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寡嗜欲,颇愿得少闲。尽读未见书,遍寻云外山。
生平寡嗜欲,颇愿得少闲。尽读未见书,遍寻云外山。
往来二十年,昔者盟未寒。妻子见驱迫,低头言作官。
往来二十年,昔者盟未寒。妻子见驱迫,低头言作官。
朝翻朱墨案,暮对藜藿盘。岂无一亩宫,令汝得少安。
朝翻朱墨案,暮对藜藿盘。岂无一亩宫,令汝得少安。
向来栖息地,苔竹奉馀欢。何时二三子,共驾牛车还。
向来栖息地,苔竹奉馀欢。何时二三子,共驾牛车还。
汝实江海人,误令尘土干。旧游在彷佛,欲往当不难。
汝实江海人,误令尘土干。旧游在彷佛,欲往当不难。
但去眼界窄,自然心地宽。
但去眼界窄,自然心地宽。

shǒuxiàèrshǒu--běnzhōng

shēngpíngguǎshìyuànshǎoxiánjǐnwèijiànshūbiànxúnyúnwàishān

wǎngláièrshíniánzhěméngwèihánzijiàntóuyánzuòguān

cháofānzhūànduìhuòpángōnglìngshǎoān

xiàngláitáizhúfènghuānshíèrsānzigòngjiàniúchēhái

shíjiānghǎirénlìngchéngànjiùyóuzàifǎngwǎngdāngnán

dànyǎnjièzhǎiránxīnkuān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9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春水月峡¹来,浮舟望安极²
译文:早春三月,江水汹涌,经过三峡中的月峡,滚滚而来,我在荆州的江面上放舟游荡,极目远望。
注释:¹月峡:即四川巴县的明月峡。峡上石壁有孔,形如满月,故称。²望安极:怎么能望到尽头呢?即一望无际的意思。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正是桃花流¹,依然锦江²色。
译文:江面上桃花漂浮,就像故乡锦江一样,春意盎然。
注释:¹桃花流:即桃花汛,指桃花盛开时候上涨的江水。²锦江:岷江流经成都的一段河流,也称“府内河”。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译文:江水明亮碧绿,浩浩荡荡,沸沸洋洋,与天平齐。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wēi)(yí)¹巴山²尽,摇曳(yè)³楚云行。
译文:两岸的巴山逶迤护水而来,在荆州地界已经与地平齐,倒是楚地的水汽蒸腾,结出巍峨摇曳的云山。
注释:¹逶迤:曲折连绵的样子。²巴山,即大巴山,绵延于川、甘、陕、鄂四省边境。³摇曳,缓慢地飘荡。⁴楚云,荆门古时属楚国,故称荆门一带的云为楚云。两句意为:曲折绵延的巴山至此完全消失,荆门上空云彩在缓慢地飘动。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yīng)¹
译文:沙滩上正在用沙沐浴的大雁只只雪白,出山谷觅食的黄莺漂亮得像花儿一样飞舞。
注释:¹“雪照”两句意为:白沙如雪,映照着集聚的雁群;杨花飘舞,出谷之莺自在地飞翔。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芳洲却已转¹,碧树²森森³
译文:翠绿的沙洲仿佛围绕游船转动,洲上的绿树热情地向我张开了臂膀。
注释:¹却已转,指小船继续前进,芳洲已退向另一方面。却:退。²碧树:绿树。³森森:树木繁盛的样子。⁴迎,迎面来到。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流目¹(pǔ)²烟夕³,扬帆海月生。
译文:放眼望去,江浦上水汽氤氲云集,海上的明月与白帆一起冉冉上升。
注释:¹流目:游目,放眼四面眺望。²浦,水滨。³烟夕:云烟弥漫的傍晚。⁴海月:这里指江月。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江陵识遥火¹,应到渚(zhǔ)²城。
译文:看到江陵城墙上的灯火,就知道快到渚宫城了。
注释:¹遥火:远处的灯火。²渚宫:春秋时楚成王所建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县。“江陵”两句意为:江陵灯火遥遥在望,该是到渚宫城了。

