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能几何,花蹊密成洞。白石与朱栏,举首即成梦。
一别能几何,花蹊密成洞。白石与朱栏,举首即成梦。
一种好心情,都为愁所送。别意如水寒,六月溪云冻。
一种好心情,都为愁所送。别意如水寒,六月溪云冻。
聚首复何时,思来当一恸。
聚首复何时,思来当一恸。

huáncuìlóucáopíngzipíngzhòngshěnfēixiáyánbiésòng--yuánhóngdào

biénénghuāchéngdòngbáishízhūlánshǒuchéngmèng

zhǒnghǎoxīnqíngdōuwèichóusuǒsòngbiéshuǐhánliùyuèyúndòng

shǒushíláidāngtòng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12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biàn)¹流,泗(sì)²流,流到瓜州³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
注释:¹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²泗水:传统上认为发源于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的泉林。³瓜州: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北岸。⁴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思悠悠¹,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译文: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注释:¹悠悠:深长的意思。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chángxiāng ·biànshuǐliú

bái tángdài 

biànshuǐliú shuǐliú liúdàoguāzhōutóu shāndiǎndiǎnchóu 
yōuyōu hènyōuyóu hèndàoguīshífāngshǐxiū yuèmíngrénlóu 
龙德宫中旧御园,缭墙栽柳俨然存。
龙德宫¹中旧御园²,缭(liáo)³栽柳俨(yǎn)存。
译文:龙德宫是昔日北宋御苑,当年宫墙边栽种的柳树仍在。
注释:¹龙德宫:北宋时期宫殿,由原端王府扩建而成。靖康之变后废弃。²御园:即御苑。³缭墙:围墙。⁴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秋光更向墙头发,似与行人溅泪痕。
译文:秋光照到宫墙墙头,好像看到了遗民洒落的泪水痕迹。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停云¹,思亲友也。罇(zūn)²(zhàn)³新醪(láo),园列初荣,愿不从,叹息弥(mí)¹⁰¹¹
译文:《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
注释:¹停云:凝聚不散的云。²罇:同“樽”,酒杯。³湛:没,有盈满之意。⁴醪: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这一句说酒罇之中斟满新酿之醪。⁵列:排列。⁶初荣:新开的花。⁷愿:思念。⁸言:语助词,无意义。⁹不从:不顺心,不如愿。从:顺。¹⁰弥:满。¹¹襟:指胸怀。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ǎi)¹停云,濛(méng)²时雨³
译文: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注释:¹霭霭:云密集貌。²濛濛:微雨绵绵的样子。³时雨:季节雨。这里指春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八表¹同昏,平路伊²³
译文: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
注释:¹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²伊:语助词。³阻:阻塞不通。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静寄¹东轩²,春醪(láo)独抚³
译文: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
注释:¹寄:居处(chū),托身。²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³抚:持。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良朋悠邈(miǎo)¹,搔(sāo)²延伫(zhù)³
译文: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
注释:¹悠邈:遥远。²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³延伫:长时间地站立等待。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译文: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八表同昏,平陆¹成江。
译文: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
注释:¹平陆:平地。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译文: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愿言怀人,舟车靡(mǐ)¹从。
译文: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
注释:¹靡:无,不能。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东园之树,枝条载¹²
译文: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
注释:¹载:始。²荣:茂盛。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竞用新好¹,以怡²余情。
译文: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
注释:¹新好:新的美好景色,指春树。²怡:一作“招”。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人亦有言:日月于¹²
译文: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
注释:¹于:语助词。²征:行,这里指时光流逝。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安得促席¹,说²³平生
译文: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
注释:¹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²说:同“悦”。³彼:语助词。⁴平生:平时,这里指平生的志趣、素志。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piān)¹飞鸟,息我庭柯(kē)²
译文: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
注释:¹翩翩:形容飞鸟轻快飞舞的样子。²柯:树枝。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敛翮(hé)¹闲止²,好声相和(hè)³
译文:收敛翅膀悠闲态,鸣声婉转相唱酬。
注释:¹敛翮:收敛翅膀。翮:鸟的翅膀。²止:停留。³相和:互相唱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岂无他人,念子¹实多。
译文: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
注释:¹子:您,古代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朋友。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¹
译文:思念良朋不得见,无可奈何恨悠悠。
注释:¹如何:意为无可奈何。

  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题目与诗的内容无关。这首诗的内容,就是序中所说“思亲友也”。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歌全篇贯穿了陶渊明因不能和友人共享美好的抱恨之意,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的深情。无论是“良朋悠邈,搔首延儜”的烦急,还是“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的无奈,无论是“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的愿望,还是 “岂无他人,念子寔多”的担忧,无不尽显诗人的火热心肠和深情厚意。

