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荷盖¹倾新绿²,榴巾蹙(cù)旧红。水亭烟榭(xiè)³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lóng)
译文:荷叶倾倒展现出新绿之色,陈旧的红色榴巾满是褶皱。水中的亭子,朦胧的水榭都在傍晚的凉风中。天上又是一弯新月,静静地照着窗栊。
注释:¹荷盖:即荷叶。²新绿:指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³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屋。⁴栊:窗户的框格,窗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丝藕清如雪,橱(chú)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译文:莲藕洁白如雪,橱柜的纱窗细薄得犹如不存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和谁一起维持呢,最好是唤来美子一同沐浴在一帘春风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叶倾倒展现出新绿之色,陈旧的红色榴巾满是褶皱。水中的亭子,朦胧的水榭都在傍晚的凉风中。天上又是一弯新月,静静地照着窗栊。

莲藕洁白如雪,橱柜的纱窗细薄得犹如不存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和谁一起维持呢,最好是唤来美子一同沐浴在一帘春风里。

注释

荷盖:即荷叶。

新绿:指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屋。

栊:窗户的框格,窗栊。

程垓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 1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盐裹聘¹狸奴,常看戏座隅(yú)²
译文:用一包盐换回了一只小猫,常常看见它在我的座椅边上嬉戏玩耍。
注释:¹聘:宋人养猫,需要经过“聘”的仪式。亲朋好友谁家母猫生了小猫,如果想养一只的话,就得准备一份“聘礼”,通常是一包红糖,或者一袋子盐,或者一尾鱼,用柳条穿着。²隅:靠边沿的地方。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qú)(shū)¹
译文:它常常会因为薄荷的芬芳而癫醉,晚上还想着占据我那块漂亮的毯垫。
注释:¹氍毹: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译文:刚刚立下了扫荡鼠穴的功劳,我怎么可能少得了给它一顿丰盛的鱼虾大餐做犒赏?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wū)(tú)¹
译文:按例应该给它起个名字,我就叫它小老虎吧。
注释:¹於菟:虎的别称。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烛龙¹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译文: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注释:¹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¹?惟有北风月怒天上来。
译文: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注释:¹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燕山¹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yuán)²
译文: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竹席,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飘荡在轩辕台上。
注释:¹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²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é)¹摧。
译文:在幽州十二月天思念远方丈夫的思妇,不唱歌了,也不说笑了,整天双眉紧锁。
注释:¹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¹苦寒良²可哀。
译文: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想到夫君还在那苦寒的北方前线心中凄苦哀怨。
注释:¹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²良:实在。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bǐng)(chá)¹
译文:临别时你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注释:¹鞞靫: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译文: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墙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译文: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¹
译文: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注释:¹“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捧土尚可塞¹,北风雨雪²恨难裁³
译文: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注释:¹“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²北风雨雪: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³裁:消除。

  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诗人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强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诗薮》)。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34-236

běifēngxíng

bái tángdài 

zhúlónghánmén guāngyàoyóudànkāi 
yuèzhàozhī wéiyǒuběifēngháotiānshànglái 
yānshānxuěhuā piànpiànchuīluòxuānyuántái 
yōuzhōushíèryuè tíngxiàoshuāngécuī 
ménwàngxíngrén niànjūnchángchénghánliángāi 
biéshíjiànjiùbiān wénjīnbǐngchá 
zhōngyǒushuāngbáijiàn zhīzhūjiéwǎngshēngchénāi 
jiànkōngzài rénjīnzhànhuí 
rěnjiàn fénzhīchénghuī 
huángpěngshàngsāi běifēngxuěhènnáncái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雄气堂堂贯斗牛¹,誓将直节²报君仇³
译文: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
注释:青泥寺: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境。¹贯斗牛:形容胆气极盛,直冲云霄。斗(dǒu)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星座名,这里指天空。古人把天上的星辰划若干区域以与地面区域相照应。²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³君仇: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的国仇,即岳飞《满江红》词中所说的“靖康耻”。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斩除顽恶¹(huán)²车驾³,不问登坛万户侯
译文:斩除金人迎回君王的车驾,不图谋拜将封侯、高官厚禄。
注释:¹顽恶:指金人。²还:迎回来。³车驾:皇帝乘坐的车子。此指宋徽、宋钦二帝。⁴不问:不追求,不图谋。⁵登坛:升登坛场。古代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仪式。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⁶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官。汉制,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这里指获厚禄。

