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银箭难倾,缸花凝笑幽明。霜碎虚庭月冷,绣帏人静,夜长鸳梦难成。
玉壶银箭难倾,缸花凝笑幽明。霜碎虚庭月冷,绣帏人静,夜长鸳梦难成。

shíèryuè--mèngfǎng

yínjiànnánqīnggānghuāníngxiàoyōumíngshuāngsuìtíngyuèlěngxiùwéirénjìngzhǎngyuānmèngnánchéng

孟昉

孟昉

孟昉,字天纬,一作天晔。本西域人,回族,寓居北京。延祐(一三一四--一三二〇)间为胄监生。明敏英妙,质美而行懿,由乡举得举,从事臬司宪部掾枢府,进中书西曹,典国子监簿。元明间回族词人,曾在元为官。有多部作品传世。元曲三百首中收有他的一首天净沙。《滋溪文稿》卷三十张光弼赞许道:"孟子论文自老成,早于国语亦留情。"(《寄孟昉郎中》诗)可见其文雄称当时,极负盛名。惜《孟待制文集》今已不传。 ▶ 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
暮境¹难禁日月催,腊醅(pēi)²初见拆泥开。
译文:晚年境况禁不住时间摧残,腊月酿制的酒才刚刚打开。
注释:¹暮境:晚年的境况。²腊醅:腊月酿制的酒。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压车麦穗(suì)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译文:压车的麦穗如同黄云翻卷,食叶的蚕声就像大雨阵阵袭来。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
薄饭蕨(jué)(wēi)¹端可饱,短衫纻(zhù)葛亦新裁。
译文:粗茶淡饭的确可以吃饱,粗布麻衣一样裁剪穿着。
注释:¹蕨薇:蕨与薇。均为山菜,每联用之以指代野蔬。
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
宦涂¹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
译文:自古仕途多忧患,暮年能从事农业生产实在是快乐的呀!
注释:¹宦涂:指官场仕途。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这首《送春词》是刘禹锡的一首景物诗,为作者被贬谪时期所作。诗人羁绊他乡,仕宦困顿,孤独寂寥,忧思愁闷,面对暮春季节,百花凋零,不免伤春之情涌上心头。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首联用“昨来”和“今日”表达对时光流失的迅疾,春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光阴如梭,倏忽而过。仿佛昨天才在楼上迎接春天的到来,没想到今天春天就要离去,充满了无奈之情。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颔联采用拟人手法,就连超凡脱俗高雅圣洁的兰花,花期已过,花瓣凋零,残妆萎靡,兰露如泣,似乎不愿意春天离去;而柳树已经长出长长的枝条,随风摆舞,犹如像春天告别。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楚客”本指屈原,屈原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这里诗人以屈原自喻。“心事”指志向情怀。面对暮春,美人感叹春光流失,容颜变换,而诗人犹如屈原一样,忠心耿耿,却被贬谪他乡,困顿不得志,这么多年来难以施展心中大志,和自己的原意相违。颈联对仗工整,典故运用巧妙,不着痕迹,又妥帖自然,融情于景,抒发心中积郁。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自古以来,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无法更改,面对春天归去,伤春惜春之情万古相同,与其感叹感伤,还不如拼却一醉,消除机巧之心,忘却纷争的世事。

  这首《送春词》,描写了暮春景色,借送春之际,表达了对岁月变幻的无奈,同时结合自己的遭遇,颇为感慨,然而同时也表达了是人乐观豁达的心态。景物变换是自然规律,自古如此,人生不得意,却无能为力,有志难伸,与其在这里感叹忧伤,还不如趁着春未归去,和着春色,暂且忘却烦恼,消除机心,在诗酒中排解忧愁吧。

sòngchūn--liú

zuóláilóushàngyíngchūnchùjīndēnglóuyòusòngguīlánruǐcánzhuānghán

liǔtiáozhǎngxiùxiàngfēnghuījiārénduìjìngróngyángǎichǔlínjiāngxīnshìwéi

wànzhìjīntónghènzuìjǐnwàng

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云外入松阴。
闻有山岩即去寻,亦跻(jī)¹云外入松阴。
译文:我听到有山岩之景便立即去寻找,也在云雾中行走,在松树下伫立。
注释:¹跻:登。
虽然未是洞中境,且异人间名利心。
虽然未是洞中境¹,且异人间名利心。
译文:虽然还不是洞天胜境,但也与人世间的名利之心所不同了。
注释:¹洞中境:洞天胜境。道教把风景名胜叫作“洞天”,喻该处能洞察天上玄机,是修道的好地方。

