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巾微服恣游嬉,偶值溪翁得缓归。独有蜻蜓如对客,一双时掠钓丝飞。
角巾微服恣游嬉,偶值溪翁得缓归。独有蜻蜓如对客,一双时掠钓丝飞。

yùnfànshítiányuánxìngshīliùshíshǒuxiàshíèrshǒuzhīshísānshí--língyúnhàn

jiǎojīnwēiyóuǒuzhíwēnghuǎnguīyǒuqīngtíngduìshuāngshílüèdiàofēi

凌云翰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6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杨万里¹为人刚而偏²。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³,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tuō)(zhòu)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yè)(yuán)。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huì),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jiàn)日益甚,万里忧愤,怏(yàng)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dǐ)¹⁰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¹¹自外至,遽(jù)¹²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tòng)哭失声¹³,亟(jí)¹⁴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¹⁵,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并且固执。宋孝宗刚开始爱惜他的才干,向 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 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许诺给他高官做。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权高,杨万里愤愤不平,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族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岁数这么大了,仍然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注释:¹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²偏:固执。³周必大: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名相。⁴见:被韩侂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⁵掖垣:泛指高官。⁶恚:怨恨。⁷柄国:掌管国家。⁸僭:超越本分。⁹怏怏:不高兴。¹⁰邸:此指官府。¹¹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¹²遽:就、马上。¹³恸哭失声:悲极气噎,哭不出声。形容悲痛到极点。¹⁴亟:赶快、急忙。¹⁵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魏徵(zhēng)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¹,每犯颜苦谏²。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jì)³。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chēn),故中辍(chuò)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nì)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yào)竟死怀中。
译文:魏徵的形体容貌不超过中等人,然而有魄力与谋略,善于使皇上改变主意,往往冒犯(皇上的)脸色而竭力规劝。有时碰上皇上发怒,魏徵神态脸色不变,皇上也因此收敛了威势。他曾经对皇上说:“有人说皇上要到南山(去游乐),宫外都盛装完毕,可最终不出发,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着说:“开始确有这心意,(但是)怕你批评,所以中途停止了。”皇上曾经得到一只极好的鹞鹰,自己放在手臂上(欣赏),远远地看见魏徵进来,(便把鹞鹰)藏在胸怀中,魏徵(故意)不停地禀报事情,鹞鹰最终死在皇上的怀中。
注释:¹回人主意:使国君的主意改变;人主,国君。²犯颜苦谏:冒犯皇上的脸色极力规劝。³霁威:收敛威势。⁴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⁵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⁶严:盛。⁷畏卿嗔:怕你批评。⁸鹞:鹰的一种。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新月又如眉¹。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yǐ)暮云初见雁,南飞²。漫(màn)³吹行人雁后归。
译文:又是新月弯如眉的时候,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
注释:¹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²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³漫:空,徒;又莫,勿。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意欲梦佳期¹。梦里关山路不知²。却待短书³来破,应迟。还是凉生玉枕(zhěn)时。
译文: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¹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²“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吹,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³书:信。⁴破:消解。⁵恨:指离恨。⁶应:是。⁷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

  “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

  “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

  “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五代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郭思韵)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280页

nánxiāngzi··xīnyuèyòuméi--yàndào

xīnyuèyòuméizhǎngshuíjiàoyuèxiàchuīlóuyúnchūjiànyànnánfēimàndàoxíngrényànhòuguī

mèngjiāmèngguānshānzhīquèdàiduǎnshūláihènyīngchíháishìliángshēngzhěnshí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¹就睡,既觉,见水仙娟(juān)²于灯影中
注释:夜游宫:词牌名,双调五十七字,前后两段六句,四仄韵。计二体,此用正体。¹隐几:凭着几案。²娟娟:美好貌。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萧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窗外捎(shāo)¹溪雨响。映窗里、嚼(jiáo)²灯冷。浑似萧(xiāo)(xiāng)³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译文:窗外雨水掠过小溪,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屋里的孤灯显得格外的亮,但也格外的清冷。词人独自一人在屋中小憩,这种感觉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荡。此时,仿佛湘君轻挽裙带,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洁与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注释:¹捎:掠拂。²嚼花:《花史》:“铁脚道人常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冷人肺腑。’”³潇湘:即今湖南境内的湘江。⁴幽仙:指湘君。⁵凌波:水仙花以水为生,故有凌波仙子之美称。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
香苦欺寒劲¹。牵梦绕、沧涛²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gàn)云欹(qī)³,玉搔(sāo)斜,酒初醒。
译文: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受到寒气的侵袭,使她想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生活。虽有新愁涌上心头,但依然沉浸在旧梦中。隐约仙子的秀发闪耀着动人的光泽且蓬松欹侧,玉簪也微微斜着,直到仙子渐渐远去,词人的酒意才微醒。
注释:¹寒劲:指严寒。²沧涛:寒冷的波涛。³绀云欹:深青而带红色的云倾斜着。⁴玉搔:玉簪。

  梦窗的梦词,大多不落俗套,具有创造性。这首梦词虽然不是他的名作,但和他的《踏莎行》一样,都具有新意和美感,内心感受也极为细腻生动,而且词人把自己的号“梦窗”化雪无痕地融人了词中。

