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晓月光朦胧,彼姝娇啼桥水东。郑生早发与之遇,挈去媵御甘长终。
洛桥晓月光朦胧,彼姝娇啼桥水东。郑生早发与之遇,挈去媵御甘长终。
雾绡烟縠已惝恍,《九歌》《招魂》皆楚风。一朝谪满与郑诀,云是蛟娣非凡庸。
雾绡烟縠已惝恍,《九歌》《招魂》皆楚风。一朝谪满与郑诀,云是蛟娣非凡庸。
岳阳楼高花映红,满筵歌舞鲛人宫。海风吹散歘不见,倚云望入湘江空。
岳阳楼高花映红,满筵歌舞鲛人宫。海风吹散歘不见,倚云望入湘江空。

xiāngzhōnghòuyuànzhìyuánshíniánsuìxīndōngshíyuèànshìshùnchéndēngxiàshěnxiàxiánwénǒuhuòyúnzhèngzichūn--wángyùn

luòqiáoxiǎoyuèguāngménglóngshūjiāoqiáoshuǐdōngzhèngshēngzǎozhīqièyìnggānzhǎngzhōng

xiāoyānchǎnghuǎngjiǔzhāohúnjiēchǔfēngcháozhémǎnzhèngjuéyúnshìjiāofēifányōng

yuèyánglóugāohuāyìnghóngmǎnyánjiāoréngōnghǎifēngchuīsànchuājiànyúnwàngxiāngjiāngkōng

王恽

王恽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4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¹。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²。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译文:园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骤雨花落飘零,竟使林岛绿肥红消。艳丽的春天过了,尚有金钿、遗落于香尘芳草。漫步在初夏绿荫的小道,渐渐发现枝叶繁茂交错,路径越来越狭窄。沉醉在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圆的绿叶招人喜爱,胜过三春赏花好。
注释: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古江村: 在苏州西园。¹林岛:指西园陂池中小岛及陆地上的花木。²深窈: 深幽的树林。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chāng)¹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zān)²破帽。酹³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译文:花架下的落花还没有清扫,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还在睡懒觉。柳丝只系船棹不系春,阊门自古是送别之地,有谁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懒得飞起,故意盯扑在簪花破帽。黄昏里倾杯为春祭酹,城门重重紧闭,隔断那隐隐的钟声。
注释:¹阊门: 在今苏州市。宋时西园所在处,亦即古江村所在处。²簪花: 上插戴的花。³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园”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色。“水园”,即荷池。题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园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风骤雨摧残后,岸上、池中小岛上的花木尽都凋零,水上飘满落英,只有池中长满的碧绿的田田荷叶更显精神。“艳春”三句,述春去而迹遗。既曰“送春”,所以此言万紫千红的春天虽已过去了,但是飘到头饰上的微尘中还含有花的香味,在游园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气息。“步绕”两句,写初夏景色。入夏之后,如果人们在绿荫下散步,会发觉树上的枝叶繁密交杂,使林中小径显得更加窄小。“小”字韵咏“新阴”入细。“醉深窈”三句,说明自己对浓绿的喜爱程度。因为绿色表示生命,古今爱绿之心相同,所以词人深深地沉醉在这深幽繁茂的浓绿荫中,觉得那翠绿色的片片圆叶,比千姿百态的繁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故此,词人在“送春”时,对“落花流水春去也”,没有留恋之意。“好” 字韵,写“绿阴幽草胜花时”妙极。

  “芳架”三句,再叙暮春之景。此言暮春时节,花架上的白色花瓣还没有来得及清扫掉,从窗口射入照在美人床上锦被的阳光已变得翡翠色了(此因阳光从浓绿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床上佳人更感到神思困乏,懒于起床。此是写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层“送春”。“柳丝”三句。“阊门”,即是西园,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阊门运河边、柳树下,拴着即将离开的客船不知道在这条运河上,也曾经送别了多少个春天。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今柳丝终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这儿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实是词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晓”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此为第二层行客之“送春”。“倦蝶”两句,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阳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响),更懒于飞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选一处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类停下来休息。这里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离开这里(即“飞”)后,所能选择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样属一时新鲜也。此潦倒中含有闲放也,是第三层词人的“送春”。“酹残照”两句,写实而兼影射。此言词人迎着夕阳洒酒于地送别残春。而古江村由于地处偏僻,受城墙阻隔,所以也听不见暮钟催晚的响声。这两句是梦窗化用周邦彦《扫花游》词结尾“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而“酹残照”也是照应上片“醉深窈”。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日照锦城¹头,朝光散花楼²
译文: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
注释:¹锦城: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²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金窗夹绣户¹,珠箔(bó)²悬银钩³
译文: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
注释:¹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²珠箔: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³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飞梯(tī)¹绿云中,极目散我忧²
译文: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
注释:¹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²忧:一作“愁”。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mù)雨向三峡¹,春江绕双流²
译文: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注释:¹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²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郸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译文: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 .

