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有明月,来自沧海东,蛮潮夜捲冯夷宫。海门一线惊欲射,江面楼台耸千尺。
上天有明月,来自沧海东,蛮潮夜捲冯夷宫。海门一线惊欲射,江面楼台耸千尺。
冰岸雪崖屹不动,水犀组练皆勍敌。越人善泅技已痒,明月光中吾得赏。
冰岸雪崖屹不动,水犀组练皆勍敌。越人善泅技已痒,明月光中吾得赏。
飞来白鹤晋清角,跳出长鱼汉疏网。北风吹起芦花秋,笑抚钱王铁箭头。
飞来白鹤晋清角,跳出长鱼汉疏网。北风吹起芦花秋,笑抚钱王铁箭头。
襆衣枕斧此何处,乌鹊无枝空绕树。
襆衣枕斧此何处,乌鹊无枝空绕树。

míngyuèxíngjiā--lái

shàngtiānyǒumíngyuèláicānghǎidōngmáncháojuǎnfénggōnghǎimén线xiànjīngshèjiāngmiànlóutáisǒngqiānchǐ

bīngànxuědòngshuǐliànjiēqíngyuèrénshànqiúyǎngmíngyuèguāngzhōngshǎng

fēiláibáijìnqīngjiǎotiàochūzhǎnghànshūwǎngběifēngchuīhuāqiūxiàoqiánwángtiějiàntóu

zhěnchùquèzhīkōngràoshù

吴莱

吴莱

(1297—1340)婺州浦江人,初名来,字立夫,号深袅山道人。吴直方子。从学于方凤,博极群书。仁宗延祐七年以《春秋》举进士,不第。退居深袅山中,穷诸书奥旨,著《尚书标说》、《春秋世变图》、《春秋传授谱》、《古职方录》、《孟子弟子列传》、《楚汉正声》、《乐府类编》等书。后以御史荐,授长芗书院山长,未上卒。私谥渊颖先生。有《渊颖集》 ▶ 1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tà)¹彼殷武²,奋伐荆(jīng)³。深入其阻,裒(póu)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xù)
译文: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注释:¹挞:勇武貌。²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³荆楚:即荆州之楚国。⁴裒:“捊”之别体,通“俘”,俘获。⁵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⁶绪:功业。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维女(rǔ)¹荆楚,居国南乡(xiàng)²。昔有成汤,自彼氐(dī)(qiāng)³,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译文: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注释:¹女:同“汝”,你。²乡:通“向”。³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陕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⁴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多辟(bì)¹,设都于禹之绩²。岁事来辟³,勿予祸适,稼穑(sè)匪解(xiè)
译文:上天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注释:¹多辟:众多诸侯国君。²绩:通“迹”。³来辟:犹言“来王”、“来朝”。⁴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⁵解:同“懈”。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yǎn)¹。不僭(jiàn)不滥²,不敢怠(dài)(huáng)。命于下国,封建厥(jué)福。
译文:上天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注释:¹严:同“俨”,敬谨。²不僭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封:毛传:“大也。”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商邑(yì)¹翼翼²,四方之极³。赫(hè)赫厥(jué)声,濯(zhuó)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译文: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注释:¹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²翼翼:都城盛大貌。³极:准则。⁴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⁵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¹。是断是迁,方²(zhuó)³是虔(qián)。松桷(jué)有梴(chān)。旅(yíng)有闲,寝成孔¹⁰安。
译文: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注释:¹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²方:是,乃。³斫:砍。⁴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此指用刀削木。⁵桷:方形的椽子。⁶梴:木长貌。⁷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⁸有闲:闲闲,大貌。⁹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¹⁰孔:很。

  《商颂·殷武》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每章六句,二、六章每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29-732

yīn

míng xiānqín 

yīn fènjīngchǔ shēn póujīngzhī yǒujiésuǒ tāngsūnzhī 
wéijīngchǔ guónánxiāng yǒuchéngtāng qiāng gǎnláixiǎng gǎnláiwàng yuēshāngshìshàng 
tiānmìngduō shèzhī suìshìlái huòshì jiàfěixiè 
tiānmìngjiàngjiān xiàmínyǒuyán jiànlàn gǎndàihuáng mìngxiàguó fēngjiànjué 
shāng fāngzhī juéshēng zhuózhuójuélíng shòu寿kǎoqiěníng bǎohòushēng 
zhìjǐngshān sōngbǎiwánwán shìduànshìqiān fāngzhuóshìqián sōngjuéyǒuchān yíngyǒuxián qǐnchéngkǒngān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suì)¹飘井干(hán)²,樽(zūn)酒若平生。
译文:铜雀台上飘着灵帐,就像死者活着一样供给他酒食。
注释:谢咨议:名璟。咨议,官名。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¹穗帷:即灵帐,帷,亦作帏。²井干:汉代楼台名,这里借指铜雀台。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郁郁¹西陵²树,讵(jù)³闻歌吹声。
译文:曹操墓地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了,他哪里还能听到妄伎唱歌奏乐的声音呢?
注释:¹郁郁:形容树木茂盛。²西陵:曹操的葬地。³讵:岂。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芳襟(jīn)¹染泪迹,婵媛(yuán)²空复情。
译文: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注释:¹芳襟:指妾伎的衣襟。²婵媛:情思牵连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玉座¹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译文:曹操这样的人物尚有一死,妾伎又何足道呢!
注释:¹玉座:帝位,这里指曹操的灵位。

