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鲦鱼。
兹事不在多,克俭即有余。
俯仰六十载,山城八迁居。
忆昔罢阃幕,始有此屋庐。
鞠躬畚瓦砾,流汗薅茅苴。
前后列花果,左右环图书。
谁令厕朝士,又驾太守车。
大兵革宇宙,乘时沸猱狙。
斸掘坏畦径,抉偷夷庭除。
厨荒败炊爨,室空移贮储。
归来问邻旧,死徒徒欷嘘。
募工淘秽井,课仆通污渠。
旋理短檠灯,复荷长柄锄。
倏忽九寒暑,出入无驴舆。
忍贫不肯仕,人谓回也愚。
今岁事大谬,群贼屠郊墟。
古树伐作薪,野茹挑为蔬。
淡食已数月,穷乃至此欤。
筋力既衰劣,鬓毛苦凋疏。
以今较畴昔,百事皆弗如。
弗如又何嗟,不系天命且。
柴荆永日闭,池亭秋霁初。
朝看白云起,暮对丹霞舒。
独坐心自赏,是身如空虚。
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鲦鱼。
兹事不在多,克俭即有余。
俯仰六十载,山城八迁居。
忆昔罢阃幕,始有此屋庐。
鞠躬畚瓦砾,流汗薅茅苴。
前后列花果,左右环图书。
谁令厕朝士,又驾太守车。
大兵革宇宙,乘时沸猱狙。
斸掘坏畦径,抉偷夷庭除。
厨荒败炊爨,室空移贮储。
归来问邻旧,死徒徒欷嘘。
募工淘秽井,课仆通污渠。
旋理短檠灯,复荷长柄锄。
倏忽九寒暑,出入无驴舆。
忍贫不肯仕,人谓回也愚。
今岁事大谬,群贼屠郊墟。
古树伐作薪,野茹挑为蔬。
淡食已数月,穷乃至此欤。
筋力既衰劣,鬓毛苦凋疏。
以今较畴昔,百事皆弗如。
弗如又何嗟,不系天命且。
柴荆永日闭,池亭秋霁初。
朝看白云起,暮对丹霞舒。
独坐心自赏,是身如空虚。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一夕轻雷落万丝¹,霁(jì)²浮瓦³碧参差
译文: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投射在刚刚被雨洗过的苍翠碧瓦上。
注释:¹丝:喻雨。²霁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³浮瓦:晴光照在瓦上。⁴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有情芍(sháo)¹含春泪²,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注释:¹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²春泪:雨点。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

  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隐晦的反映了诗人由于对宦途命运艰险的恐惧,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7.12(2012.7重印) :第611-612页

chūnshǒu ·èr

qínguān sòngdài 

qīngléiluòwàn guāngcēn 
yǒuqíngsháoyàohánchūnlèi qiángwēixiǎozhī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汉家¹青史²上,计拙(zhuō)³是和亲
译文: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注释:¹汉家:汉朝。²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³计拙:计谋拙劣。⁴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社稷(jì)¹依明主,安危²托妇人。
译文: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注释:¹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²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岂能将玉貌¹,便拟(nǐ)²静胡尘³
译文: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注释:¹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²拟:意欲;打算。³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地下千年骨¹,谁为辅(fǔ)²臣。
译文: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注释:¹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²辅佐:辅助。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末联以斩钉截铁的严峻态度责问: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yǒngshǐ--róng

hànjiāqīngshǐshàngzhuōshìqīn

shèmíngzhǔānwēituōrén

néngjiāngmào便biànjìngchén

xiàqiānniánshuíwèizuǒchén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赤帜¹插城²(fēi),东君³整驾归。
译文:红旗插满城内的窗扉迎接赤帝,太阳神准备驾车携着青帝归去。
注释:¹赤帜:红旗。²城:门扇。³东君:传说中的太阳神。代指春天。⁴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泥新¹巢燕闹,花尽²蜜蜂稀。
译文:泥巴还是新的,燕子巢中欢闹;百花已经开尽,蜜蜂越加稀少。
注释:¹泥新:即新泥。²花尽:花已落尽。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槐柳阴初密,帘栊(lóng)¹暑尚微。
译文:槐树和柳树,绿荫渐渐浓密;窗帘和窗牖,暑气依旧轻微。
注释:¹帘栊: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帘子;窗户。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日斜汤沐¹罢,熟练试单衣²
译文:太阳西斜,洗个畅快惬意的澡后,熟练地试穿起夏天的衣裳。
注释:¹汤沐:沐浴。²单衣:单层无里子的衣服。《管子·山国轨》:“春縑衣,夏单衣。”

