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识景年。翕忽光阴,二十余年。梅边聚首又三年。结得因缘。五百来年。
记得儿时识景年。翕忽光阴,二十余年。梅边聚首又三年。结得因缘。五百来年。
把酒君前欲问年。笑指松椿,当是同年,愿从今后八千年。长似今年。长似今年。
把酒君前欲问年。笑指松椿,当是同年,愿从今后八千年。长似今年。长似今年。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qiú)¹
译文:今年冬天,很少出现霜雪天气;腊月时节,不喜欢穿厚厚的毛皮衣。
注释:¹重裘:厚毛皮衣;指质量极差、分量很重的皮衣(与轻裘相对)。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xīn)¹忧。
译文:春意渐渐萌动,园林里到处兴意盎然;心中顿觉宽慰,不需担心百姓薪炭之忧。
注释:¹薪炭:木炭。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山陂(bēi)¹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译文:山坡深处,泉水脉脉,潺潺流动;村市近处,柳树枝条,婀娜多姿。
注释:¹山陂:山坡。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春饼¹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译文:家中的春饼,我不需要担忧;新鲜的蔬菜,每天都忧以吃到。
注释:¹春饼:一种薄饼,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东北、华北等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这是陆游的一首乡村腊月诗。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乡村腊月图,处处彰显了春意萌动与阵阵暖意。诗人的悠然之心,自得之乐,闲适之境,富足之态,跃然纸上,令人心向往之。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首联是说:今年冬天,很少出现霜雪天气;腊月时节,不喜欢穿厚厚的毛皮衣。这是写“腊月之天气”。通过“少霜雪”“厌重裘”,可以感受到诗人眼前这个冬天是暖冬。暖的既无霜也无雪,既不需要穿皮衣,也不要穿棉袄。这个冬天,确实有点暖和呢。然而,这么个暖冬,带给诗人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颔联是说,春意渐渐萌动,园林里到处兴意盎然;心中顿觉宽慰,不需担心百姓薪炭之忧。这是写“腊月之所思”。既然是暖冬,诗人一边想着春意早就在园林开始萌动了吧。另一边也是最重要的,能够彰显陆游诗歌特别之处的,就是忧国忧民。诗人首先想到的是,百姓不要为了薪炭发愁,这才是真正值得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诗人之所思,其境界之高,格局之大,眼界之宽,远超一般诗人矣!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颈联是说,山坡深处,泉水脉脉,潺潺流动;村市近处,柳树枝条,婀娜多姿。这是写“腊月之所见”。此联写得极其优美,对仗也极其巧妙。特别是一个“活”字,一个“柔”字,放在句末,使得整句诗一下子就写活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是泉水叮咚,是柳枝发芽,是处处充满春意的一个暖冬,这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尾联是说,家中的春饼,我不需要担忧;新鲜的蔬菜,每天都可以吃到。这是写“腊月之富足”。今年不仅仅是一个暖冬,还是一个丰收年。诗人通过写自己衣食无忧,折射出周围村民的生活状态。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富足的腊月,老百姓可以开开心心过一个祥和的春节了。 纵览全诗,虽处腊月,但春的喜悦,无处不在,山河园林,泉水柳枝,远景近景,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是腊月诗中的名篇佳作。

