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诗成集,西来见未曾。
金徽想流水,玉井定层冰。
呵护山灵惜,流传纸价增。
石湖千载托,密密续前灯。
暇日诗成集,西来见未曾。
金徽想流水,玉井定层冰。
呵护山灵惜,流传纸价增。
石湖千载托,密密续前灯。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中兴诸将¹收山东²,捷书夜报清昼同³
译文:中兴的将领们收复了山东,捷报昼夜向朝廷传送。
注释:¹诸将:指广平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²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³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¹广传闻一苇过²,胡³危命在破竹中
译文:黄河虽广听说一苇便可渡过,胡命危亡就像在破竹之中。
注释:¹河:指黄河。²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³胡:指叛将史思明等。⁴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zhǐ)¹(yè)²不日得,独任³朔方无限功。
译文:残留一座邺城不几天就可攻下,专任朔方军建立了无限勋功。
注释:¹祗残:只剩。²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³独任:只任用。⁴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京师皆骑汗血马¹,回纥(hé)(wèi)²肉葡萄宫³
译文:京城里尽是骑着汗血马的士兵,回纥兵喂肉在蒲萄宫。
注释:¹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²餧:同“喂”。³蒲萄宫:即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已喜皇威清海岱¹,常思仙仗²过崆(kōng)(tóng)³
译文:已经欢庆皇威扫清海岱,常常想起御驾经过崆峒。
注释:¹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²仙仗:皇帝的仪仗。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三年笛里关山月¹,万国²兵前草木风³
译文:三年来横笛吹奏《关山月》,在各路大军面前草木都会生风。
注释:¹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²万国:即万方。³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成王¹功大心转小²,郭相³谋深古来少。
译文:成王功劳大了反而更小心,郭相深谋远虑古来很少。
注释:¹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²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³郭相:郭子仪。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司徒¹清鉴²悬明镜,尚书³与秋天杳
译文:司徒洞察秋毫恰似悬起明镜,尚书气质可与秋天比高。
注释:¹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²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³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⁴气:气度。⁵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二三豪俊¹为时出²,整顿乾坤济时³
译文:这二三位豪俊都为时而出,把整顿乾坤救济时世的大事办了。
注释:¹二三豪俊:指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等。²为时出:应运而生。³济时:救济时危。⁴了:完毕。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东走无复忆鲈鱼¹,南飞觉有安巢鸟²
译文:往东走不再为了想鲈鱼,往南飞看到有安居巢中的禽鸟。
注释:¹“东走”句:翻用西晋张翰的话,意谓现在不必像张翰那样避乱,可以放心做官了。《世说新语》:“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²“南飞”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一般人民也有家可归。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青春复随冠冕(miǎn)¹²,紫禁正耐³烟花绕。
译文:春天又随皇帝来到长安,紫禁城正好烟花飞绕。
注释:¹冠冕:指上朝的群臣。²入:指进入皇宫。³正耐:正相称。⁴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鹤禁¹通宵凤辇(niǎn)²备,鸡鸣问寝³龙楼晓。
译文:太子乘车通宵待发御驾也齐备,鸡鸣问寝到龙楼时正天晓。
注释:¹鹤禁:太子的车。²凤辇:天子之车。³问寝:问候起居。⁴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攀龙附凤¹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²
译文:攀龙附凤气势无人能比拟,天下变化成那么多侯王。
注释:¹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唐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唐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²化为侯王:形容唐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汝等¹岂知蒙帝力²,时³来不得夸身强
译文:你们难道不知是依仗皇帝力量?时运来到不该自夸身强。
注释:¹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²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³时:时运。⁴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关中既留萧丞相¹,幕下复用张子房²
译文:关中留下了萧丞相,幕下又起用了张子房。
注释:¹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²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张公¹一生江海客²,身长九尺须眉苍。
译文:张公一生本来志在四海,身高九尺须眉苍苍。
注释:¹张公:指张镐。²江海客:指张镐“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征起¹适遇风云会¹,扶颠³始知筹策良。
译文:应召出生恰逢风云际会,扶持危局方知他策划精良。
注释:¹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²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³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青袍白马¹更何有²,后汉今周³喜再昌
译文:“青袍白马”的侯景之流还留下什么?国家像后汉东周般欢庆再盛昌。
注释:¹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²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³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⁴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寸地尺天¹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译文:天地间处处都入贡,奇异的祥瑞争相进送。
注释:¹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不知何国致白环¹,复道诸山得银瓮(wèng)²
译文:不知从哪个国家弄来白环,又说在那些山里得到银瓮。
注释:¹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²银瓮:银质盛酒器。《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隐士休歌紫芝曲¹,词人解²撰河清颂³
译文:隐士们不再歌唱《紫芝曲》,诗人们懂得撰写《河清颂》。
注释:¹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²解:懂得。³河清颂: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鲍照所作《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田家望望¹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译文:农民急切盼望不要干旱,布谷处处鸣叫催促春种。
注释:¹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qí)上健儿¹归莫懒,城南思妇²愁多梦。
译文:淇上的健儿赶快归来莫懒散,城南的思妇忧愁多入梦。
注释:¹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邺城附近。²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安得壮士挽天河¹,净洗甲兵²长不用。
译文:哪里能得到壮士引来天河水,洗干净甲兵永远不再使用。
注释:¹天河:即银河。²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78-480
雨渍花零,红散香凋池两岸。
雨渍(zì)¹花零²,红散香凋池两岸。
注释:¹渍:浸泡、淋湿。²零:飘零、零落。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别情遥,春歌断,掩银屏。
孤帆早晚离三楚,闲理钿筝愁几许。
孤帆别晚离三楚¹,闲理钿(diàn)²愁几许³
注释:¹三楚:古地域名,所指范围说法有异。秦汉时分战国楚地为三楚。此用“三楚”,泛指江陵一带。²钿筝:以金箔所饰的筝。³愁几许:多少愁之意。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曲中情,弦上语,不堪听!
这首词写别后愁思。上片头两句用“花零”、“红散香凋”,既烘染离去的景况;又隐喻女主人公的凄楚;“别情遥”三句写别后歌断、屏掩的愁苦。下片“孤帆”句是女主人公对离去人的想象,殷勤厚挚,隽永感人。“闲理”四句,本想理筝遣愁,无奈声增愁怨,思绪更乱。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桃,其实之¹(yáo)²。心之³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hé)¹⁰¹¹勿思!
译文: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鲜桃,那些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低唱着伤心曲浅吟着歌谣。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清高孤傲。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为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注释:¹之:犹“是”。²肴:吃。“其实之肴”,即“肴其实”。³之:犹“其”。⁴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⁵士:古代对知识分子或一般官吏的称呼。⁶彼人:那人。⁷是:对,正确。⁸子:你,即作者。⁹何其:为什么。其,作语助词。¹⁰盖:通“盍”,何不。¹¹亦:作语助词。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jí)¹,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²以行国³。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wǎng)。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译文:园子里的小枣树枝繁叶茂,那些鲜美的果实可吃个饱。但我内心里充满忧伤情怀,姑且到广袤田里转悠一遭。那些不理解我痛苦的人啊,肯定说我书呆子是大傻冒。这些通达之人说的很对啊,但请你告诉我怎么办才好?我内心里无尽的忧伤情怀,普天下之人你们谁能知道!你们谁能真正理解我心啊,我还是不要空自伤怀的好!
注释:¹棘:指酸枣。²聊:姑且。³行国:离开城邑,周游国中。“国”与“野”相对,指城邑。⁴罔极:无极,无常,妄想,没有准则。

