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逢一笑乐,易遇千黄金。而况吾胸中,所得盖已深。
难逢一笑乐,易遇千黄金。而况吾胸中,所得盖已深。
百物正烂熳,二子方歌吟。一乐已自足,两乐交吾心。
百物正烂熳,二子方歌吟。一乐已自足,两乐交吾心。

qiānliúzijìngxiùcáibìngshìshān--

nánféngxiàoqiānhuángjīnérkuàngxiōngzhōngsuǒgàishēn

bǎizhènglànmànèrzifāngyínliǎngjiāoxīn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¹(dàn)²烟如柳。垂翠幕³,结同心,待郎熏绣衾(qīn)
译文:两人的相见越来越稀少,她思念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久,离愁别绪让她无心妆饰,那浅浅的眉毛好像淡烟中的柳叶。夜里她垂下翠绿的帘幕,系上同心结,独自卧在熏香的绣被中,期待情郎能够前来与她相会。
注释:¹眉浅:谓眉色浅淡,如淡烟中的柳叶。²澹:通“淡”。³翠幕:指翠色的帘幕。一作床头锦帐讲,亦通。⁴待:鄂本作“侍”。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bìn)¹美人愁绝²。宫树暗³,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译文:城头的月亮白如霜雪,思念的情郎不见踪影,蝉鬓的美人满怀愁思。庭院中树木的影子渐渐转暗,天空中银河横斜,漏壶中的浮箭报晓,天就快亮了。她又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的夜,见到这黎明的景色更会产生悲苦之情。
注释:¹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崔豹《古今注·杂注》:“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琼树乃制蝉鬓,飘渺如蝉,故曰蝉鬓。”²愁绝:愁极。³宫树暗:破晓时庭院中的树影转暗。⁴鹊桥:指银河。银河横斜,谓夜将尽,天将明。⁵玉签:报更的器具。《陈书·世祖记》:“每鸡人司漏传更签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⁶报明:报天晓。

  此词完整地描写闺中女子彻夜等待情人到来而终至绝望的情景。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上片六句,首两句用赋法,运用简洁明净的语言,交代青年男女倍受离别之苦的折磨,直叙“相见稀,相忆久”,点明远人离去已久,由此引出闺中女子浅淡如柳的眉黛,显示其娴雅柔静的气质和孤寂凄凉的意绪。“眉浅”一句,写因相思相忆,无由与远人相见而懒画蛾眉,眉薄妆浅,其谁为容,将心情外化,以形写情。尽管如此,她仍然心怀希冀,下面“垂翠幕”三句,女子移步闺房,放下了翠幕,准备就寝,却又用锦带结着同心结,又用薰香薰了绣被。这几个动作,表现了女子的一片痴情,她在“待郎”归来。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下片六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情人终究没有出现,女子却是彻夜无眠。女子空对城头上的一轮冷月,内心更感悲楚。“蝉鬓美人愁绝”,简直是痛彻心扉,把一位深夜独坐的怨女形象,非常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结末三句描写黎明光景,深受离别折磨的女子又熬过了这一个漫漫长夜。除“蝉鬓美人愁绝”一句为赋法外,“城上月”两句和“宫树暗”两句,都是女子所见,“玉签”一句,写所闻。正是在这“见闻”之中表现了女子的无眠和“愁绝”。作品运用了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手法,将清夜的冷月、幽暗的宫树、玉签的报晓,皆透过清冷的景致渲染出凄苦的情感氛围;然而“结同心”、“鹊桥横”等痴情苦语,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可是她的期待之情越是殷切,失落之苦便更见沉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温庭筠 晏殊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第39页

gènglòuzi··xiāngjiàn--wēntíngyún

xiāngjiànxiāngjiǔméiqiǎndànyānliǔchuícuìjiétóngxīndàilángxūnxiùqīn

chéngshàngyuèbáixuěchánbìnměirénchóujuégōngshùànquèqiáohéngqiānchūbàomíng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燕支¹山西酒泉(quán)²道,北风吹沙卷白草³
译文: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注释: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¹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²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³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译文: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此诗前两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极言塞外荒凉、酷虐的环境,极富塞外色彩,“燕支”“酒泉”,以西域的地名入诗,一望而知是北地边陲一带;“北风”“沙”“白草”,以特殊地域的自然景物入诗,给全诗罩上了一层沙海气息;“吹”“卷”,以独有的狂虐气势入诗,更给全诗贯注了一股粗犷的沙漠的血液。后两句“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长安”与“日光”相比,暗用了晋明帝的典故。据《初学记》卷一引刘劭《幼童传》记载: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问何以异昨日之言。”对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是以知近。”帝大悦。结句还可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找到影子。如此用典无碍表达,更增诗句的人文气息。

