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冬亦好。风光可是,人间曾有。问雪楼台,肉阵不教寒透。妙手搀春弄巧,唤得应、千花如绣。灯市酒。笙歌镇似,元宵时候。
见说是事都新,但破冻潮声,去来依旧。老梦无情,不到六桥风柳。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应自瘦。雪霜可能僝僽。
故都冬亦好。风光可是,人间曾有。问雪楼台,肉阵不教寒透。妙手搀春弄巧,唤得应、千花如绣。灯市酒。笙歌镇似,元宵时候。
见说是事都新,但破冻潮声,去来依旧。老梦无情,不到六桥风柳。回首孤山好景,倩人问、梅花安否。应自瘦。雪霜可能僝僽。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淡烟平楚¹,又送王孙²去。花有泪,莺无语。芭蕉(jiāo)心一寸,杨柳丝千莺。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³
译文:平野上淡淡的烟雾,又送贵族公子而去。花儿仍在哭泣,黄莺寂然无语。芭蕉心缩卷不展,依依杨柳愁思千莺。今夜的雨,一定会化为那相思树,双目所过间,都成前尘故事。
注释:¹平楚:即平林。²王孙:贵族公子。³相思树:千宝《搜神记·韩凭妻》载,战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罚韩凭筑长城,不久,夫妻相继自杀。康王怒,使二人坟墓相望。隔夜间,两坟头皆长出梓木,旬日间粗可合抱,根交错,枝接杂宋人哀怜,称其木为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¹。良会²处,知何许?百杯桑(sāng)落酒,三叠阳关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译文:不知何时能再相会?饮下百杯桑落酒,高唱三叠阳关句,情还未了,渡口边的月已迷蒙了江水。
注释:¹前古:古代;往古。 ²良会:美好的聚会。³三叠阳关:即《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辞,送别时唱。⁴津诸:即津渡,渡口。

  此词写离别之苦。

  上阕连用花、莺、芭蕉、杨柳、雨、相思树六种物事作渲染、衬托,以柳“丝”谐情“思”,并引进凄婉的爱情传说,表达双方情谊之深,抒发不忍离别的感情。“芭蕉心一寸,杨柳思千缕”与“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两联警绝,把饯别时的景色场面与情感交融在一起。一、千、百、三等数量词反复出现,既表现出情绪的激烈,而又变化错落,灵动自如。

  下阕则将时间前拉后伸,见前欢不可再,后会亦无期,从而将这次离别的苦楚,放大到整个人生,整个今古。“百杯”句,即“劝君更进”之意,劝酒以表关切,“三叠”句,即吟诗或作诗以赠别。末尾二句言反复叙别,尚未尽达其情,月已出,潮亦生,船就要开走了。“月明潮上迷津渚”七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寄情于景,以景结篇,而又遥应开头,颇为巧妙。

参考资料:
1、 黄天骥,李恒义选注 .元明词三百首 :岳麓书社 ,1994.4 :第166页 .
2、 孙文光 彭国忠 刘荣平注评 .明清词三百首 :黄山书社 ,1999年05月第1版 :第6页 .

qiānqiūsuì ·dànyānpíngchǔ

liú míngdài 

dànyānpíngchǔ yòusòngwángsūn huāyǒulèi yīng jiāoxīncùn yángliǔqiān jīn dìngyīnghuàzuòxiāngshù 
huānyóuchù chùchéngqián liánghuìchù zhī bǎibēisāngluòjiǔ sàndiéyángguān qíngwèiliǎo yuèmíngcháoshàngjīnzhǔ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谁道东阳¹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神(chǎng)²,仍是谪(zhé)仙人³
译文:谁说“东阳”人都是瘦弱的呢?你眼睛凝眸如用漆点染似的炯炯有神。琼林般的仙境终究远离尘世。试看你披着鹤毛制作的斗篷,依然像谪到人间的神仙。
注释:¹东阳:原指沈东阳,即沈约。²鹤神:鹤毛制作的斗篷。³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¹。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shǔ)²,惟爱卓文君。
译文:休要清谈,即使挥动那玉柄的麈尾拂尘;清谈伤真,要不伤真,必须保重身体,蓄养元气。风流韵事哪里比得上道家纯真?不应该像蜀客司马相如那样,过分贪爱卓文君。
注释:¹保器全真:保全身体和真气。²蜀客:指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称。

  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随即暗示着:沈东阳式的词人只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而王东阳式的友道不为求官身体并不瘦损,并且“点漆”如画,黑白反衬,凝然有神,风姿绰绰,宛如“神仙中人”。词人既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又宣传了民族传统的审美观。须知真善美与假恶丑是在比较中而存在着。“琼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这里连用三典。王戎之典,喻示友道“风尘外物”,“琼林”般的“神姿”;王恭之典,喻示友道“披鹤氅裘”,洁如鹤羽的“真神仙人”之气质;李白之典,喻示友道从仙界贬到人间,成为尘世不可企及的道人。尤其李白一典,用得精当。以典赞美友道之情,恰到好处。“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或许这就是“谁道东阳都瘦损”而引起词人忧虑的真实缘由。