  这首诗语言极明白,表现的思想感情也很清楚,然而对诗人“忧”什么,时人为何不能理解他的“忧”,反认为他骄傲、反常,难以找到确切答案。同时他自称“士”,而“士”代表的身份实际并不确定,《诗经》中三十三篇有“士”字,共54个,仅毛传、郑笺就有多种解释,如:“士,事也”,指能治其事者;“士,卿士也”;“士者,男子成名之大号也”;“士者,男子之大号也”;“言士者,有德行之称”;“士,军士也”;“他士,犹他人也”等,所以这个自称“士”的诗人是何等角色,很难认定。与之相应,对此篇的主旨就有了多种臆测:《毛诗序》谓“刺时”,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作实为“晋人忧献公宠二骊姬之子,将黜太子申生”;丰坊《诗说》说是“忧国而叹之”;季本《诗说解颐》以为是“贤人怀才而不得用”;牟庭《诗切》以为是“刺没入人田宅也”。今人或说“伤家室之无乐”,或说“叹息知己的难得”,或说“没落贵族忧贫畏饥”,或说“自悼身世飘零”,或说“反映了爱国思想”,不一而足。《诗经选注》说:“我们从诗本身分析,只能知道这位作者属于士阶层,他对所在的魏国不满,是因为那个社会没有人了解他,而且还指责他高傲和反覆无常,因此他在忧愤无法排遣的时候,只得长歌当哭,自慰自解。最后在无可奈何中,他表示‘聊以行国’,置一切不顾了。因此,从诗的内容和情调判断,属于怀才不遇的可能性极大。”故指此为“士大夫忧时伤己的诗”。

