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旅候鸡鸣,驱车陌上行。盖当寒树影,铎应晓风清。
徒旅候鸡鸣,驱车陌上行。盖当寒树影,铎应晓风清。
轧轧趍前坂,遥遥计后程。双轮日千转,未足比离情。
轧轧趍前坂,遥遥计后程。双轮日千转,未足比离情。

shàngchēsòngjìng--bēn

hòumíngchēshàngxínggàidānghánshùyǐngduóyīngxiǎofēngqīng

chíqiánbǎnyáoyáohòuchéngshuānglúnqiānzhuǎnwèiqíng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万里¹相看²忘逆旅³,三声清泪落离觞(shāng)
译文: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落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注释:¹万里:代指路途遥远。²相看:相对。³逆旅:旅店。⁴觞:指酒杯。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朝云往日攀(pān)¹梦,夜雨何时对榻(tà)凉。
译文: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注释:¹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急雪脊令¹相并影,惊风鸿雁²不成行。
译文: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注释:¹脊令:鸟名,即鹡鸰[jī líng]。²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¹书慰断肠。
译文:相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注释:¹频书:常常通信。

  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澜。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无情的现实却是离别在即,归途迢递,兄弟将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于是点点清泪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中。

  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作者被贬当日与兄长黄元明同过巫峡时,回忆起楚王梦见神女的故事。同时也隐寓诗人往日的抱负,好似登天之梦,已经破灭。邪佞当道,仕途阻力重重,如《代书》:“屈指推日星,许身上云霞。安知九天关,虎豹守夜叉。”《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这一比喻又是来自屈原的“楚辞”,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闾阖而望予。”《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夜雨”句则是用韦应物与苏轼的诗意,感叹什么时候兄弟能长聚相伴,对榻话旧。韦应物《示全真元长》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经白居易沿用,“风雪”又化为“风雨”,其《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说:“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兄弟极喜此句,他们早年同读韦应物此诗,“侧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所以他们的诗中常常咏及“对床夜语”,用以指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后,兄弟之间亲切温馨、自由自在的生活,如苏轼“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此句即为黄庭坚诗句的出处。“凉”又是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与子俨等疏》),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黄庭坚在这里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

  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申足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黄庭坚化用此诗,而在写法上则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句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结句作临别时的珍重叮咛之语:从今后可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天涯断肠人。诗人的满腔深情都倾注在这声声嘱咐中了。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成语上的深厚功力。他用典繁富,但经过锻炼熔铸,却显得浑成无迹;正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由于善用典故、点化成语,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所以这首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由于他宅心忠厚,感情诚挚,所以他的诗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为师友、兄弟赠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颇为感人,此诗即是一例。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41-543

yuánmíngqiánnánzèngbié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wànxiāngkànwàng sānshēngqīnglèiluòshāng 
zhāoyúnwǎngpāntiānmèng shíduìliáng 
xuělìngxiāngbìngyǐng jīngfēnghóng鸿yànchéngháng 
guīzhōutiānchánghuíshǒu cóngpínshūwèiduàncháng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搜神记》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冰玉散,以教神农,能入火不烧。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¹去。至高辛²时,复为雨师,游人间。今之雨师本是焉。《搜神记》
译文:赤松子,是神农时候的雨师。他服用冰玉散,并把它教给了神农。他能进入火中而不被焚烧。他到昆仑山,经常进入仙女西王母的石室之中,随着风雨来来去去。炎帝的小女儿追求他,也得了仙道,跟他一起走了。到帝喾的时候,他又做了雨师,游戏人间。现在的雨师即来源于此。
注释:¹俱:一起。²高辛:帝喾别号。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扬子江¹头几问津²,风波³如旧客愁新。
译文:我已经多次经过扬子江的渡口了,江上的风波依旧,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注释:¹扬子江:即长江。扬子,本是扬子古津渡附近一座桥名。因这古津渡是时还无名,人们就用“扬子”来称此津渡。隋末,朝廷又在此设扬子镇,又用“扬子”来名镇。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废扬子镇,置扬子县。后又因扬子津、扬子县而将令仪征、扬州一带的长江,称为扬子江。近代,人们又将长江统称为扬子江。²几问津:几次求渡。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³风波:比喻纠纷或患难。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西飞白日¹忙于我,南去青愁²冷笑人。
译文:仅仅只有西驰的太阳比我忙碌,向南移去的青愁冷冷地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
注释:¹西飞白日:指夕阳。²南去青愁:因为渡江北上,故云。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孤枕不胜¹乡国梦,敝裘(qiú)²犹带帝京³尘。
译文:孤枕独眠,难以忍受乡思的煎熬,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注释:¹不胜:犹言不堪,难忍。²敝裘:破旧的皮衣。³帝京:既指天帝住的地方。也指皇帝住的地方。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交游¹落落²俱星散,吟对沙鸥³一怆(chuàng)
译文: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地散落在各地,只能黯然神伤独对江上沙鸥吟诗。
注释:¹交游:结交朋友,也指朋友。²落落:稀疏貌。³吟对沙鸥:古之高人逸士常以沙鸥为友,叫做“鸥社”“鸥盟”。诗人自觉交游零落,只好把新作对沙鸥来吟子。沙鸥:一种水鸟。⁴怆神:黯然神伤。怆:伤悲;凄怆。