  读该诗,自然想到作者《满江红》词中“怒发冲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描写,两相比较,皆直抒胸臆,气势健举,可互为诠解。本诗中作者表达必将一雪靖康之耻,迎接君王车驾还朝的忠君之情,是一种报效祖国,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爱国之情。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忠君与爱国在一般人眼里是同一的,岳飞也不例外,这是时代的局限。

  该诗开头“雄气”之“气”,即为诗眼,诗人之怨气、将军之怒气、爱国者的浩然正气,直冲云霄,通平天地气之所生,在“君仇”未报,如何报仇?作者要斩除敌人迎回君王,为民族大义,非一己利益。末句掷地有声,震聋发聩,凸现出诗人的形象与品格。结合诗人的人生行事,鉴赏者读此诗自不会因其平直显露,而否认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句是全诗的主旋律,这种直冲霄汉的英雄之气,使岳飞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第二句的“君仇”,指金兵掳掠徽、钦二帝北去一事,他鞍马征战的目的就是要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因此接下来,第三句表示要迎接二帝还朝。最后一句展示了岳飞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员战将,出生入死,不为拜将封侯、高官厚禄,只是为了忠君王,一雪国耻。这种“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理想,是中国古代高尚士人们的人生追求。

  文学史上,岳飞的诗名不显,但这首诗却豪气流贯,激昂壮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375页
2、 侠名.《诗词精品 名家编注 宋诗 2》.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156

qīngshìxiāo

yuèfēi sòngdài 

xióngtángtángguàndǒuniú shìjiāngzhíjiébàojūnchóu 
zhǎnchúwánèhuánchējià wèndēngtánwànhóu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¹老翁来赋诗。
译文:落星寺的房屋隐藏得多么幽深,龙图阁的老翁曾来这里呈诗才。
注释:¹龙阁:有飞檐的楼阁。即龙图阁。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来接天帆到迟。
译文:小雨遮山,游客久久地闲坐;长江接天,帆影缓缓地驶来。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宴寝¹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译文:休息起居的室内清香阵阵,仿佛与尘世隔绝;而优美绝伦的壁画又有谁来赏爱?
注释:¹宴寝:休息起居之室。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蜂房各自开户牖(yǒu)¹,处处煮茶藤一枝。
译文:千门万户的层层僧房好比蜂窝,青烟缕缕,僧人煮茶烧的是藤柴。
注释:¹牖:窗户。