  李白曾以如椽采笔,驱山走海,状物图貌,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雄伟峻峭、明丽清新的画卷,再现了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这些诗篇,流传千古,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首《荆门浮舟望蜀江》,就是由多幅优美生动的画面组成的长江行舟图。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舟中望长江的所见所感,着重描绘长江。诗人放眼四看,从三峡奔腾而来的江水,虽值桃花盛开的春汛时期,但依然清澈如成都的锦江。这是实写,却含蕴着诗人深挚的乡土之情,有《渡荆门送别》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那样一种对故乡的眷恋情意。前六句中一二两句点题,三四两句对长江的描写较为概括,五六两句则作进一步的勾画。第五句以浓丽的色彩加以点染。江水深绿,碧波荡漾,日光照耀,晴空映江,水色天光相辉映,显得异常明净,真是春水碧于天。难怪南宋的大诗人陆放翁赞之为“夺化工之巧”,是“真善状物”的妙笔。第六句描摹江流的动态。滚滚东流的江水,茫茫无际,好像与天相接。这是诗人远望时的深切感受,形诸于诗,不仅使人感到真实,而且觉得生动传神。这两句既从色彩上加以点染,使其明丽如画,又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烟波浩淼的雄姿。这一画面,色彩鲜明,景中有声,飞动壮阔。

  中间六句又是另一幅图画。随着行舟的前进,诗人纵目四观,景物宜人,春光骀荡。连绵的巴山,逐渐消失;万里晴空,白云漂浮,舒卷变化,摇曳多姿;江边,日照白沙,明亮如雪,群雁聚息;岸上,百花盛开,飞出山谷的黄莺,在花丛中穿飞;江中沙洲,芳草萋萋,繁花似锦,和煦的春风,送来扑鼻芳香,但转瞬即过,迎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苍翠繁茂的林木。这里,诗人的彩笔,不仅绘出了绚丽明媚的画卷,而且传达出融于画境的欢快喜悦之情。尤其出色的是,诗人所描画的不是一幅停滞静止的写生画,而是有如一组连续不断的活动的电影镜头,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最后四句是日暮月升的景象,另是一幅画面。诗人舟行一日,日落西山,夜幕已降,远望江边,暮霭沉沉;东方江面,月亮冉冉升起;再遥望江陵,灯火点点,闪烁不定,著名的渚宫城,应该就在这灯火之中。这也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画面,动态感也十分强烈。另外,这一结尾,极有余味,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

  这首五言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从艺术构思看,诗人抓住江中行舟这一特点,顺序写来,“如展图画”。从结构上看,诗人从白昼直写到日落月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表现自然美的各种原始材料,诸如色彩、声音、形状、香气、光线、运动等,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动人画面,并且具有鲜明的动态性,使语言艺术的诗,有着形象艺术的效果。从诗篇的意境上看,诗人融情于景,把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倾注在大好春光的景物描绘中,情景交融,塑造了迥远奔放、明丽雄浑的艺术意境,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参考资料:
1、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巴蜀书社 ,1988-02 .

