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偕东海士,来款北山居。霞馆重分榻,江门欲戒车。
偶偕东海士,来款北山居。霞馆重分榻,江门欲戒车。
情劳具鸡黍,坐喜弄琴书。别思何由遣,清风奉穆如。
情劳具鸡黍,坐喜弄琴书。别思何由遣,清风奉穆如。

tóngyǒurénshàoqīnghuángchúnxiáguǎnyánbié--huángfāng

ǒuxiédōnghǎishìláikuǎnběishānxiáguǎnzhòngfēnjiāngménjièchē

qíngláoshǔzuònòngqínshūbiéyóuqiǎnqīngfēngfèng

皇甫汸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甲子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甲子¹今重数,生涯只自怜。
译文:如今年岁渐长,自己怀有满腔抱负却都未实现,空剩自怜。
注释:¹甲子:年月,年岁。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殷勤元日¹日,欹(qī)²又明年。
译文: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阳落山后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将到来。
注释:¹元日:一年之第一日。即农历正月初一。²欹午:太阳偏西。<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

yuán

kōng tángdài 

jiǎjīnchóngshǔ shēngzhǐlián 
yīnqínyuán yòumíngnián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争如共载,越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争如共载,越¹娥妆镜。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迎醉面²,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注释:¹越:一本作“月”。²迎醉面:一本无“醉”字。

  《十二郎》,双调,一百零五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二句五仄韵。此词与《二郎神》,又名《十二郎》词者,句式、字数、押韵等均不同。  

  “垂虹桥”,在江苏吴江县东,本名利住桥;宋庆历(宋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间构亭其上,名曰垂虹亭,因亦名桥曰垂虹桥。凡七十二洞,俗称长桥。  

  “素天”两句,绘桥四周景色。言桥四周灰蒙蒙一片,天水相连,浊浪拍岸,冻云翻飞。“冻云”,点出时在寒冬季节。“记晓叶”三句,忆旧。词人说:记得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岸上还有霜露沾连在树叶上,我曾经行经这儿,并将船停靠在垂虹桥傍。在灯影幢幢中,我还乘兴吟哦过这儿的秋雨景色。“又是”两句,言今。“宾鸿”,指宾雀鸟与大雁。《吕氏春秋·季秋》:“鸿雁来,宾爵入水大为蛤。”注:“宾爵者,老爵也。栖宿于人堂宇之间,有似宾客,故谓之宾爵。”此处是说:又到了鸿雁南飞,宾雀入室而居的季节,我这才决定了回归的日期。“嗟绣鸭”三句,据《南禺书》:陆龟蒙有斗鸭一栏,颇极驯养。一旦,驿使过,挟弹毙其尤者。龟蒙曰:“此鸭善人言,欲附苏州上进,奈何毙之?”使人惧,尽与囊中金,以窒其口。徐,使人问人语之状。曰:“能自呼其名耳。”夏承焘笺《吴郡图经续记》:吴江旧有如归亭,熙宁中林郎肇出宰,又于“如归”之侧作鲈香亭,因陈文惠有“秋风斜日鲈鱼香”之句。陶潜有诗“结庐在人境”。此三句赞桥畔环境,足可幽居。“绣鸭”,指绘彩的斗鸭。《宋书·王僧达传》:“为太子舍人,坐属疾,而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据此,可见宋时也盛行斗鸭之戏。词人说:垂虹桥畔的环境优美,足够促使我决定在此结庐隐居。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我就可以在这儿或是观看善解人意的斗鸭游戏;或是垂钓河边,钓上几尾鲜美的鲈鱼尝新。

  “幽兴”三句,忆旧。词人到了垂虹桥,想起有一次曾与伊人同船来过这儿,并观赏过她临水梳洗的难忘镜头。“念倦客”三句,承前,记目前。词人说:今天我却是孤身独游重返垂虹桥,时至寒冬,我虽是穿着裘衣,头戴貂帽,但却孤孤零零地站在桥上,临水顾影自怜。这三句既承接上三句的忆旧日共游,又是遥向呼应上片“冻云不凝”的严寒天气。“酹酒”三句,倒装也。言词人孤身在桥上亭内眺望,越感凄冷难忍,于是就酹酒祭苍天,高歌飘四远,以此抒发自己胸中的郁结。“迎醉面”三句,写雪下。此言渐渐地远方的山色开始昏暗不清,暮色中的天空飘下来几片雪花,沾在词人热辣辣的醉面上。从“冻云”始,至“雪花”飞,首尾衔接,叙事完整,脉络分明。

shíèrláng··chuíhóngqiáo--wényīng

tiānshuǐlàngpāisuìdòngyúnníngxiǎoshuāngqiūdēngyíncéngzhǎngqiáoguòtǐngyòushìbīn鸿hóngzhòngláihòuměngguīcáidìngjiēxiùjiěyánxiāngkāndiàoshàngrénjìngyōuxìngzhēnggòngzàiyuèézhuāngjìngniànjuànqiándiāoqiúrōngmàozhòngxiàngsōngjiāngzhàoyǐnglèijiǔcāngmángpíngyuǎntíngshànghóngyāolěngyíngzuìmiànxuěfēihuādiǎndàichóushānmíng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¹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绕筇枝数鹳巢。
注释:¹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¹。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注释:¹寮:小屋。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¹高寅²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注释:¹乾:西北方。²寅:东北方。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放船¹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³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注释:¹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这里是乘船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²开:一本作“闲”。³奇寒:严寒,特别寒冷。&nbsp;⁴ 凝:这里指结冰。⁵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⁶珠玉碎:这里形容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凌发出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⁷不知:殊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拨雪挑来踏地菘¹,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注释:¹菘:俗称白菜。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榾柮¹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注释:¹榾柮(gǔduò):截断的木块、劈柴。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¹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注释:¹廛居:住在城市。
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村巷冬年见俗情¹,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注释:¹俗情:乡里交情。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乘船漂行时看到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去,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船舱外面传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碎了珠玉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才知道,湖面上都已结冰了。

  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日照澄(chéng)¹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wēi)²
译文: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
注释:¹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²江隈:江湾。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译文: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làngtáoshā ·liù

liú tángdài 

zhàochéngzhōujiāngkāi táojīnbànmǎnjiāngwēi 
měirénshǒushìhóuwángyìn jìnshìshāzhōnglànglái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在昆仑之北。《山海经》
共工臣名曰相繇(yáo)¹,九首蛇身,自环²,食于九土³。其所歍(wū)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yīn)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在昆仑¹⁰之北。《山海经》
译文:共工有一位臣子名叫相繇,长了九个脑袋和蛇的身子,盘旋自绕成一团,贪婪地霸占九座神山而索取食物。他所喷吐停留过的地方,会立即变成沼泽,沼泽中的水的味道不是辛辣就是苦涩,百兽没有能在这里居住的。大禹治理洪水的时候,杀死了相繇,相繇流出的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将它的血流经之地掩埋起来,填几次又塌了几次,于是禹把它挖成一个池子,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几座高台。诸帝台位于昆仑山的北面。
注释:¹相繇:又叫相柳氏。 ²自环:身子盘绕在一起。 ³九土:一作“九山”。⁴ 歍:恶心呕吐。⁵尼:止。⁶源泽:这里指沼泽。⁷湮:阻塞。⁸仞:通“轫”,指满。⁹沮:毁坏。¹⁰昆仑:指昆仑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