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剪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
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剪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
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
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¹及何所以进²。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là)史崔朴常³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xiān),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gēng)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kuì),与宾客疾驱去。
译文:何易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和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他担任益昌县令。益昌离州有四十里远,刺史崔朴曾经在春天带着宾客乘船路过益昌附近,让百姓挽纤拉船,何易于亲自挽纤拉船。崔朴惊讶地问情况,何易于说:“现在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种养蚕,惟独我没事做,可以担负那劳役。”崔朴惭愧,和宾客们急忙骑马离开了。
注释:¹何所人:什么地方人。²何所以进: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³常:同“尝”,曾经。⁴身引舟:亲自挽纤拉船。⁵可任其劳:可以担负那些劳役。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春光欲暮¹,寂寞闲庭²户。粉蝶双双穿槛(jiàn)³舞,帘卷晚天疏雨。
译文:春天即将过去,空荡荡的庭院仍是一片静寂。双双飞舞的彩蝶,在亭栏间穿来穿去,傍晚的时候,帘外又在滴着稀稀落落的雨。
注释:¹欲暮:即将逝去。²闲庭:寂静的庭院。³槛:栏杆,这里指亭栏。
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含愁独倚闺(guī)(wéi)¹,玉炉²烟断香微。正是销魂³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译文:她含着深深的愁情,独自倚在绣帏里,玉炉中只剩下一点残香,袅袅的轻烟时断时续。这正是最让人愁苦不堪的时节,东风又吹得满树春花纷纷飞去。
注释:¹闺帏:此指闺房。²玉炉:熏炉的美称。³销魂:形容极其哀愁。

  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已无心肠料理玉炉香烟。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离别相思之情。诗人以风华之笔,运幽丽之思。全词写得清新柔美,婉转多姿。

  当春光消逝落红无数的时候,人们不免产生一种怅惘的心绪。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春光给人带来生活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也悄悄带走人的青春年华。这首词在暮春时节风雨花飞的背景下,抒写闺中春愁,它所蕴含的春思清韵,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意蕴。上阕写晚天疏雨、粉蝶双飞。一般地说,春天的蜂儿蝶儿,多在日间和风日丽的花树丛中穿飞。而作者笔下的双双粉蝶,偏于晚天疏雨中穿槛而飞,其点缀寂寞庭户,反衬闺中人孤独境况的用心,不言而谕,粉蝶双飞本是无意,但在有情人的心中,顿起波澜,牵动春思:她对青春幸福的向往,对爱人的期待,通过这对比鲜明的画面暗示给读者。下阕写闺中人在期待中的失望。晚天疏雨中,天气微寒,她独倚帷帐双眸含愁,任“玉炉烟断香微”。只是当帘外闲庭中东风摇荡花树,满树花飞如雨的景象才将她从痴迷中唤醒,春光匆匆归去,不禁使她销魂荡魄。

  毛熙震是花间派词人,但这首词的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清丽疏淡,情味蕴藉,与“花间”秾丽香艳、镂金错彩的风格迥异。作者写的闺中人,不描摹其体态衣妆,不明言其多愁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点明其期待与失望,再以“玉炉”一句烘托其期待已久,相思之苦,其余各句,均于景物描写中带出她的形影与神态,这正是词论家所称道的融情入景的功力。词中所摄取的双飞的粉蝶、晚天疏雨、东风花树等景物,是最富于表现暮春清韵和闺中人春愁的典型景物,将它们和谐地组合起来,使全词有了直观的画面,具有诱人的美感,情景交融,了无痕迹。前人论词的章法,讲究“短章蕴藉”,言尽意不尽。此词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蕴藉的佳作。它那情在言外的意蕴,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尤其篇末“东风满院花飞”一句,形象凄艳,含蕴无穷。

参考资料:
1、 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3-244

qīngpíng··chūnguāng--máozhèn

chūnguāngxiántíngfěndiéshuāngshuāng穿chuānkǎnliánjuǎnwǎntiānshū

hánchóuguīwéiyānduànxiāngwēizhèngshìxiāohúnshíjiédōngfēngmǎnshùhuāfēi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之时,即景抒情,写下的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起首“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二句写远景。雨后初晴,一道断虹斜插于东南方的长江之上,在夕阳落照之下,千山万水,一片紫翠。“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两句转写投宿,兼及近景。短亭,古时修于官道旁;以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大凡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系马短亭西”,说明客舍就在此近旁:“丹枫明酒旗”,说明客舍兼营酒水。短短四句,恍如一幅画卷,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色彩绚丽,诗意盎然。词人好象手握一枝调色彩笔,精心构画,于是画面上出现了红黄橙绿青蓝紫的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出现了,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也出现了“断虹远饮横江水”中的“饮”字,带有“追琢”的痕迹。况周颐说:“词太做,嫌琢;太不做,嫌率。欲求恰如分际,此中消息,正复难言。”(《蕙风词话》卷一)可见他不是反对追琢,而是反对“太做”,即追琢过分。若“恰如分际”,这种追琢还是必要的。复有“明”字,青旗、红枫,判然可见,色彩明丽。