jīngménzhōuwàngshǔjiāng--bái

chūnshuǐyuèxiáláizhōuwàngān

zhèngshìtáohuāliúránjǐnjiāng

jiāng绿qiěmíngmángmángtiānpíng

wēishānjǐnyáochǔyúnxíng

xuězhàoshāyànhuāfēichūyīng

fāngzhōuquèzhuǎnshùsēnsēnyíng

liúyānyángfānhǎiyuèshēng

jiānglíngshíyáohuǒyīngdàozhǔgōngchéng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采玉采玉须水碧¹,琢(zhuó)作步摇²徒好色³
译文: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注释:¹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²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³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¹
译文: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注释:¹“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夜雨冈头食蓁(zhēn)¹子,杜鹃口血老夫泪²
译文: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注释:¹蓁:同“榛”。榛子可食。²“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蓝溪之水厌¹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译文: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注释:¹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斜山¹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niǎo)²
译文: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注释:¹斜山:陡斜的山坡。²“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村寒白屋¹念娇婴²,古台石磴(dèng)³悬肠草
译文: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注释:¹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²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³石磴:石级;石台阶。⁴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这首诗是写采玉民工的艰苦劳动和痛苦心情。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老夫采玉歌》是李贺少数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义的奇想。如“龙为愁”“杜鹃口血”,是奇特的艺术联想。“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这些诗句渲染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浪漫情趣,体现了李贺特有的瑰奇艳丽的风格。

  从结构上说,诗一开头就揭露统治阶级强征民工采玉,是为了“琢作步摇徒好色”,语含讥刺。接着写老夫采玉的艰辛,最后写暴风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间,他思念儿女的愁苦心情,把诗情推向高潮。这种写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颇见李贺不同凡响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18-1020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雪压冬云¹白絮(xù)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译文:大雪低压着冬云而雪花纷飞,万紫千红一瞬间全都凋谢。
注释:¹雪压冬云:即冬云压雪,指雪稠云低的样子冬云:作诗日期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在冬至后的第四天。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里是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受到寒流控制。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¹吹。
译文:在那高天乌云滚滚寒流湍急的时刻,一丝暖气也会吹走着严冬。
注释:¹暖气:指地热。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í)¹
译文:英雄豪杰面对虎豹熊罴,志不可改,气不可夺。
注释:¹罴:棕熊。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¹苍蝇未足奇。
译文: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只会冻死那些软弱的苍蝇。
注释:¹冻死:是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首联“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冬云压雪,人雪纷飞,万花凋零。这是严寒冬天的景象。但诗人在拟写冬日景象的同时,更是借此喻指当年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1959年到1961年,我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失误,天灾人祸双重磨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到了1962年,苏共赫鲁晓夫集团又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并接连发表反华文章,煽动四十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发表声明,攻击中国共产党。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叫嚣反攻大陆,不断派遣武装特务进行骚扰。在西藏边境,印度当局公然派出军队侵入我国大片领土。一股股反华恶浪,甚嚣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和人士也少了许多,真可谓“万花纷谢一时稀”。“一时稀”,顿时少了,暂时少了。当然,真正美好的事物是不会灭绝的。

  颔联“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滚滚寒流带来了大雪纷飞,这与上联紧密相连,而“大地暖气”拓展了新的内涵。从时间看,1962年12月26日,正是冬至节后第四天,“冬至一阳生”,阴阳变化,寒流中开始透出暖气。从空间看,天地相对,互为依存,互相流转,冷暖对流。对立统一,物极必反,这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辩证规律。颔联具有深刻的哲理,也有内在的寓意。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寒流滚滚”隐喻赫鲁晓夫集团不断掀起的反华逆流,也包括一切反动派的挑衅行径。他们蛮横凶狠,妄图压倒中国人民。然而,“大地微微暖气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自然灾害,并开始纠正一系列失误,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建设方针。到了1962年下半年,经济开始走出低谷。与此同时,对苏共及其他共产党的攻击予以公开答辩,揭露其真面目;自卫反击,粉碎了印度军队的侵略;对其他反动派也予以有力回击。脚踏实地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寒流刮倒,而是勇于迎击,站稳脚跟,健步向前。“滚滚”与“微微”对举亦极具意味,“滚滚”状敌对势力之来势凶猛,“微微”则写我正义之师斗志之持续高昂。