  诗人描写祭奠曹操的“盛况”:铜雀台上,歌吹洞天,舞女如云,素白的灵帐,在西风中缓缓飘荡着;曹操的儿子们,供奉先父的亡灵,摆酒设祭,就像曹操活着的时候侍奉他一样。好一个“樽酒若平生”,一种庄严肃穆和隆重热烈的场面,宛然在目。同时,又令人油然想见曹操“平生”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盖世雄风。然而,生前的气壮山河与死后的隆重庄严,乍看虽颇相仿佛,前后如一,细味却有不胜悲凉之感。逝者如斯,只能“樽酒若平生”了,但反过来说,又不能“樽酒若平生”。一句平白如话的诗,包涵了多重的意蕴,既是描述,又是感慨,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而“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又与上两句有同工异曲之妙。西陵墓地,树木葱茏;铜雀台上,歌吹沸天——可是,死者长眠地下,不能复闻丝竹之声。这似乎是为铜雀台上的伎妾们设辞,传达她们哀婉的心曲。而从诗人所处的历史地位、历史的角度细加品味,则尤感意蕴丰厚,韵味无穷;时代渺邈,年复一年,魏家天下早已改朝换代,如今已没有人为曹操一月两次,歌舞酒乐,侍奉如常;铜雀故址,西陵墓地,百草丰茂,杂树丛生,而今已不能听到什么歌吹之声。所以,诗人禁不住要为那些无辜的妾伎们悲泣感伤了。芳襟翠袖,徒染悲泣之泪;婉转缠绵,空余伤感之情。连曹操这样的盖世英雄尚且不免“玉座寂寞”的悲哀,更何况那些地位低下、身轻体贱的妾伎们呢。

  表面上看,诗写铜雀台祭奠的隆重,写西陵墓地的荒芜以及妾伎们的芳襟染泪、婉娈多情,旨意似乎是在感叹曹操的身后寂寞。实际上这是个误会。写曹操的身后寂寞,乃是为写妾伎们的寂寞张本,是一种衬垫,“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正点出了这一中心题旨。盖世英主尚且不免寂寞身后之事,更何况地位低下、生前就已冷落不堪的妾伎们呢。此诗《乐府诗集》题作《铜雀妓》,也正暗示并证明了诗人题咏的中心对象是妾伎,而不是曹操。由此可见到,诗人已从对铜雀故址的一时一事的凭吊和感伤的圈子中跳了出来,站到了历史的高度,既饱含感情又充满理性,以超然的态度来描写、评判这一历史故事,并进而反思人生。他从大人物的悲哀中,看到了小人物的悲哀;从历史的冷酷中,领略到了现实的冷酷;从死者的寂寞中,感受到了生者的寂寞。因而,这种寂寞身后事的感伤和咏叹,已不仅仅胶着在曹操及其妾伎们身上,而上升为一种人生的感喟和反思。所以,他对“铜雀妓”的题咏,既是执着的,又是超然的,在执着与超然的若即若离之中,诗人既认识、评判了历史和人物,也认识、评判了现实和自己。

  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是以诗的形式发抒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对历史故事的一种艺术的评判。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内蕴和复杂的感情色彩,深深地隐藏、浸润在诗的形象当中,用艺术形象来说话,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谢朓的这首诗,也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叙写平白,而蕴含丰富、深刻;辞章短小,却韵味渺远、悠长。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825-827

tóngxièyǒngtóngquètái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suìwéipiāojǐnggān zūnjiǔruòpíngshēng 
西língshù wénchuīshēng 
fāngjīnrǎnlèi chányuànkōngqíng 
zuòyóu kuàngnǎiqièshēnqīng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róng)¹七岁,尝²与诸(zhū)³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¹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²尝:曾经。³诸:众多。⁴游:嬉戏玩耍。⁵子:李子。⁶折枝:压弯树枝。⁷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⁸唯:只有。⁹信然:确实如此。

