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作生日,亲朋互相庆。未烧一炉香,且杀百个命。
祝寿作生日,亲朋互相庆。未烧一炉香,且杀百个命。
奴仆各醉饱,歌舞乱观听。如此望长年,为汝惭诸圣。
奴仆各醉饱,歌舞乱观听。如此望长年,为汝惭诸圣。
释怀深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14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寻春须是先¹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piǎo)²玉柔³(qíng),醅(pēi)(zhǎn)花清。
译文:寻觅春天就应该在春天到来之前,想要欣赏春花就不要等到花枯萎了再去。佳人玉手举着青白色的酒,杯中的酒漫上了杯口。
注释:子夜歌: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五句。此词调名《历代诗余》中作“菩萨蛮”。²先:《花草粹编》中作“阳”。²缥色:淡青色,青白色。这里指青白色的酒。³玉柔:像玉一样洁白柔嫩。这里指女人洁白柔嫩的手。⁴擎:往上托,上举。⁵醅:没有过滤的酒。这里泛指酒。⁶浮:这里指酒漫上杯口。⁷盏:酒杯。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何妨¹频笑粲(càn)²,禁苑³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jié)成。
译文:频频开怀大笑有什么关系,皇宫禁苑里的春天去的比较晚。醉眼朦胧之中,众人闲谈雅论,觥筹交错。赋诗随羯鼓的敲击而完成,羯鼓一响赋诗开始,羯鼓一停诗即赋成。
注释:¹何妨: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中注云:“二字磨灭不可认,疑是‘何妨’二字。”萧本二主词,《历代诗余》中均作“何妨”。²频笑粲:频频地欢笑。粲,笑貌,露齿而笑。一说形容大笑的样子。³禁苑:封建帝王的园林。禁,因帝王所居之处,戒备森严,禁止人们随便通行,所以称王宫为禁,称宫中为禁中。《历代诗余》中作“禁院”。⁴春归晚:指春天过去得比较晚。⁵闲评:随意品评、议论,即没有固定题目的自由评论。⁶羯鼓:唐代很盛行的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印度,据说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羯,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曾附属匈奴,此鼓因出于羯,所以称之为羯鼓。《历代诗余》中作“叠鼓”;吴本二主词中作“揭鼓”。

  这首词描写的是春光融融之中,词人在花开似锦的宫苑里,与美人饮酒赋诗、寻欢作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李后主作为一个文人皇帝沉湎声色、不思进取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全词结构顺畅完整,以意起篇,以景会意,别具特色;语言明白直快,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准确生动,亲切可人,显示了词人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

  词的上片,开头两句以意起词,不是写景,而是先抒胸臆,其实是作者追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真实体现。“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是词人驾车出游、会赏春光时的经验之谈。早春之际,百花争艳正是看花寻春的好时节,行乐须及春,作者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良辰美景。词人有如一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满心欢喜地追寻着世间的快乐。词人正是如此纯真地把游春时的想法和盘托出,其快乐是那般的真切,全然不似一般俗人的猥琐,闲散疏放之致。唐杜秋娘有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李煜词取其意用,但《金缕衣》是劝人珍惜时光,而李煜在这里却强取及时行乐之意。以此作为此词的主旨,全词基调确定如此,也使得这首词的整个思想格调不高。其中的“春”和“花”都有双重含义,既指春日的良辰美景,又指人之青春美貌,并非当真“寻春”和“看花”。后续两句承前二句之意,直接描写饮酒作乐的具体场面,酒美人也美,和下片春光之美相对应。美人劝酒,美在对手的描写,称之“玉柔”可见其妩媚多情,“缥”“玉”“清”给人的色彩感受都非常素雅细腻。唐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中有:“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亦是表现人物手势与物色之间形成和谐的观感效果。