  颈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升华。“大地暖气”是中国人民抗击寒流的努力,这里具象化为英雄豪杰驱除虎豹熊罴。虎豹熊罴都是庞然大物,喻指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拦路虎,既包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也包括一切艰难险阻。“独有”,意为顶天立地,毅然决然,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带有革命者回顾历史经验的含意。“更无”则是前瞻性的,不管发生什么情况,碰到什么困难,都会一往无前,奋战到底。这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崇高的英雄品格,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诗人自己。在革命征途上,战胜过千难万险,到现在,革命仍在发展,战斗未有穷期,革命者应一如既往,毫不畏惧,迎难而上。

  尾联毛泽东以“梅花”,这最寒冷的季节独傲霜雪的中国国花,象征诗人及大中华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毛泽东在这首诗中用了“虎豹”、“熊罴”两个意象指敌人,仅用“梅花”一个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个特色。另外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了诗作大气壮阔的特征。

  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对比的艺术手法。数种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意志。诗人以“白絮”喻满天大雪,以低沉的“冬云”、纷飞的大雪、凋零的“万花”象征险恶的国际环境,以“英雄”“豪杰”象征大无畏的诗人所代表的中国人民,以“虎豹”“熊罴”象征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以“梅花”象征历经磨难更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苍蝇”象征屈从于强权的国家和政党。同时,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对比,一反一正,一丑一美,以反写正,以丑突出美,有效地加强了表达效果。

参考资料:
1、 毛润之.毛泽东选集 .邯郸创建的晋察冀日报社印刷:人民出版社,1944
2、 毛主席.《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阆风歧路连银阙,曾许金桃容易窃。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
(làng)¹歧路²连银阙(què)³。曾许金桃容易窃。乌龙未睡定惊猜,鹦鹉能言防漏泄。
译文:昆仑仙山上的小路通向西王母居住的宫殿,曾经许诺给我的金桃很容易就偷到了。狗还没睡着定会惊醒猜疑,鹦鹉会说话也得防着泄露。
注释:¹阆风:昆仑仙山。²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³银阙:西王母居住的宫殿。⁴金桃:西王母种的仙桃。窃金桃比喻偷情。⁵乌龙:狗。
匆匆纵得邻香雪,窗隔残烟帘映月。别来也拟不思量,争奈余香犹未歇。
匆匆纵得邻¹香雪²。窗隔残烟帘映月。别来也拟不思量,争奈馀香犹未歇³
译文:急匆匆地亲近了一下佳人,隔着窗子,缕缕残惊缭绕,帘子上映着月影。自从分别以来,本不打算思念,奈何佳人的余香还未消散。
注释:¹邻:亲近。²香雪:指女子。³歇:消散。

lóuchūnzhī··shídiào--liǔyǒng

lángfēngliányínquēcéngjīntáoróngqièlóngwèishuìdìngjīngcāiyīngnéngyánfánglòuxiècōngcōngzònglínxiāngxuěchuāngcányānliányìngyuèbiéláiliàngzhēngnàixiāngyóuwèixiē

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天碧罗衣¹拂地垂,美人初着更相宜,宛(wǎn)²风如舞透香肌。
注释:¹天碧罗衣:天蓝色的罗绸衣裙。据说当时蜀地女衣以天蓝色为美。²宛:转。“宛风”,即软风缭绕之意。
独坐含颦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独坐含颦(pín)吹凤竹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²时。
注释:¹凤竹:泛指笙箫一类的管乐。古代将笙箫一类的乐器饰以凤形。²泥人:形容人软弱、痴迷的样子。

  这首词写美人的姿态。上片写她的妆束:碧兰、轻飘、透亮、垂地的罗衣,真如仙女飘行于云彩之间,与白居易“风吹仙袂飘飘举”意境相似。下片写她的神态:吹箫、折花,含颦缓步,有情无力,完全是封建时代士大夫眼中的仕女形象,虽无深刻词意,然有美的图景。

huànshā··tiānluóchuí--ōuyángjiǒng

tiānluóchuíměirénchūzhegèngxiāngwǎnfēngtòuxiāng

zuòhánpínchuīfèngzhúyuánzhōnghuǎnzhéhuāzhīyǒuqíngrén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