yuè--yóu

jīndōngshǎoshuāngxuěyuèyànzhòngqiú

jiàndòngyuánlínxìngdùnkuānxīntànyōu

shānbēiquánmàihuócūnshìliǔzhīróu

chūnbǐnghuànjiāshūqiú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朝旦发阳崖¹,景²落憩(qì)³阴峰
译文:清晨出发于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顶峰。
注释:南山:指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北的突山、石门山一带。北山:相对南山而言,指今浙江省上虞市南的东山一带。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¹阳崖:指南山。古时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所以称南山为阳崖。²景:日光,这里指太阳。³憩:休息。⁴阴峰:北山。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舍舟眺(tiào)¹(jiǒng)²(zhǔ)³,停策倚茂松。
译文:离船眺望远处的沙洲,拄杖倚靠丰茂的青松。
注释:¹眺:远望。²迥:远。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也称洲。⁴停策:止步的意思。策,手杖。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侧径既窈(yǎo)(tiǎo)¹,环洲亦玲珑²
译文:盘山的小径蜿蜒幽深,圆圆的小洲晶莹空明。
注释:¹窈窕:细长曲折的样子。²玲珑:澄明闪光的样子,形容小洲在天光水色辉映中的状态。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俯视乔木杪(miǎo)¹,仰聆大壑淙(cóng)²
译文:俯视可见高树的梢头,举首聆听深谷的水声。
注释:¹杪:树梢。²淙:流水声。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xī)¹绝踪。
译文:巨石横谷使涧水分流,密林遮断路径的去向。
注释:¹蹊:小路。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解作¹竟何感?升长皆丰容²
译文:春雨普降催万物萌动,草木滋长正葱葱茏茏。
注释:¹解作:雷雨大作。²丰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初篁(huáng)¹²绿箨(tuò)³,新蒲含紫茸(róng)
译文:初生的丛竹包裹绿皮,新绿的蒲草紫花待放。
注释:¹篁:竹子。²苞:包裹。³箨:竹笋一层层的外皮。⁴新蒲:新生的蒲草。蒲,即菖蒲,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可入药。⁵紫茸:初生的蒲叶呈紫色,所以称紫茸。茸,初生的草。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海鸥¹戏春岸,天鸡²弄和风。
译文:海鸥嬉戏于春日水岸,天鸡弃羽于和煦暖风。
注释:¹海鸥:一名江鸥,水鸟名,随潮水上下翻飞。²天鸡:鸟名,丹鸡。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抚化¹心无厌²,览物³(juàn)(mí)重。
译文:与万物同化内心仍是不满足,观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注释:¹抚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自然万物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万物有盛衰荣枯的变化,自己也就随之而产生喜怒哀乐。²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总是看不够。厌,满足。³览物:观赏景物。⁴眷:留恋。⁵弥:更。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不惜去人¹远,但恨莫与同。
译文:不惜古人隐逸去久远,只遗憾今人情志不与同。
注释:¹去人:隐逸之人。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孤游非情叹,赏废¹理谁通?
译文:独游违我真情而慨叹,赏乐废止玄理谁能通。
注释:¹赏废:赏心之事废止,也就是说,再也不能与好友欢会言笑了。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诗,它以从南山往北山经巫湖中的所见为主要描绘对象,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长卷。由于诗人在南山和北山都有住所,故经常往来于两地之间。

  诗的一开始,以“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指出湖中的旅程要行一天。这一天的浮游乐趣,所见佳景自然是不胜抒写的。诗人对此并未用墨,而将笔力放在登岸后的所见之上。当诗人结束水面漂泊,舍舟登岸并以马代步时,别是一种情趣。举目四望,远处的沙诸依稀可辨,驻马依傍于茂林古松之下,放眼远眺。“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这是远景描写,因为离得远,“侧径”显得“窈窕”细小,“环洲”也更见其“玲珑”巧妙。诗人用两个连绵字将陆地水中的景致写活了。 “侧径’’既弯曲细小,便以“窈窕”昵称, “环洲”在湖水的波光潋滟中愈觉高低明灭、娇小别致,故冠之以“玲珑”。然后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改变视觉角度,从听,闻两个侧面写景抒情,“俯视”是参天的乔木,反映出诗人是憩息于阴峰之上,故有俯视乔木的奇笔;“仰聆”是山间大壑中的波声,群岩叠嶂,谷中水流与怪石相搏,在万壑之问激起万千优美的回响。下句“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是对上文的承接。“石横”是指分水岭,水因之分流,这是沟壑中流水声响变化万千的原因;“林密”是对上文“茂松’’的照应,而“蹊绝踪"也正是因为“侧径既窈窕’’之故。谢灵运直睹除沅的风光,当他陷入路绝之境无法更向上攀登时,才会觉得情怀得到畅快的抒泄。只有到了险峰之巅可以栖迟的地方,他才能纵目四顾,饱览周围的景物。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这两句是用典,是据《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仿改,天地变化,乾坤交泰,造物主使万物丰容繁盛。接下来,用工笔重彩绘出一幅山水图:新竹长出嫩绿的苞芽,芦蒲的初蕊绽出紫色的茸毛。沙鸥在春水江岸嬉戏,美丽的飞禽在和风中上下颓飞。诗人以客观的笔触刻画山水景物,使之历历如在目前。面对这秀丽的大自然,只有与万物同化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以致贪欲无厌。但是对景难排,眷恋人间之美的情感愈加强烈。由于诗人厌倦世态,宁愿离开喧嚣的人境,独处于此深山之中,唯恨憾的是没有古代贤人青甚与同游。既然已是孤居独游,一味伤感而嗟叹便大可不必。这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怀无人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世人莫余知”的遗憾心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692页

