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dàoméishānyùnchǎi--chénzhe

shānjiājiànwēnghuānxiàozǒuértóngzhúshìfēidòngchǔlánxiāngàntōng

fēnbànxiāngshànpiáofēngshìshìfēifēnfángshīxióng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qiè)(zhū)¹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duǒ)²金翘玉凤³
注释:金泥凤:这里指罗衫的花色点缀。¹铢衣:衣之至轻者。多指舞衫。²亸:下垂。³金翘、玉凤:皆古代妇女的首饰。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¹(niǎn)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²梦。
注释:¹同心:即古代男女表示爱情的“同心结”。²阳台:旧时因称男女欢会之所为“阳台”。
此词作者着意描写了女子的服饰、体态,抒发内心的思慕之情。这首小词轻柔婉丽,对后世词风不无影响。

yángtáimèng··báoluóshānzijīnfèng--cún

báoluóshānzijīnfèngkùnxiānyāoqièzhūzhòngxiàoyíngxiǎoláncóngduǒjīnqiàofèng

jiāoduōqíngmàimàixiūtóngxīnniǎnnòngchǔtiānyúnquèxiāngyòuyángtáimèng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一点灯残鲁酒¹醒,已携孤剑事²离程³
译文: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
注释:¹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²事:服侍、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³离程:离别朋友之后的征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愁看飞雪闻鸡唱¹,独向长空背雁²行。
译文: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注释:¹鸡唱,犹言鸡鸣、鸡啼。此处有“鸡唱”,原因是因为下文的“近关”,不然在茫茫胡天是听不到鸡唱的。²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白草¹近关²微有路³,浊河连底冻无声。
译文: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
注释:¹白草:应为牧草,似莠yǒu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西北边疆生长的常见草类。²关:应为云伽关。³微有路:微,不显露,这里为什么“有路”?原因是这里与云伽关靠近,因常有人出入,但“微”又说明这地方 虽然近关,但也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诗人还得加紧赶路。⁴浊河:一为黄河之兼称,一为水浑浊之河流,一为晋西北紫河。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此中来往本迢(tiáo)(dì)¹,况是驱羸(léi)²客塞城³
译文:这其中的来往本来就路途遥远,何况是驱赶着我这瘦弱之人,客居这边塞之城。
注释:¹迢递:遥远的样子。²羸:瘦弱。客:旅居他乡。³塞城:边塞之城。当时诗人是去唐朝的单于大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也称单于牙帐,它的前身是云中都护府,是唐代中央政府设在版图内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位于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zǎo

luó tángdài 

diǎndēngcánjiǔxǐng xiéjiànshìchéng 
chóukànfēixuěwénchàng xiàngchángkōngbèiyànxíng 
báicǎojìnguānwēiyǒu zhuóliándòngshēng 
zhōngláiwǎngběntiáo kuàngshìléisàichéng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huáng)¹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译文: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无成。
注释:¹遑遑:忙碌的样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山水寻吴越¹,风尘²厌洛京³
译文:去吴越寻山觅水,厌洛京满眼风尘。
注释:¹吴越:今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²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³洛京:又称京洛,指洛阳,是唐朝的陪都。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piān)¹泛湖海,长揖(yī)²谢公卿。
译文:乘一叶小舟游镜湖,作个长揖告别官场。
注释:¹扁舟:小舟。²长揖:古人拱手为礼称揖,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长揖谢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且乐杯中物¹,谁²论世上名。
译文: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何用计较世上功名?
注释:¹杯中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中“且进杯中物”句意。²谁:何,哪。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谁”不同。

  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遑遑三十载”,诗人此时四十一岁,自发蒙读书算起,举成数为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史记》载:项羽年轻的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其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现力。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恶劣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

  “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游吴越的路线是,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非泛泛之辞。公卿,指达官显贵。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诗人一生为人傲岸,“长揖谢公卿”表现的也正是这种傲岸。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借用陶渊明《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这也是愤激之辞。诗人素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词旨深厚,感情表达恰如其分。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