  词的下片进一步细写作者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的情景,继续充实及时行乐的具体内容。开头两句写作者与美人都是无拘无束地玩笑作乐,因此觉得春归也晚。“何妨”一词写出宴饮更加放浪,在饮酒调笑之间,甚至觉得连最易逝去的春色脚步都放慢了。词人在这里径自说“频笑粲”“春归晚”,即是都肯定了这两种心理状态。“同醉与闲评”以下写酒酣耳热之际的闲谈和赋诗。曹孟德横槊赋诗,曹子建成诗七步俱是备受后人艳羡的文士雄才。这里是一种“移情”的描写,春来春归本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情感要求为转移的。但是在纵情欢饮、恣意享受的作者的感觉中,许多美好的景色似乎永远不会消亡,明媚的春光似乎永远都在伴随着作者,这不是错觉,而是一种“移情”,十分真实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心态。结尾两句,醉已成为“同醉”,评也已成“闲评”,作者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性格特点毕现,而作者的大部分追求似乎也只是“诗随羯鼓成”了。赋诗和评论,以羯鼓声停为限,也反映了其寻欢作乐的一种方式。

  全词通篇都是描写饮酒赋诗的闲逸生活,抒发追求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格调是不高的。但是这首词以意起篇,以景会意,表现结构上顺畅完整,别具特色。词中表现的内容不很丰富,相对比较紧凑,从另一方面也昭显了作者驾驭生活和语言的较高功力。在语言使用上,全词都有一种明白直快的特点。开篇即如与人对话,相对而劝,自然朴实,后边的“何妨”以口语入词,亲切可人。而“同醉”“闲评”等,既明白,又质朴,准确而又生动。整首词都体现了一种不饰雕琢、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

  宫廷的享乐生活是李煜前期作品的主要内容,在花开似锦的宫廷中,与众美人饮酒赋诗、赏玩美景,充分表现了李煜这个文人皇帝不思进取、沉迷享乐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47-48
2、 周仕慧.李煜词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9-11

 ·xúnchūnshìxiānchūnzǎo

 dài 

xúnchūnshìxiānchūnzǎo kànhuādàihuāzhīlǎo piāoróuqíng pēizhǎnmiànqīng 
fángpínxiàocàn jìnyuànchūnguīwǎn tóngzuìxiánpíng shīsuíjiéchéng 
策勋万里 ,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
策勋(xūn)万里¹ ,笑书生骨相²,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³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hú)轻举
译文:立功边疆,是谁在推许我的面相?我自恃壮志凌云,羞于与胸无大志的碌碌无为之辈相比。(我)酒后又雄健有力的言谈,一把长剑舞出奇异的气度,张口便可吐出令人惊异的诗句。(却因)际遇难逢,不得机会,无法如黄鹤一般轻快地飞翔,一展抱负。
注释:¹策勋万里:立功万里外而记功于策。²骨相:骨骼相貌。古人以此推测人的命和性。³纷纷:众多。⁴酒雄谈:雄辩的言论。⁵奇气:不平凡的志气。⁶风云无便:言时局不给予施展抱负的机会。风云:局势。⁷黄鹄轻举:谓远走高飞,建立功业。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jī)旅?只恐陈登¹ 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shǔ)²。笛里关山³,樽(zūn)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译文:我骑着马儿东西南北漫游各地,十年了仍客寄他乡。只关心家乡的农家饭菜,只怕要被陈登所耻笑。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而我却沉湎于自家田园之中,回头看去凝神久立,内心极不平静。但是我的年纪尚未老大,也不应太多失望。
注释:¹陈登:三国人,字元龙,多豪气,身处江湖却有救世之意。此处言自己的退世之思怕为陈登笑话。此处反用其意。²故园鸡黍:家乡丰盛的饭菜。喻乡人深厚的情谊。³关山:泛指各种关隘。

  这首词以赋法述怀,即借用形象的语言去铺写自己的心志怀抱。上阕描写自己的壮志奇才、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策勋万里”,抱负不凡;“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浯”,才气超群,但是,终究无人相许,故难以施展抱负,“未容”二字包含了多少愤慨之情,不平之气。下阕紧承“风云无便”二句写自己的遭遇:不仅壮志未酬,抱负成空,而且“匹马尘埃,东西南北犹羁旅。”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内心充满了济世与退隐的矛盾,最后两句既是对自己的慰勉,也是对社会的控诉。万里、东西南北,境界辽阔;剑、风云、黄鹤、马,意象雄健;曲折有致,一气流贯,为明词中的佳作。