nánshānwǎngběishānjīngzhōngzhāntiào--xièlíngyùn

cháodànyángjǐngluòyīnfēng

shězhōutiàojiǒngzhǔtíngmàosōng

jìngyǎotiǎohuánzhōulínglóng

shìqiáomiǎoyǎnglíngcóng

shíhéngshuǐfēnliúlínjuézōng

jiězuòjìnggǎnshēngzhǎngjiēfēngróng

chūhuángbāo绿tuòxīnhánrōng

hǎiōuchūnàntiānnòngfēng

huàxīnyànlǎnjuànzhòng

rényuǎndànhèntóng

yóufēiqíngtànshǎngfèishuítōng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mó)¹
译文: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注释: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惟有门前镜(jìng)¹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注释:¹镜湖:湖泊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杜甫《赠卫八处士》)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2-53

huíxiāngǒushū··èr--zhīzhāng

biéjiāxiāngsuìyuèduōjìnláirénshìbànxiāo

wéiyǒuménqiánjìngshuǐchūnfēnggǎijiùshí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¹进士韩愈,谨(jǐn)再拜言相公²阁下:
译文: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禀告相公阁下:
注释:¹乡贡:唐代由州县考试合格后推选出来贡到尚书省参加进士考试的叫做“乡贡进士”。²相公:对宰相的称呼,“公”是推尊之辞。亦说官至宰相,必然封为“公”,故称“相公”。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¹上书及所著²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dùn,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译文:前些日我曾呈上一封书信和所做的文章,等候您的指示已经十九天了,没有得到回音。我惶恐不安不敢离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我宁愿再次领受意想不到的责备,来要求陈述完我的意见,并向您请教。
注释:¹向:以前,此指上次、前次(韩愈曾在十九天前的正月二十七日第一次上书宰相)。²著:作、写。待命:等待指示。³逃遁:逃走,此指离开。⁴不知所为:不知道该怎么办。⁵复:再,又一次。⁶自纳:自己招惹。⁷不测之诛:不可测度的责罚。诛:责备、责罚。⁸毕:完毕,尽。⁹左右:写信时对对方的尊称。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闻之:蹈(dǎo)水火¹者之求免²于人也,不惟³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¹⁰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¹¹,濡(rú)¹²手足,焦¹³毛发,救之而不辞¹⁴也。若是¹⁵者何哉?其势¹⁶诚急而其情诚¹⁷可悲也。
译文:我听说:陷入水火之中的人,求人帮忙免除灾难,并不因为那人和自己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呼喊他、指望他。而是希望在他旁边的人,即使与自己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自己死去的,就要大声赶快呼喊,希望他施行仁义。那在他旁边的人,听见他的呼声和看见这种情形,也不会因为和他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保全他的生命。即使与他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他死去的人,就要拼命跑去用尽力气,弄湿手脚,烧焦毛发,救起他而不会去躲避。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那情形确实危急,他的心情确实叫人可怜。
