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未来事,先天逆已知。
卦中无不有,却要后天推。
万古未来事,先天逆已知。
卦中无不有,却要后天推。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镇日¹无心扫黛(dài)²,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³汪汪不敢垂。
译文: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梳妆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饯别的宴席上担心破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
注释:¹镇日:整日,成天。²扫黛眉:画眉,意即化妆。³阁泪:含着眼泪。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停宝马,捧瑶卮(zhī)¹,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译文: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注释:¹瑶卮:玉制的酒器,用做酒器的美称。

  本词是一首送别词。写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起首一句,写女子在爱人离别之前无精打采的神情。她整天百无聊赖,连黛眉也不扫了,可见心情确实糟糕透了。古代有“女为悦已者容”之说。《诗经》中也有“自伯之东,首如琶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这里的女主人公既有为爱人要出门远行,没有心情去化妆之意,也寓有今后没有爱人的欣赏,不必化妆之意。自己没有心情化妆也就罢了,她甚至一见爱人打点行装就产生了无限愁绪,可见两人之间依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里的“愁见”一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与“愁看”是有意识、尚可接受的情形不同。“愁见”则有情绪突然触发,没有思想准备之意。同时也说明了她虽然知道爱人即将出发,但对于何时理征衣却还没来得及想过,这也表观了女子在离别突然到来之时的种种惊愕和惘然。“愁见”对应前句“无心”,意思上则深入一层。虽然分别在即,心存难舍和不忍,然而又唯恐对方伤心,便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饯别的宴席上,女子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已的泪泉涌流出来。“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唐杜牧《赠别》)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

  下阕写停下车马、把酒相别的情景。送别前“相斟相劝”,一语道破送别前女子心情的煎熬,表面的平静和内心隐伏的痛苦相对比。此处“相”是相互之意,说明二人情深意厚.有依依惜别的伤心之情。“忍分离”的“忍”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不忍”,即内心不忍分离;另一方面又是必须“忍”,即强忍住痛苦,以免对方过分感伤。结尾两句是女子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构思奇特,最为警策。前面写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伤心流泪,情难自已。与其见证分别场面的种种痛苦情状,倒不如索性醉倒梦乡,不见离别不见泪,或许对于双方求说更好些。这两句同把女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深沉含蓄、感人肺腑。前面的伤感情意至此已全面爆发。在全篇蓄势已足的情况下,正话反说,使得所有酝酿已久的情绪得到激发。以此收尾,也给人以含思不尽之况味。

  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刘石、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18

zhètiān ·zhènxīnsǎodàiméi

xiàsǒng sòngdài 

zhènxīnsǎodàiméi línxíngchóujiànzhēng zūnqiánzhǐkǒngshāngláng lèiwāngwānggǎnchuí 
tíngbǎo pěngyáozhī xiāngzhēnxiāngquànrěnfēn yǐndàixiānzuì zhīlángshí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清溪¹清我心,水色异诸(zhū)²水。
译文:清溪的水能使我心境清澈,它的水色不同于其它江水。
注释:¹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²诸:众多,许多。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借问新安江¹,见底何如此。
译文:借问那以清闻名的新安江,那哪里能像这样清澈见底?
注释:¹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人行明镜中,鸟度¹(píng)²里。
译文:人仿佛行走在一面明镜中,鸟好像轻飞在一扇屏风里。
注释:¹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²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向晚¹(xīng)猩啼,空悲远游子²
译文:快到傍晚时猩猩开始哀啼,徒然让悲伤感染远方游子。
注释:¹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²游子:久居他乡的人。作者自指。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郑国铨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7-278

qīngxíng

bái tángdài 

qīngqīngxīn shuǐzhūshuǐ 
jièwènxīnānjiāng jiàn 
rénxíngmíngjìngzhōng niǎopíngfēng 
xiàngwǎnxīngxīng kōngbēiyuǎnyóu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十里东风,袅垂杨、长似舞时腰瘦。翠馆朱楼,紫陌青门,处处燕莺晴昼。乍看摇曳金丝细¹,春浅映、鹅黄如酒。嫩阴里,烟滋露染,翠娇红溜。
注释:¹细:一本作“衫”,一本作“袖”,一本作“绶”。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此际雕鞍去久。空追念邮亭,短枝盈首。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去年¹折赠行人远,今年恨、依然纤手。断肠也,羞眉画应未就。
注释:¹去年:一本作“远年”,一本作“年年”。

