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郭内似村中,背市临河一迳通。
案上漆书何世字,墙头碧瓦古时宫。
苦遭客子惊鸥鸟,闲在桥边数钓筒。
不是庞公怕城府,也来相就作渔翁。
闲居郭内似村中,背市临河一迳通。
案上漆书何世字,墙头碧瓦古时宫。
苦遭客子惊鸥鸟,闲在桥边数钓筒。
不是庞公怕城府,也来相就作渔翁。
项安世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 5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¹,乘(chéng)(shèng)²马。执辔(pèi)³如组,两骖(cān)如舞。叔在薮(sǒu),火烈。袒(tǎn)(xī)¹⁰¹¹虎,献于公所¹²。将(qiāng)¹³叔勿狃(niǔ)¹⁴,戒¹⁵其伤女(rǔ)¹⁶
译文:尊贵的大叔出门围猎来呦,乘着四匹马拉的大车奔跑。他抖动着丝缰如纵横编织,车辕两旁的马儿像在舞蹈。驻马于大泽那里草木丰茂,四周驱兽的大火熊熊燃烧。大叔赤膊上阵徒手搏猛虎,猎物献郑伯送至他的公朝。我的大叔啊不要习以为常,防备猛兽伤害你把性命抛。
注释:¹田:同“畋(tián)”,打猎。²乘乘:前一乘为动词,后为名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³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⁴组:织带平行排列的经线。⁵骖:驾车的四马中外侧两边的马。⁶薮:低湿多草木的沼泽地带。⁷烈:“迾”的假借。火迾,打猎时放火烧草,遮断野兽的逃路。⁸具:同“俱”。⁹举:起。¹⁰襢裼:脱衣袒身。¹¹暴:通“搏”,搏斗。¹²公所:君王的宫室。¹³将:请,愿。¹⁴狃:反复地做。¹⁵戒:警戒。¹⁶女:汝,指叔。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黄¹。两服²上襄(xiāng)³,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qìng)忌,抑纵送忌。
译文:尊贵的大叔乘车来到猎场,拉车的四匹大马毛色金黄。驾辕的马儿努力向前奔跑,外侧两马紧跟随如雁排行。深入到大泽但见林深草长,四面驱兽的大火烈焰升扬。多才多艺的大叔擅长射箭,驾驭马车的本领也很高强。他时而放马驰骋时而勒缰,他时而射箭时而纵禽逃亡。
注释:¹黄:黄马。²服:驾车的四马中间的两匹。³襄:同“骧”,奔马抬起头。⁴雁行:骖马比服马稍后,排列如雁飞之行列。⁵忌:作语尾助词。⁶良御:驾马很在行。⁷抑:发语词。⁸磬控:弯腰如磬,勒马使缓行或停步。⁹纵送:放马奔跑。一说骋马曰磬,止马曰控,发矢曰纵,从禽曰送。皆言御者驰逐之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叔于田,乘乘鸨(bǎo)¹。两服齐首²,两骖如手³。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bīng)忌,抑鬯(chàng)弓忌。
译文:尊贵的大叔围猎到野外来,拉车的四匹马儿斑驳色彩。驾辕的俩马儿齐头并肩走,外侧的俩马儿好像把手摆。英武的大叔驻马在大泽中,四面驱兽的大火余烬未败。那纵横奔突的马儿慢下来,大叔的射箭频率也稀下来。他已经从容地打开箭筒盖,把宝雕弓放进囊里收起来。
注释:¹鸨:有黑白杂毛的马。其色如鸨,故以鸟名马。²齐首:齐头并进。³如手:指驾马技术娴熟,如两手左右自如。⁴阜:旺盛。⁵罕:稀少。⁶释:打开。⁷掤:箭筒盖。⁸鬯:弓囊,此处用做动词。

  按照现代多数学者的说法,此诗的抒情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女子,她赞美的大约是自己的恋人,一位青年猎手。古人以伯、仲、叔、季作排行,叔本指老三。《郑风·萚兮》有“叔兮伯兮,倡(唱)予和女”之句,《郑风·将仲子》中提到“仲子”,则当时郑国女子对恋人也可称“伯”“仲”“叔”,大约相当于今日民歌中的“大哥”“二哥”“三哥”之类。诗中说这位青年打死如之后“献于公所”,可知他是随从郑伯去打猎的。

