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书满两番求,千里重来我更羞。
薄世告人难启口,小官何事不担忧。
知心唯有长天月,把酒还思故国秋。
只待菊花开遍了,半蓑寒雨上轻舟。
一番书满两番求,千里重来我更羞。
薄世告人难启口,小官何事不担忧。
知心唯有长天月,把酒还思故国秋。
只待菊花开遍了,半蓑寒雨上轻舟。
宋伯仁

宋伯仁

湖州人,一作广平人,字器之,号雪岩。理宗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工诗,善画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谱》、《烟波渔隐词》。 ▶ 2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洞房¹昨夜停红烛²,待晓堂前拜舅(jiù)³
译文:新婚卧室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去堂前拜见公婆。
注释:¹洞房:新婚卧室。²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³舅姑:公婆。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低声问夫婿(xù),画眉深浅¹入时无²
译文:装扮好后轻声询问夫君: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注释:¹深浅:浓淡。²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文章是否合适。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

  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85-987

jìnshìshàngzhāngshuǐ

zhūqìng tángdài 

dòngfángzuótínghóngzhú dàixiǎotángqiánbàijiù 
zhuāngshēngwèn婿 huàméishēnqiǎnshí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nóng)¹矣,唐棣(dì)²之华(huā)?曷(hé)³不肃雝(yōng)?王姬之车。
译文: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美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注释:召(shào)南:指周朝自陕以西的南方诸侯国之地。召,地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襛:浓艳、盛大貌。²唐棣:树木名,又作棠棣、常棣。³曷:何。⁴肃雝:庄严雍和。雝,同“雍”,雍容安详。⁵王姬:周王的女儿或孙女,姬姓,故称王姬。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¹?平王之孙²,齐侯之子³
译文: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平王之孙容貌够姣好,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
注释:¹华如桃李:如桃李之花,红白艳丽。²平王之孙:周平王的孙女。一说周平王的外孙女。平王:东周平王姬宜臼。³齐侯之子:齐国国君的公子。一说“齐侯之子”与“平王之孙”指同一人,即齐侯的女儿,平王的外孙女。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其钓¹²何?维丝伊³(mín)。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译文: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平王之孙容貌够娇艳。
注释:¹钓:钓鱼的工具。这里专指钓鱼的线,比喻王侯贵族互相联姻,如丝之和。²维:语助词,有“为”的意思。³伊:语助词,有“是”的意思。⁴缗:多条丝拧成的丝绳,喻男女合婚。一说钓绳。。

  《何彼秾矣》一诗的主旨,《毛诗序》以为是“美王姬”之作,云:“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古代学者多从其说,朱熹《诗集传》也说:“王姬下嫁于诸侯,车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故见其车者,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于是作诗美之。”近现代学者大都认为是讥刺王姬出嫁车服奢侈的诗。高亨《诗经今注》却认为是“周王王的孙女出嫁于齐襄公或齐桓公,求召南域内诸侯之女做陪嫁的媵妾,而其父不肯,召南人因作此诗”。袁梅《诗经译注》又持新说,以为是男女求爱的情歌,诗中的“王姬”、“王王之孙”、“齐侯之子”不过是代称或夸美之词。此诗应是为王王之孙与齐侯之子新婚而作,在赞叹称美之余微露讽刺之意。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极力铺写王姬出嫁时车服的豪华奢侈和结婚场面的气派、排场。首章以唐棣花儿起兴,铺陈出嫁车辆的骄奢,“曷不肃雝”二句俨然是路人旁观、交相赞叹称美的生动写照。次章以桃李为比,点出新郎、新娘,刻画他们的光彩照人。“王王之孙,齐侯之子”二句虽然所指难以确定,但无非是渲染两位新人身份的高贵。末章以钓具为兴,表现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

  “通篇俱在诗人观望中着想”(陈继揆《读诗臆补》),全诗在诗人的视野中逐渐推移变化,时而正面描绘,时而侧面衬托,相得益彰。从结构上说,全诗各章首二句都是一设问、一作答,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前后上下,分配成类,是诗家合锦体”(同上)。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此)诗每章首二句,一若以设谜为问,一若以破谜为答,谐讔之类也。此于《采蘩》、《采苹》之外,又创一格。此等问答体,盖为此时此地歌谣惯用之一种形式。”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48-49页

nóng

míng xiānqín 

nóng tángzhīhuā yōng wángzhīchē 
nóng huātáo píngwángzhīsūn hóuzhī 
diàowéi wéimín hóuzhī píngwángzhīsūn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qì)¹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²,金镞(zú)³,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译文: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注释:¹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²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³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5-66

fānyuàn··nánshāshàngjīngyàn--wēntíngyún

nánshāshàngjīngyànfēixuěqiānliánhuánjīnjiànniánniánzhēngzhànhuàlóuhènjǐnpíngkōngxìnghuāhóng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秋野明,秋风白¹,塘水漻(liáo)²虫啧(zé)³
译文: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注释:¹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²漻漻:水清而深。³啧啧:虫鸣声。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云根¹苔藓(xiǎn)²山上石,冷红³泣露娇啼色。
译文: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注释:¹云根:云雾升起之处。²苔藓:青苔。³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⁴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荒畦(qí)¹九月稻叉牙²,蛰(zhé)(yíng)³低飞陇(lǒng)径斜。
译文: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注释:¹荒畦:荒芜的田地。²叉牙:参差不齐。³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脉(mài)¹水流泉滴沙,鬼灯²如漆³松花。
译文: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夜晚墓间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松林间的花朵。
注释:¹石脉:石缝。²鬼灯:磷火。³如漆:明亮如漆。⁴点:一作“照”。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0

nánshāntiánzhōngxíng

 tángdài 

qiūmíng qiūfēngbái tángshuǐliáoliáochóng 
yúngēntáixiǎnshānshàngshí lēnghóngjiāo 
huāngjiǔyuèdàochā zhéyíngfēilǒngjìngxié 
shímàishuǐliúquánshā guǐdēngdiǎnsōnghuā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鹊楼。

guàjiāngshàngdàiyuèyǒuhuái怀

bái tángdài 

dàiyuèyuèwèichū wàngjiāngjiāngliú 
shūchéng西guō qīngtiānxuángōu 
huásuīlǎn qīngjǐngtóngyóu 
gěnggěngjīn kōngzhānzhīquèl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