  词的小序交代了词人倚竹窗听雨、慢慢入睡、梦见女仙的过程。上片用典虽多,但不失晦涩,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寥寥二十几个字内营造出的凄美意境:窗觉雨声潺潺,雨水掠过小溪,发出了清脆的声响。这时屋里的孤灯显得格觉的亮,但也格觉的清冷,那种冷是一种寒香冷,充盈着整个房间。窗觉雾茫茫,雨水漫上台阶,词人独自一人在屋中小憩,这种感觉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荡。此时,仿佛湘君轻挽裙带,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洁与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下片依然叙写梦境。“香苦欺寒劲”,短短五个字却包含了肤觉、视觉、味觉、嗅觉和心灵体味。“香苦”两句,言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苦于受到冬夜寒气的侵袭,使她不禁追念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两句既是拟人化的神化描绘,又是词人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苦闷借题发泄。“梦觉”一句,言词人从幻梦中清醒过来,只见眼前仍旧是原来一成不变的景象。面对这种压柳的生活,词人更添上一段新的愁绪。“绀云”三句,扣题“既觉”。词人醒时对花独酌,醉而伏案而眠;再醒后始觉头上青丝零乱,玉簪斜挂,活现出一个不拘小节的风流词人形象。

  整首词颇具梦窗词的特色,梦窗写词,无论写妻妾或描绘梦境,总是晦涩中带有真情,仿佛词人总是睁着惺忪迷离的双眼,在描绘这个令人感到刺骨寒心的世界,可是心里却无比的清醒。错觉与幻境,错综叠合,将读者引入一个魔方大厦,满眼琳琅的风景与色彩,迷离幻邈不可追寻。词人写梦中的女子,不管是描绘她的姿态还是容貌,毫无往日宫体诗词的猥琐与晦暗,他笔下的仙子散发着水仙花的清香,与月为伴,在雨中徜徉,在沧涛上漫步,高洁优雅,超凡脱俗。这首词营造了一种精致独到、虽不阔大但十分幽远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王树海主编.通赏中国历代词:长春出版社,2014:188-189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一身 一作:百年)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pú)柳先衰¹。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衰宜睡。(一身 一作:百年)
译文:平生所经历的事情千头万绪,都像过眼云烟般的消失了。近来我的身体非常孱弱,就像入秋的蒲柳,过早地衰老了。如今,对于我来说,一天做点儿什么事儿最为适宜呢?那就是饮酒、游览、睡觉。
注释:¹“万事”两句:言万事如云烟过眼,而自己也像入秋蒲柳渐见衰老。蒲柳:蒲与柳入秋落叶较早,以喻人之身体孱弱、早衰。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早趁催科¹了纳²,更量出入收支。乃翁(wēng)³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译文:今后料理家计的重任就由你们承担了,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期限,你们就及早交纳完毕;家中的出入收支,你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我老头子也是要管一点儿事情的,那就是管竹、管山、管水。
注释:¹催科:官府催缴租税。²了纳:向官府交纳完毕。³乃翁:你的父亲,作者自谓。

  全词仅用一句将过去淡淡揭过,而以大量的篇幅写现在。说过去的事如烟云一样地过去了,说得多么的轻松,其实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出生时,他的家乡已沦陷于金人十二年。他十五岁时即接受祖父辛赞的委托,到当时金首都去刺探军事情报,以作恢复的准备。二十一岁就聚有义士二千余人,后投入义军耿京的部队,为耿京掌书记。就在他二十二岁时,代表耿京奉表南归。在他回山东复命时,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杀耿京以降金,义军云散了。辛弃疾立即驰赴海州,仅以数十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献俘行在,一时名震朝野。四十岁即已任至湖南安抚使。他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但也因为他毕生坚持抗战,所以也为主和派所不容。风风雨雨四十年,历尽诬罔屈辱之艰辛,然而他只用“云烟”二字,写得十分轻淡。其实这淡,正是未能忘情的压抑之浓。真的淡了,那就连这“云烟”二字都不用提了。“蒲柳”是谦词,说自己经不起衰老,但同样也是不满之辞。抗战的英雄为“蒲柳”,得意的投降派倒是什么长青之松柏了。可见其慨深厚。既不得用,那么还能干点什么——最好是醉、是游、是睡。这虽不无愤慨,但对老人倒也不失是一帖安心养性的良方。

  下阕,他要儿子们在农事了了之后,及时完粮纳税。他虽以方帅而退居林下,丝毫不弄特权,教育子辈不忘国家,故嘱咐纳粮宜早。剩下的要量入为出,勤俭持家。题作“以家事付之”,这种嘱咐,足见稼轩之为人。嘱咐过了,事情有了交待,但作为“乃翁”还是要管点事的。那就管管花木,管管山水。

  这阕词外表写得悠闲自得,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感到它骨子里正激荡着未能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的压抑不平之气。对于一下子从火热的事业中退下来的这位老人来说,宜醉、宜游、宜睡的生活态度和管竹、管山、管水的生活情趣固然是可取的,然而,他那一颗激荡的心,却不能如此安顿。所以这种悠闲所掩饰的那一番几乎使他隐了一辈子的痛苦,更令人感动。

  这是一个战士休闲时的心态,是以休闲而唱出不甘休闲的变调。身闲而志不闲,这才是处于静态的战士的本色。

西jiāngyuè··shìércáojiāshìzhī//西jiāngyuè··wànshìyúnyānguò--xīn

wànshìyúnyānguòshēnliǔxiānshuāiérjīnshìzuìxiāngzuìyóushuì

zǎochèncuīlegèngliàngchūshōuzhīnǎiwēngjiùguǎnxiēérguǎnzhúguǎnshānguǎnshu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