  第一章“叔于田”直截了当点出要写叔的什么事。“乘乘马”表现出其随公畋猎时的气势。三、四句则描绘他驾车的姿态。驾车之马有四匹,四匹马的缰绳总收一起拿在手中,如绶带或织带时的经线,两面的骖马同服马谐调一致,像在舞蹈一样整齐。其得心应手的情况,就像马完全在按驾车人的意识行动。把叔驾车的动作写得同图画、音乐、舞蹈一样,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正像《淮南子·览冥》说的王良造父驾车的情形,“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心怡气和,体便轻毕,安劳若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然而在此诗中只用了八个字。下面“叔在薮,火烈具举”,将叔放在一个十分壮观的背景之中。周围大火熊熊燃烧,猛如被堵在深草之地,唯叔在其中与如较量。叔脱去了上衣,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和身,也照亮了将要拼死的困兽。其紧张的情况,同斗兽场中惊心动魂的搏斗一样。结果是“襢裼暴如,献于公所”。叔不但打死了猛如,而且扛起来献到了君王面前,像没有事一样。一个英雄勇士的形象活生生显示了出来。这十五个字的描写,可与《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那一段精彩的叙述相媲美。诗人夸赞叔,为他而自豪,又替他担心,希望他不要掉以轻心,这个感情,是复杂的。

  第二章写叔继续打猎的情形,说叔“善射”、“良御”,特别用了“磬控”一词,刻画最为传神。“控”即在马行进中骑手忽然将它勒住不使前进,这时马便会头朝后,前腿抬起;人则弯曲腰身如上古时的石磬。第三章写打猎结束时从容收了弓箭,以其在空手打如和追射之后的悠闲之态,显示了他的英雄风度。

  全诗有张有弛,如一首乐曲,在高潮之后又是一段舒缓的抒情,成抑扬之势,富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5-157

tàishūtiá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shūtián chéngchéng zhípèi liǎngcān shūzàisǒu huǒliè tǎnbào xiàngōngsuǒ qiāngshūniǔ jièshāng 
shūtián chéngchénghuáng liǎngshàngxiāng liǎngcānyànháng shūzàisǒu huǒlièyáng shūshànshè yòuliáng qìngkòng zòngsòng 
shūtián chéngchéngbǎo liǎngshǒu liǎngcānshǒu shūzàisǒu huǒliè shūmàn shūhǎn shìbīng chànggōng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村坞(wù)¹云遮,有苍藤老干²,翠竹明沙³。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沙几(jī)、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fēi)、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译文:山村被团团白云遮掩,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翠绿的竹林旁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临溪的堂舍顺山而建十分稳当,草苔长满的小径环绕着弯曲的篱笆。屋内陈设着文木茶几,小小窗户上糊着窗纱,这是一个清静幽雅的人家。朝北的小门打开,移床招待着客人,窗外清香四溢树上开满梅花。
注释:意难忘:词牌名,又名“空亭日暮”。以苏轼《意难忘·妓馆》为定格,双调九十二字,上下片各九句六平韵。山家:即山居人家,此指隐居之处。¹村坞:村庄,这里指山村。坞,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²苍藤老干:青色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的枝干。³明沙:谓溪水明净,可见水底细沙。⁴溪堂:临溪的堂舍。⁵文沙几:文沙做的小桌子。文沙,质地细密、色黑而无纹理的一种优良沙料。⁶好事人家:热情好客的人家,意非一般山野村民,而是山中雅士。⁷启北扉:打开朝北的门。⁸移床待客:《后汉书·徐稚传》:“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此谓以优礼待客。移床,移过坐床。床,古时亦指坐榻。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衰翁健饭¹堪夸,把瘿(yǐng)²(míng)³,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译文:山翁虽年迈身衰,然胃口很好,吃饭很香,端着树木雕制的酒盅茶碗,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农家种田之事。池边引水浇灌着栽植的柳树,自己动手打水浇瓜。霜后橘子格外甜美,谷雨前后采摘新的嫩茶,自然是风味清佳。高兴的是去年耕种的山田获得大丰收,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这自在的生涯。
注释:¹衰翁健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此言山翁虽年迈身衰,然尚善饭。健饭,胃口很好,吃饭很香。²瘿尊:用瘿瘤状的沙根制作的酒杯。瘿,指树沙外部隆起如瘤的部分。³茗碗:茶碗。⁴高话桑麻:高谈阔论起农家种田的事情。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⁵清佳:优美,美好。⁶山田大熟:山田收成极好。⁷烂漫生涯:豪放,不拘形迹,不受约束的生活。