  词的开头三句即从薛相士来访说起。“策勋万里”即立功万里,“策勋”,记功于策。“骨相”,指人的骨骼和形体相貌,古代相命以骨相推算人的命运。“有谁曾许”,指薛相士对他的骨相的称许。从这里不难看出,虽然他在《赠薛相士》诗中,说自己并不相信所谓自己将富贵的话,也无意出仕,但他内心对这相士的话还是颇为相信,并以此自得的。二、三句以一“笑”字领起,颇有几分得意。四、五二句,就透出了这种情绪:“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他自信自己平生的志向一定会实现,因而羞与芸芸众男女比肩并列。“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这三句是他狂放不羁、英姿勃发的年轻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显然,他不仅以一诗人自期,更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他把自己不能功成名就归之于未有合适的机遇,“黄鹄”,即天鹅,“轻举”,有轻举妄动之意。高启生活的苏州一带,这时还是张士诚农民起义军活动区域,高启不肯与张士诚政权合作,他看出张士诚政权是个短命的政权。

  词的下阕紧扣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不得志的悲哀。“何事”三句,对自己过去十年的漂泊动荡生活作了很好的概括:从十六岁起即知名于世,迄今已整整十年,这些年间,他来往于北郭、青丘间,还曾去城中一游。“匹马尘埃”一句写出了词人在尘世间苦苦寻觅报国之路的形象,十年的努力,并未使他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所。“只恐”二句用三国时许汜与陈登的典故,作者以许汜自比,因为自己关心的只是“故园鸡黍”,故恐为陈登所笑。“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三句,写自己不平静的心境。这几年,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而他却沉湎于自家田园之中,故他对这种消沉无所作为的生活状况不甘心,内心并不平静。后结二句,词意微微振起,相信自己年纪尚未老大,不应当过于失望。从这首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词人政治上是软弱的,他有远大的抱负,却没有足够的胆识,所以当朱元璋任命他为户部右侍郎时,他又坚辞不受,而仅以诗人终其一生。

  作者在词中,书写了其凌云壮志的理想与匹马羁旅的现实处境,将豪放个性、非凡才能与被迫借酒浇愁、神伤意迷的无聊生活加以对比,以抒发壮志未酬的强烈苦闷。其中如“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一气贯注,而“笛里关山”与“樽前日月”的矛盾,“黄鹄轻举”与“风云无便”的矛盾又在不经意中抒发出来,作者借“命相”说抒发牢骚,因而不能把它当做“词谶”来解读。感叹不遇,却是多哀矜己才;处困思奋,又显其自负自傲;作者的豪放,是慷慨中的“疏狂”。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313-314
2、 萧涤非,刘乃昌.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词赋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194-196
3、 彭国志.豪放词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年01月:187-189

niànjiāo ·xūnwàn

gāo míngdài 

xūnwàn xiàoshūshēngxiàng yǒushuíxiàng zhuàngzhìpíngshēnghuán xiūfēnfēnér jiǔxióngtán jiànzēng shījīngrén fēngyúnbiàn便 wèirónghuángqīng 
shìchénāi dōng西nánběi shízǎiyóu zhǐkǒngchéndēngróngxiào quèyuánshǔ guānshān zūnqiányuè huíshǒukōngníngzhù jīnwèilǎo qīnglèi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君家玉女¹从小见,闻道²如今画不成³
注释:¹玉女:对他人之女的美称。²闻道:“闻”听说,在这里引申为“得到”,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是懂得道理。³画不成:一种惋惜之情。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jiǎn)¹似借天女手,萱(xuān)²石榴偏眼明。
注释:¹翦裁: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²萱草:属于一种植物。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诗,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整首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对友人离别时的劝慰,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xièzhāngzhòngmóuduānsòngqiǎozuò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jūnjiàcóngxiǎojiàn wéndàojīnhuàchéng 
jiǎncáijiètiānshǒu xuāncǎoshíliúpiānyǎnmíng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译文:日落之后闲坐纳凉解衣临风,卧床靠近池水已经三次移动。
注释:简斋:即陈与义。陈与义在南渡之后,所写诗多为感愤时事之作。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
¹沉北岭鱼方乐²,月过秋河³雁未来
译文:北斗低沉,夜深人静,鱼儿自得其乐,月亮渐渐转过银河,不见归雁来鸿。
注释:¹斗:指星斗。²鱼方乐:《庄子·秋水》:“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此典故多用于别有会心,自得其乐。³河:指银河。⁴雁未来:时值初秋,北雁尚未南飞。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¹劝持杯。
译文:可供说话的是庭院里的绿树,还有那枝头的浅红花朵劝酒助兴。
注释:¹木末:树梢。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明明独对苍华¹影,莫上睢(suī)²万死台。
译文:独自对着池水映出我满头白发,不能再像那张巡誓死守城。
注释:¹苍华:据《黄庭经》,发神为苍华,字太元。头发斑白,亦称苍华。²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援乏城陷,巡、远皆不屈死。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此诗前三联皆写诗人夏日纳凉时的闲适;尾联却笔锋陡转,情调变为悲愤,表达了当时忧国志士共同的悲苦无诉的心境。全诗饶有高雅情趣,颇具感染力。

