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半道次榆林,是处鸳鸯野泺深。不比使君桑下问,自媒年少觅黄金。
上都半道次榆林,是处鸳鸯野泺深。不比使君桑下问,自媒年少觅黄金。

niǎnxiàbǎièrshǒuyǒushíliù--zhāng

shàngdōubàndàolínshìchùyuānyāngluòshēn使shǐjūnsāngxiàwènméiniánshǎohuángjīn

张昱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7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问秦淮(huái)¹旧日窗寮(liáo),破纸迎风,坏槛(kǎn)当潮,目断魂消。
译文: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注释:¹秦淮:今南京秦淮河,作品中借杜牧《泊秦淮》之意,来表现国家风雨飘摇的情况下,众生还在歌舞升平。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当年粉黛(dài),何处笙(shēng)箫?罢灯船端阳¹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译文: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注释:¹端阳:南方重大的节日,这里指经过战乱,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白鸟飘飘,绿水滔(tāo)滔,嫩黄花有些蝶飞¹,新红叶无个人瞧。
译文: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
注释:¹“白鸟”句: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表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zhéguìlìng ·wènqínhuái

kǒngshàngrèn qīngdài 

wènqínhuáijiùchuāngliáo zhǐyíngfēng huàijiàndāngcháo duànhúnxiāo 

dāngniánfěndài chùshēngxiāo dēngchuánduānyángnào shōujiǔchóngjiǔliáo 
báiniǎopiāopiāo 绿shuǐtāotāo nènhuánghuāyǒuxiēdiéfēi xīnhóngrénqiáo 

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绿暗汀(tīng)¹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²。半篙(gāo)³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译文:正是三月暮春时节,水边平地上长满了青草,一片暗绿。花儿已开始凋谢,没有一丝风,船帆也都卷起来了。高高的垂杨树下,小船横斜。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阳西下,耒归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绪。
注释:¹汀洲:汀指水边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²木兰舟:用木兰树木材造的舟。船的美称。³篙:撑船的竹竿或木杆。⁴滑:指春天江水上涨,行船流利。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bà)水桥¹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luán)²无计入红楼³。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译文:当年在灞桥分别之时,回首眺望,只见美人也在卷帘伫视。如今远在江边,多么希望青鸟使者能为我传送信息到红楼啊:昔日的恋爱生活已成为楚峡之游,而今只能在梦中飞到扬州去和你相会了。
注释:¹灞水桥:地名,在长安城东。唐代人们离开京都,多在此处折柳赠别。后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²青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³红楼:指美人居住的房子。⁴行云归楚峡:宋玉《高唐赋》序里有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的事。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恋爱欢会。楚峡即指巫山。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思绪绵绵不尽,风韵清幽潇洒。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首句指明地点,时间。暮春时节,自然使人升起一段因时序变化而有的愁思。“绿暗”二字浓墨重彩勾画出“汀洲”的景色。这一句展开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画面。接着点染岸边近景;风已平静,落花满地,船帆暂卷,岸边株株垂杨柳,水边只只横斜的木兰舟。在木兰舟中,所载着的是一位萍踪无定的游子。面对这般春深之景,这位游子的感受是“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日“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触景生情,故而生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将愁比作春水之意。这里用景物衬托游子含愁的形象。整个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远景写到近景,由写景过渡到写情。在写景中,着重摄取“绿暗”、“垂杨”、“夕阳”略带有萧瑟的物象;静风、落花、暮春,皆寂静迟暮的物象,烘托出游子旅愁的沉重。

  上片由春暮带出落花,由落花引出风静,由风静引出落帆。由落帆写到木兰舟,最后写到游子之愁,环环相扣,在意象上一气呵成。下片则是写“愁”的生发和具体化。灞水桥,是离别之所,游子想到了灞桥分别,万分感慨。灞桥上的杨柳年年不知有多少被折下,却无法使要远离的人留下,越想越难过。回望红楼,仍见美人正卷帘伫望;如今泊舟江渚,怀想佳人的凝望与容颜,已很模糊,真希望西王母身边的青鸟代为传信,可是蓬莱路远,无计可通。“青鸾无计入红楼”,这又多令人心烦意乱,惆怅满腹。“青鸾”一句,对游子愁的内涵和来由,略略一点。这个游子不仅有江湖漂泊之感,且有思念情人之愁,心情的怅惘寂寥可想而知。于是,这漂泊的旅愁于游子心中激起点点涟漪,绵绵遐思;缅怀消逝的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

  “行云”句暗用巫山神女的故事。还用行云归楚峡喻往昔感情的消逝。然而,游子不会让它就这样溜走,心中还是想把握这段感情的,所以他希望“飞梦到扬州”。这里暗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也是虚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求之于梦。梦是可以超越时空局限的,而游子不满足于一般的梦游,而是飞梦,可见其思念佳人之心有多急迫。