  下阕抒写客居此地的孤独之感。换头“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二句,谓词人奔走仕途,一事无成。“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词人这里借用,表示了对仕途的厌倦。“事逐孤鸿去”,大概是说往事不可追寻,已逝之时光亦不能再返,感慨至深,故亦真挚感人。结尾“又是月黄昏,寒枫人闭门。”二句饶有韵味。从时间上看,上阕写夕阳时候,提到山犹染紫;这里说“月黄昏”,则已暮色苍茫了。其上着以“又是”二字,说明词人在外不知漂泊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尝尽了千愁万苦。时已云暮,词人只有点上寒枫,闭门独坐而已。唐人马戴《灞上秋居》诗有句云“寒枫独夜人”,词境似之,但换用“人闭门”三字,则变成有我之境,与李重元《忆王孙。春景》词的结句“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但前后对比,又有明显的映照作用:开始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平静、舒畅;结尾时闭门独坐,孤枫相伴,自然产生抑塞无聊之感。因此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叙的作品所能及。

mán··宿shuǐkǒu--hóngshū

duànhóngyuǎnyǐnhéngjiāngshuǐwànshāncuìxiéyáng

duǎntíng西dānfēngmíngjiǔ

shēngchángshìzhú鸿hóng

yòushìyuèhuánghūnhándēngrénmén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霜角(jiǎo)¹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²
译文: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
注释:盘山:小名,又名盘龙山,在蓟县西北。¹角:古时军中的一种乐器。²石门开:两峰对峙,中间如开着的石门。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边酒 一作:虏酒)
(shuò)风边酒¹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边酒 一作:虏酒)
译文: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薄酒也没能喝醉,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
注释:¹边酒:边塞地区少数民族酿制的酒。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但使雕戈(gē)¹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²
译文: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
注释:¹雕戈:铁戈,泛指兵器。²老边才:终生守边的将士。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lè)名峰上吾谁与¹,故李将军舞剑台²
译文: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
注释:¹吾谁与:谁是我取法的榜样。²舞剑台:盘山上有李靖舞剑台。

  诗篇前四句写山上景色。诗人登上盘山之巅,耳边传来军营之中的声声号角回荡在山间,漫山的草木为之肃然。望着那山头上的片片白云,隐约显现出对峙的山峰,犹如洞开的石门巍然屹立。飒飒北风徐徐吹来,送来边地醇美的酒香。这酒再香,也不会使诗人陶醉,而使诗人为之倾倒的是那片片的落叶,无数的归鸦,深秋的景色,壮丽的山河。

  诗篇后四句抒情壮志。作为一个将领,要如何来保卫这大好的河山。诗人立下誓愿,只要紧握手中的武器,制止外敌的进扰,即使是白发苍苍守边到老,也就了却他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意愿。前人在山上刻石留名的人不少,其中最值得作者称赞的是唐初名将李靖,他一生征战南北为困立功,后人为纪念他,在山上筑有舞创台,他是作者效法的榜样。

  全诗写情抒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自然得体。诗人用“霜角”、“朔风”、“落叶”、“归鸦”等词,描绘出深秋的景色,静中有动,声色俱存,衬托出边境晏然的一派和平景象。“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也是为后诗传诵的名句绝唱。当时诗人正直年富力强,施展抱负的时候,登高远望,心旷神怡,万物容于胸中,欣然命笔于纸上,故表现在诗篇中境意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读来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使人奋发向上。诗人虽身为武将,但在这首诗里,反映了他在文学方面的诗艺造诣。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诗歌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12:1388-1389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含烟¹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译文:带着云雾气的一棵柳树,垂地的枝条在风中一直摇摆。
注释:¹含烟:带着烟或云雾气。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佳人不忍折,怅(chàng)¹回纤手。
译文:佳人不忍心折断柳枝,只能缩回纤纤细手,伤感地望着天空。
注释:¹怅望: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

liǔ

 tángdài 

hányānzhūliǔ yáofēngjiǔ 
jiārénrěnzhé chàngwànghuíxiānsh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