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旧居在,匡庐翠叠前。因思从楚寺,便附入吴船。
彭泽旧居在,匡庐翠叠前。因思从楚寺,便附入吴船。
岸绕春残树,江浮晓霁天。应过虎溪社,伫立想诸贤。
岸绕春残树,江浮晓霁天。应过虎溪社,伫立想诸贤。

jīngménsòngzhòugōngguīpéngjiù--

péngjiùzàikuāngcuìdiéqiányīncóngchǔ便biànchuán

ànràochūncánshùjiāngxiǎotiānyīngguòshèzhùxiǎngzhūxián

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7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译文: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chè)紫金蛇。
译文: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望海楼晚景》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第二首。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上了年纪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会不止一次地遇到过类似的现象。

wànghǎilóuwǎnjǐng

shì sòngdài 

héngfēngchuīlóuxié zhuàngguānyīnghǎokuā 
guòcháopíngjiānghǎi diànguāngshíchèjīnshé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¹刀剑在腰边。
译文:老朋友相见只能握手相看,谁敢说话呢,你不瞧见那边军人的刀剑挂在腰边吗?
注释:旅泊:旅居。郡中叛乱:指池州(今安徽贵池)发生的兵乱。郡:州郡。同志:友人。¹军家:军将。
遍收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
(biàn)收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¹不怕天。
译文:他们无非是敲诈勒索,抢劫财物,你藏在哪里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善良的人民,在他们的屠刀下含冤死去。
注释:¹平人:平民,百姓。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
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zhòu)¹城砖。
译文:他们什么都能做得出来,把古寺拆掉,用拆下来的房梁屋柱来修筑自己的营寨,他们把荒坟扒开,用坟上的砖来砌自已的城垒。
注释:¹甃:修筑。
郡侯逐出浑闲事,正是銮舆幸蜀年。
郡侯¹逐出浑闲事²,正是銮(luán)(yú)³幸蜀年。
译文:在这种年头里,郡侯被驱逐出去是极普通、极平常的事。你看那唐僖宗自己,也不是怆惶地逃到四川去了吗?
注释:¹郡侯:郡守,州郡长官。²浑闲事:简直是一件平常的事。³銮舆:皇帝的车驾。幸蜀:广明元年,黄巢军攻占长安,僖宗仓皇出逃,前往四川。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动乱年代的生动写照。公元881年(唐僖宗中和元年),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銮舆西迁。各地地方军阀、地主武装拥兵自重并趁乱抢夺财物,迫害人民,到处发生着流血恐怖事件。在这些“乱世英雄”心中,天理,王法,朝廷命官等,全都不算回事。韦庄《秦妇吟》就写过官军的纵暴:“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而当年杜荀鹤旅途停舟于池州(今安徽贵池。唐时一称秋浦郡),遇郡中发生兵变,郡守被乱军逐出,恐怖覆盖秋浦。诗人目睹这一切,忧心如焚。“诗可以怨”,或者说“愤怒出诗人”。他写了这篇《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

  “握手相看谁敢言,军家刀剑在腰边。”诗人落笔就描绘了郡中叛乱后的恐怖世相。人们握手相看,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这是一种极不正常、极为压抑的情况。对于它的原因,只轻轻一点:“军家刀剑在腰边”,“在腰边”三字极妙,暴力镇压的威慑,不待刀剑出鞘,已足以使人侧目。乱军的跋扈,百姓的恐慌,诗人的不安,尽在不言之中。这种开门见山的作法,使人感到这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按捺不住的激发。

  “徧(遍)搜宝货无藏处,乱杀平人不怕天。”二句承上“军家刀剑”,直书乱兵暴行。他们杀人越货,全是强盗的行为。其实强盗还害惧王法,还不敢如此明火执杖,肆无忌惮。“平人”即平民(避太宗名讳改“民”为“人”),良民,岂能杀?更岂能乱杀?“杀”字前着一“乱”字,则突出行凶者面目的狰狞,罪行的令人发指。“不怕天”三字亦妙,它深刻地写出随着封建秩序的破坏,人的思想、伦常观念也混乱了。正常时期不怕王法的人,也应怕天诛。但天子威风扫地的末世,天的权威也动摇了,恶人更成“和尚打伞”,为所欲为。