xià

yóu sòngdài 

chìzhìchāchéngfēi dōngjūnzhěngjiàguī 
xīncháoyànnào huājìnfēng 
huáiliǔyīnchū liánlóngshǔshàngwēi 
xiétāng shúliànshìdān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自我从宦(huàn)¹,七年在长安²
译文:自从我做官,已经在长安呆了七年了。
注释:¹宦游:做官。白居易从二十八岁时考科举,开始走上入仕道路。²七年:从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白居易均在长安先后参加进士、特科等考试。
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
所得唯元君¹,乃知定交²难。
译文:所交到的朋友只有元稹一个,这才知道成为挚交有多艰难。
注释:¹元君:元稹。²定交:成为挚交。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山上苗¹?径寸无岁寒。
译文:难道没有小人物么?有却经不住一年一度的寒风。
注释:¹山上苗:比喻奸佞小人,以同利为朋。经不得风吹雨打。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岂无要津¹水?咫(zhǐ)尺有波澜。
译文:难道没有身居要职的大人物么?近在咫尺,但脸色说变就变。
注释:¹要津:比喻显要的地位,其本义指水陆冲要之地。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之子¹异于是,久要誓不谖(xuān)²
译文:元稹与他们的不同就是,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誓言。
注释:¹之子:这人,即元稹。²谖:忘记。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译文:像是没有波澜的古井之水,又像是秋天节节分明的竹杆。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¹
译文:我们结为好友已经满三年了。
注释:¹“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说结为好友,已满三年。岁阑,岁终。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译文:二人一起骑马赏花,也一起在雪中共饮。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衡门¹相逢迎,不具²带与冠。
译文:在家中迎接彼此,根本不需要穿戴发带与发冠。
注释:¹衡门:指代白居易长安居所。²具:穿戴。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译文:二人既可以在春日睡到太阳高照,也可以在秋夜畅聊到深夜。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不为¹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译文:二人交好不是因为一起登科,也不是因为同署官位。
注释:¹为:因为。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所合在方寸¹,心源¹无异端。
译文:只是因为二人心意相契合,内心深处没有异念杂想。
注释:¹方寸:指心。²心源:内心。

  这首诗通过写二人一同出游,一起饮酒,畅谈至深夜的经历,写出作者对元稹的欣赏之情,以及对他们友谊的珍惜之情。诗句短小精悍,情真意切。

  从这首诗可以见出,诗人在长安做官的这几年,在交友方面是有教训的,他曾真诚地想结交一些年相若道相近的同辈人,但在政治的风浪中很多人都放弃了自己的节操,也曾为了事业、前途而去攀附过一些达官贵人,但人家时不时地给脸色看。正是在诗人处于交友的怪圈时,元稹出现了。

  元稹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之一,二人同登科,同署官,又有同样的文学观念,他们共同倡导了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史称“元白”,是彼此一生的知己。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与元稹的友情。唐诗中吟咏友情的诗很多,此诗当属其中佳作之一,诗中所谓“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的生活情状,是二人交游生活的生动描绘。只有相知甚深的朋友,才能如此不拘俗礼。这样的生活大有出世之感,充满了一种士大夫式的理想情致。在这样的描写之后,篇末突然一个简括的收笔,点出了二人友谊的实质:“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只有知心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当是亘古不变的交友之道。

  “有节秋竹竿”是全诗的主旨。元稹在后来的和诗中,也拈出此句着笔。这是元白彼此对“孤且直”的赞许,也是元白为人处世做官的原则,足以说明元白的相同志趣及其在当时刚正不阿的处世态度。

参考资料:
1、 费如明选注.唐宋诗词赏析 白居易诗赏析:海南出版社,1997年09月第1版:第13页
2、 张黔,吕静平著.白居易诗赏读:线装书局,2007.4:第35页
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¹,渡口小艇²滚入沙滩坳(āo)³
注释:¹梢:树梢。²小艇:轻便小船。³坳:低凹的地方。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¹暗上书窗敲。
注释:¹疏影横斜:出自宋林逋《山园小梅》之一有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乃谓物影稀疏。
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半枯半活几个擫(yè)¹蓓蕾²,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注释:¹擫:以指按捺。²蓓蕾:花苞,含苞未放的花。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¹
注释:¹嘲:本意为调笑,此处作歌咏、吟咏解。
本公这首《九字梅花咏》流传甚广,同代中即获盛誉。《风月堂杂志》载:大书画家赵子昂与本公为方外至交,对本公赞赏备至,翰林学士冯子振却不以为然。赵子昂强拖本公同访冯子振,冯出示自己所作《梅花百咏诗》,颇有炫耀之意。本公一览,走笔亦成百首。冯子振仍未认可。本公出此《九字梅花咏》求和,冯悚然久之,难以下笔。乃服输并致礼,遂成知交。这首诗用浓重的笔墨描绘寒梅忍受西风,含苞欲放的生动姿态。以诗喻人,提醒人们也要坚守自己的节操,保持自己的本性。

jiǔméihuāyǒng--míngběn

zuó西fēngchuīzhéqiānlínshāokǒuxiǎotǐnggǔnshātānào

qiáoméihánjiǎoshūyǐnghéngxiéànshàngshūchuāngqiāo

bànbànhuóbèilěikāiwèikāishùdiǎnhánxiāngbāo

zòng使shǐhuàgōngmiàosuōshǒuàiqīngxiāngxīnshīch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