注释:¹蹈水火:遭遇到水灾、火灾。蹈:践踏,此指遭遇。²免:免除灾害。³惟:只,仅仅。⁴将:表示假设之词。⁵介于其侧:处在或接近他身旁。介:处于,接近。⁶苟:假如。⁷疾呼:急速地喊叫。⁸仁:作动词,施以仁爱。⁹彼:那个。¹⁰往而全之:上前搭救保全他。¹¹狂奔尽气:快步奔跑使尽力气。¹²濡:沾湿,润泽。¹³焦:烧焦,被火烧。¹⁴辞:推卸。¹⁵是:这,这样。¹⁶势:形势、趋势。¹⁷诚:实在,的确。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愈之强学力行¹有年²矣。愚不惟³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jì)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yú)?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ruò)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¹⁰以为仁人¹¹乎哉?不然,若¹²愈者,亦君子之所宜¹³动心者也。
译文:我努力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有好些年了。我没有考虑道路的艰险和平坦,一直前行没有停止过,以至于陷于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中,那种情形既危险又急迫,我已经大声赶快呼喊了,阁下大概也听见和看见了,您是前来救我呢?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有人向您说:“有人看见被水淹和被火烧的人,虽然有可以救人的办法却始终没有去救。”阁下您认为他是个仁义君子吗?如果不这样认为,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君子应该动心同情的了。
注释:¹强学力行:奋发学习,努力实践。²有年:多年。³惟:想,考虑。⁴险夷:危险和安全。这句话的意思是,愚笨从不考虑道路的危险和平安。⁵息:停止。⁶既:已经。⁷亟:急迫。⁸爇:点燃,焚烧。⁹道:办法,能力。¹⁰且:将。¹¹仁人:仁爱的人。¹²若:如,像。¹³宜:应当。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或谓愈:“子¹言则然²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³?”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¹⁰有自布衣¹¹蒙抽擢(zhuó)¹²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¹³、观察使¹⁴及防御¹⁵营田诸¹⁶小使¹⁷等,尚得自举判官¹⁸,无间¹⁹于已仕²⁰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²¹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²²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²³。今布衣虽贱²⁴,犹足以方²⁵乎此。情隘(ài)²⁶辞蹙(cù)²⁷,不知所裁,亦惟²⁸少垂怜²⁹焉。
译文:有人对我说:“你的话是对的,宰相是了解你的,只是时机不许可,怎么办呢?”我认为他不会讲话,实在是他的才能不值得我们贤明宰相的推荐罢了。至于所说的时机,本来就是处在上层地位的人所造成的,并不是上天安排的。前五六年时,宰相向上推荐,尚且有从平民中提拔的,这和今天难道时机不同吗?况且节度使、观察使和防御使、营田使等地位较低的官员,还能够自己荐举判官,而没有区分他已经做过官还是没有做过官的。何况是宰相,我们君主所尊敬的人,却能说“不可”吗?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今天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我的情况窘迫,言辞急切,不知道怎样斟酌才合适,只希望您稍微能施以爱惜人才的心。
注释: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韩愈。²然:对,正确。³时不可:时机不允许。⁴何:奈何,怎么办。⁵窃:私自。⁶不知言者:不了解情况的人,不懂情况的人。⁷材:同“才”。⁸固:本来。⁹荐闻:向上推荐。闻:奏闻。¹⁰尚:且。¹¹布衣:平民。¹²抽擢:选拔提升,提拔。¹³节度:节度使,掌管边疆地区军务、财政的大臣。¹⁴观察使:掌管州县官吏政绩、兼管民事的长官。¹⁵防御:防御使,掌管军事的长官,多有当地刺史兼任。¹⁶营田使:掌管军队屯垦的官员。¹⁷小使:与节度使、观察使相比较,地位、权力都小得多的官员,此指防御使、营田等。¹⁸判官: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的属官。¹⁹间:区别。²⁰仕:做官。²¹君:皇帝。²²进人:推荐人才。进:举荐,推荐。²³管库:管理仓库的人。《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赵文子在管仓库的人中提拔了七十多名人才。²⁴贱:卑贱、低下。²⁵方:比,比拟。²⁶隘:窘迫。²⁷蹙:紧迫、急促。²⁸惟:希望。²⁹垂怜:加以怜惜。
愈再拜。
愈再拜。
译文:韩愈再拜。

