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香火伴残经,幽绝全家在画屏。
黄叶村藏一溪碧,白云堆拥万峰青。
安知遇酒分贤圣,但可与人同醉醒。
万事休心惟白发,更须结托老人屋。
山居香火伴残经,幽绝全家在画屏。
黄叶村藏一溪碧,白云堆拥万峰青。
安知遇酒分贤圣,但可与人同醉醒。
万事休心惟白发,更须结托老人屋。
王铚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 1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chán)¹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蟾²大、通天障碍。
译文:停下酒杯不举起,停下歌声不要唱,等候那圆圆银月跃出东海。不知从哪里飘来一片云,做成了这么大、通天的大障碍。
注释:¹银蟾:指月亮。古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²蟾:如此,这样。
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rán)(qiú)¹捻断,星眸(móu)²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³体态。
译文:龙须拈断,星眼瞪裂,只恨宝剑剑锋不快。我要猛地一挥斩断紫云的腰,仔细观看嫦娥仙女长得是什么体态。
注释:¹髯虬:卷曲如虬的须髯。虬,传说中龙的一种。²星眸:像星一样明亮的眸子,泛指明亮的眼睛。³嫦娥:此处代指月亮。

  此词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对“待月”的过程与当时心理变化的描绘,刻画出作者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形象地传达了他横厉恣肆的胸怀。

  上片起处采用苏轼《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和李白《北风行》两首词中“停杯”、“停歌”的句式,描绘了作者等待月亮升起时的焦灼、急迫心态。而第二句的“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则点出了由于“片云遮月”,使得“待月”的愿望落空,由此造成作者的愤怒之感油然而生,下片则具体描绘作者的愤怒与奋争。上下片用因果关系串联,使之衔接紧密,行文颇具内在的逻辑张力。

  下片起句“髯虬捻断,星眸睁裂”,极尽其夸张能事,用两个过激的动作表现,衬托出作者当时心情的起伏不平,描绘了一个“怒发冲冠”的愤怒形象。而“唯恨”两字,又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愤懑,语气咄咄逼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跟随着词句,想象出人物当时的情景,如身临其境,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塑造。而最末“一挥截断紫云腰”句,尽显其英勇豪迈气概,一股气吞山河的雄霸之气跃然纸上。

  综观全篇,作者以自己待月心情的从渴望到失望,再转而为愤怒的过程为经,以时间的变化线索为纬,交织成一幅“霸主待月”的图景,“由小见大”,烘托出作者的雄谋大志,其势锐不可当。

  这首词的显著特色,在于铲尽浮词,直抒本色。就语言来说,它语语本色、自然,不着色相,不落言诠,毫无词中惯见的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陈腐气,更无充斥词坛的那种绮罗香泽的脂粉气。就格调来说,它豪横骏爽,剑拔弩张,桀骜之气溢于辞表,与旖旎作态、扑朔迷离的所谓传统格调是绝缘的。这一点,在词的下片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艺苑雌黄》说它“俚而实豪”,完颜亮的词,现存四首,大都有这种横空出世的气概。这首词的直抒本色,还表现在它自然地、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真面目、真性情。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古诗云:‘识曲听其真。’真者,性情也。性情不可强,观稼轩词知为豪杰,观白石词知为才人。其真处有自然流出者。词品之高低,当于此辨之。”完颜亮的这首词,也同样是真性情的流露,观其词则知其为强横而进取的霸星。他“为人傈急,多猜忌,残忍任数”,“颇知书,好为诗词,语出辄崛强慭慭,有不为人下之意”。他在为藩王时,就久怀谋位之心,曾有题扇诗曰“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又有述怀诗曰“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终以利剑弑熙宗完颜亶而自立。得志之后,又蓄谋侵宋。《鹤林玉露》说:柳永《望海潮》咏钱塘之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他曾使画工图临安(杭州)城邑及吴山、西湖之胜,而于吴山绝顶“貌己之状,策马而立”,并题诗其上,有“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句。这首《鹊桥仙》,均与同格调、同气魄,自然而真实地流露了作者的强横而进取的真形象、真性情。“停杯”、“停歌”云云,已给人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之感,隐含一股威慑之力;“虬髯”“捻”而至“断”,“星眸”“睁”而至“裂”,其沉雄剽悍的形象性格已和盘托出;“唯恨剑锋不快”,益见其横狠;“一挥”两句,更如骄马弄环,千里之志,一望而知。文学作品,贵真实,贵自然。这在词中却是比较难以做到的,而完颜亮的这首《鹊桥仙》,却能兼而有之,这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quèqiáoxiān··dàiyuè--wányánliàng

