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古关塞,老我今见之。天险限南北,乱石如城陴。
居庸古关塞,老我今见之。天险限南北,乱石如城陴。
朝光映苍翠,征袖凉飔飔。涧谷四十里,崖峦争献奇。
朝光映苍翠,征袖凉飔飔。涧谷四十里,崖峦争献奇。
禽鸟鸣相和,草木蔚华滋。佛炉架岩上,疏泉汇清池。
禽鸟鸣相和,草木蔚华滋。佛炉架岩上,疏泉汇清池。
民居亦棋布,机硙临山陲。清幽入行李,缓策遂忘疲。
民居亦棋布,机硙临山陲。清幽入行李,缓策遂忘疲。
黄屋年年度,深仁育黔黎。从官多名儒,山石遍题诗。
黄屋年年度,深仁育黔黎。从官多名儒,山石遍题诗。
伊余备史属,斐然愧文辞。矧兹中兴运,歌诵职所宜。
伊余备史属,斐然愧文辞。矧兹中兴运,歌诵职所宜。
皇灵符厚德,岂曰恃险巇。
皇灵符厚德,岂曰恃险巇。

shàngjīngxíngshīsānyōngguān--zhù

yōngguānsāilǎojīnjiànzhītiānxiǎnxiànnánběiluànshíchéng

cháoguāngyìngcāngcuìzhēngxiùliángjiànshíluánzhēngxiàn

qínniǎomíngxiāngcǎowèihuájiàyánshàngshūquánhuìqīngchí

mínwéilínshānchuíqīngyōuxínghuǎnsuìwàng

huángniánniánshēnrénqiáncóngguānduōmíngshānshíbiànshī

bèishǐshǔfěiránkuìwénshěnzhōngxìngyùnsòngzhísuǒ

huánglínghòuyuēshìxiǎn

胡助

胡助

元婺州东阳人,字古愚,一字履信。好读书,有文采。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录。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卒。有《纯白斋类稿》。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¹崖绿似苔。
译文:听说子瞻再回南山,此时应该已经春回大地,沿着山崖生长的树木将山崖装饰得像是覆盖了一层绿色苔藓。
注释:¹缘:沿着;顺着。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译文:山谷里的鸟儿鸣叫声像是在嘲笑哥哥独自爬山,估计山绿们笑着打招呼,还记得我们曾一起游玩。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译文:你一定会去道观里邀请道士们弹奏一首,不知道谁又与你在溪水旁的茅屋里共饮美酒。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译文:相信不久你一定会有新诗寄给我,我一定会尽快和诗回寄,不能与你一起,就让这首诗陪你游玩吧。

wénzizhānzhòngyóunánshān--zhé

zhōngnánzhòngdàochūnhuíshānyuán绿shìtái

niǎomíngcháowǎngrénxiàocénglái

dìngyāodàoshìdànmíng鹿shuítánggòngjiǔbēi

yīngyǒuxīnshīháijūndāngyóupéi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张仪为秦连横¹,说(shuì)²赵(武)王曰:“弊邑(yì)秦王使³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bìn)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sù),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fèn)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miǎn)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hán)(dān)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译文: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主张,游说赵武王道:“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秦军不敢向东出函谷关外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注释:¹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与“合纵”对应,也作连衡。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也用来泛指结盟。²说:游说;用话劝说使人听自己的意见。³使:派遣。⁴收率:统率。⁵摈:排斥;弃绝。⁶辟远:荒僻辽远。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shì)¹苏秦之计。荧(yíng)(huò)²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gāo),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译文:大王听信合纵政策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翻复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白白地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互相见面以后亲自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注释:¹恃:依赖,依靠。²荧惑:使迷惑。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 huì)¹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pōu)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绳池,割河间以事秦。
译文: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做相国,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独断朝政。而我深居宫中,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当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寡人年纪还小,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内心却非常疑惑。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根本不是治国安邦的长久之计。因此正想重新考虑,改变战略国策,向秦割地,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领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并把河间之地献给秦国。
注释:¹蔽晦:指蒙蔽。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青云¹少年子²,挟弹章台³左。
译文:青云富贵儿,挟金弹射猎在章台下。
注释:少年子:乐府杂曲歌辞名。南朝齐王融、梁吴均皆有此作。¹青云:喻官高爵显。²少年子:古称青年人。³章台:汉长安街名。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ān)马四边开¹,突如流星过。
译文:鞍马四蹄奔腾,宛如流星掠过。
注释:¹“鞍马”句:谓“青云少年”仆从之众。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¹卧。
译文:白天用金丸射落飞鸟,夜晚入琼楼醉卧。
注释:¹琼楼:华丽精美的住所。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yí)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¹
译文:伯夷、叔齐是谁?何必独守首阳山,挨饿受冻。
注释:¹“夷齐”二句: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其父遗命立叔齐为嗣,叔齐让伯夷,伯夷以父命不受,两人共逃至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灭纣后,二人耻食周粟,逃至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后成为贤人的典型,常与盗跖相对。