  诗在选材和布局上独具匠心。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具体而开阔。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跃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两联从虚处着笔,气象悠远阔大。

luòzhīyuè--mènghàorán

huánghuángsānshízàishūjiànliǎngchéng

shānshuǐxúnyuèfēngchényànluòjīng

biǎnzhōufànhǎizhǎngxiègōngqīng

qiěbēizhōngshuílùnshìshàngmíng

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解或不解也。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其后,验之。信然,乃大骇服。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钱敛,孝子蹶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才。” 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¹²或不解也。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³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huì),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niè)其后,验之。信然,乃大骇(hài)服。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jù)钱敛(liǎn),孝子蹶(jué)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才。” 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译文: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不会说话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也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他)和别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他)很孝顺,他的母亲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也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他的母亲有一次生气,(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气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是哑巴,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后来孝子的母亲死了,乡也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看到很多钱。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久而久之就积累起来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行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注释:¹或:有的。²解:理解。³俟:等到。⁴恚:生气。⁵蹑:追踪,追随,轻步行走的样子。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与女(rǔ)¹游兮九河²,冲风³起兮横波
译文:和河伯畅游在黄河之上,大风吹过河面上扬起层层波浪。
注释:¹女:汝,你。²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³冲风:隧风,大风。⁴横波:聚起波浪,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cān)(chī)¹
译文: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两旁。
注释:¹骖螭: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登昆仑¹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译文:登上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向四处眺望,心绪随着浩荡的黄河飞扬。
注释:¹昆仑: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¹兮寤(wù)怀²
译文:但恨天色已晚而忘了归去,惟河水尽处令我寤寐怀想。
注释:¹极浦:水边尽头。²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què)兮珠宫。
译文:鱼鳞盖屋顶堂上画着蛟龙,紫贝砌城阙朱红涂满室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¹何为兮水中?乘白鼋(yuán)²兮逐³文鱼
译文: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乘着大白鼋鲤鱼追随身旁,
注释:¹灵:神灵,这里指河伯。²鼋:大鳖。³逐:追随,跟从。⁴文鱼:有斑纹的鲤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与女游兮河之渚(zhǔ)¹,流澌(sī)²纷兮将来下。
译文: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浩浩河水缓缓地向东流淌。
注释:¹渚:水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²流澌: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子交手¹兮东行,送美人²兮南浦³
译文: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注释:¹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²美人:指河伯。³南浦:向阳的岸边。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¹兮媵(yìng)²予。
译文: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为我护驾的鱼儿排列成行。
注释:¹鳞鳞: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²媵: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

  此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祭祀河伯的祭歌,歌中没有礼祀之词,而是河伯与女神相恋的故事,大约是以恋歌情歌作为娱神的祭词。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以主祀黄河河神为题,假借一次九河的神游之旅,象征表现出深深的故国之思最终战胜“远逝以自疏”的去国之念的矛盾心态,表现出诗人的爱国的情怀。全诗景物美丽神奇,情感激昂奋发。

  这首诗开篇就以开阔的视野,通过主祭者的眼睛对黄河(河神)的伟大雄壮进行了描述。大风起兮,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神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驾车的是神异的飞龙,两龙为驾,螭龙为骖,是何等威赫。

  河伯驾驭龙车,溯流而上,一直飞到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来到昆仑,登高一望,面对浩浩荡荡的黄河,不禁心胸开张,意气昂扬。所遗憾的是天色将晚还忘了归去。昆仑虽是作者的故乡(帝高阳的发祥地),但他所怀念的家却是在遥远的河上。屈原有认宗亲的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着他的全部作品,贯穿着他对楚国楚君和楚国人民的精诚之爱。他愁思未解时,往往想到故乡(昆仑)。河伯看到故乡后就很悲伤,悲伤之后还是得回到家里(对屈原来说就是郢都)。这种情愫既在《离骚》《远游》等篇中都有明显的流露,那么在此诗中应是又一次表现。

  而河伯的家是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河伯既是河中之神,居于水下本是极自然的。居所如此的华美,但是还要发问。对其发问的原因,过去一些解说有点勉强,联系上文,也许就不难理解了。

  但内心的矛盾对于有着博大胸怀的河伯来说毕竟是次要的一面,所以接下来仍乘着白色的灵物大鳖,边上跟随着有斑纹的鲤鱼(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画中有神人驾龙车,鲤鱼在旁边游动的画面),在河上畅游,看到的是浩荡的黄河之水缓缓而来,这一幕场景显得宏大而深沉。

  最后,当河伯想要继续往东行时,他和主祭者握手道别,主祭者送他(“美人”在屈赋中多指贤人或所怀念者)到面南的水边分手处。河伯巡视于黄河下游,那波涛滚滚而来,热烈地欢迎河伯的莅临,那成群结队排列成行的鱼儿伴随着河伯,为他护驾。这里的人物关系转换很明确,主祭者告别后,波涛欢迎、鱼儿随从的对象只是河伯。末一个“予”字,不仅点出了主人公,而这样的安排或许也暗示了楚国人民对作者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77-77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