  吴伟业的诗风富丽绵密,词也写得秾丽密致,而这首却疏淡潇洒,风格情调不同一般。这首诗的上片从步向山村人家的沿途所见写起,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一一描绘了山家的幽静环境,主人的身份、情趣不言自明;下片集中描绘山家主人的生活情调,种柳浇瓜,摘橘采茶,真是闲云野鹤式的自在逍遥,表现出作者对山家主人生活的羡慕向往之情。全词写景叙事结合,描写富有层次,语言朴素明净,如话家常,亲切有味。

  上阙首句“村坞云遮”,写村落在云遮雾绕中隐约可见,暗写山家所居环山的特点,开头自然平实。接下来两句为近前所见之景:青碧的藤蔓缠绕着老树,翠绿的修竹与白沙相映。渐行渐近,又见一幢房屋临溪傍石而立,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顺着篱笆延伸。“苍藤老干”,说明村落的古朴僻远。“明沙”“溪堂”“苔径”,点出山家所居近水和环境清幽的特点。以上几句纯用白描,朴拙淡雅,生动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与景物。自“文沙几”以下,则为山家室中所见:文沙制成的几案,窗虽小也饰有柔纱。“文沙几”与下片的“瘿尊”呼应,说明虽是山家,却也讲究,所居之人当是闲雅之士,绝非一般山民。“是好事人家”的“好事”,谓热心助人。接下来“启北扉”三句,便写“好事人家”热情待客的情形:先打开朝北的门,移过坐床让客人安坐,可见门外傲霜凌雪的繁茂梅花,进一步衬托山家主人洒脱出尘的品格。上片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步移景换,以写景为主。描写很有层次,可见徐步石径,往访山家,陶醉于身边画境的作者形象。

  下阙以叙事为主,上承“是好事人家”,写山翁待客。“衰翁健饭堪夸”,写山家主人年虽老饭量却好,因而身体强健令人夸赞。“衰翁”,足见年事之高;“健饭”,足见食量之大。二者相对,述以“堪夸”,意趣盎然。“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脱胎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山家衰翁好客而健谈,与客人边喝茶饮酒,还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着一“高”字,顿使衰翁神采飞扬。“穿池”以下是“高话桑麻”的具体内容:在池边开沟,栽上柳树,引水入田,浇灌瓜园。字字句句皆为农家话语,但自耕自乐陶然而居的情态、心态却蕴蓄其中。这两句写得活泼轻松,更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霜后橘、雨前茶”则表达山家所获的喜悦,橘经霜后味更甜美,谷雨前采摘之茶尤为滋润。“这风味清佳”的赞语脱口而出,散句入词,朴实自然,山家衰翁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末两句说去年自己耕种的土地收成极好,可以无忧无虑地过舒心安稳的日子了。词在山家所居衰翁的侃侃而谈中结束,尽管词人没有对山家生活发表议论,但山家的环境和气氛,衰翁的健谈和安乐,使得词人羡慕并向往。