  正因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一往情深,而使诗人陷入寂寞孤独:“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始发新芽的东园之树,都竞相用发着嫩芽的枝叶让我快慰,这正是因寂寞孤独而生幻觉,或聊以自慰。因为寂寞孤独,诗人才羡慕那“翩翩飞鸟”的“好声相和”,而益发“抱恨”了。

  诗中“八表同昏”等诗句,表面看是写天气,而用夏天雷雨前或冬天雪前的景象来形容春季的天色,似乎形容过量,显然,这里是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

tíngyú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tíngyún qīnyǒu zūnzhànxīnláo yuánlièchūróng yuànyáncóng tànjīn 

ǎiǎitíngyún méngméngshí 
biǎotónghūn píng 
jìngdōngxuān chūnláo 
liángpéngyōumiǎo sāoshǒuyánzhù 

tíngyúnǎiǎi shíméngméng 
biǎotónghūn píngchéngjiāng 
yǒujiǔyǒujiǔ xiányǐndōngchuāng 
yuànyánhuái怀rén zhōuchēcóng 

dōngyuánzhīshù zhītiáozàiróng 
jìngyòngxīnhǎo qíng 
rényǒuyán yuèzhēng 
ān shuōpíngshēng 

piānpiānfēiniǎo tíng 
liǎnxiánzhǐ hǎoshēngxiāng 
rén niànshíduō 
yuànyánhuò bàohèn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成化间,二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¹舵咸具。二人对酌(zhuó)²于中,壶觞(shāng)³(dòu)(dìng)满案,二人挽篷索,二人握橹,二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qī)侧。二舟必需白金二两,好事者竞趋焉。
译文:成化年间,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舟上两个人相对饮酒,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注释:¹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²对酌:相对饮酒。³壶觞:酒器。⁴饾饤:供陈设的食品。⁵篷索:系船帆的绳子。⁶欹:斜。
南过猿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
南过猿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
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寒天暮雪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

  第一句的散文结构是:一个被放逐之臣,从猿啼声中一路南去。“逐臣”是主语,“过”是动词。“猿声”是宾语的精简,概括了李白的两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过的是巴东三峡,这个“客”过的是湘西五溪。有人说,诗句不讲语法,这是错的。诗句也有一定的语法,不过它和散文不同,为了平仄、对仗或押韵的方便,它的语法结构可以有极大程度的变易,甚至往往连动词也省掉。读诗的人,仍然应该从语法观点去推求作者的造句艺术。

  第二句“回看”二字是照应上句的“过”字,这个被降谪的官员,愈走愈远,深入五溪苗家所住的区域,就不免常常回头看看来路。来路上只是一片秋草,早已望不到家乡,于是不禁泪落沾巾。下面二句说,这一段旅程尽是在寒天、暮雨、不见人迹的空山中。夜晚了,总是在苗家歇宿。“蛮”是古代汉人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当时少数民族所住的地区,都是荒野的山区,故有“蛮荒”之称。作者设想这个“客”深入蛮荒,以蛮家为逆旅主人,是最不幸的遭遇。湘西的秋雨是整天整夜连绵不绝的,为什么作者偏说是暮雨呢?这是为了与下句挂钩,引出此“客”在暮雨中向苗家借宿的诗意。吴山民评此诗曰:“一诗酸楚,为蛮、主二字挑出。”即以为此诗末句写出了贬官的酸楚之情。这是古代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读此诗,就不会和古人有同感了。住在兄弟民族的家里,有什么可酸楚的呢?

  韩翃所作七言绝句不多,但大多是佳作,胡应麟最称赏韩翃的七绝,他在《诗薮》内篇中举出“青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玉勒乍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急管昼催平乐洒,春衣夜宿杜陵花”、“晓月暂飞千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等五六联,以为是“全首高华明秀,而古意内含,非初非盛,直是梁陈妙语,行以唐调耳”。他又举出“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寒天暮雨空山里,几处蛮家是主人”这二联,以为“自是钱、刘格,虽众所共称,非其至也”。这一段评论,反映出胡应麟所喜爱的是秾丽的句子。骨子里仍是梁陈宫体,风格却是唐诗。这种诗句之所以“非初非盛”,因为初唐则还没有唐调,盛唐则已排除宫体。而在中唐诗人,渐渐地又在唐调中纳入宫体诗的题材,成为一种秾艳的律诗。这个倾向,发展到晚唐的李商隐,温飞卿而达到了极度。至于“柴门流水”、“寒天暮雨”这样的句子,还是清淡一派,属于钱起、郎士元的家数,而且还不是其中最好的,所以胡应麟似乎不很喜欢。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唐诗百话》.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09

sòngbiǎn--hánhóng

nánguòyuánshēngzhúchénhuíkànqiūcǎolèizhānjīn

hántiānxuěkōngshānchùmánjiāshìzhǔ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