzhīqià zhī mínzhī 

suīshì ěrtóngliáo ěrmóu tīngxiāoxiāo yánwéi wéixiào xiānmínyǒuyán xúnchúráo 

tiānzhīfāngè ránxuèxuè lǎoguànguàn xiǎojiǎojiǎo fěiyánmào ěryòngyōuxuè duōjiāng jiùyào 

tiānzhīfāng wéikuā wēi shànrénzàishī mínzhīfāngdiàn殿shǐ gǎnkuí sàngluànmiè cénghuìshī 

tiānzhīyǒumín xūnchí zhāngguī xié xiéyuē yǒumínkǒng mínzhīduō  

jièrénwéifān tàishīwéiyuán tàibāngwéipíng tàizōngwéihàn huái怀wéiníng zōngwéichéng chénghuài wèi 

jìngtiānzhī gǎn jìngtiānzhī gǎnchí hàotiānyuēmíng ěrchūwáng hàotiānyuēdàn ěryóuy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