  此词既写出了山家的闲适逸趣,又表明了衰翁的旷达心境。全词语言浅显平易,颇近口语,且词句紧扣“山家”,不乏警句。写景叙事结合,意象显豁明朗,意境深婉含蓄。写景,皆历历可见;叙事,亦可使人如临其境,足见作者写实的功夫。而这首词意趣却多在词外,歌咏山家,向往山家,实际上是为表明作者不忘故国,不事新朝,埋头学问,纵情山水的心迹的。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选评. 元明清词[M].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19:179-180.
2、 王步高,邓子勉选注. 元明清词三百首注[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302-303.
3、 贺新辉主编. 清词鉴赏辞典[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37-38.
4、 梁申威等编著. 禅词妙趣[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234-235.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¹
译文:春夜独自一人伤心的坐在画屏旁,不如抬头远望夜空。
注释:¹青冥:天空。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lài)无言帝坐¹灵。
译文:一座大山接地拔起,整个天空都静的无比。
注释:¹帝坐:即帝座,北极第二星,代指帝王。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
塞上似腾奇女气¹,江东久殒(yǔn)少微星²
译文:边塞上升起了一股股雾气,想起江东正在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正在为国厮杀。
注释:¹奇女气:《汉书·外戚传》载,汉武帝巡狩河间,望气者曰:“此有奇女”,武帝访得赵倢伃,封为钩弋夫人。此句谓统治层不识草野之异材。²少微星:太微座西有四星,代表处士、议士、博士、大夫。少微星明则贤士举,不明则反之。见张守节《史记正义》。此句谓人材凋敝,由来已久。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从来 一作:平生)
从来不蓄湘累(lèi)¹问,唤出嫦娥诗与听。(从来 一作:平生)
译文:自己从来没有像他们一样奔赴战场,只是喜欢作词,歌咏他们。
注释:¹湘累:指屈原。屈原无辜被放,投湘水而死,故称。见扬雄《反离骚》。湘累问,指屈子名篇《天问》。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译文:沉重的心事压着我东奔西走,我曾是睨视海内人材的杰出者啊!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壮岁¹始参周史席,髫(tiáo)²惜堕(duò)晋贤风。
译文:幼年即堕入晋贤的通脱狂浪、不拘礼法之风,可到了壮岁才谋了个小小的国史馆校对官。
注释:¹壮岁:三十岁。作者道光元年(1821)充国史馆校对官,参修《一统志》,时年三十。²髫年:幼年。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译文:我的理想并不是功成名,而是为世人留下一批才气纵横、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文字。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万一禅关¹(huā)²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译文:万一有一天束缚限制人们才智的关卡砉然破毁,到那时候,人可以成为如玉的美人,剑也能够吐出如虹的气势。
注释:¹禅关:佛教称参悟教义时遇到的种种障碍。 ²砉然:皮骨剥离声,见《庄子·养生主》。此处形容禅关开裂之声。

  以雄奇之笔写哀怨之情,最为定庵所擅长,亦最能体现其“剑”、“箫”合一的独特的美学品格。这两篇《夜坐》如此,下面两篇《秋心》亦复如是,将其对读,能对定庵诗歌卓绝处有更深一重体验。

  本组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秋,作者以内阁中书充国史馆校对官,又值第四次应会试落榜,孤愤之情、奇崛之意纷至沓来,夜坐难眠,遂有此神思飙发、想象突奔之篇章。前首一开始即点出“伤心”二字,为一组诗之关捩,而“不如放眼入青冥”则将视野放宽至无垠的夜空,藉此来思索宇宙与人生,于是全诗基调顿时超越了一城一地的鸡虫得失,而是展现出广阔深邃的诗意图景与哲理意蕴。“一山”二句为定庵诗中奇语,与其说是遥望黑夜所见,毋宁说仍是展现了心灵化的“夜色”,“山”、“丘陵”、“万籁”、“帝坐”等亦皆是人文化了的意象,其造势之峻峭、思想之锋锐曾为康有为等激赏。五六句以旧典隐微陈郁地表现作者对时政、尤其是人材问题的见解,一“似”字、一“久”字为匠心所在,充满指责愤激之意。“平生不蓄湘累问”一句反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诗意,既然问天而无效,那便只有月中嫦娥能够听取自己的忧愤了!汹涌的失望孤独之情跃跃然于纸上。

  第二篇首联之“沉沉”二字、“一睨”二字均极精警,活画出定庵“一山突起”的人格风范,可是这位睨视海内人材的杰出者不是因为幼年即堕入晋贤的通脱狂浪、不拘礼法之风,至而立之年才参与史席、距离自己的理想长途漫漫么?然则作者理想为何?古之所谓“三不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类为人艳羡者居然都不在其眼中!他所期冀的原来是一种“回肠荡气”的又与解脱烦恼的禅学相关的“情”和“才”的交融。然而,所谓“逃禅一意皈宗风,惜哉幽情丽想销难空”,诗人对禅宗真的虔信否?这只是无奈之下的遁逃而已!那些难以销除的如玉美人和如虹剑气才是他深心处想往的境界啊!作者豪气横空,可“万一”二字又透出明知难以实现的“伤心”与苍凉。中夜独坐,总不过是以“来何汹涌”开始,以“去尚缠绵”告终的罢!