  这首诗是作者在镇江金山的题作。诗以清新的语言,深沉的感情,将羁旅的愁苦,客子的孤独,乡梦的频繁,征衣的尘垢,艺术地表现了出来,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抒情手法上,既有直接表达,也有景物衬托。。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一出,“客愁”两字已赫然在目。扬子江渡头,几回回经由,江上风波依旧,而旅入已添了新愁。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铺衍旅人奔波愁劳之状。太阳天天东升,天天西落,自是无止无息,且不知起讫,然作者竟有“忙于我”之想,显是极无理之语,不过,由此无理语,其感叹自己天涯奔走、东西飘泊的情致,由浅转深。与此出句相对应,对句言向南蜿蜒伸展的青山显得格外清冷,不近人情,一点也不理解旅人客愁之深,反而像在冷冷地嘲笑人,实借青山的整暇和凝重,来反衬人因有所求而离乡背井、抛妻别离是多么的无谓。

  想到这一层,作者不免有一种怅然和失落无所依的感觉,由此虽然刚从京师来,衣衫上还沾染着那里的灰尘,但故国之恩已频频入梦,搅得人无法安睡了。这里,“敝裘犹带帝京尘”一句,是用晋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典,读者想及陆诗,当会对作者在京师的那番劳苦,有更深入的了解的。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承此意,由已及人,作者想到自己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也正和自己一样,天涯作客,四方糊口,山长水阔,欲再携手欢会、谈古论今而不可得,不由得神情悄怆,黯然至于悲怀难抑。“吟对沙鸥”可能是实景实写,即作者午夜梦回,辗转床铺,再难入睡,所以披农出户,江头散步,见鸥鸟而起意;也可能是虚景虚写,作者既不得安睡,于是重捻灯火,调弄笔墨,赋诗寄慨,也许他想到了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吟唱,借来入诗。人生本是尘世寄迹,居无定所也属当然,正像这高翔天地间的沙鸥,东止西橱,所以,“沙鸥”在此成了一科孤单飘泊、无所着落的象征。一经吟出,全诗的愁情愁绪,得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境界,读者的思绪,也由此脱开去,浮想联翩,去体会诗人的孤苦,寻觅自己的感怀。