  在古代,一个地位低下的读书人,为了能进入仕途、获取更大的现实利益,有时必须走攀附权贵之路。年轻时候的韩愈中进士四年却一直不得仕进,所以他给当时的宰相写信,想以文章打动宰相,以求取到宰相的引荐和提拔。《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是韩愈写给宰相的第二封信,信中以动人之笔,比喻自己处境艰难如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试图以此来打动宰相。文章紧扣“势”、“ 时”着笔,运用比喻、设问、反驳等手法,将个人的思想写得振振有辞,跌宕起伏。作者很讲究行文变化,尤其恳切的言辞将其迫切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文既反映了封建统治下扼制人才的社会环境和人情冷暖,同时也展现了封建文人乞求仕进的窘态。

参考资料:
1、 吴乘权(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浙江:.,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卷八-第六篇次

hòushíjiǔshàngzǎixiàngshū

hán tángdài 

    èryuèshíliù qiánxiānggòngjìnshìhán jǐnzàibàiyánxiànggōngxià 

    xiàngshàngshūsuǒzhùwénhòu dàimìngfánshíyòujiǔ mìng kǒnggǎntáodùn zhīsuǒwéi nǎigǎnzhīzhū qiúshuō érqǐngmìngzuǒyòu 

    wénzhī dǎoshuǐhuǒzhězhīqiúmiǎnrén wéixiōngzhīài ránhòuérwàngzhī jiāngyòujièzhě suīsuǒzēngyuàn gǒuzhìzhě jiāngshēngérwàngrénzhī jièzhě wénshēngérjiànshì wéixiōngzhīài ránhòuwǎngérquánzhī suīyòusuǒzēngyuàn gǒuzhìzhě jiāngkuángbēnjìn shǒu jiāomáo jiùzhīér ruòshìzhězāi shìchéngérqíngchéngbēi 

    zhīqiǎngxuéxíngyòunián wéidàozhīxiǎn xíngqiě dǎoqióngè饿zhīshuǐhuǒ wēiqiě shēngér xiàwénérjiànzhī jiāngwǎngérquánzhī jiāngānérjiù yòuláiyánxiàzhěyuē  yòuguānshuǐérruòhuǒzhě yòujiùzhīdào érzhōngzhījiù  xiàqiěwéirénrénzāi rán ruòzhě jūnzhīsuǒdòngxīnzhě 

    huòwèi  yánrán zǎixiàngzhī shí  qièwèizhīzhīyánzhě chéngcáinéngdāngxiánxiàngzhīěr ruòsuǒwèishízhě zàishàngwèizhězhīwéiěr fēitiānzhīsuǒwéi qiánliùniánshí zǎixiàngjiànwén shàngyòuméngchōuzhuózhě jīnshízāi qiějīnjié guāncháshǐ使fángyíngtiánzhūxiǎoshǐ使děng shàngpànguān jiànshìwèishìzhě kuàngzàizǎixiàng jūnsuǒzūnjìngzhě éryuē zhījìnrénzhě huòdào huòguǎn jīnsuījiàn yóufāng qíngài zhīsuǒcái wéishǎochuíliányān 