wángróngdàopáng

míng nánběicháo 

wángróngsuì chángzhūxiǎoéryóu kàndàobiānshùduōzhézhī zhūérjìngzǒuzhī wéiróngdòng rénwènzhī yuē  shùzàidàobiānérduō   zhī xìnrán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秋色到空闺(guī),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¹不成,翻²就相思结³
译文:萧瑟的秋景来到了空旷的闺院中,一夜之间横扫了满院梧桐叶。本是两相情愿的同心结,没料想好梦难成,反倒陷入无限相思中。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¹同心结:是用彩线织成的菱形连环结,旧时妇女多系在衣裙上作佩饰,也常用为定情或赠别之物。²翻:反,反倒。³相思结:意出《古诗十九首》之十八“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十二同阑(lán)¹,风动灯明灭²。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译文:曲曲折折的栏杆,秋风吹来灯光若明若暗。黄昏时独自站在楼上,禁不住眼泪成串的掉下来。远处枯枝上的寒鸦好像对月亮在啼叫。
注释:¹十二同阑干:指曲曲折折的栏干。十二:言其曲折之多。²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这是一首怀人的词。词的上阙写独守空房的孤独,下阙写凭栏泪眼望夫,表达了作者在转战奔走中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全诗借情抒情,意境悲怆,感情真挚。

  上阙写独守空闺的凄凉景况。“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二句点明人物活动的时节和环境。清冷的秋色来到空寂的闺房,使盛年独处的思妇更觉夜长难耐,于是走出帘栊,默默地清扫梧桐树下的落叶。虽只平平淡淡地写景叙事,但秋闺的幽冷和思妇的愁寂已宛在目前。这里借鉴了李煜《乌夜啼》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句,但李煜词明言“寂寞”,此词则将寂寞之意隐涵于景事之中,更见含蓄之美。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二句即用思妇口吻抒发愁怨之情。词中少妇本来指望和丈夫朝夕相守,共度华年,谁料竟然劳燕分飞,长难相见,好像同心结织不成,反织成了相思结。用“不成”和“翻就”把“同心结”和“相思结”联系起来,造成强烈的对照,更觉事与愿违,分外令人伤感。

  下阙写苦盼征人的哀怨心情。“十二玉阑干,风起灯明灭”二句描写思妇凭栏凝望的情景。思妇独上高楼,倚栏长望,痴想眼前会出现远归的丈夫,但她倚遍了所有的栏杆,都不见丈夫的归影,此时秋风又起,远处灯光忽明忽灭,更叫她心乱神迷。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二句极写思妇的失望心情。她从傍晚时候起便站在楼头盼望丈夫,但直到夕阳西下,夜色越来越浓,仍未望见丈夫归来,只见一片还巢的乌鸦在冷月寒星下飞鸣而过。于是她完全失望了,腮边不禁挂上几行清泪。这里又借鉴了柳永《玉蝴蝶》词“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之句,以景结情,神余言外,尤为凄绝。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纯作客观描写,而且多借景色映衬,饶有深美流婉之致。但不难看出,词中的思妇就是词人心中的爱妻。词人想象她如此缠绵悱恻地思念着自己,正表现了词人对她的深长眷恋有道是“无情未必真豪杰”,志士之情,适为其伟大人格之体现。此词亦可以证之。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撰写.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8:第426-427页

suàn ·qiūdàokōngguī

xiàwánchún míngdài 

qiūdàokōngguī sǎotóng shuíliàotóngxīnjiéchéng fānjiùxiāngjié 
shíèrlángān fēngdòngdēngmíngmiè jìnhuánghūnlèiháng piànyuè 
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lǐn)君之先,故出巫诞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shěn)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zhì)¹剑于石,约²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译文:廪君的先辈,出自巴郡南郡蛮夷,本来有五大姓氏,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都出自钟离山。山上有赤黑两个洞穴,巴氏的子孙出生在赤穴,其他四姓氏的子孙都出生在黑穴。都没有君主,都侍奉鬼神。廪君名叫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共大五姓氏,都出来争夺神位,就一起掷剑到石头上,约定谁能击中,就被尊奉为君主。巴氏子孙务相,独独他一人击中,众人都叹服。又叫各人乘坐土船,画上以彩绘、花纹为饰的物品,约定谁能浮在水中,谁就被当作君主。其余四姓的船都沉了,只有务相的浮着,因此大家都立他为王,成为廪君。
注释:¹掷:扔,投,抛。²约:约定。
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辙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
乃乘土船从夷水¹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²,盐神暮辙(zhé)³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huì),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⁵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
译文:廪君带领大家乘坐土船从夷水到盐阳,盐水有一个女神对廪君说:“这里地大物博,鱼和盐都出产,希望你能留下一起居住。”廪君不同意,盐神就晚上来和廪君共宿,早晨就化成飞虫,和其他飞虫一起,遮蔽太阳,天地都模糊不清了。廪君无法分清东西,一连七天七夜。后来,廪君派人送了一缕青丝给盐神说:“这缕青色发丝是我们首领廪君从头上拔下来的,作为定情之物,表示与女神同生共死,结为永久夫妇,请你一定要把它系在身上,不要将它去掉。”盐神接受了并系在身上。廪君立即站在阳石上,对着青缕射去,射中盐神,盐神死去,天空立即睛朗起来。廪君最终在夷城称王。
注释:¹夷水:古水名,又名清江。²许:应允。³辙:就。⁴晦冥:指昏暗;阴沉。⁵操:抓在手里;拿。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