  此诗两章复沓,前半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半六句则完全重复。两章首二句以所见园中桃树、枣树起兴,诗人有感于它们所结的果实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无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贡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因而引起了诗人心中的郁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着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他无法解脱心中忧闷,只得放声高歌,聊以自慰。《毛诗序》说:“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位正是因为歌之不足以泻忧,决定“聊以行国”,离开他生活的这个城市,到别处走一走,看一看。这只是为了排忧,还是想另谋出路,无法测知。但从诗的五六句看,他“行国”是要换一换这个不愉快的生活环境,则是可以肯定的。诗云:“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罔极)。”诗人的心态似乎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忧虑,特别是他的行为,国人无法理解,因此不免误解,把他有时高歌,有时行游的放浪行动,视为“骄”,视为“罔极”,即反常。诗人感到非常委屈,他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所以七、八两句问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展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最后四句:“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因而悲伤的只是世无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说“其谁知之”,表现了他深深的孤独感。他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时人“理解”罢了,然而这一丁点的希望,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来自慰自解。全诗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感觉,风格沉郁顿挫。

  这首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和六言,句法参差。押韵位置两章诗相同,前半六句韵脚在一、二、四、六句末;后半六句换韵,韵脚在七、八、十、十一、十二句末,并且十、十一两句重复,哀思绵延,确有“长歌当哭”的味道。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09-211

yuányǒutáo

míng xiānqín 

yuányǒutáo shízhīyáo xīnzhīyōu qiěyáo zhīzhě wèishìjiāo rénshìzāi yuē xīnzhīyōu shuízhīzhī shuízhīzhī  
yuányǒu shízhīshí xīnzhīyōu liáoxíngguó zhīzhě wèishìwǎng rénshìzāi yuē xīnzhīyōu shuízhīzhī shuízhīzhī  
有医者, 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酬。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有医者, 自称善¹外科。一裨(pí)²阵回³,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阵并州剪,剪去矢(shǐ)¹⁰,跪而请酬(chóu)¹¹。裨将曰:“镞(zú)¹²在膜内须亟¹³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¹⁴¹⁵我。”裨将曰:“呜呼,世直¹⁶有如是欺诈之徒。”
译文: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有一个副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中,深入到肌肉里了,请(那)医生医治。医生就拿剪刀剪去了箭,然后跪在地上讨要酬劳。副将说:“箭头还在肌肉里,请先医治。”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应该要求我”。副将说:“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的人。”
注释:¹善:这里有精通的意思。²裨将:副将。³阵回:从阵地回来。⁴中:击中。⁵流矢:飞来的箭。⁶膜:这里指皮肉。⁷延使治:请这位外科医生治疗。延:邀请。⁸阵:拿着。⁹并州:古代地名,生产锋利的刀剪。¹⁰矢管:箭杆。¹¹请酬:请求赏钱。¹²簇:箭头。¹³亟:赶快。¹⁴并:一起。¹⁵责:要求。¹⁶直:竟。
我们做事可不要像他那样不从实际出发,只从表面看问题,而要认真负责,讲求实效,并千万不要上骗子的当。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花隔铜壶¹,露晞(xī)金掌²,都门十二³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miǎo)。烟轻昼永,引莺(zhuàn)上林,鱼游灵沼¹⁰。巷陌¹¹乍晴¹²,香尘¹³染惹,垂杨芳草。
译文:花草遮掩了漏壶,承露盘上的露水已被晒干,京城已是清晨时分。这里风光烂漫,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这时的烟雾变轻很容易就消散,昼长夜短,引来黄莺唱响汴京园林,鱼儿在水塘中嬉游。天气刚刚晴朗起来,京城的街道上香尘飘落到两边的垂杨芳草。
注释:满朝欢:词牌名,共有两种体式,一体为双调一百零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一体为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此首《满朝欢·花隔铜壶》为第一体。¹铜壶:即漏壶,古时用来计时的器物。²露晞金掌:承露盘上的露水已经晒干了。晞,晒干。金掌,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的铜盘。汉武帝时为了祭奠太乙真人,供奉神灵,修建了通天台,上有承露盘,用来承接仙人玉杯的露水。³都门十二:京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用来指代京城。⁴清晓:清晨太阳上山时分。⁵偏爱春杪: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春杪,即春末,春夏两季之交的时候。⁶昼永:昼长夜短。⁷引莺:引来黄莺。⁸啭:鸟叫的声音。⁹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汉代,后又经汉武帝修葺扩建,成为皇帝春秋打猎的专用场所,这里用来指代宋都汴京的园林。¹⁰灵沼:水塘的美称。¹¹巷陌:大街小巷,这里专指京城的街道。¹²乍晴:天气刚刚晴朗起来,此处意在强调天气晴朗,并不是说在此之前都是阴天。¹³香尘:指女子走路带起的尘土。女子涂脂抹粉,香气扑面,以至于走路时带起的尘土也散发着芳香。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因念秦楼¹彩凤²,楚观³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fēi)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译文:思念秦楼楚观的彩凤和朝云,以往曾沉迷于她们的歌笑。分别已数年,偶然忆起昔日的盟誓重回故地。物是人非,她们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只看见朱扉悄悄关闭,整日默默伫立门前,得到的只是凄楚和惆怅。
注释:¹秦楼:妓院的美称。²彩凤:人名。³楚观:即楚馆,也是妓院的一种称呼。⁴朝云:人名,另一位妓女的名字。⁵人面桃花,未知何处:物是人非,彩凤和朝云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人面桃花,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用以指代美人好景。⁶尽日:整整一天,从早到晩。⁷凄凉怀抱:凄楚和惆怅的心情。

