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欲不怕泥行,春半曾无十日晴。
老眼看花如隔雾,只消卧听卖花声。
小楼欲不怕泥行,春半曾无十日晴。
老眼看花如隔雾,只消卧听卖花声。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鉴诫录》
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¹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似不见。时韩吏部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²,俄³为宦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鉴。”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鉴诫录》
译文:有一天,(贾岛)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他开始是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也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用手做着推的动作,又做着敲的动作。不知不觉就走了半坊路,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贾岛却好似看不到一般。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清正严肃,出行时威势震动一路。贾岛不知不觉一直走到 (韩愈) 仪仗队的第三对,还在不停地做(推和敲的)手势。于是他被( 韩愈)左右的侍从推下了驴子,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方才醒悟过来。侍从想要责罚他,贾岛一一详细回答:“我偶然得了一联,吟到一个字没有定下来,神游到了诗中,以致于冲撞了您。我不是故意导致这个过失的,希望您明鉴。”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注释:¹炼:锤炼,引申为反复思考。²已:停止。³俄:不久,指时何短。⁴具对:一一详细回答。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译文: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
注释:午枕:即午睡。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相乳亦相酬。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禽¹相乳亦相酬。
译文:野草花开花落,鸣鸠仍相乳相酬。
注释:¹鸣禽:为雀形目鸟类,种类繁多。鸣禽善于鸣叫。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旧蹊(xī)¹埋没开新径,朱户欹(qī)²见画楼。
译文:旧时的小路已被杂草掩盖只能另辟小径,朱红色大门歪歪斜斜隐约可见其后的雕廊画楼。
注释:¹蹊:小路。²敧斜:歪斜不正。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译文:想要痛饮一杯只憾无人对饮,只能看着眼前的颓败景象感叹物是人非,心中一时愁绪难平。

zhěn--wángānshí

bǎiniánchūnmèngyōuyōuchuīxiāoxiàngliú

cǎohuāháiluòmíngqínxiāngxiāngchóu

jiùmáiméikāixīnjìngzhūxiéjiànhuàlóu

bēibànyǎnkànxìngfèi使shǐrénchóu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
琪树¹罗三殿,金龙抱九关²。上清³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
译文:玉树分布于神仙居住的宫殿,龙形金铺首守护着天门。西王母居住的上清府有神仙名册,记载并统领群仙。群仙乘五色祥云前来朝拜。
注释:¹琪树:神话中的玉树。²九关:指九重天门。³上清:道家幻想的仙境,为三清境之一。⁴五云:五色的祥云。
昨夜紫微诏下。急唤天书使者。令赍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昨夜紫微诏(zhào)¹下。急唤天书使者。令赍(jī)²瑶检³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译文:昨夜天帝下诏书,紧急呼唤传递天书的使者,传令馈赠天书降下祥瑞的云霞,重新赐予汉黄家。
注释:¹紫薇诏:天帝的诏书。²赍:馈赠。³瑶检:此指天书。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花鸭¹无泥滓(zǐ)²,阶前³每缓行。
译文:花鸭身上洁净无泥渣,常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注释:¹花鸭:水禽。²泥滓:泥渣。³阶前:一作“中庭”。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译文: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不觉群心妒,休牵¹众眼惊。
译文:浑然不觉众鸭的惊猜与嫉妒,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注释:¹牵:惹得。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稻粱¹²汝在,作意莫先鸣³
译文: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先出声。
注释:¹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²沾:沾受恩惠。³先鸣:比喻直言。

  这是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阶前徐行,羽毛独立,黑白分明。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鸣”,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这首诗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

  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

  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288-290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jiù)¹郁岧(tiáo)(yáo)²,龙宫³锁寂寥。
译文: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注释:¹鹫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²岧峣:山高而陡峻的样子。³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¹
译文: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注释:¹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¹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译文: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注释:¹桂子:即桂花。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mén)¹登塔远²,刳(kū)³木取泉遥
译文: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注释:¹扪萝:攀援藤萝。扪,持、执。²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³刳:剖开。⁴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霜薄花更发¹,冰轻叶未凋²
译文: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注释:¹更发:(开得)更加旺盛。²凋:凋落。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sù)¹²³,搜对涤(dí)烦嚣
译文: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注释:¹夙龄:年轻的时候。²尚:喜欢。³遐:远。⁴异:奇异的美景、胜地。⁵搜:寻求。⁶涤:洗涤。⁷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¹
译文: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注释:¹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língyǐn--sòngzhīwèn

jiùlǐngtiáoyáolónggōngsuǒliáo

lóuguāncānghǎiménduìzhèjiāngcháo

guìziyuèzhōngluòtiānxiāngyúnwàipiāo

ménluódēngyuǎnquányáo

shuāngbáohuāgèngbīngqīngwèidiāo

língshàngxiásōuduìfánxiāo

dàitiāntáikànshíq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