luòxīngshǒu ·sān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luòxīngkāishìshēnjié lónglǎowēngláishī 
xiǎocángshānzuòjiǔ chángjiāngjiētiānfāndàochí 
yànqǐnqīngxiāngshì huàmiàojuérénzhī 
fēngfángkāiyǒu chùchùzhǔcháténgzhī 
崇宁二年正月己丑,梦东坡先生于寒溪、西山之间,予诵寄元明“觞”字韵诗数篇,东坡笑曰:“公诗更进于曩时。”因和予一篇,语意清奇,予击节赏叹,东坡亦自喜。于九曲岭道中连诵数过,遂得之。
崇宁二年正月己丑¹,梦东坡先生于寒溪、西山之间,予诵寄元明“觞(shāng)”字韵²诗数篇,东坡笑曰:“公诗更进于曩(nǎng)³。”因和(hè)予一篇,语意清奇,予击节赏叹,东坡亦自喜。于九曲岭道中连诵数过,遂得之。
译文:崇宁二年正月己丑日,我梦中在寒溪、西山之间遇到东坡,我朗诵了几篇寄给大哥元明的“觞”字韵诗,东坡笑着说:“你的诗比以前更进步了。”东坡于是和了我一首诗,语意清新奇妙,我拍手感叹赞赏,东坡自己也很高兴。我在九曲岭的道路中接连诵读几遍,于是得到了这首和诗。
注释:¹崇宁二年正月己丑:崇宁二年为公元1103年。己丑,干支纪日,为初九日。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字元明。²“觞”字韵:以“觞”所属的平水韵韵部“七阳”部字为诗的韵脚。³曩时:以前。⁴和:和诗,和答他人诗而作的诗。⁵击节: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
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
译文:上天让我们兄弟二人各处于不同的地方,不让我们在新年共同举杯对饮。
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作云作雨¹手翻覆,得马失马²心清凉³
译文:朝廷中某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我们进行残酷打击;但我们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态淡然处之。
注释:¹作云作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形容朝中政敌反复无常,玩弄权术。²得马失马: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意,表示对祸福淡然处之。³清凉:形容心态平和,怡然自得。
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
何处胡椒八百斛(hú)¹,谁家金钗十二行²
译文:那些贪污了许多财物,蓄养了众多歌妓的权贵如今又在哪里呢?
注释:¹胡椒八百斛:《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元载列传〉:“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代指贪官贪污很多财物。²金钗十二行:白居易《酬思黯戏赠同用狂字》:“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指权贵蓄养的歌妓很多,形容生活奢华。金钗:女子的首饰,代指歌妓。
一邱一壑可曳尾,三沐三舋取刳肠。
一邱(qiū)一壑(hè)¹可曳(yè)²,三沐三舋(xìn)³(kū)
译文:在丘壑山林间隐居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身居要位享受至高礼遇却会招来杀身之祸。
注释:¹一邱一壑:代指隐居之处。²曳尾:拖着尾巴游动。《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代指过隐居而自由的生活。³三沐三舋:亦作“ 三沐三熏 ”。再三沐浴熏香。舋:以香涂身。《国语·齐语》:“庄公束缚管仲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舋三浴之。”指得到很高的礼遇。⁴取:自取,招致。⁵刳肠:割肠,挖空肠胃。《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代指杀身之祸。

  由诗前序言可知,此诗为作者梦中和苏轼诗之作。在梦中,苏轼还没有去世,二人谈笑甚欢,所以这首和诗并没有苏轼去世的悲痛之情,而是表达了隐居山林的快乐和自由。

  首联以调侃的语气概写二人同遭贬谪,天各一方,无法在新年举杯对饮,这是写梦中苏黄二人见面后述说阔别之情。“天教”二字既包含着对二人遭受打击的愤懑,又显示出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上天教我们分离,我们却在梦中团聚了。颔联“作云作雨手翻覆”延续“天教”之意,写政敌对二人的残酷打击;“得马失马心清凉”则进一步宣示了二人对命运的抗争——残酷的打击并不能击垮我们,我们心态平和,怡然处之。正如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所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颈联以前代贪官元载为例,表达对当朝那些气焰熏天、骄奢淫逸的权贵的鄙夷不屑。“何处”与“谁家”变文同义,无处可寻;谓元载当年那么贪婪骄奢,今天又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就是当朝那些不可一世的权贵也会像元载一样灰飞烟灭。尾联以占卜之龟虽受礼敬却刳肠而死与丘壑之龟曳尾涂中却自由而活对比,表示苏黄二人虽遭受打击却得到了隐居山林、吟咏山水的快乐,避免了身居要位可能带来的杀身之祸,又焉知非福呢?照应上文“得马失马心清凉”,首尾圆合。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从句式、对仗、章法来看,都是律诗的写法。但从平仄来看,却多为拗体句。如“得马失马心清凉”为三平尾句,“何处胡椒八百斛”为三仄尾句,“谁家金钗十二行”倒二拗,“三沐三舋取刳肠”倒六倒四连仄拗等。这种平仄的拗折与句法的生新及全诗桀骜不驯的精神相配合,形成瘦硬劲拔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博陵于铁江. 原创 . 2023年7月6日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