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风尘良苦辛,却停仙仗醉红尘。青鸾一去无消息,只被麻姑误杀人。
不道风尘良苦辛,却停仙仗醉红尘。青鸾一去无消息,只被麻姑误杀人。

èr--

dàofēngchénliángxīnquètíngxiānzhàngzuìhóngchénqīngluánxiāozhǐbèishārén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¹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yē)子酒倾鹦(yīng)(wǔ)²
译文:秋天里,山上的水果成熟了,菱荷也散发着清清的芳香,家家户户都有种藕养鱼的池塘。华丽的木兰舟上珠帘卷起,美妙歌声从舟内传出,小舟渐行渐远,我仍手持鹦鹉杯,饮着江南特有的用椰子酿制的酒浆沉醉其中。
注释:¹木兰:木兰花,木兰树质坚硬,是做舟楫的好原料。²鹦鹉盏:用鹦鹉螺制成的一种酒杯名。

  这首小令,以清新的语言,明快的色调,热情描摹歌颂了江南的风光。

  荷花之最秀异者叫“水花”,这里实指菱荷之类。头三句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山上的各种水果成熟了,菱荷也散发着清清的芳香,家家户户都有种藕养鱼的池塘。从“家家风景有池塘”的描写里,使人不仅看到了江南山光水色的秀美,也想到了这里人民的勤劳和富庶。在写法上,这几句是从大处着笔,范围逐渐缩小。后面几句,则又由一个船头的侧影着笔,将意境开拓开去,使人想象到一个更广阔的境界。“木兰舟上珠帘卷”,木兰,木兰花,木兰树质坚硬,是做舟楫的好原料。《述异记》说:“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这里说,在华丽的木兰舟上卷起了珠帘——未写人而想见其人。“歌声远”三字,使人仿佛看到了词人那聆听妙音的兴致,船近时既观且听,船行远了仍在倾耳;“椰子酒倾鹦鹉盏”(鹦鹉盏,盏就是杯,是用鹦鹉螺制成的一种酒杯名。鹦鹉螺,壳乳白色,有青绿斑,里面有光如真珠,螺层尖处屈曲如鹦鹉嘴状,制为酒器,古雅奇趣可玩。大者可容酒二升,小者似今之酒杯稍大。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共酌琼酥酒,同倾鹦鹉杯。”可知这是一种较为名贵的酒杯)则是且听远音且忆方才船头所见的情景:男的手持鹦鹉杯,美美的饮着江南特有的用椰子酿制的酒浆,女的在放开她那清脆婉转的歌喉,船行远了,他还在“歌声远”中仔细地听着,品味着所见情景,这不仅使人想见到了歌声的优美,而且看到了一幅天长水远的画面,看到了一幅词人陶醉江南风光的图画。

  一首仅仅三十个字的小令,却描绘出了江南山光水色之秀美,肥田沃土之喜人,农民之勤劳富庶,富者之悠闲自得,词人之喜悦欢畅,清川之舟楫往还。这样大的容涵量,写得却不拥不挤,雍容自如,疏淡雅致,这是很难得的。张炎《词源》说:“大词之料,可以敛为小词,小词之料,不可展为大词。”作者的本领,就在于能将“大词之料”写成一篇小词,读来使人感到精美而有韵致。张炎又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这首小令的收尾,就富有余音缭绕之佳趣。

nánxiāngzi··shānguǒshú--xún

shānguǒshúshuǐhuāxiāngjiājiāfēngjǐngyǒuchítánglánzhōushàngzhūliánjuǎnshēngyuǎnzijiǔqīngyīngzhǎn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雨晴闲步涧(jiàn)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译文:雨后天晴,我闲步在涧边,踩着细沙;踱入荒凉的树林,只听见乌鸦乱叫,一片喧哗。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闻迟日醉梨花。
译文:寒食清明,一切都使游子触目心惊;和暖的春风,艳丽的春日,还有那醉放的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书生投老王官谷¹,壮士偷生漂母²家。
译文:书生老去,栖居在王官谷内;壮士偷生,托庇在漂母篱下。
注释:¹王官谷:《新唐书·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见志日:“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²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候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不用秋千与蹴(cù)(jū)¹,只将诗句答年华。
译文:我用不着去荡秋千踢鞠球,只把这诗句酬谢逝去的年华。
注释:¹蹴鞠:也作“蹴鞠”、踢球。

qīngmíng--chén

qíngxiánjiànbiānshāxínghuānglínwénluàn

hánshíqīngmíngjīngnuǎnfēngchízuìhuā

shūshēngtóulǎowángguānzhuàngshìtōushēngpiàojiā

yòngqiūqiānzhǐjiāngshīniánhuá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庭院深深深几许¹,杨柳堆烟²,帘幕无重数。玉勒(lè)³雕鞍(ān)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注释:¹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²堆烟:形容杨柳浓密。³玉勒:玉制的马衔。⁴雕鞍:精雕的马鞍。⁵游冶处:指歌楼妓院。⁶章台:汉长安街名。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雨横(hè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¹飞过秋千去。
译文: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¹乱红:凌乱的落花。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幕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幕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幕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难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颜易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9-497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1

diéliànhuā ·tíngyuànshēnshēnshēn

féngyán/ōuyángxiū sòngdài 

tíngyuànshēnshēnshēn yángliǔduīyān liánchóngshù diāoānyóuchù lóugāojiànzhāngtái 
héngfēngkuángsānyuè ményǎnhuánghūn liúchūnzhù lèiyǎnwènhuāhuā luànhóngfēiguòqiūqiān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偶登眺(tiào)¹。凭²小阑(lán)、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晴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miǎo)。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译文:偶然登高远望,倚靠着小小的栏杆,正是艳阳天,天气刚刚放晴,到处都是繁花盛草。远处山峰重峦叠嶂,山间云雾慢慢消散,海水缓缓涨潮,风平浪静烟波浩渺。村庄院落被袅袅青烟环绕,不知道谁家翠绿的树上传来几声鸟鸣。
注释:¹登眺:登高远望。²凭:倚靠;靠着。
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旅情悄¹。远信沉沉,离魂杳(yǎo)²。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chóu)(chàng)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³残照。
译文:旅行途中渐渐生起忧愁。远方的人音信全无,只觉思绪幽远。看着这样的景色不免伤怀,整日沉默无言,不知道向谁诉说。想到旧日的欢乐不知道在哪里,将来的约会也没有着落,岁岁年年,青春不再,便心生惆怅。满眼含泪,望向心上人居所的方向,只隐隐看到残阳与天边残留的晚霞。
注释:¹悄:忧愁的样子。²杳杳:幽远的样子。³断霞:残余的晚霞。
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含烟¹一株柳,拂地摇风久。
译文:带着云雾气的一棵柳树,垂地的枝条在风中一直摇摆。
注释:¹含烟:带着烟或云雾气。
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佳人不忍折,怅(chàng)¹回纤手。
译文:佳人不忍心折断柳枝,只能缩回纤纤细手,伤感地望着天空。
注释:¹怅望: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

liǔ

 tángdài 

hányānzhūliǔ yáofēngjiǔ 
jiārénrěnzhé chàngwànghuíxiānsh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