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的诗平易中见深劲,比较讲究炼意,但与一般的西昆体作家相比,风格又比较朴素。这首诗从水阁入题写九日宴会的兴致。
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写景较工,而以疏淡见长,且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与全诗以意胜的特点很一致。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这一对比的意思一直贯穿到诗尾。
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是韩琦的名句,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
五、六两句写眼前宴会之事,重九宴会饮酒是诗歌中的传统内容,蟹螫也是展现文士风流雅致情趣的传统意象,但此诗不仅仅是简单借用这两个传统的重九意象,还更多地写到了酒和蟹螯本身,这种写日常生活中文士生活趣味的作法带有自居易的特点。
诗的最后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但诗兴仍豪,有翻案之意。这样写诗的意思不致衰竭,章法健举。
韩琦这首七律,可谓信手拈来,“咸得于自然”,浑然天成。也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而作诗,而不是“出于经史”;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这正是这首诗歌能够被人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首诗的前两句鞭挞了朝廷用人不以正道,滥施赏罚,致使巧宦得意,良将灰心的现象;后两句对乔侍御功高无赏、白首沉沦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全诗以汉写唐、借古喻今,直斥官场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唐朝不重用贤臣的不满情绪和对友人未得重用的同情,用典帖切,寓意深广。
一二句夹叙夹议,诗人从“荣”字落笔,以“薄”字作反衬,将两句诗所叙的事件,作了鲜明的对比。在朝廷受到荣宠的不应该是“巧宦”,而如今却“荣巧宦”;在“云阁”上受到表扬的应该是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名将,而如今却“薄边功”。这两句诗,互文见义,正反相形,将赏罚不明、是非颠倒的昏暗现象揭露无遗。劈头即发议论,借汉喻唐,笔锋犀利,为下面直抒胸臆先作好铺垫。
三四句承前而生发,诗人对好友乔知之的遭遇表示同情。诗人用“可怜”叫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同情,并用感喟、深沉的调子道出“可怜”的对象骢马使,富有感染力。诗人感情的波涛臻于顶峰,用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语气感叹道:“白首为谁雄”。正直不阿的骢马使,白首沉沦,不为世用,空有雄才。陈子昂在写这首诗时,乔知之已年近五十,故诗人以“白首”称之,可见这是首慨叹戍边将领生不逢时的咏老诗。
这首诗以“荣巧宦”“薄边功”概括朝政昏暗,以“骢马使”比乔知之而叹其“可怜”,然后以“白首为谁雄”的反诘语作结。全诗四句,共有三处用的是汉代词汇、汉代人物汉代典故,又是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仅此而论,在艺术特色上犹有独到之处,蕴含深广,余味无穷。
此文是作者在被贬途中的及景记游之作。然而文中不见颓唐沮丧之气,反倒让人从中赏见了关外山水风光。文章笔墨潇洒,铺绘写景精炼老到、形象生动,每处景色都洋溢着迷人的魅力。文中时有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写,如“愀然”之感,“高爽清旷”之概,“危甚”之叹等,都增强了清静的感染力。作者用千山和五岳相比,惋惜千山“僻在东隅”,可能暗含寓意;接着却是说明自己写此作乃是仿柳宗元著文为柳州扬名,目的是宣传千山。