  反映羁旅行役之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常见主题,自《诗经》开始,不绝于史籍。旅途的劳顿,寄居他乡的陌生感,以及无所归依的空寂无聊,很容易被诗人捕捉,并且,他们常将这种羁旅之孤单,上开为对整个人生孤独感的体验,由此,诗的内涵得到充实,诗的境界也变得阔大。作者的这首《渡江》,用素朴清老的语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体验。而对仗之工稳,措词之精警,更使此诗获得普遍的好评。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364页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今我不乐思岳阳¹,身欲奋飞²病在床。
译文:我的心情恺郁思念着岳阳,想要鼓翼奋飞却辗转在病床。
注释:¹岳阳:今湖南岳阳,当是韩注所在地。²奋飞:插翅飞去。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美人¹娟娟²隔秋水,濯足洞庭³望八荒
译文:远隔秋水的伊人是多么美好,你在洞庭湖边洗脚,一面向四方遥望。
注释:¹美人:指所思慕之人,男女都可用,用于男性则指其才德美。《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²娟娟:秀美状。³濯足洞庭:《楚辞·渔父》引古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据《楚辞》旧注,沧浪水近在楚都。当与洞庭同一水系。洞庭,湖名,在今湖南、湖北交界处。⁴八荒:四方四隅称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鸿飞冥冥¹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译文:鸿雁飞向遥远的高天,皓洁的日月放射光芒。秋风染红青枫的绿叶,秋空中降下寒霜。
注释:¹鸿飞冥冥:指韩己遁世。冥冥,远空。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玉京¹群帝²集北斗³,或骑麒麟翳凤凰
译文:玉京的天帝们聚集在北斗星宫,有的乘驾麒麟,有的骑着凤凰。
注释:¹玉京:玉京山,道家仙山,元始天尊居处。²群帝:此指群仙。³北斗:北斗是人君之象,号令之主(《晋书·天文志》)。⁴“或骑”句:《集仙录》记:群仙毕集,位高者乘鸾,次乘麒麟,次乘龙。翳,语助词。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¹摇潇湘²
译文:芙蓉装饰的旌旗招展,如烟雾漫天,旗影摇动那映着丽日的潇湘。
注释:¹倒景:即“倒影”。²摇潇湘:指倒影在潇湘水中荡漾。潇、湘是二水,于湖南零陵汇合。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星宫之君¹醉琼浆,羽人²稀少不在旁。
译文:星宫的帝君在那里畅饮美酒,可惜飞仙稀少,远在他方。
注释:¹星宫之君:承“集北斗”,当指北斗星君,借指皇帝。²羽人:飞仙,借指远贬之人。两句谓君上昏醉,贤人远去。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¹
译文:听说你已经归隐,跟从仙人赤松子,像汉代的张良一样。
注释:¹“似闻”二句:张良字子房,韩国旧贵族,后为刘邦谋臣,刘邦得天下,张良说:“愿去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见《汉书,张良传》。后道教附会张良真随赤松子仙去。赤松子是神农时雨师。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¹
译文:你曾经安邦定国,建立功绩,运筹决策的政务使你烦倦,神情惨伤。
注释:¹“昔随”二句:《汉书·高祖纪》载刘邦言:“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功。”此借用言韩注有功于朝廷,旧迹未改,而人事已非,不由黯然神伤。定长安,建都长安。帷惺,军幕。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¹
译文:你说你不能左右国家的命运,想去求仙访道,不愿留在污浊的尘世上。
注释:¹“国家”二句:前句化用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吾,是以韩的口气说话。后句化用《庄子·秋水》寓言,说鹓雏(鸾凤之属)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有鸱鸮(猫头鹰)得一腐鼠,见鹓雏飞过,怕来夺食,就“吓”声以驱赶鹓雏。不知鹓雏根本无意于此。鸱鸮喻宵小之徒,鹓雏言避世贤者。鲍照《升天行》“何时与尔曹,逐腐共吞腥”,鲍诗是愤激反语,这里正说。色难,面有难色,不愿之意。风香,《尔雅注》说枫似白杨有脂而香,称枫香。道家常以枫香和药,餐枫香喻持操隐居。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周南留滞古所惜¹,南极老人²应寿昌。
译文:太史公怅恨滞留洛阳,你又为什么隐居潇湘?当天空出现老人星,世上就会太平、安康。
注释:¹“周南”句:《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²南极老人:《晋书·天文志》言,南极星,又名老人星,见则天下治平,主掌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美人胡为¹隔秋水,焉得置之贡²玉堂³
译文:你为什么同我远隔秋水不得相见?几时你才肯重新出山来辅佐朝堂?
注释:¹胡为:何为,为什么。²贡:献,这里是荐举之意。³玉堂:汉未央宫有玉堂。这里指朝廷。

  在整部杜集中,《寄韩谏议注》并不是杜诗最高成就和主体风格的代表作品,但是,这首诗深具别样之美,似乎也不是杜甫其他诗作光芒所能掩盖。

  此诗虽为七言古体,但在诗歌意象选取、意境营造乃至情感抒发等方面,可以说落笔便得楚骚之风。叶矫然《龙性堂诗话》谓此作“文心幻森,直登屈、宋之堂”,“文心幻森”四字,深识骚意。

  起首二句“今我不乐”“身欲奋飞”杨伦《杜诗镜铨》称其“开口便有神游羽御之意”。继而“美人”“秋水”句,沿袭《离骚》隐喻和《兼葭》《秋水》的意境,致怀思韩君之意。“鸿飞冥冥”借《法言》语比韩之遁世。“叶赤”“雨霜”则化用鲍、谢诗写秋深之景象。此诗所化用的诗句,皆以其意境相类,故能水乳交融,整个诗境的营造似茫茫无迹而弥漫八荒,诗人之意绪似从天而至,缘水而生。“岳阳”“洞庭”“潇湘”等地名的频繁出现,点明了韩君屏居之地,也使诗歌带上了浓郁的楚文化地域特色。