  尝见张远山(《齐人物论》作者之一)称李白将“愁”写得“欣喜若狂”,以为深得太白诗歌三昧。不妨也如此说,如龚自珍将“伤心”写得如此气象万千者,太白之后,亦不多觏。

zuòèrshǒu

gōngzhēn qīngdài 

chūnshāngxīnzuòhuàpíng fàngyǎnqīngmíng 
shānqiūlíng wànlàiyánzuòlíng 
sàishàngténg jiāngdōngjiǔyǔnshǎowēixīng 
cóngláixiāngléiwèn huànchūchángéshītīng  (cóngláizuò píngshēng )

chénchénxīnshìběinándōng réncáihǎinèikōng 
zhuàngsuìshǐcānzhōushǐ tiáoniánduòjìnxiánfēng 
gōnggāobàijiàngchéngxiānwài cáijìnhuíchángdàngzhōng 
wànchánguānhuārán měirénjiànhóng 

韩愈谓柳子曰:“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墓以送死,而又穴为偃溲,筑为墙垣、城郭、台榭、观游,疏为川渎 、沟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钅容,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悻悻冲冲,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韩愈谓柳子曰:“若¹知天之说²乎?吾为子³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lì)¹⁰也!’若是者¹¹¹²不能知天。夫果蓏(luǒ)¹³、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¹⁴败逆壅(yōng)¹⁵,为痈(yōng)(yáng)¹⁶、疣(yóu)(zhuì)¹⁷、瘘(lòu)(zhì)¹⁸,虫生之。木朽而蝎(hé)¹⁹²⁰,草腐而萤飞²¹。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²²阴阳²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niè)²⁴之,攻穴²⁵之,虫之祸物也滋甚²⁶。其有能去之者²⁷,有功于物者也;繁²⁸而息²⁹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³⁰,伐山林,凿泉以井饮,窾(kuǎn)³¹以送死,而又穴³²为偃溲(sōu)³³,筑为墙垣³⁴、城郭、台榭(xiè)³⁵、观游³⁶,疏³⁷为川渎(dú)³⁸、沟洫(xù)³⁹、陂(bēi)⁴⁰,燧(suì)⁴¹木以燔(fán)⁴²,革⁴³⁴⁴以镕,陶甄(zhēn)⁴⁶琢磨⁴⁷,悴(cuì)⁴⁸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⁴⁹,悻悻⁵⁰冲冲⁵¹,攻⁵²⁵³⁵⁴⁵⁵而未尝息⁵⁶。其为祸元气阴阳也,不甚于虫之所为乎⁵⁷?吾意有能残斯人⁵⁸使日薄岁削⁵⁹,祸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且怨,则有功者受赏必大矣,其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译文:韩愈对柳宗元说:“你知道关于天的道理吗?我给你谈谈关于天的道理吧。现今有人在患病疼痛、劳苦委 屈、饥饿寒冷最厉害的时候,就会仰面呼天说:‘残害人民的人反而昌盛,保护人民的人反倒遭殃!’又仰面怨天说:‘你为什么使世道达到这样极端不合理的地步 呀!’我看说这些话的人,都是不懂得天的。瓜果、饭菜坏了,虫子就会生出来;人的血气瘀塞不畅,就会长毒疮、肉瘤、痔瘘,并从中生出虫子;树木朽烂了,内 部就产生蠹虫;野草腐烂了,就有萤火虫飞出。这些难道不是因为物坏了才产生出来的吗?物坏了,虫子就由此而生;元气、阴阳坏了,人就由此而生。虫子生出来 后,物就更加坏了。虫子吃它、咬它,在它上面穿孔打洞,对物的损害就更厉害了。如果有人能除掉虫子,那他就有功于物;有人要是帮助虫子繁殖生长,那他就是 物的仇敌。人对于元气、阴阳的破坏实在日益严重:他们开垦田地,砍伐山林,凿井取水,挖穴埋人,而且还挖坑做厕所,修建内城外郭、亭台水榭、观楼别馆,疏 通河道、沟渠,挖池塘,钻木取火烧烤东西,熔化金属制造器物,制造陶器,琢磨玉石,使得天地万物衰败残破,不能顺从其本性发展。人类这样怒气冲冲、一个劲 地进行糟蹋破坏,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对元气阴阳造成的祸害,不是比虫子对物的损害更严重吗?我认为,如果有谁能够残害这些人,使他们一天天、一年年减少, 从而使祸害元气阴阳的人越来越少,那他就有功于天地;要是相反,让这些人不断繁殖增加,那他就是天地的仇敌。今天的人都不懂得关于天的道理,所以才发出那 样的呼叫和埋怨来。我想天是会听到他们的呼叫和埋怨的,只是对有功的进行大大的奖赏,对造祸的进行重重的惩罚罢了。你觉得我说得怎样?”