  这是一首相思词,是一首感春怀人之作,主要描写词人对两位红颜知己的思念之情。词人寓居他乡后在春日重返京城,因为思念以往青楼的两位情人,便前往探望叙旧,谁知寻人不遇,两位红颜知己不知为何搬离了住处,已经杳无音信了。词人心中的怅惘和凄凉无以言表,只好写下这首词,以抒发感怀。

  词的上片描绘了京都的明媚春光,笔调活泼灵动。词由写景起笔。“花隔铜壶,露晞金掌”二句描绘了鲜花盛开、露水初干的晨景。“都门十二清晓”总束前两句,并交代了特定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感受。以暮春晨光抒发诗人了对美景的热爱以及愉快的心情。

  词的片转而写对昔日两位红颜知己的相思,“思念”二字承上启下,词意由春景转为感春怀人。“秦楼彩风”、“楚观朝云”点出了所思之人,“往昔曾迷歌笑”则写出了自己沉浸在妓家酒寮的浪荡生涯。一个“迷”字,用笔略无含蓄,与其说是在忆旧,不如说是怀念与歌妓们欢聚的美好时光。惟其如此,也才有下面的两句:“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读至此,也许有人会说柳永格调不高,也许有人觉得柳永愿望卑微。柳永作为一性情中人,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回馈,与歌妓的那份感情与回忆固然美好,但一切都已逝去。“人面桃花”句就是借唐崔护清明访女子不见,题诗门扉的典故,表达了桃花依旧,未知人在何处的寂寞、感伤。“桃花”回应上片的春景,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用典而不着痕迹。煞拍二句,感情又进一层,“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绝望。词尾以“凄凉怀抱”结束全词,耐人寻味:词人是为美景不常在以及年华逝去而伤怀,或许也因联想到自己飘零江湖、客居他乡而更觉失意怅然,顿觉人生苍凉,自感身世凄凉。

  这首词的叙事风格直接简单,是柳永惯用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但文字却清新雅致,耐人寻味,并无浅薄之气,此词前半写媚人的春光,笔调轻灵;后半因感春而怀人,笔调渐渐凝重,尤其“人面桃花”数句情真意浓,有无限的感伤和绝望,极动人。

参考资料:
1、 (宋)枊永,(宋)李清照著,古代名诗 名词 名句 精编 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06,第39-43页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01,第61-62页

mǎncháohuān··huātóng--liǔyǒng

huātóngjīnzhǎngdōuménshíèrqīngxiǎofēngguānglànmànpiānàichūnmiǎoyānqīngzhòuyǒngyǐnyīngzhuànshànglínyóulíngzhǎoxiàngzhàqíngxiāngchénrǎnchuíyángfāngcǎo

yīnniànqínlóucǎifèngchǔguāncháoyúnwǎngcéngxiàobiéláisuìjiǔǒuhuānméngzhòngdàorénmiàntáohuāwèizhīchùdànyǎnzhūfēiqiāoqiāojǐnzhùyányíngliáng怀huáib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