  更有甚者:“古寺拆为修寨木,荒坟开作甃城砖”(甃音zhòu,用砖砌造),拆寺敞坟,在平时会被视为极大的罪孽,恶在不赦,此时却发生在青天白日下。战争造成大破坏,于此也可见一斑,参阅以《秦妇吟》“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尤觉真切。诗人通过搜宝货、杀平人、拆古寺、开荒坟等时事,生动地表现了满目疮痍的社会情况,同时也表现了对乱军暴行的咬牙切齿。

  现实很残酷,问题很多,然而诗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也老老实实承认了这一点:“郡侯逐出浑闲事,正值銮舆幸蜀年。”这像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带着九分伤心和一分幽默:这种局面,连一方“诸侯”的刺史都毫无办法。不但无法,他还自身难保,让“刀剑在腰边”的乱军轻易地撵了,全不当回事儿。不但郡守如此,皇帝老官也自身难保,被黄巢、尚让们赶出长安,也全不算回事了。“銮舆幸蜀”,不过是好听一点的说就而已。诗末的潜台词是:如今皇帝蒙尘,郡守被赶,四海滔滔,国无宁日。你我同仁空怀忧国忧民之诚,奈何无力可去补苍天。只好写下这一页痛史,留与后人评说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719-721页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马爰兴,樗蒱遂废。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急见连钱之碎。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涿鹿之师。或闻望久高,脱复庾郎之失;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之奇。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出。鸟道惊驰,蚁封安步。崎岖峻坂,未遇王良;跼促盐车,难逢造父。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存恋豆,志在著鞭。止蹄黄叶,何异金钱。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明以赏罚,覈其殿最。运指麾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小艺者,士之末技。说梅止渴,稍苏奔竟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四;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或衔枚缓进,已逾关塞之艰;或贾勇争先,莫悟阱堑之坠。皆因不知止足,自贻尤悔。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岁令¹云徂(cú)²,卢或可呼³。千金一掷,百万十都。樽(zūn)(zǔ)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马爰(yuán)兴,樗(chū)(pú)遂废。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齐驱骥(jì)(lù)¹⁰,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¹¹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珊珊佩响¹²,方惊玉蹬(dēng)之敲¹³;落落¹⁴星罗,急见连钱¹⁵之碎。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¹⁶关闭,沙苑¹⁷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¹⁸;或优游¹⁹仗义,正如涿(zhuō)鹿之师²⁰。或闻望久高,脱复庾(yǔ)郎之失²¹;或声名素昧,便同痴叔之奇²²。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出。鸟道²³惊驰,蚁封²⁴安步。崎岖峻坂(bǎn)²⁵,未遇王良²⁶;跼(jú)促盐车²⁷,难逢造父²⁸。