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逗一分寒,未放晴光透。绮席春风十分,畅饮长春酒。花气渐薰帘,佳致归诗手。的是诗中陆地仙,左挹浮丘袖。
雨逗一分寒,未放晴光透。绮席春风十分,畅饮长春酒。花气渐薰帘,佳致归诗手。的是诗中陆地仙,左挹浮丘袖。

bosuànzi··dòufēnhán--chénzhe

dòufēnhánwèifàngqíngguāngtòuchūnfēngshífēnchàngyǐnzhǎngchūnjiǔhuājiànxūnliánjiāzhìguīshīshǒudeshìshīzhōngxiānzuǒqiūxiù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今古北邙(máng)¹下路,黄尘²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³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译文:古往今来北邙山下的道路,黄尘滚滚不知老尽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心中的苦痛能和谁说,放眼把空中的归雁远送。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孟津: 黄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洛阳东北。¹北邙山:即邙山,在洛阳北,黄河南。王公贵胄多葬于此。²黄尘:指岁月时光。³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盖世功名将底¹用,从前错怨(yuàn)天公。浩歌²一曲酒千钟³。男儿行(xíng),未要论穷通
译文:那举世显赫的功名有什么用?过去实在是错怪了天公。放声高唱一曲饮尽千杯酒。男儿行事处世就应如此,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
注释:¹底:何,什么。²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³钟:同盅。⁴行:行为。⁵处:处世。⁶是:正确。⁷穷通:穷困与显达。

  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怨。该词描绘出了一幅凄凉而又充满美感,谐调而又扣人心弦的画面。鸿雁飞,鸿雁归,人将何处回?词人的感情随着这激荡人心的画面盘旋弥漫,感人至深。

  下片强压“长恨”浩歌放饮的意象,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词人的郁愤欲盖而弥彰,显得蕴藉而深远,更加挥之不去,难以摆脱。词人身处江河日下的时代,又遭“莫须有”的诘难,心中的郁愤自不待言。词作通过描写阔大的意象,以辽阔显苍凉,以浩歌掩感伤,词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可想而知。

  全词开篇写景,景即眼中所见:北邙山上的坟墓;黄尘路上奔波到老的英雄;春北飞秋南归的大雁以及日日奔腾的东流水,景物选取由近及远,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此景引起的是作者内心的无限惆怅,因此词人低吟出“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词句。再由抒情转入下片的议论:对人生短暂的无可奈何和对未来的玩世安排,水到渠成汩汩而出。“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是词人纵观自然及人事沧桑,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不无哲理意义,它涵盖了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体味,起到了一种生活教科书作用。

参考资料:
1、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第130页
2、 张苓蕴 汪翔宇选注.历代词精品百首 (南宋-近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第112页

línjiāngxiān ·luòyángwǎngmèngjīndàozhōngzuò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jīnběimángshānxià huángchénlǎojìnyīngxióng rénshēngchánghènshuǐchángdōng yōuhuái怀shuígòng yuǎnsòngguīhóng鸿 
gàishìgōngmíngjiāngyòng cóngqiáncuòyuàntiāngōng hàojiǔqiānzhōng nánérxíngchùshì wèiyàolùnqióngtōng 
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
谁将杜鹃血,洒作晓霜天?
译文:不知是谁将杜鹃哀啼出的鲜血,洒作铺天盖地的红色。
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
客爱停车看,人悲仗节寒。
译文:我实在喜欢这枫叶的红,忍不住停下车观赏。像汉代出使西域的苏武那样,身处胡地心属汉朝,感觉到手中绛节都透骨寒冷。
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
昔年曾下泪,今日怯题笺(jiān)¹
译文:多年来为你流下的眼泪,我今天都题写在红信笺上。
注释:¹笺:写信或题词用的纸。
宝炬烟销尽,金炉炭未残。
宝炬烟销尽,金炉炭未残。
译文:回想你我欢度良宵的情景,仿佛刚过去没有多久。房间里的烛火才熄灭,金炉里的熏香还有火星。
小窗通日影,丛杏杂烟燃。
小窗通日影,丛杏杂烟燃。
译文:虽然我的小窗通着日影,但太阳的身边红杏围绕,从来不缺人才。
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
睡久犹沾颊,羞多自倚栏。
译文:可是你依然对我很好,即使饮酒宿醉红着脸来见你,你也没有怪罪,使我享受到像杨妃那样的待遇。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
爱拈吴线细,笑润蜀丝干。
译文:我家在南京担任织造之职,于吴越之地拈线染丝,已经感到很知足。
一点偏当额,丹砂竞捣丸。
一点偏当额,丹砂¹竞捣丸。
译文:因为有一个美人,她的梅花印子偏偏长在额头上,引得天下人纷纷效仿,也使我终生难忘。
注释:¹丹砂:即朱砂。
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
弹筝银甲染,刺背囗囗圆。
译文:我也算略通音律,红指能弹,但内心同样像岳飞那样,怀着深沉的愿望,矢志报国。
莲匣鱼肠跃,龙沙汗马盘。
莲匣(xiá)鱼肠跃¹,龙沙汗马盘²
译文:愿意为了你剑跃鱼肠,马盘龙沙,去做一些危险的事,甚至献出我的生命。
注释:¹莲匣鱼肠跃:莲匣,指剑鞘。《越绝书》:“越王取纯钩薛烛望之,其花摔如芙蓉。”故剑有莲花之名。鱼肠,古宝剑名。意谓极小之匕首,可置于鱼腹中。一说谓剑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鱼肠。²龙沙汗马盘:龙沙,古时指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沙漠地区,后因泛指边塞地区。汗马,即汗血马。《汉书·武帝纪》太初四年:“二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注“应劭曰:大宛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膊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仙。
相思南国满,拟化赤城¹仙。
译文:南国的红豆挂满了树枝,就像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如果不能在人间的红城墙里永远相伴,我也希望能化为天上赤城的神仙,和你永远在一起。
注释:¹赤城:道教传说中名山。《初学记.登真隐诀》:“赤城山下有丹洞,在三十六洞天数,其山足丹。” (《楝亭集笺注》)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非 一作:岂)
逢时¹²为贵,历代³无才。(非 一作:岂)
译文:生而逢时是最为难得,以往各代并非没有人才。
注释:郭隗:战国时期人,燕昭王客卿。¹逢时:谓遇上好时运。²独:相当于“特”。³历代:以往各代。⁴非:一作“岂”。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wěi)¹亦何²³,遂起黄金台
译文:郭隗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
注释:¹隗君:即郭隗。²亦何:何其,多么。³幸:幸运。⁴黄金台: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招贤台,相传为燕昭王为礼遇郭隗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这首诗写战国时期贤士郭隗有幸受到燕昭王的礼遇,体现了作者对开明盛世的向往、对先贤丰功伟绩的追慕、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反映了古今仁人志士的普遍遭际。全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全诗的主旨落在开头两句:“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这两句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慨,表明诗人的不得志,非己无才,实乃生不逢时。这包含着诗人的无限悲愤和辛酸,概括了封建时代许多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悲剧。因为生不逢时,所以更加渴望明主,更加仰慕前贤。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燕昭王想招揽天下贤士报齐国之仇,首先为郭隗改建了宫馆,并且像对待老师那样地尊敬他。因此诗中说:“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