  词的下片,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不要迷于美色。“省可清言挥玉鏖,直须保器全真”,全是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一派人是“清言”,并“挥玉麈”,自为清高荣光,风度翩翩,可谓“世界皆浊,唯我独清”;一派人是“省可清言”,“清言”伤“真”误事,可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词人持后派之见,并以规劝道友休要清谈,不必“挥玉麈”,而要强健身体,保全真气,须知“真气”是道家思想之精髓。紧接着向友道提示:你是道人,“风流何似道家纯”。“风流”与“道家”水火不相容,“道在世外”。只因道家避世,超脱人生,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的原因。道人守道,保持真气,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风流”韵事比得上道家的纯真气节。“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最后向道友发出警告。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以此为镜警告友道不要蹈司马之覆辙贪色而丧命。或许友道不是英雄,就是平民道徒也得要过好美人关。

  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我出东门游,邂(xiè)(hòu)¹清尘。
译文: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注释:¹承:感激,承蒙。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译文: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时无桑中契(qì),迫¹此路侧人。
译文:我本来没有桑中的约会,只是路人般偶然的亲近。
注释:¹迫:接近,遭遇。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我既媚(mèi)¹君姿,君亦悦我颜。
译文:我既爱慕郎君的风姿,郎君也喜欢我的容颜。
注释:¹媚:爱。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拳拳¹?绾(wǎn)²臂双金环。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眷恋之意呢?缠绕在我臂上的一双金环。
注释:¹拳拳:真挚的感情。²绾:绕。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道殷(yīn)¹?约指²一双银。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注释:¹殷勤:内心深处无以言说之情。²约指:戒指。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区区¹?耳中双明珠。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
注释:¹区区:细致的情意。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叩(kòu)¹?香囊系肘后。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注释:¹叩叩:相互忠诚。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致契(qì)¹?绕腕(wàn)双跳脱²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之间的亲密呢?套在我腕上的一对手镯。
注释:¹契阔:别后的思念。²跳脱:亦称条脱,即手镯。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zhuì)罗缨。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感情呢?缀有罗缨的佩玉。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中心¹?素缕²连双针³
译文:用什么让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呢?用白色的丝绒双针缝贯。
注释:¹中心:即中情。²素缕:白线。³针:真的谐音。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结相于¹?金薄²画搔(sāo)³
译文:用什么表达我们的交好呢?用金箔装饰的搔头。
注释:¹相于:相爱。²金薄:金箔。³搔头:一本作“幧(qiāo)头”,即男子束发的绡(xiāo)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dài)(mào)钗。
译文:用什么慰藉我们的别离之情呢?用我耳后的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答欢忻(xīn)¹?纨(wán)²三条裙³
译文:用什么报答你对我的欢悦呢?用有三条绦丝带的衣袍。
注释:¹欢忻:即欢欣。²纨素:素白色的丝绢。³三条裙:指镶有三道花边的裙子。条:即绦(tāo),丝带,可以用来做衣裙的装饰边。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何以结愁悲?白绢¹双中衣。
译文:用什么连接我们的悲愁呢?用缝在内衣里的白绢。
注释:¹白绢:一作“白发”。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与我期¹何所?乃期东山隅(yú)²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相会在东山的一个角落里。
注释:¹期:约会。²隅:角落。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日旰(gàn)¹兮不来,谷风²吹我襦。
译文:太阳都落山了你还没有来,谷风吹动着我的短襦。
注释:¹日旰:日落时。²谷风:山谷里的风。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chí)(chú)
译文:远远望去还看不到你,含泪地站起来久立。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¹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约定在山南相见。
注释:¹山南阳:山的朝阳处。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译文:从清晨等到中午你还没有来,飘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xiāo)(yáo)¹莫谁睹²,望君愁我肠。
译文:逍遥的日子从没见过,盼望郎君的日子使我愁肠。
注释:¹逍遥:茫然徘徊状。²莫谁睹:看不到任何人。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西山之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译文:到日暮仍然看不到你的身影,我不禁踯躅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译文:远望阵阵凉风已袭至,俯仰之间就要加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译文:和我期约在哪里?就相约在山北的一个小丘上。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译文:你又一次没来,只有凄风吹动着我的衣裳。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译文:每次盼望等待,我坐立不安,悲苦愁凄了我的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爱身¹以何为,惜²我华色时³
译文:你爱我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爱我年华正好时。
注释:¹爱身:爱我。²惜:爱也。³华色时:正当年华,容色美好。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中情既款款¹,然后克密期²
译文:内心已流露出款款的情意,然后才定下约期。
注释:¹款款:形容感情的真挚和热烈。²克密期:定下幽会的日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褰衣蹑(niè)茂草,谓君不我欺。
译文:我挽起衣服在花草间踟蹰,告诉自己你是不会欺骗我的。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¹此丑陋(lòu)²,徙倚(yǐ)无所之。
译文:如今我容颜已变得丑陋,伤心地独自徘徊不知应到哪里去。
注释:¹厕:同“侧”。²丑陋质:失恋女子的自称。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译文:只为失去了想要的爱情而悲伤,不禁泪下如雨泣涕不已。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在描写热恋情景时,诗中一连用了十一对问答句子,显露了热恋中人心灵的激情颤动,和他们对幸福的热烈追求。吟哦之下,仿佛看到他们一次次互赠信物,以表“殷勤”之意,听到他们频频指物为誓,以示“拳拳”之心。在抒写失恋痛苦时,诗中一连用了四个“与我期何所”,仿佛看到女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焦灼地等待情人前来赴约,一次又一次经受着失望的折磨。诗人成功地采用排比铺陈的笔法来加强感情的冲击力。