  此诗又是一篇以浪漫手法观照现实社会的作品。“玉京群帝”以下六句写天宫之事,如天马行空,极意铺张,颇似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幻仙境的描绘。诗中运用了屈原似的象征和隐喻,使其对神仙世界虚幻莫测、扑朔迷离的描写,笔笔落到现实人间。诗人运用比兴手法,由洞庭秋水的“美人”之思而驰笔于天界仙官之境,表现了“仕”与“隐”的强烈对比,曲尽今昔哀荣之致。“羽人稀少不在旁”,是为韩君政治命运之写照;“影动倒景摇潇湘”,则又照应“美人”屏迹之所在。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言此学仙遁世者,本为王佐之才,尝立功帝室也。以“运筹帷握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书·高祖纪》)的韩张良喻韩谏议,颇多称许之意。仇兆鳌《杜诗详注》引黄生语认为杜甫此诗乃借韩君之经历“因以自寓”,置身政治漩窝之中,个人的命运实在难于左右,杜甫对此有切肤之感,故而尤能深刻体会韩谏议“帷握未改神惨伤”的意味。杜甫借韩君以自寓,韩谏议的形象处处可见诗人自己的影子,不禁感慨系之。至于“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直不知是写谏议,还是诗人内心之自况。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夔后出峡前,诗人大半生飘泊流离,备尝生活艰辛,阅尽世态炎凉,至此已是老病缠身,进人了人生的晚景。“今我不乐”之起兴,点出了诗人当时心境,更寄寓了政治深意,这在结尾部分得到很好的表现,最后四句杜甫表达了其一以贯之以苍生社稷为念的思想。“周南留滞”以太史公司马谈比于韩谏议,对其不复用世深致惋惜。“南极老人”句,表明诗人之着眼,并非止于个人之藏用,而是将国运民生作为其诗歌的终极关怀。杜甫期冀“美人”贡之“玉堂”,乃深惜谏议有韩张、司马之才,本当报效朝廷,匡扶社稷,竟不见容于当世,以至于留滞秋水,终老江湖,实为国家之不幸。

  杜甫处身于“老病客殊方”(《壮游》)的困境,尤思贡“美人”于玉堂。这一思想,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个人的成败得失和禀性好恶。张子房的功成身退和韩谏议的激流知退实际上颇合于杜甫“色难腥腐”的本心;在仕途上尚不如张、韩走得那么远的杜甫,甚至对韩君之退隐也还隐约流露出稀微的向往,因为韩君在政治上曾经辉煌的成就感正是杜甫所缺少的。但不论如何,杜甫有着更强烈的“葵霍倾太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似的政治热情,一生未曾放弃。“仕”与“隐”的选择,“出”与“入”之依违,贯穿了杜甫整个人生和思想历程。现实的绝望使他“每欲孤飞去”(《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理想的执著又令他“不忍便永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幻灭与希望交织成困惑难解的政治情结。

  这首诗在诗歌意象与创作风格方面有神接屈子、境妙滴仙之致,但其老成诗笔与曲折情怀,归根到底还是杜甫式的。诗歌遣词造意异常精省凝炼;章法上尤能巧设伏笔,处处呼应,虽纵横驰骋而浑然一体,表现出杜甫一贯严密的诗思和严谨的结构;情感的抒发一波三折,曲尽其意,含晦而深挚。

  一篇寄予隐者的诗歌,寄托了生命迟暮的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严肃思考和执着不舍的政治情怀。它所引发时代、社会与个人的今昔之感、哀荣之念,实与老杜同一时期《诸将》《八哀》《秋兴》《咏怀》诸作貌异而神合。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69-71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110-113

hánjiànzhù

 tángdài 

jīnyuèyáng shēnfènfēibìngzàichuáng 
měirénjuānjuānqiūshuǐ zhuódòngtíngwànghuāng 
hóng鸿fēimíngmíngyuèbái qīngfēngchìtiānshuāng 
jīngqúnběidǒu huòlínfènghuáng 
róngjīngyānluò yǐngdòngdàoyǐngyáoxiāoxiāng 
xīnggōngzhījūnzuìqióngjiāng rénshǎozàipáng 
wénzuózhěchìsōng kǒngshìhàndàihánzhāngliáng 
suíliúshìdìngchángān wéiwèigǎishéncǎnshāng 
guójiāchéngbàigǎn nánxīngcānfēngxiāng 
zhōunánliúzhìsuǒ nánlǎorényīngshòu寿chāng 
měirénwéiqiūshuǐ yānzhìzhīgòngtáng 
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
(lǒng)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líng)¹
译文:陇上的鹦鹉巢空了,被人关进笼中已有多少年月了啊,扭过头自己用嘴梳理羽毛的孤独寂寞之状令人不忍相看。
注释:¹梳翎:指鸟类梳理自身羽毛。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译文: 如果打开笼子把这只白鹦鹉放回家乡,那你们就是大慈大悲的观音,就会得到常念佛经为你们求福的报答。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