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存恋豆²⁹,志在著鞭³⁰。止蹄黄叶³¹,何异³²金钱。用五十六采³³之间,行九十一路³⁴之内。明以赏罚,覈(hé)其殿最³⁵。运指麾³⁶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³⁷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小艺者,士之末技³⁸。说梅³⁹止渴,稍苏⁴⁰奔竟之心;画饼充饥⁴¹,少谢⁴²腾骧(xiāng)之志。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四;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或衔(xián)⁴³缓进,已逾关塞之艰;或贾勇争先,莫悟阱堑(qiàn)⁴⁴之坠。皆因不知止足,自贻(yí)尤悔⁴⁵。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⁴⁶;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lì)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féi)之贼。今日岂无元子⁴⁷,明时不乏安石⁴⁸。又何必陶⁴⁹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译文:时光流逝,曾经也在赌桌前高声唤喊“卢”。那时一掷千金,下注百万。在宴度上主宾行揖谦让;主宾喝醉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玩玩下棋掷采的游戏也行呀!如今打马游戏开始流行,渐渐取代了樗蒱游戏。这个游戏是末枝中的高端游戏,是女子之间的高雅游戏。下棋就像昔日周穆王乘八骏去西王母处作客,那是一日千里;棋子不同颜色各自列队,就像杨氏姊妹五人的扈从一样各家各着一色衣服。佩环相击发出“珊珊”的声音,就像上马时玉蹬发出的声音;马队像天上的群星那样布列稀松,急切间看到好马更是分散。行马像吴江枫叶飘落,像燕山乱飞的叶子没有头绪,当如退居玉门关内,养精蓄锐以待战机。棋子受阻,满盘凄凉。在困境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有时要像昆阳之战中的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弱胜强,有时又要像琢鹿之战中的黄帝那样,从容不迫靠团结大家来消灭蚩尤;品格声望再高,也不要像庚翼那样,本来胜算在握,却因一着不慎而致误,倒应像王湛那样起初被侮称为“痴叔”,声名不为人所知,而“其实美”,一且被发现,便会令人感到意外,从而对他肃然起敬。这好比下棋或实战,要在对方不了解自己实力之时,给他个出其不惫。盘上弈棋,与战地布阵一样,有时兵贵神速,“或出人用奇”,以少胜多;有时要从容镇定,以义制敌,总之要善于随机应变。“马”在无路可走时,可以慢慢地退回来,伺机再战;时机有利时,“马”应昂昂如千里之驹,勇往直前,迅速占领敌人的地盘;有时在鸟道上,也要冒险飞过;有时则要善于隐蔽,就像妈蚁用土封上穴口,或不再乘“车”而缓缓步行,以达到麻痹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善弈者,与王良、造父那样的善御者一样重要,离开了他们,纵有千军万马,也如同行进在崎岖陡峭的山坡上,寸步难行。何况时局就像白云在天,变幻无常。要紧的是不要一心恋着禄位,要挥鞭策马,努力向前。对于“打马”这一博戏来说,也像实战一样,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兵强马壮,更要有好的指挥员,而对于弈者和指挥员来说,最要紧的是赏罚分明,只有分清高下重赏重罚,才能指挥若定,稳操胜券。弈者在小小的棋盘上,能够运用自如,其争强好胜之心亦可得到一定满足。但比起恢复大业来,打马弈棋毕竟是一种小技,它就像“说梅止渴”和“画饼充饥”一样,对于“奔竞之心”和“腾驶之志”,稍有慰藉而已。为了吃掉对方一子,明知难以达到目的,也不改变“图实效”的欲望;为了报答让“子”之恩,明明看准了机会,可以将对方一军,却率先退让了。不知止足,犹不知足。在向敌人进击过程中,本应衔枚不语,迁回接近对方,等叠成十马,才能顺利过关,否则将适得其反;假如自恃勇气有余,一味争先恐后,役有觉悟到可能陷人对方设置的陷阱和壕沟,不知适可而止,将咎由自取。下棋要果决,就像用人不疑一样,不负天,天不负你。必能实现你的愿望。他不会辜负你的信任,就像桓温取剑阁一样;敌人还没杀到你的老巢,就像淮淝之战一样被你攻破了。如今难道没有桓温一样的人,以后也不缺乏像谢安一样的人。不要像陶侃一样未战气衰,正当像袁耽一样有脱帽一掷的志气。
