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两度得安书,犹在仙乡水竹居。年少才华终有合,春寒眠食定何如。
别来两度得安书,犹在仙乡水竹居。年少才华终有合,春寒眠食定何如。
奏琴深夜难成曲,采绿终朝不满裾。月色四山清窈窈,空花千树落疏疏。
奏琴深夜难成曲,采绿终朝不满裾。月色四山清窈窈,空花千树落疏疏。

zhāngyuánxiāngjiàn--wēi

biéláiliǎngānshūyóuzàixiānxiāngshuǐzhúniánshǎocáihuázhōngyǒuchūnhánmiánshídìng

zòuqínshēnnánchéngcǎi绿zhōngcháomǎnyuèshānqīngyǎoyǎokōnghuāqiānshùluòshūshū

危素

危素

(1303—1372)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元至正间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备顾问。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庙。怨恨卒。有《危学士集》等。 ▶ 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催花未歇花奴¹鼓,酒醒已见残红舞²。不忍覆³(yú)(shāng),临风泪数行。
译文:催促春花盛开的鼓声一直还没有停,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面对秋风,离情别绪顿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注释:¹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²残红舞:指花落。³覆:倾翻酒杯,指饮酒。⁴馀觞:杯中所剩残酒。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粉香¹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bìn)²
译文:可爱的人儿阿,如今这离别又出现在眼前,寂空无所依,只留下一轮圆月,独立天际,甚至就连这月亮也与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不同,你看这凄凉的清光缕缕地照在我的青丝上,如何不催人泪下。
注释:¹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²“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与当时不同了,只照着我的鬓发。

  这首词通过临别前和临别时的环境以及心理描写,来渲染相思之情。上片通过临别前饮酒与心绪不宁的矛盾心态,下片更进一步,通过写马上要离别时,突然感到物非人非的强烈情感,表达了面对离别而无法自禁的剧烈情感变化。

  上片情感表现还在自控的范围内,最多是愁肠百结而“不忍覆余觞”,实在不能忍受心中痛苦也只是“临风泪数行”,或许情人问起,她可能还会忍住说是眼中吹进了沙子。

  下片就显然增强了情感。眼看马上所爱的人就会很难再看见一次,情感上难以忍受,原本物是人非都已是催人肝肠寸断的了,她却说就连物也并非原来的物了,天上那轮见证过你我二人爱情事实的圆月也突然冷酷无情起来,这营造了一种极大的内心恐惧感、寂寞感、空虚感。

  这首词中“催花未歇花奴鼓”句引了唐代玄宗时人物李琏的典故。他是大唐睿宗皇帝嫡孙,是唐朝宗室让皇帝李宪的长子,正由于他是让皇帝的长子,所以被封为汝阳郡王。他小名叫花奴,是个长得面容俊美姣好的美男子,并且音乐能力很强,可谓才貌双全。他还擅长弓和羯鼓,聪明敏捷。众所周知,唐玄宗也是历史上一个极富艺术修养的皇帝,在音乐舞蹈方面都是行家,身边有个多才多艺、才貌双全的美男子花奴,玄宗当然对他很是喜欢,并曾亲自教他音律,据说玄宗还亲自教授他羯鼓。

  这首词写思恋、写离别,本身用词也巧,典故也大有可玩味处,真可读可感:花奴不鼓,唯见残红飞舞,前欢不再,而其悲则无穷,读之惨然,起身无绪,怅然若有所思。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248-249页

mán··cuīhuāwèixiēhuā--lánxìng

cuīhuāwèixiēhuājiǔxǐngjiàncánhóngrěnshānglínfēnglèishùxíng

fěnxiāngkànyòubiékōngshèngdāngshíyuèyuèdāngshíqīngzhàobìn

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
斜红叠翠¹。何许²花神³来献瑞(ruì)。粲(càn)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译文: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
注释:¹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²何许:何处。³花神:掌管花的神。⁴献瑞:呈献祥瑞。⁵粲粲:鲜明的样子。⁶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⁷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⁸机:织机。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¹。不耐²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³。莫放春光造次
译文: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注释:¹妙质:美的资质、才德。²不耐:不能忍受。³遮围:遮拦,围护。⁴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⁵造次:仓促,匆忙。⁶归:归去。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辞世而长去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晓日¹(kuī)²双燕语³,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mù)。屈指艳阳都几共?可无时霎(shà)闲风雨。
译文:在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慢慢地揭起帘子往外看去,两只燕子好像在与美人窃窃私语的样子。燕子与美人都好像在惋惜春天快要过完了。屈指一算,太阳都升的很高了,一天又快过完了,不知不觉中中天空又飘飘洒洒的下起了小雨。
注释:¹晓日:晓,破晓,拂晓,晓日指朝阳,一般引申为清晨。²窥轩:窥,看;轩,窗户;窥轩,向窗外看去。³语:告诉,说。⁴似:好像。⁵暮: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色将晚,意指迟暮之年。⁶时霎:犹一霎,至少是一刹那,这两字十分委婉巧妙。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rǎn)¹来还去。持酒²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³春归路。
译文:流动的溪水和落在溪水中的花都没有办法去询问,只有天上的飘着的流云。缓缓的飘来飘去。端着酒劝说天上的云暂时停一下,只有你还能阻断春天回去的路,不让春天回去。
注释:¹冉冉: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²持酒:持,端;持酒,端起一杯酒。³碍断:阻截,挡住。