  “十里”两句,状柳枝。“十里”,极言柳树之多。言在和煦的东风吹拂下,无数柳枝临风袅袅飘飞,这多么像那些舞女翩翩而舞时婀娜多姿的瘦腰身啊。“翠馆”三句,赞春天。言在春天里,楼馆增色,巷陌闹盈,艳阳之下到处莺歌燕舞,喜气洋洋。句中“翠”、“朱”、“紫”、“青”色彩缤纷,“燕莺闹盈”,满目动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出繁华春日的多彩景色。“乍看”两句,述柳色。此言纤细的柳枝上长着金黄色的茸茸嫩芽,在春阳掩映下迎风摇曳,冷眼一见,能会联想起鹅黄似的酒色。“嫩阴里”三句,描述柳树下的花草。言柳枝刚刚发芽,柳荫浅淡,树底下的花草经过烟霞、露水的滋润,显得愈加娇翠鲜红。

  “此际”两句,由“柳”字引申出“留”不住的游子。言游子从这儿出发,羁游在外已经很久了。留在这里的伊人,只能不时来到这离别时的邮亭边,手抚柳树上折柳送别的断枝处,昂首盼望那游子早日归来。“海角”三句,述伊人苦候游子不至的哀痛。当寒食清明时节,柳絮漫天飘扬,伊人仍来柳树下苦候远隔天涯海角的游子归来,但却始终杳无音讯。因此悲伤得泪点和着柳絮沾满了衣袖。“去年”四句,承上,状思念游子的伊人。此言她去年就在这邮亭边折柳赠别游子,并且嘱咐他早日归来。可恨今年她仍旧站在这儿抚摸断枝盼望着,但他却仍未归来。这种“生别离、思断肠”的愁绪,占去了她全部的空馀时间,甚至连妇女们日常应做的梳洗、画眉的打扮工作,也顾不上去做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麦陇(lǒng)¹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zào)新蛙。
译文:风吹返青的麦苗,麦起伏向远方绵延,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
注释:¹麦陇:麦田。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译文: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春日野步的经历。漫步于郊原田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视野旷极,心神俱爽。我们不妨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此时的感受的。

  春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告别稻田,诗人又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

  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所以说,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zhōu sòngdài 

màilǒngfēngláicuìlàngxié cǎogēnféishuǐzàoxīn 
xiànshìshuāngdié lànzuìdōngfēngcǎohuā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¹
译文:新亭已经落成,掩映在鹊山湖的南面。
注释:同:即和诗之意。李太守:指李邕。题下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李之芳,李邕从孙,曾任驾部员外郎,此时出任齐州司马。¹“新亭”二句:作者原注:“亭对鹊山湖。”鹊山湖,据今人张忠纲考,鹊山在今济南市北,鹊山与历下古城之间有莲子湖(今淤),即鹊山湖。员外新亭当位于历下古城北城墙外,北望可见此湖。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译文:坐落在台观的旧址,气象高远,连接着大海和泰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圆荷想自昔,遗堞(dié)¹感至今。
译文:湖中圆荷田田,城上深时遗留下来的矮墙令人感到此处深今景象之绝胜。
注释:¹堞:城上的矮墙。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译文:此时,华美的筵席已经准备好,哀切的弦声演奏出千深遐思。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主称¹寿尊客²,筵秩宴北林。
译文:主人举杯为尊客祝寿,座席井然有序,开宴于城北林边。
注释:¹称:举杯。²尊客:指李邕。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不阻蓬荜¹兴,得兼梁甫吟²
译文:主人不阻我这贫士的兴致,使我有机会再唱一支《梁甫吟》。
注释:¹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此作者自称。²梁甫吟:挽歌。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死人聚葬之处。今所传《梁甫吟》,相传为诸葛孔明作,诗中写齐相晏平中以二桃杀三士之典,表达以谋略用世之心。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