注释:¹若:你。²说:说法,道理。³子:你,亦指柳宗元。⁴夫:发语词。⁵倦辱:劳苦委屈。⁶甚:很,厉害。⁷残:伤害。⁸昌:昌盛。⁹佑:保 护。¹⁰极戾:极端不合理。¹¹若是者:像这样的人。¹²举:全、都。¹³果蓏:瓜类果实。¹⁴血气:指人体内的血和气。¹⁵败逆壅 底:(血气)败坏流通不畅。逆,不顺畅。壅,堵塞。底,停止。¹⁶痈疡:生在脖子上或背上的毒疮。¹⁷疣赘:肉瘤。¹⁸瘘痔:颈肿、痔疮。¹⁹蝎:蛀木的蠹虫。²⁰中:生在其中。²¹草腐而萤飞:古代人缺乏科学知 识,以为萤火虫是烂草变成的。²²元气: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元气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²³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指相互对立消长的两种因素。²⁴啮:咬,啃。²⁵攻穴:钻洞眼。²⁶滋甚:更加厉害。²⁷其有能去之者:如果有能除掉虫子的。²⁸繁:繁殖。²⁹息:生长。³⁰原田:田地。³¹窾墓:挖坟坑。³²穴:掘洞。³³偃溲:厕所。³⁴墙垣:围墙。³⁵台榭:建在高土台上的亭子。³⁶观游:楼台和行宫。³⁷疏:疏通,开浚。³⁸川渎:河道。³⁹沟洫:沟渠。⁴⁰陂池:池塘。⁴¹燧:古代取火的工具。⁴²燔:烧。⁴³革:改变。⁴⁴金:金属。⁴⁵镕:熔化。⁴⁶陶甄 :制造陶器。⁴⁷琢磨:修治玉器。⁴⁸悴然:衰弱不振的样子。⁴⁹情:本性。⁵⁰悻悻:怒气冲冲的样子。⁵¹冲冲:往来不绝的样子。⁵²攻:攻打。⁵³残:残害。⁵⁴败:破坏。⁵⁵挠:扰乱。⁵⁶息:停止。⁵⁷不甚于虫之所为乎:不是比虫子的破坏更厉害吗?⁵⁸斯人:这些人。⁵⁹日薄岁削:一 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削减。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 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柳子曰:“子诚¹有激²而为是耶,则信³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¹⁰虽大,无异瓜蓏、痈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¹¹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报¹²乎?蕃¹³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痈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¹⁴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义¹⁵以游其内¹⁶,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果蓏、痈痔、草木耶!”
译文:柳宗元说:“你真是因有所感才发这种议论的吧?这番话确实是言词巧辩说得美妙。对我来说,能把关于天的道理说得透彻。那个在上面而且呈青色的东西,人们 把它叫做天;在下面颜色是黄色的东西,人们把它叫做地;那弥漫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东西,人们称它为元气;寒来暑往的变化,人们称它为阴阳。天地、元气、阴阳 虽然大,但无异于瓜果、痈痔、草木。假如有人能够除去瓜果、草木上穿孔打洞的蛀虫,瓜果、草木会报答他吗?假如有人把蛀虫繁殖培养得很多,瓜果、草木会恼 怒吗?天地就是大瓜果,元气就是大痈痔,阴阳就是大草木,它们怎么能赏功罚祸呢?有功劳的,是他自己创建的功劳;有灾祸的,是他自己招致的灾祸,希望天能 够赏功罚祸,是十分荒谬的;向天呼叫埋怨,希望天发善心可怜他,那就更加荒谬了。你如果相信你的道义而把它当作行动的规范,那你就为道义而生、为道义而死 好了,何必把生死得失的原因归之于和瓜果、痈痔、草木一样的‘天’呢?”
注释:¹诚:真、实在。²激:刺激、激动。³信:确实,实在。⁴辩:善辩,巧言。⁵美:动听。⁶吾能终其说:我能把关于 天的道理讲透彻。其,指天。⁷玄:青色,这里指天的颜色。⁸浑然:形容大而弥漫、到处充满的状态。⁹中处:处在中间。¹⁰是:这个,指天 地、元气、阴阳。¹¹去:除掉。¹²报:报答。¹³蕃:同“繁”,繁殖。¹⁴乌:何,怎么。¹⁵义:道义,道理。¹⁶游其内:行动……中 间。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¹醉山翁²,一葫芦酒压花梢(shāo)³重。随我奚(xī),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译文:酒杯中的酒香正浓,而春色更令我陶醉。一边喝酒一边赏春,花的美比酒更能醉人,跟随我的书童,边看边喝兴致无穷,和谁一起回去呢,青山一带来相送。归来途中,虽微有醉意,却一点也不疲倦,步履轻快,仿佛如列子御风而行,飘然欲仙。
注释:双调:十二宫调之一,是元曲常用宫调。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入双调。¹春色:此处指酒。宋代安定郡王用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一说即指春天色彩,亦通。²山翁:指山简,字季伦。晋时镇守襄阳,好酒,常出游,并常醉酒而归。³花梢:指花木的枝梢。⁴奚童:小童仆,书童。⁵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