  这首诗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充满着对社会政治、人生命运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和思考。此诗之所以能对后来的中国读者产生强烈的美学吸引力,靠的是文学历史的背景。它借古讽今,情感深沉,被看成令人信服的朴质风格,是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摹拟格式之一,即不是模仿行动和外界,而是模仿内在的情感状态。历史的联想使得这些情感成为正统的、极其严肃的情感,而不是纯个人关注的细微情感。此诗的创作可以说是诗人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一次重要实践。

参考资料:
1、 乔 玉.论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青春岁月,2017(20)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39-144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xī)恓。
译文:住在陋巷中的卑微贫寒之士,出门凄苦惶惶不安。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¹低。
译文:虽说志气高远,在现实中也难免要低头。
注释:¹颜色:有功名,地位,荣耀的意思。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平生同门友,通籍¹在金闺²
译文:平生同门好友,已经在朝廷做官。
注释:¹通籍:指做官。²金闺:指朝廷。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nǎng)¹者胶漆契,迩(ěr)²来云低睽(kuí)³
译文:以前有像胶漆那样的交情,近来是云雨背违。
注释:¹曩:以往,从前,过去的。²迩:近。³睽:违背,不合。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译文:好友正逢下朝回来的时候,车骑走过宫廷五门的西边。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是时天久阴,三日低凄凄。
译文:当时天久阴不晴,雨水凄凄下了三天。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jiǎn)¹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译文:寒士骑着跛足驴子在路旁避立,他好友骑着肥马当风嘶鸣。
注释:¹蹇:跛足。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译文:回头看看忘记了相识的人,径直走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译文:当年在洛阳社,贫贱的时候互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译文:如今在长安大道上,对面如云泥相隔。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
译文:近来的现实多是这样,不是你一个人独自凄惨。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¹
译文:生死之交而永不变的,只听说任公叔和黎逢。
注释:¹任与黎:原注:任公叔、黎逢。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¹采薇,薇亦作²³。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mǐ)室靡家,猃(xiǎn)(yǔn)之故。不遑(huáng)启居,猃狁之故。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刚刚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眼看一年又完啦。没有妻室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注释:¹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²作:指薇菜冒出地面。³止:句末助词,无实意。⁴曰:句首、句中助词,无实意。⁵莫:通“暮”,此指年末。⁶靡室靡家: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靡,无。室,与“家”义同。⁷猃狁: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⁸不遑:不暇。遑,闲暇。⁹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启:跪、跪坐。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柔¹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²,载(zài)饥载渴³。我戍(shù)未定,靡使归聘(pìn)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了回家了,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注释:¹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²烈烈:炽烈,形容忧心如焚。³载饥载渴:则饥则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⁴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⁵聘:问候的音信。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薇亦刚¹止。曰归曰归,岁亦阳²止。 王事靡³(gǔ),不遑启处。忧心孔,我行不来
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了回家了,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注释:¹刚:坚硬。²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³靡:无。⁴盬:止息,了结。⁵启处:休整,休息。⁶孔:甚,很。⁷疚:病,苦痛。⁸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回家。(一说,我从军出发后,还没有人来慰问过)

  这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

  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其实在诗里,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生物的生死消长,都看作是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因此,兴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最直接的感悟,其中有着体认生命的深刻之义。于是在“采薇”这样一个凝固在戍卒记忆里的姿势里,看到的不只是四季的轮回,光阴的流逝,还看到思念的成长,看到生命走向苍老的痕迹。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愫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31-335
2、 戴建华.读《采薇》札记.中学语文教学,2008,0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