  全诗表达的感情虽极为普通,但表达方式却独具特色。以自己所处环境开篇,有一种向友人描述自己生活状况的意思,同时又意指自己在这苍凉、萧索的环境中,十分孤独,因而更加怀念友人,怀念那共处的美好时光;随即的直抒胸臆即是印证了这一意境。抒情中又有对典故的运用,且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更见诗人笔力之深厚。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7页

guòyànzhīwèi--céncān

yànzhīshān西jiǔquándàoběifēngchuīshājuǎnbáicǎo

zhǎngānyáozàiguāngbiānjūnjiànlìngrénlǎo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班师诏已来三殿(diàn)¹,射虏(lǔ)书英说两宫²
注释:¹三殿:指朝廷。²两宫:指被金所俘的徽 宗、钦宗二帝。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jiē)高庙¹自藏弓。
注释:¹高庙:指赵构。庙号高宗,故称。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qī)霞岭¹上今回首,不见诸陵²白露中。
注释:¹栖霞岭:在杭州西湖滨,岳坟所在地。²诸陵:指南宋六个皇帝的陵墓。在今浙江绍兴东三十六里之宝山(又名攒宫山)。

  这首《吊岳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

  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写景,岳飞惨死于奸佞之手,墓边的大树为其所感,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这是全诗中唯一写到诗人所见的岳飞墓的,尽管只此一句,却是极传神之处。关于树枝南指,读者应以审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观照这一非现实却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一境界是感动人心的,它寄托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遗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凉之笔。高启于岳飞墓前,望着树枝南指的大树,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无限悲愤,见于笔端。

  第三、四句“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从文字上看,意思是说朝廷已经岳飞下了班师的命令,而韩世忠仍然投书斥军,表达其恢复之决心。诗人在这里是以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这一联是对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正直敢谏的朱云,另一个是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在这一联中;诗人由岳飞被害想到朱云请上方宝剑铲除佞臣,想到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每忆”两字,表露了对忠臣被杀的无限遗恨以及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和哀叹,而“空嗟”两字,则表达了对杀害岳飞的高宗的愤慨。这一联诗人的想象纵横驰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悲哀和感伤。

  末联“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诗人在岳飞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见远方宋代诸帝王的陵墓。这两句看上去极白,但却写得空灵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见诸陵”,那么要把不见之物——诸墓陵——写出来的原因就是诗人于栖霞岭上凭吊岳飞墓时,自然联想到了它——诸陵——这里像征着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诗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时惨死的英杰,而对那个朝代,那个朝代的君王则毫无怀念。这一联是全诗的诗眼,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怀念之情和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诗人伫立于岳飞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强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上沤浮!
万里孤臣致命秋¹,此身何止上沤(ōu)浮!
译文:出使万里臣孤单一人,如今已到殉身报国的时分。无非是大海中一个小小的气泡,我将生命看得很轻很轻。
注释:¹致命秋:拼命报国的日子沤浮:水中气泡。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dī)羊解乳不¹
译文:敬慕当年苏子卿,誓与汉节同死生,公羊能否生乳何须问!
注释:¹“提携”两句:以汉苏武自许。苏武,西汉大臣,字子卿。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坚不投降。放逐北海牧羊,吞毡饮雪。匈奴扬言:待公羊生乳,始可释。但苏武手持汉节,历尽艰辛十八年,终不屈志。不:同否。
使金组诗的最后一首。据作者自注,金人称接待宋朝使臣的馆舍为“会同馆”。自注又说:“授馆之明日,守吏微言有议留使人者。”即谓诗人作为宋使有被扣留在金的危险。因此,此诗如一纸气干云霄的壮烈宣言。前两句说不以个人微躯为念,但期以身殉国,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牺牲精神。后两句以汉代出使匈奴的苏武自许,表现出一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据有关记载,这绝非泛泛之言,出使前作者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万里殉国的决心,在金国的朝廷上也确乎有此惊人的无畏表现,最后终于不辱使命,全节而返,耸动朝野。

huìtóngguǎn--fànchéng

wànchénzhìmìngqiūshēnzhǐshàngōu

xiéhànjiétóngshēngxiūwènyángjiě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曾留宋玉¹旧衣裳,惹(rě)得巫山²梦里香。
译文:曾经留下宋玉的旧衣裳,惹得巫山神女梦里添香。
注释:¹宋玉: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相传他长相秀美,风流倜傥。²巫山:指神女。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云雨无情¹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xiāng)²
译文:男女有情无情很难把握,任由她另又嫁给楚襄王。
注释:¹云雨无情:指男女间的私情。²楚襄王: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之子。

  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写出。据《高唐赋》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便根据神女的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赠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首句以“衣裳”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一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神女因宋玉之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是变化难测的,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她先倾心于怀王,后来又钟情于襄王。“惹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照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

  这首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用。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味。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40

zèngrén--qún

céngliúsòngjiùshangshānmèngxiāng

yúnqíngnánguǎnlǐngrènbiéjiàchǔxiāngw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