  古时文人墨客常常借酒抒怀,使得酒成就了“钓诗钩”的美名。这篇《殿前欢》正是卢挚乘着酒兴挥洒而成的作品。这首小令写作者携酒游山,任性自然之乐。曲子开篇就带浓浓醉意,而后极力渲染率情任意的醉翁之态,意态飘逸。

  “酒杯浓。一葫葫春色醉山翁,一葫葫酒压花梢重。”开篇三句渗透着浓醇的酒香,满目春色尽在酒中。醉后的卢挚品味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意趣来。一杯接一杯的美酒,蕴藏着生机勃勃的大地和花枝叶茂的美景。酒“钓”出了春景和醉趣,作者将酒葫葫挂在枝丫上,显示出自己率真自然的醉翁情态。不仅作者自己如此,连书童也兴致高昂:“随我奚童,葫葫干、兴不穷。”两人就算喝尽了葫葫中的美酒,兴致也依然高昂。这时候酒已非必要的存在,作者因酒兴而诗意大发,畅游山水间,忘记了俗世的杂念,变得无拘无束。

  “谁人共,一带青山送。”此时他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于是有了“乘风列子,列子乘风”这样的妙句。列子名列御寇,是传说中得道的“至人”,是“任真脱俗”的代表。此处借用列子的故事来表现自己饮酒之后所达到的冲而不薄,淡而有味的精神境界。卢挚正如其笔下的醉翁一般,既不追求“桃花源”式的理想,他所表现出来的超然也并不是另有寄托,别有怀抱。官运尚算亨通的他,并没有矫揉造作地强诉愁思,而是表达一种纯净无忧的情怀。他饮酒不是为了排解忧郁,而是为了享受独酌的乐趣。以“酒”贯穿全篇,是这首小令的特色。卢挚处处将情绪的表达与“酒兴”结合起来,使整首曲子读来酣畅淋漓。最后两句句式反复,又增加了几分洒脱之趣。

  卢挚是元代早期散曲作家“清丽派”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的“清丽”还没有像以后散曲那样过多地向词靠近。此曲体现了散曲特有的灏烂放达之趣。如“葫葫”一词在全曲中重复出现三次,这种情况是作诗词的大忌,然却是散曲特有的风味。这种以“葫葫”为语脉串通全篇,紧扣“酒杯浓”层层递进展开的作法颇得酣畅爽快的曲旨。而曲尾颠倒反复的句式更增加了全曲的洒脱之趣。此外,清丽之中而兼豪放,也是疏斋散曲的一大特色,此曲以“清”为里,以“放”为面,作者是在“我”的抒展中进入“冲虚”之境的。这种悠远和安宁与诗词大多以一种含蓄的内向深化而进入“超然”之境迥异其趣。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5-57
2、 吕薇芬 黄卉.散曲流派传(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10
3、 陈思思 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75

diàn殿qiánhuān ·jiǔbēinóng

zhì yuándài 

jiǔbēinóng chūnzuìshānwēng jiǔhuāshāozhòng suítóng gān xìngqióng shuíréngòng dàiqīngshānsòng chéngfēngliè lièchéng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