  前两句描写富贵子弟骄纵放荡,不守德行。他们的仆从也跟着他们不收道德,享尽荣华。从根本上写出了上层社会的糜烂与繁华。

  第三句描写纨绔子弟早上打猎骑射,晚上可以睡在奢华的床上,享受人家富贵。和最后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十足。

  最后一句描写伯夷、叔齐二人的悲苦生活。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体现诗人对纨绔子弟的蔑视以及对伯夷二人的钦佩。“独守”二字写出了伯夷、叔齐二人和纨绔子弟的差距,也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京城子弟豪奢现象的不屑以及对纨绔子弟的讽刺。从二者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对伯夷二人的钦佩。

  此诗以古贤伯夷、叔齐作对比,讽刺纨绔子弟,不守德行,以浮浪游冶为事,享尽荣华。盖有“鸾凤伏窜,鸱鸮翱翔”的感慨。诗中描写贵公子骄纵侈肆、放荡不羁的生活。生动地描摹少年公子的言行举止,未直接褒贬,故后人见仁见智,看法不一。

  总体描写了诗人对两种不同生活下的现象的看法,从诗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当时上层生活的讽刺以及对伯夷的钦佩,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想法,言简意赅。

参考资料:
1、 王琦.李太白 上:中华书局,2011.03:第295页
2、 李白.中国古代名家诗文集 李白集 卷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1:第185页
3、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45页
4、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上):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6:第67页

shǎoniánzi--bái

qīngyúnshǎoniánzixiédànzhāngtáizuǒ

ānbiānkāiliúxīngguò

jīnwánluòfēiniǎoqiónglóu

shìrénshǒu西shān饿è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¹烧凡铅²
译文:东坡先生我不名一文,炼丹十年也没有成功。
注释:¹家火:家中炉灶之火。²凡铅:道家炼丹用的材料。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可霜鬓(bìn)无由玄。
译文:黄金能够炼成,黄河决口可以堵塞,丹药不成只能任由头发花白。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龙丘居士¹亦可怜,谈空说可²夜不眠。
译文:陈季常自号“龙丘居士”,他也和“东坡居士”一样可怜,整日不睡觉地讲论佛学。
注释:¹龙丘居士:一作“龙邱居士”,陈慥的号。²谈空说可:讲论佛学。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忽闻河东¹狮子吼²,拄杖落手心茫然。
译文:陈慥学佛未领会其真义,还没有学佛的妻子领悟得深。
注释:¹河东:柳姓。杜甫《可叹》中可“河东女儿身姓柳”句。陈慥之妻姓柳。²狮子吼:佛教传释迦摩尼初生时“分手指天地,作狮子吼声”(《景德传灯录》卷一)。另,佛藏中可《佛说长者女庵提遮狮子吼了义经》。苏轼用此两个典故,戏言陈慥与妻子都学佛,却没可妻子领悟得精深,这里并没可讽刺陈慥惧内的意思,后世相沿成说,与苏轼原意无关。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谁似濮(pú)阳公子¹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译文:谁能像濮阳公子吴德仁那样有才有德,饮酒吃肉仍能达到高深境界。
注释:¹濮阳公子:指吴德仁。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平生寓物不留物¹,在家学得忘家禅(chán)²
译文:他欣赏外物,但不贪恋外物和被外物所役,住在家中也能学得忘家之禅。
注释:¹寓物不留物:欣赏外物,但不贪恋外物和被外物所役。²忘家禅:即在家修炼如出家。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门前罢亚¹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译文:门前有种满水稻的上十顷田,还有一条清溪绕屋而过,屋前屋后鲜花连天。
注释:¹罢亚:稻穗实多而摇动的样子。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diān)
译文:他却在溪堂醉卧,喊也喊不醒,落花如雪片纷飞,随着春风在他周围飘散。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¹
译文:我穿上布袜、缠好绑腿,游了兰溪又访青泉。
注释:¹行缠:裹腿。与布袜均为行路的轻便装束。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jī)山不是无贺老¹,我自兴尽回酒船。
译文:前番未遇德仁先生,并不是如李白所言“稽山无贺老”,是我游兴已尽而开回酒船,且等来日再见。
注释:¹贺老:贺知章,东坡以归居会稽的贺知章自比。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恨君不识颜平原¹,恨我不识元鲁山²
译文:很遗憾德仁君不认识我,我也未睹您的真颜。
注释:¹颜平原:颜真卿。唐时人,曾为平原太守,为人正直耿介,率军作战勇猛,亦用心仙佛。这里用颜真卿比陈季常。²元鲁山:元德秀。字紫芝,曾为鲁山令。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译文:世事变化急速,我们以后定当相遇,到那时握手一笑,彼此都慨叹又已过了许多年!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黄州向好友吴德仁致意的简寄诗,以戏谑笔调,分别勾勒了吴德仁、陈季常和作者自我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深厚友谊。此诗写得机趣横生,风采华妙,音节琅然。全诗叙事挥酒自如,在叙事中插入景物描写,用典精切浑化,通篇兴会淋漓。