xíngxiànzhìdōuyāohángqiánjiànhóumíngshěnshèngyántóngyóuluóyán--zhōudūn

wényǒushānyánxúnyúnwàisōngyīnsuīránwèishìdòngzhōngjìngqiěrénjiānmíngxīn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送送多穷路¹,遑(huáng)²独问津³
译文: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注释:¹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²遑遑:惊恐不安貌;匆忙貌。³问津:问路。津:渡口。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悲凉千里道¹,凄(qī)²百年³身。
译文: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
注释:¹千里道:极言道路长远,非指实里数。²凄断:悲痛欲绝。³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亦指人的一生。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心事¹同漂(piāo)(bó)²,生涯³共苦辛。
译文: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
注释:¹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情。²漂泊:随水漂流或停泊。比喻行止无定所。³生涯:人生的极限。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无论去与住¹,俱是梦中人²
译文:不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注释:¹去与住:即去者与住者,指要走的薛华与留下的自己。²梦中人:睡梦中的人,意即梦中相见,或前途未卜。

  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诗人联系自己仕途的坎坷,结合自身的抱负有感而发。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能会遭受的厄运,其实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说:“心事凉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一方面是凉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即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这首诗不凉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优美洗练的语言,创造出了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采用了“古诗”的传统手法,适当地使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 .初唐诗歌赏析 .南宁市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年 :8-9页 .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上 .上海市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年 :37-38页 .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¹天长²,秋水苍。山腰落日,雁(yàn)背斜阳。壁(bì)月词³,朱唇唱。犹记当年斜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cháng)。钗分凤凰,杯斟鹦(yīng)(wǔ),人拆鸳鸯。
译文:黄昏的天空宽广悠长,秋天的江水多么苍茫。山腰上夕阳落下,大雁的孤影映照着夕阳。粉红的唇齿间淌出香艳的歌曲,我还记得在当年游船上的往事。那时的我在秋风中落下泪水,那泪水沾湿了衣裳。我们把金钗分开作纪念,鹦鹉螺杯里斟满了酒浆。我们却像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
注释:普天乐:曲牌名,四十六字。¹晚:傍晚。²长:指秋江水长。³璧月词:艳歌。南朝陈后主曾为张贵妃、孔贵嫔作歌,有“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⁴鹦鹉:指用鹦鹉螺(一种海螺)螺壳制作的酒杯。

  首先“晚天长,秋水苍”一句,既有远景——广阔的天空,也有近景——苍茫的江水。全曲一开始就将镜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斜暮江景图画。接着“山腰落日,雁背斜阳”,这是中景,夕阳西下,落至半山腰上,斜阳落在低翔的大雁的背上。

  接下来诗人由景生情:“壁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很自然地由眼前的“秋江”之景过渡到了“忆别”的思绪。“犹记当年兰舟上”一句巧妙地化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句。“洒西风,泪湿罗裳”,伴着飒飒的西风和哀怨的曲子,相别恋人,不住满心伤感的恋人双双潸然泪下,浸透衣衫。

  最后,诗人用排比手法来描写恋人分手时的情景:“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凤凰钗,一分为二,斟满鹦鹉杯相互践行,诗人和恋人终于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恩爱情侣不得不天各一方。“凤凰”“鹦鹉”“鸳鸯”都是鸟类,并且在自然界都是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的,当然在这里各自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种排比,更是渲染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氛围,读来令人哀婉、叹息。

  诗人在回忆中追叙离别的场面,那“壁月词,朱唇唱”和“洒西风,泪湿罗裳”的实景,“杯斟鹦鹉,人拆鸳鸯”的落空心境,虚虚实实,都深深刻在诗人的脑海,而结尾处表达的明明相爱的恋人却被迫分开的无奈与怨恨之情,更是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75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