  《蝶恋花·晓日窥轩双燕语》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惆怅之情。借女子之口写出,委婉含蓄,很有韵致。上片前三句,“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似通人情的双燕,表现了佳人的空闺独守,孤寂无聊。由于孤独寂寞,佳人才看着“晓日窥轩”、双燕絮语来消磨时光。而多情的双燕,似乎也善解人意,在不断的呢喃中向人倾诉惋惜“春将暮”的情感。接下来,“屈指艳阳都几共,可无时霎闲风雨。”仍然写孤寂。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生出新的想法:屈指一算,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不会飘飘洒洒地下起一阵小雨,很有意境。

  下片前三句承“风雨”而来。“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春将归于何处?流动的溪水和落入水中的残花无法去问,那只好去问天上的云朵,可云朵飘然而来又飘然而去,却又奈何?但别无它法,也只好寄希望于云朵了:“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美丽的云朵你且停下来,不要离去,我依靠你来阻止春天的归去。用语微婉,无理而妙,却悲凉满眼,贯穿全篇。“劝”和“问”先将花和云拟人化,让它们用微婉的语气,表达词人自己对春天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惆怅之情,用语生动,无理而妙,却悲凉满眼,贯穿全篇,可见这二字之妙。

  整首词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惜春的惆怅之情。其实也可看作是作者写一位闺中女子看到春天的离去联想到自己的青春也一去不返的愁苦之情。

参考资料:
1、 王春编.《宋词305首详析》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爱好由来¹下笔难,一诗千改始²心安。
译文:由于爱美求好下笔总是很困难,一首诗总是要反复修改才会心安。
注释:¹由来:自始以来。²始:才。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阿婆还似初笄(jī)¹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译文:好比年迈的阿婆还如刚刚及笄的女孩,头发未梳好就不许看。
注释:¹初笄:古代女子十五岁,始加笄。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qiǎnxìng

yuánméi qīngdài 

àihàoyóuláixiànán shīqiàngǎishǐxīnān 
āháichū tóuwèishūchéngkàn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yú)¹。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人。
译文:人世的道路风波险恶,十年一别只是一瞬间的功夫。人生的聚与散就是这么的长,相见之时还是要及时娱乐。
注释:¹须臾:片刻。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好酒能消光景¹,春风不染髭(zī)²。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³莫来扶。
译文:好酒能消磨时间,忘却时间带给人的痛苦。胡子已白,春风再也不能将它染青了。为了公子喝醉了就往花前倒下,身边的歌妓,且莫来扶。
注释:¹光景:时光,时间。²髭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³红袖: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上片感叹世路艰险,聚散匆匆,劝友人且尽今日之欢。与友相逢作歌辞,首句即说“世路风波险”,可见词人在人生宦海中遭受到无数艰险磨难,备尝艰辛沧桑。世路艰险而十年的时光易失,仿佛顷刻须臾之间便过去了,更让词人倍感人生聚散无常,因此更应该加倍珍惜眼前与友人的相聚。“相见且欢娱”既是劝友人也是自劝。

  下片写相聚畅饮,愿为友人一醉,蕴含忧愤疏狂之意。“好酒”二句意为虽然春风不能将白发染黑,但好酒可以排遣不得意的时光。所以词人在词末言道,自己愿为好友花前一醉,即便醉了也不要让歌女来扶。

  词人直抒胸臆、狂放中含愤懑之意,疏放中有沉着之致。同时该词也已不同于五代、北宋的士大夫在词中所普遍表现出来的花间樽前的时代风尚,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政治、人生的感慨,既表现了词人的旷达胸襟,同时也加重了这首词的感情分量。

参考资料:
1、 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96页
2、 程自信 许宗元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第202页

shèngyōu ·shìfēngxiǎ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shìfēngxiǎn shíniánbié rénshēngsàncháng xiāngjiànqiěhuān 
hǎojiǔnéngxiāoguāngjǐng chūnfēngrǎn wèigōngzuìhuāqiándǎo hóngxiù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