  下片承上片由“愁”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人,梦中求人,写出心中一段缱绻之情。

  这首词明丽妩媚,颇能反映“词为艳科”的传统风貌。全篇由景到情,由描写环境到人物心情的刻画。词意连续,笔墨潇洒,余韵不尽。

参考资料:
1、 綦维整理.宋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98-99
2、 林方直,王志民主编.宋词精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194-195

línjiāngxiān ·绿àntīngzhōusānyuè

cháozhī sòngdài 

绿àntīngzhōusānyuè luòhuāfēngjìngfānshōu chuíyángyìnglánzhōu bàngāochūnshuǐhuá duànyángchóu 
shuǐqiáodōnghuíshǒuchù měirénxīnshàngliángōu qīngluánhónglóu xíngyúnguīchǔxiá fēimèngdàoyángzhōu 
有客有客,爰来宦止。
有客有客,爰(yuán)来宦止¹
译文:有一位来客,有一位来客,来到此地做官。
注释:酬:本义为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丁柴桑:姓丁的柴桑县令,名字不详。¹“有客”二句:意谓作者所敬重的柴桑丁县令,自外地来,居于此。止,语助词。
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秉直¹²³,惠于百里
译文:公正办事,体察民情,恩惠覆盖了百里山川。
注释:¹秉直:即持守正义。秉,持。直,正直。²司:掌管。³聪:听闻。⁴惠:仁爱,恩惠。⁵百里:百里之地,代指一县所管辖的区域。
飱胜如归,聆善若始。
(sūn)¹²如归³,聆善聪始。
译文:接受至理如同回家一样欣喜,听到善言总像第一次听到那样新鲜。
注释:¹飱:服食,此指吸取,听从。一作“餐”。²胜:胜理,至言,指正确的道理、中肯的言论。³如归:喻欣然纳之,谓汲取胜理如同归家般和乐容易。⁴聆善:一作“矜善”。聪始:喻善言闻数次亦如初闻者虚心接纳。
匪惟谐也,屡有良游。
匪惟¹²也,屡有良游³
译文:我们不只是思想和谐一致,还多次愉快地共同游览。
注释:¹匪惟:不只是,不仅仅。匪:同“非”。²谐:和谐,融洽。³良游:指愉快的游赏。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¹言载眺,以写(xiè)²我忧。
译文:一边谈笑,一边眺望,我心中的忧愁已经烟消云散。
注释:¹载:且,又。²写:同“泻”,卸置,去除,宣泄,倾吐。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¹
译文:遇到如此开怀的欢乐,不喝个痛快且不回返。
注释:¹“放欢”二句:一见就尽情欢畅痛饮,一醉方休。放欢,放开胸怀,尽情欢畅。既醉,尽醉。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实欣¹心期²,方从我游。
译文:真高兴有位知心好友,能同我一起游玩。
注释:¹实欣:实为欢欣之事。²心期:以心相许,两心契合。

  这首诗分为两章。首章颂扬丁柴桑的贤良美德。诗的开头“有客有客,爰来宦止”,写迎客的惊喜。从诗中看,丁柴桑应该比较年轻,诗人视之为后俊。“秉直司聪”以下四句是诗人对这位贤良地方官的赞美。丁柴桑作为一县之长,能“飱胜如归,聆善若始”,是为政“惠于百里”的明证。这四句寄寓了诗人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陶渊明政治理想中对基层长官的要求。

  接着经“匪惟谐也,屡有良游”一转,至于次章,写作者与丁柴桑在一起开怀畅游的情形和情酣意畅的心态。“载言载眺,以写我忧”就是这种场景的具体表现。“以写我忧”语出《诗经》的《邶风·泉水》和《卫风·竹竿》。“放欢一遇,既醉还休”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是陶渊明对待挚友的常态。其诗《与殷晋安别》中有“一遇尽殷勤”句可为佐证。”实欣心期,方从我游”二句是倒装,意谓二人开始交游即定交知己,实为快心之事。诗的结尾归结到知心才是朋友结交的基础。

  陶渊明与丁柴桑彼此一见如故。不是因为对丁柴桑这个父母官另有所求,而是丁柴桑“秉直司聪,于惠百里”的善德,以及“餐胜如归,矜善若始”的开明,赢得了陶渊明的敬重。另一方面,说明陶渊明也同样有丁柴桑的善德和开明,才能“方从我游”便以“心期”。向往开明,崇尚善德,正是陶渊明的秉性所在。

  这首诗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写法上也有借鉴《诗经》叠章的形式,如有客有客之句,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全诗于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篇幅虽短,然情酣意畅。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3-15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9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lú)山烟雨浙江潮(cháo)¹,未至千般恨²不消。
译文: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
注释:¹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²恨:遗憾。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以禅理入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都是例证。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经历妄念躁动,转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所谓禅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强调“住静观心”、“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南宗则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达到“无念为宗”。苏轼在诗中说的“及至到来无一事”,就是把自己妄念看清,恍然看清自己之后,细想这与苏轼当初未来时的千般期待、万分遗憾,显得很可笑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69-2470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yīn)¹移植地,曲槛(jiàn)²小栏边。共约重(chóng)³芳日,还忧不盛妍(yán)
注释:¹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²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³重:再次。⁴妍:美,如“争妍斗艳”。”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¹,乘月溉(gài)²寒泉。谁料花³前后,蛾眉却不全。
注释:¹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²溉:灌、浇水。³花:开花。名词活用为动词。⁴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称。这里借指周后。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méihuā

 dài 

yīnqínzhí jiànxiǎolánbiān 
gòngyuēchóngfāng huányōushèngyán 
fēngkāizhàng chéngyuègàihánquán 
shuíliàohuāqiánhòu éméiquèquán 
shīquèyānhuāzhǔ dōngjūnzhī 
qīngxiānggèngyòng yóuniá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