此文在对千山及这次游历的背景作了必要的交代之后,随作者之足迹和目光,描述了千山的主要名胜,使人们具体了解了千山风光,亦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欣喜心情。它的艺术特点就在真切自然,不仅语言简朴自然,不雕饰浮华,而且思想感情朴实真切,不矫揉造作。登木梯上仙人台,两腿发抖;从仙人台下山,让人用布带拽着;游累了,饿极了,即便是吃麦饼也觉得味道香。后面虽发一些不遇的感慨,但也没有柳宗元那样愤激,却显得平和而无奈,平心希望人们能了解这僻居边荒的千山名胜。
文章采用了全面铺叙的手法,笔势似无拘敛,但着墨并不散漫。每一处景观,都以精炼的文字,写出其独呈的异彩。还不时插进主观感受的描写,如听笳声激荡林樾,有“愀然”之感;见“诸山罗列”,有“高爽清旷”之慨;入溪穿石寻中会寺,有“危甚”之叹。虽仅稍作点染,却也将情与景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最后举五岳相比,又惋惜千山“僻在东隅”,作者无疑是暗含有对自己不遇的不平。但没有即此渲泄愤激之情,而是陡然煞住,借柳宗元著文为柳州山水扬名,申明自己写这篇游记介绍千山的本旨;这样的结尾是极富于意趣的,也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胸怀。
文章无论是说明方位,记叙游程还是状写景物,抒发感情。都极精练简洁。作者结合记游写景,抒发情怀。如山境空寂的遗世之想。峭壁断崖的股栗之惧,赋诗饮酒的陶然之乐,读来亲切生动。篇末议论事物的幸与不幸,寄寓了作者直而被贬的身世之慨。
这首词实际是祝酒词,描写春日开宴时,夫妇双方祝酒陈愿。前两愿分别祝郎君与自己长寿健康,最后一愿以梁燕双柄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冯词三愿对于人问恩爱夫妇而苦则相当典型,主人公不求富贵.惟愿夫妇相守长久,意愿虽强而所求不奢,表现了古代女子对美满生活的追求。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风和日丽的春天,摆起丰盛的酒宴。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许三愿:
首先,对饮双杯指天发誓的场面用于写爱情,比白诗用于写友谊更为合宜。在具体描写上,通过相应的具体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明媚和煦的春日,不但是一派良辰美景,也象征着宝贵的青春时光。丰盛的酒宴,悦耳的情歌,不但是赏心乐事,也象征着人生的美满。“绿蚁新醅酒”(白居易《问刘十九》),一个“绿”字(古时所谓的“绿”,有时微近黄色),写出了新酒可爱的颜色,使人如嗅到那醉人的芳香,更增加了生活美好的感觉。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这几句是说,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我身体永远健康,三愿我俩如同梁上燕呀,双双对对,幸福无边。
在这首诗中,凡写景无不含情。结尾的“梁上燕”虽是比喻,却也是春日画堂的眼前景物。这样,春日、绿酒、呢喃燕语,构成极美的境界,对于爱情的抒写,是极有力的烘托。冯词与白诗篇幅差不多,但内容格外丰富充实,与此大有关系。
其次,冯词与白诗二作都用数目字,这首词有“一”、“再”、“三”,“一”、“二”、“三”的重复,前一组表数目,后一组表次序,重复中有变化。“绿酒一杯歌一遍”的两个“一”,孤立的看是两个“一”,结合起来却又会增出新意。在此春宴上,岂能只饮一杯酒?每进一杯酒,就歌一遍,则文字上是“一”,事理上又会变成“三”或者更多,这与“陈三愿”的“三”的为固定不变,又自不同。“三愿”表现主人公愿望之强烈。主人公不求富贵,惟愿夫妇相守长久,意愿虽强而所求不奢。和白居易诗相比,去掉了“世清平”一语,而改为“一愿郎君千岁”与“二愿妾身长健”意思相同,分两句重说,更见意愿集中而单纯。诗歌形象也更为突出。
其三,与白居易诗《赠梦得》相比。这首词的长短句表现手法,使得形式上更活泼,内容上更适宜。这首词重点在三愿,故以最短的句子“春日宴”写环境,颇简妙。而末两句一气贯注作一长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写的是主人公情意最为深长的一愿,便觉声情合一。
总的来说,冯延巳的这首词表达了一个贤淑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和“岁岁常相见”的愿望。全词单纯与丰富,平易与雅致的高度统一,通俗易懂却能够表达最深挚的感情,深得民歌真髓,真正做到化平凡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