注释:¹岁令:岁时。²云徂:云,助词。徂,往,逝。³卢或可呼:古代掷骰子,五子皆黑为卢,为头彩,掷时大声呼喊,称“呼卢”。⁴千金一掷:即一掷千金。⁵百万十都:极言钱数之多。⁶樽俎具陈:指准备了丰富的酒水。樽俎:盛酒肉的器皿。⁷爰:读音元,及,至。⁸樗蒱:樗蒲,一种投色子游戏。⁹遂废: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者退”。 ¹⁰骥騄:音继路,是两种名马。¹¹间列:夹杂排列。¹²珊珊佩响:佩环相击。¹³玉蹬之敲:指上马。¹⁴落落:稀疏的样子。¹⁵连钱:古有良马称连钱骢。¹⁶玉门:古关隘名。¹⁷沙苑:又名沙阜,古养马场。¹⁸昆阳之战: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战例。王莽地皇四年,刘秀以精兵三千大败王莽主力。昆阳,地名,在今河南叶县北部。¹⁹优游:从容不迫。²⁰涿鹿之师:黄帝伐蚩尤的军队。²¹庾郎之失:《世说新语 雅量》庾翼向来以骑术精湛闻名,却在为岳母表演时掉下马来。²²痴叔之奇:《世说新语 赏誉》王湛向来被人视为痴人。一次其侄王济去看他,见他骑术不凡,见解颇精,为之大为称奇。²³鸟道:险峻的山道。²⁴蚁封:形同蚂蚁窝高低起伏的土堆。²⁵峻坂:险峻的山坡。²⁶王良:春秋时晋国著名的骑手。²⁷跼促盐车:《战国策 楚策四》有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²⁸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的人。²⁹恋豆:贪恋槽中的草料,胸无大志。³⁰著鞭:比喻走在前面,抢占先机。³¹止蹄黄叶:将对方的马打下去即可获赏帖。黄叶,金钱。³²异: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画道”。 ³³五十六采:打马博戏共五十六采。³⁴九十一路:指棋子的九十一条行动路线。³⁵覈其殿最:竞出优胜。覈同“核”,考校之意。殿最:优胜。³⁶指麾:同指挥。³⁷几微:细微征兆。³⁸末技:末流技艺。³⁹说梅:即望梅止渴。⁴⁰苏:苏醒。⁴¹画饼充饥:《三国志 卢毓传》载曹明帝语: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⁴²谢:凋谢。引申为消解。⁴³衔枚:古时行军为隐蔽性令兵士口含小竹棍以免发声。⁴⁴阱堑:陷阱。⁴⁵尤悔:悔恨。⁴⁶正经:正宗经典。⁴⁷元子:桓温字元子。⁴⁸安石:谢安字安石。⁴⁹陶:封长沙郡公,故称陶长沙。
辞曰: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辞曰¹:佛(bì)(lí)²定见卯年³死,贵贱纷纷尚流徙,满眼骅(huá)(liú)杂騄(lù)(ěr),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译文:总之:像拓跋焘之流侵略者不久就会败亡,贵贱的人都在逃难,满目皆是良马,时局危难怎么能分辨的出?木兰这样的好女子和勇敢的老英雄其志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但愿能随他们渡过淮水回到家乡。
注释:¹辞曰:本为乐曲之末章,此指结语。²佛狸:《宋书 臧质传》刘宋时童谣“虏马饮江水,佛狸卯年死。”佛狸,北魏太武帝跋焘的小名,此处指金主。³卯年:作者此赋作于绍兴四年甲寅,次年即为乙卯年。⁴骅骝騄駬:皆周穆王的骏马名。⁵时危句: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变同死。”正化用此意。⁶木兰:即花兰,古代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女英雄。⁷老矣句:曹操《步出夏门行 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反用其意。⁸相将:相随。⁹过淮水:渡过淮河,返归故里。