    zàibài 

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萋芳草愁千里。
(nóng)¹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²,行乐东风里。落尽杨花春满地,萋(qī)萋芳草愁千里。
译文:我是这江南浪荡才子,穿着闲居的常服,在这春风中尽情玩乐。杨花落尽,芳草乐乐,勾起了我满腹愁绪。
注释:¹侬:古吴语,指我。²乌帽青鞋:闲居的常服。
扶上兰舟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扶上兰舟¹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é)²翠。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吹下相思泪。
译文:(我)醉眼迷蒙中被人扶上了游船,看到暮色斜阳下,青山相对,宛如美女之眉黛;船上的人正在湖光山色的掩映下,载歌载舞,一派欢乐景象。山色妩媚,歌欢舞美,面对此情此景,我却不禁潸然泪下。
注释:¹兰舟:船之美称。²双蛾:双眉。以上二句以青山喻眉,二者相映,益显其美。

  此词寄托的是一种“黍离之悲”,即故国之思,同时也寓有一种年华虚度的伤感。词中叙事、写景、抒情交错而下,化用前人诗句也浑然天成,如自己出,因而饶有流动自然之美。

  起唱直叙春游情事:“侬是江南游冶子,乌帽青鞋,行乐东风里。”“游冶子”犹言浪荡子,“乌帽青鞋”是山野之人的服饰,词人的言语虽然豪纵,心情却甚凄苦。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云:“若耶溪,云门寺,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又陆游《东阳道中》诗云:“风吹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醉斑。”语既出此,意亦近之。赵孟頫本是赵宋王孙,如今却在浪迹江湖,心中怎能没有感慨?所以自称为“行乐东风里”的“游冶子”,其实是百无聊赖的自嘲自笑,其中隐含着一种难言之痛。

  续拍描绘眼前光景:“落尽杨花春满地,凄凄芳草愁千里。”屈原《离骚》有句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里也隐喻着同样的感慨——杨花都已落尽,桃李当更无花,明明是春已去,却还说“春满地”,可见惜春之意极痴,在春已难寻之时,仍将满地杨花看做春的存在,如此婉言“落尽杨花春满地”,比直说“落尽杨花春已去”更觉伤心。以草寓愁,古来多有,如南唐李煜《清平乐》词云:“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萋萋芳草”语出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词人用此,亦寄寓着王孙流落的悲哀,芳草萋萋,一望无际,正如愁思的茫远,所以说“愁千里”。

  重起转写游湖情景:“扶上兰州人欲醉,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兰舟”即木兰舟,南朝任昉《述异记》言浔阳江七里洲有鲁班造木兰舟,故用为船的美称。“双蛾”即双眉,因女子之美细长弯曲,犹如蚕蛾的触须,故美称为蛾眉。“扶上兰州人欲醉”上承“行乐”一语,谓被人扶上游船时已有醉意,可见此前“行乐”颇为恣肆。“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远处的青山在落日余晖中色浓如黛,与船上歌女的翠梅遥相映衬,本是山美人美,但与“日暮”连在一起,又微微透漏出一种“美人迟暮”的忧伤。情融景中,耐人寻味。

  结拍翻出心中悲感:“万顷湖光歌扇底,一声催下相思泪。”“歌扇”是歌舞女郎用来传情饰态的彩扇,“相思泪”本指苦思情侣之泪,借指怆怀故国之泪。万顷湖光都展现在歌扇之下,景象十分瑰丽壮阔。一声歌起便催落相思之泪,情绪又异常凄苦悲凉。这样以清歌美景托出仇恨哀伤,尤见情思厚重,意境深远,言辞有尽而韵味无穷。

  这首离别相思词,上片写游子游乐逍遥的神态,接着点出对情人的思念使他“愁万里”;过片忆起离别饯行,酒入愁肠,人已半醉;结句“一声催下相思泪”,把全词情感推向高潮,成为点题之笔。此词妙在写送别场面并未直接写情人,而只以男子口气道出,“扶上兰舟”一句告诉读者,送行的情人扶他上船,挥手而别,一时难忍相思泪。至此全词结束,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

参考资料:
1、 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52-53
2、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55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