  诗题“定情”,有镇定其情的意思,正如陶渊明的《闲情赋》是闲止其情的意思。此诗在技巧上大多用直叙法,唯中段在写男女之情时,反复比喻,十分突出。尤其诗中提到的汉代妇女的饰物更是保存之珍贵的资料,如:从“绾臂双金环”句中得知汉代妇女有在手臂上戴金环的装饰;“约指”就是指环,除了金、玉之外也可以用银制成;妇女又有耳上戴明珠珰,肘后结繁香囊的习惯;至於“跳脱”就是臂钏,俗名镯子;罗织的缨带上还悬垂着美玉;还有金箔的发簪;玳瑁的钗;至於妇女的服装上有纨素做的三绦裙,就是装饰着三条花边的裙子;又有白绢做的夹层“中衣”,是近身的衣服,穿着小衣之外,大衣之内。

  《文选·洛神赋注》引繁钦《定情诗》曰:“何以消滞忧?足下双远游”两句,不见于今本《定情诗》中,可见《定情诗》中尚有脱文。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258-262

dìngqíngshī--fánqīn

chūdōngményóuxièhòuchéngqīngchén

jūnyōufángshìqǐnzhíjīn

shísāngzhōngrén

mèijūn姿jūnyuèyán

zhìquánquánwǎnshuāngjīnhuán

dàoyīnqínyuēzhǐshuāngyín

zhìěrzhōngshuāngmíngzhū

zhìkòukòuxiāngnángzhǒuhòu

zhìkuòràowànshuāngtiàotuō

jiéēnqíngměizhuìluóyīng

jiézhōngxīnliánshuāngzhēn

jiéxiāngjīnbáohuàsāotóu

wèibiéěrhòudàimàochāi

huānxīnwánsāntiáoqún

jiéchóubēibáijuànshuāngzhōng

suǒnǎidōngshān

gànláifēngchuī

yuǎnwàngsuǒjiànchíchú

suǒnǎishānnányáng

zhōngláipiāofēngchuīshang

xiāoyáoshuíwàngjūnchóucháng

suǒnǎi西shān

láizhízhúzhǎngtàn

yuǎnwàngliángfēngzhìyǎngzhèng

suǒnǎishānběicén

láifēngchuījīn

wàngjūnnéngzuòbēichóuxīn

àishēnwèihuáshí

zhōngqíngkuǎnkuǎnránhòu

qiānnièmàocǎowèijūn

chǒulòuzhìsuǒzhī

shāngshīsuǒlèixiàlián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天津桥¹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译文:天津桥下的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已经没了行人。
注释:¹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榆柳萧疏(shū)¹楼阁闲,月明直见嵩(sōng)²雪。
译文: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皎洁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注释:¹萧疏:形容树木叶落。²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是说,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没有了行人。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的三、四句是说,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境界与末句的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光秃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现了盎然的意趣。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是为积雪张本;写人行绝,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后的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进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净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惊人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有画龙点睛之妙。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8 :第41页-第42页 .

luòqiáowǎnwàng

mèngjiāo tángdài 

tiānjīnqiáoxiàbīngchūjié luòyángshàngrénxíngjué 
liǔxiāoshūlóuxián yuèmíngzhíjiànsōngshānxuě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xù)。孤馆悄无人,梦断¹月堤(dī)归路。无绪(xù)²,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译文: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¹梦断:梦醒。²无绪:没有兴致。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之名。”《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无寐,无寐”,非常警醒、精练。而此词中,“无绪,无绪”同样极为含蓄深沉,丝毫不逊于前人后人。

  “帘外五更风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在美梦破碎之后心绪不宁,听着帘外的风雨,预感到更坏的厄运将要到来。全同以此作结,显得极为绝望,可见这一时期秦观的思想。这一句同时也交代了整首词发生的时间、背景,读者因此可以知道,上文所描写的“落花飞絮”等场景,都是在五更时候,都是在风雨之中,更添一份落寞悲凉。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393

mènglìng··chíshàngchūnguīchù--qínguān

chíshàngchūnguīchùmǎnluòhuāfēiguǎnqiāorénmèngduànyuèguīliánwàigèng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