  首两句:“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点明作者是在日落之后才来的,他解衣当风,移床临水,床的位置,不觉已换了三回了,可见追凉心切。

  第三四两句,写他乘凉直到深夜还未回去。星斗已经渐渐低沉了,池里的鱼儿,正在自得其乐,水面上不时可以听到鱼儿唼喋的声音。因为今晚是有月亮的,所以环境里所见的事物比较清晰。月亮渐渐地转到银三的西边了,可惜的是雁儿还没有飞来,这儿显得很静。

  第五六两句:“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池塘是和庭院靠近的,庭院里寂静无人,此时可供答话的,只有院子里稀疏的碧树了。在疏翠当中,还间有些浅红的花朵,想喝上点清酒,也只有这些花朵相劝持杯了。作者在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不改居贫之乐,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结尾两句:“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是由深夜纳凉,陡然兴起的感慨。作者和其兄朱松,都是主张坚决抗金的志士。此时已届老年,夜深的当儿,虽也萧然自适,但此刻对影清池,深感时光易逝,机会难来,自己已是苍颜华发了。可是国仇未报,抗金的意志虽未消失,而秦桧等投降派揽有大权,自己也便无门报国,不能像张巡那样登台誓师,万死不辞了。“莫上睢阳万死台”之句,正是在闲适中陡然产生的悲愤,而这种心境,又显示着当时忧国志士共同的悲哀而无处控诉。

参考资料: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948页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云鬓(bìn)¹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xiù)²(cuán)³。斜托香腮春笋,为谁和泪倚阑干
译文:美人头发蓬乱,晚妆不整齐,因愁带恨的双眉像远山一样聚在一起。白嫩的小手斜托着面颊,靠在栏杆上,也不知在为谁伤心泪流。
注释:¹云鬓:形容女子像乌云一般浓黑、秀美的鬓发。²远岫:远处的山峰。岫,山。³攒:簇聚,凑集。这里是指紧皱双眉。⁴香腮:指美女的腮颊。⁵春笋:春季的竹笋。这里指女子像春笋样纤润尖细的手指。⁶嫩:柔软纤细。⁷和:带,含。⁸阑干:同“栏干”。

  这首词写女子春怨相思的情景。开篇二句写发、写面,虽明白但并不传神,是暗写侧描。三句“带恨眉儿”一语点破,不知何恨,不明白但却极传神,是抓住最具特点的细致景象进行正面描写,由一点入,见意更远。“攒”字是“带恨眉儿”的动作,用“远岫”喻之,不但妥切传神而且独具意蕴,“远岫攒”不可解,“眉儿攒”也不可解。此恨之深,此情之切,自可想见。后两句明白如话,直描其景,直问其情,虽问而不需答,“为谁”二字使前面不明朗的词旨一下子明朗起来,把何以成“恨”的不明白一下子明白开来。

  这首词字字不及相思,但字字俱关相思,用形态写心情,用远山喻愁情,笔意清新,淡远幽长,画静而情活。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中云:“以画家白描法形容一极贞静之思妇,绫罗之暖寒,非深闺弱质,工愁善感者,体会不到。”由此也可见李煜描摹形态、抒写情性的高妙水平。

dǎoliàn ·yúnbìnluàn

 dài 

yúnbìnluàn wǎnzhuāngcán dàihènméiéryuǎnxiùcuán xiétuōxiāngsāichūnsǔnnèn wèishuílèiláng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