  开头四句自述境况,自嘲中感慨华年流逝而难返。

  接下四句戏语陈季常,言其尚清谈和惧内情况。东坡善诙谐,诗中亦可略见一斑。自嘲已之烧丹无功,好友陈慥学禅不得真义。谈到陈慥与妻子的学禅情形,既生动诙谐,又表达了对老友宽厚亲切的感情。“河东狮吼”之语由此而来(本意并非后世所传)。诗中的诙谐实有两方面,一面是对自己和好友的戏笑,充满生活本真的趣味;另一面却又是沉痛的。

  再下四句调侃吴德仁,说他酒肉自得仙,家修忘家禅。又下四句描写吴德仁的隐居生活,即有田不用己种的清闲,清溪花屋的幽静,醉卧落花的洒脱。最后八句有几层意思:一是说自己曾游清泉寺,打算去访问吴德仁(准备好了布袜行缠),但不胜酒力(饮酒过多),只好兴尽回船。

  “稽山不是无贺老”作者施以概括,则有了两层含义:一是指贺知章辞相归隐会稽山事,二是指与吴德仁彼此不识面而感到遗憾,相信来生铜驼陌上少年相会,定要一笑千年。

  末尾四句感慨人生的机缘,蕴含丰富的哲理。惟伤心人方能豁达,在这充满机趣的嬉笑里面,深隐着他对人间如梦的体会,也蕴含着他在参禅学道中悟得的哲理。诗人写吴德仁为主,写陈季常和自我为辅,结尾又自然将三人绾合。

  全诗妙笔生趣,挥洒自如,风采华丽,意韵深远,读来琅琅上口,痛快淋漓。

参考资料:
1、 彭勃等编著.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国古代的社交名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04:第153页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暖戏¹烟芜(wú)²锦翼齐³,品流应得近山鸡。
译文:温暖时节鹧鸪在平野嬉戏彩翼同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注释:¹戏:嬉戏。²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³锦翼齐:彩色的羽毛整齐。⁴品流:等级,类别。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雨昏¹青草湖²边过,花落黄陵庙³里啼。
译文:黄昏时烟雨中从青草湖边迅疾飞过,落花时节躲在凄冷的黄陵庙里哭啼。
注释:¹雨昏:下雨天空阴沉。²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³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游子¹(zhà)²征袖³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译文: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禁不住泪湿衣袖,佳人刚一唱起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就黯然低垂。
注释:¹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²乍闻:刚听到。³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⁴翠眉:古时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相呼相应湘江阔¹,苦竹²丛深日向³西。
译文: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相互相应,它们栖息在苦竹深处红日已经偏西。
注释:¹湘江阔:宽阔的湘江。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²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³日向:一作“春日”。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它的叫声民间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首联是说,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像。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西晋崔豹《古今注》)。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起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的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颔联是说,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的伤感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像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两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颈联是说,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的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颈联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的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了。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尾联是说,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声此起彼伏, 同是不幸遭遇的人们的情怀水乳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最后一联,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和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篇终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相思之愁。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诗家要称他“郑鹧鸪”了。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427-428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56-1157页 .

zhè

zhèng tángdài 

nuǎnyānjǐn pǐnliúyīngjìnshān 
hūnqīngcǎobiānguò huāluòhuánglíngmiào 
yóuzhàwénzhēngxiùshī湿 jiāréncáichàngcuìméi 
xiāngxiāngyīngxiāngjiāngkuò zhúcóngshēnxiàng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