  《打马赎》不见于《宋书·艺文志》,却著入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直斋书录解题》载有《打马赋》一卷,并云:用二十马,今世打马。大约与樗蒱相类,元陶宗仪则把它刻入《说郛》中,到清代其传本有咸丰年间南海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光绪年间长沙叶德辉《丽廔丛书》本,俱题为《打马图经》。名称与《直斋书录解题》相异,其原因大概《图经》中有赋,而且赋在《图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致。但不管怎样,它们指的应该是同一本书。伍氏刻本与叶氏本相较,用以叶氏本为胜,而叶氏本则来自于明沈津的《欣赏编》,在其流传过程中据传有格一卷不著作者姓氏,又掺入图式一卷而陶宗仪的《说郛》中却役有,显然后人对其做了增改,在次序上《打马图经》一卷,前为序,序后为《打马赋》。

  从结构上看,序文不仅是《打马图经》之序也是《打马赋》的序。在内容上,序文不仅介绍了《打马赋》的创作背,而且总结了打马的体例、经验和方法。《打马赋》则对打马游戏的整个过程作了描述。它们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如龚克昌先生所言:《打马图经序》是打马游戏的经验总结,而《打马赎》则是打马游戏经验的具体实践,两者讲的实际上是同一问题。因此,只有结合《打马图经·序》和命辞,才能全面正确的理解《打马赋》的内容。

  打马是一种博戏,由来已久而南宋尤盛,与其他游戏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且长行、叶子、博塞、弹棋、世无传者。打褐、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理不经见;藏酒、樗蒱、双蹙融近渐废绝,选仙、加减、抽关头、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独采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尝恨采选丛繁,劳于检阅,彼能通者少。打马游戏可多人参与,雅而不俗,又能增其智慧,故为李清照所独喜并以打马之戏为赋。作为棋类赋的创作者,她不是第一人,但把打马游戏写入赋中却是第一个,正如她在序中所言:“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打马赋》写打马游戏但却不是作者轻松、自由的游戏之笔。而是寓有深意,这可以从其创作的背景,及题材本身的特性中看出。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赵海梅.李清照[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地址,1996.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译文:山中明月随着客人的光临慢慢升上夜空,主人客人觥筹交错,逸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¹远。
译文: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在幽幽竹林之下,谁还会觉得桃花源遥不可及呢?
注释:¹花源:即桃花源。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惆怅曙(shǔ)莺啼,孤云还绝巘(yǎn)¹
译文:黄莺鸣啼,天色欲晓,宴席将散,心中不免怅然;抬眼望去,一朵白云正环绕于孤峰之上。
注释:¹巘:山峰。

  这是一首回赠诗,表现了诗人对王维亦官亦隐生活的羡慕,从“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中,可以体会诗人的隐退之思。全诗清新幽远,新颖别致,自然浑厚,读之回味无穷。

  开头“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两句,一写客人,一写主人。起句实写客人,虚写主人。客人光临,主人自然要出来迎接。“山月”是实写,点题之“春夜”。月随客到,以助主人之兴。自然带出下句“主人兴不浅”:这句实写主人,虚写客人。主人兴不浅,客人自然也不会减半分,可见宾主之欢悦。起句说月随客到,“客”即诗人自己,大有反客为主的味道,显示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无间。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两句中“今宵”承“山月”,四句“谁觉花源远”照应“兴不浅”。春山夜月,幽幽修竹,月光朗照,一片朦胧,寂静安闲,而宾主逸兴不浅,远离尘世杂念,不能不让人想起世外桃源。此中暗含了诗人对主人生活的钦羡向往。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写莺啼将晓,主宾各散,如彼孤云之还绝巘。这里,“还”字点明宴会将散,诗人将还。着一“孤”字,显见诗人别后之失落与孤单。复着“绝”字,语意更甚,更为怅然。全诗清新幽远,读之回味无穷,如品香茗,久尝愈觉其香。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8页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
晚岁躬耕(gēng)¹不怨贫,只鸡斗²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xī)皇以上人³
译文: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他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
注释:¹躬耕:亲自耕种。²斗:盛酒的容器。³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¹。若教王谢诸郎²在,未抵柴桑³(mò)上尘。
译文:千年过后,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他晚年归耕在柴桑,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
注释:¹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²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³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zhètiān ·wǎnsuìgōnggēngyuànpín

xīn sòngdài 

yuānmíngshīnéngshǒu zuòxiǎosòng

wǎnsuìgōnggēngyuànpín zhīdǒujiǔlín dōujìnsòngzhījiānshì shìhuángshàngrén 
qiānzǎihòu bǎipiāncún gèngqīngzhēn ruòjiāowángxièzhūlángzài wèicháisāngshà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