dēngjǐnchéngsànhuālóu

bái tángdài 

zhàojǐnchéngtóu zhāoguāngsànhuālóu 
jīnchuāngjiāxiù zhūxuányíngōu 
fēi绿yúnzhōng sànyōu 
xiàngsānxiá chūnjiāngràoshuāngliú 
jīnláidēngwàng shàngjiǔtiānyóu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
世事如舟挂短篷(péng)¹,或移西岸或移东。
译文:世事无常,就像挂短蓬的船一样,有时移到东岸,有时移到西岸,漂泊不定。
注释:¹短篷:有篷的小船。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译文:多少次不圆之月过后还是圆月,几阵南风过后又是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译文:日子长了,人也没有长长久久的健康;春天过了,娇艳的花也没有几天灿烂了。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译文:入耳的是非听听就算了,装聋卖傻也不失为一种活法。

jǐngshì--tángyín

shìshìzhōuguàduǎnpénghuò西ànhuòdōng

huíquēyuèháiyuányuèshùzhènnánfēngyòuběifēng

suìjiǔrénqiānhǎochūnshēnhuāyǒushíhóng

shìfēiěrjūnrěnbànzuòchīdāibànzuòlóng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sù)¹无风花自堕(duò)²。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译文: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寂寞的园林里,花木荣枯。似乎多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
注释:¹簌簌:花落的声音。²堕:悠然落下的样子。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路尽河回人转舵(duò)。系缆¹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suò)²,我思君处君思我。
译文: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
注释:¹系缆:代指停泊某地。²凭仗飞魂招楚些: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

  “簌簌无风花自亸”,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白居易《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药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芍药,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了。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横云之变态。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路尽河回千转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上句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飞魂”与“楚些”是倒装,求其语反而意奇。“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上、中、下卷) .北京 :长征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版 :第346页 .

diéliànhuā··chūnbiégōng--shì

fēnghuāduòyuánlínliǔlǎoyīngtáoguòluòyǒuqíngháizhàozuòshānqīngdiǎnhéngyún

jǐnhuírénzhuǎnduòlǎncūnyuèàndēnghuǒpíngzhàngfēihúnzhāochǔxiējūnchùjūn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胡骄¹马惊沙尘起,胡雏(chú)²饮马天津³水。
译文: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注释:¹胡骄:此指安史叛军。²胡雏:年幼的胡人。这里亦指安史之兵。³天津: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有天津桥。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三巴 一作:三色)
君为张掖(yè)近酒泉¹,我窜三巴²九千里。(三巴 一作:三色)
译文:您为远赴张掖近酒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
注释:¹张掖、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肃张掖市、酒泉市一带。²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天地再新¹法令宽²,夜郎迁客³带霜寒
译文:颁诏大赦法令宽松如同天地再新,流放夜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
注释:¹天地再新:指两京收复后形势重新好转。²法令宽:指乾元二年(759年)的大赦。³迁客:指自己。⁴带霜寒:比喻心有余悸。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西忆故人¹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译文: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注释:¹故人:指韦冰。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宁期¹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duò)烟雾。
译文: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雾。
注释:¹宁期:哪里料到,没想到。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译文: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昨日绣衣¹倾绿尊,病如桃李²竟何言。
译文: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
注释:¹绣衣:指御史台的官员。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时亦以绣衣称幕僚。²病如桃李:病得像不讲话的桃李。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昔骑天子大宛(yuān)马¹,今乘款段²诸侯³门。
译文: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马逍遥迈行,如今骑劣马步履艰难奔走侯门。
注释:¹大宛马: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名马。²款段:行走缓慢的马。此指劣马。³诸侯:此指地方长官。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赖遇南平¹豁方寸²,复兼夫子³持清论
译文: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
注释:¹南平:指李白的族弟南平太守李之遥。²豁方寸:开心。³夫子:对韦冰的尊称。⁴清论:清高脱俗的言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译文:有如青山顶上拨开万里云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译文: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愁来饮酒二千石¹,寒灰重暖生阳春。
译文: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
注释:¹二千石:中国古代计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单位。二千石是夸张的说法。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山公¹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²
译文: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注释:¹山公:指晋人山简。²贤主人:指韦冰。此句以山简喻韦冰。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头陀¹云月多僧(sēng)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译文:头陀寺的云月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
注释:¹头陀:僧寺名,故址约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不然鸣笳¹按鼓²戏沧流³,呼取江南女儿歌棹(zhào)(ōu)
译文: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
注释:¹笳:古代一种乐器。²按鼓:击鼓。³戏沧流:到江中游玩。⁴歌棹讴:以船桨打着拍子唱歌。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我且为君捶(chuí)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译文: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鹤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译文: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的忧愁。

  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诗人说:“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而当叛乱初平,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不可能说得了,道得清。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平情绪;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他说:“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时听到了南平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像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平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诗中写道:“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于是他说:“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像江夏附近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此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81-282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