tíngbēitíngděnghòuyínchánchūhǎizhīchùpiànyúnláizuòtōngtiānzhàngài

ránqiúniǎnduànxīngmóuzhēnglièwéihènjiànfēngkuàihuījiéduànyúnyāokànchángétài

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玉楼¹风迕(wǔ)²杏花衫,娇怯(qiè)春寒赚³。酒病十朝九朝嵌(qiàn)。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译文:玉楼上春风拂动杏花衣衫,娇柔瘦弱的身体担心因迷恋春色而受风寒。借酒消愁十天有九天喝得烂醉不堪。单薄消瘦。深深愁怨酒排遣,懒得梳妆打扮,眉影变淡,粉香全消,首饰全减。眼前是愁雨纷落天地昏暗,在芳草铺遍江南的心上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注释:¹玉楼:华贵的楼阁。²迕:风吹动。³春寒赚:为春寒所侵袭。⁴酒病:饮酒过多而病。⁵嵌:深陷。⁶岩岩:消瘦的样子。⁷眉儿淡:指懒梳妆,没有画眉。

xiǎotáohóng··chūnguīyuàn--qiáo

lóufēngxìnghuāshānjiāoqièchūnhánzhuànjiǔbìngshícháojiǔcháoqiànshòuyányánchóunóngnánméiérdànxiāngxiāocuìjiǎnhūnyānànfāngcǎobiànjiāngnán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运交华盖¹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译文: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注释:¹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在西方星座学中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破帽¹遮颜过闹市,漏船²载酒泛中流³
译文: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注释:¹破帽:原作“旧帽”。²漏船:原作破船。³中流:河中。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¹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²
译文:横眉怒对那些各路来的敌人的指责,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注释:¹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²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躲进小楼成一统¹,管他冬夏与春秋²
译文: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注释:¹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²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极端蔑视和无比的憎恨。由此衬托无产阶级战士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革命精神。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其中“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处。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作者在“破帽"与“闹市”, “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小楼”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 “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把前一句的战斗内容揭示得更加鲜明,使寓庄于谐的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既表明作者不管形势怎样变幻,前途如何艰险,决心为革命坚持不懈地斗争,又是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的辛辣讽刺。这一语双关的结尾,增强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参考资料:
1、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编写组.江苏省中学教师进修教材 现代文选.南京市: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编写组,1981年:54页
2、 李云海.干部名篇选读.长沙市: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259页

cháo--xùn

yùnjiāohuágàiqiúwèigǎnfānshēnpèngtóu

màozhēyánguònàoshìlòuchuánzàijiǔfànzhōngliú

héngméilěngduìqiānzhǐshǒugānwèiziniú

duǒjìnxiǎolóuchéngtǒngguǎndōngxiàchūnqiū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译文:才停了船,风又吹起,把缆绳系在了野桐林的一棵大树上。
注释:灵晖:诗人徐照的字,永嘉四灵之一。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月在楚天¹碧,春来湘水深。
译文:皓月当空,南方的天空越发清亮;春天来临,湘江的水更加浩荡。
注释:¹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借指南方的天空。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官贫思近¹(què)²,地远动愁心。
译文:我官小位卑,正盼着得到朝廷重用,却又客地遥远,怎不痛入愁肠?
注释:¹近:靠近。此句言自己官小位卑,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²阙: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所喜同舟者,清羸(léi)¹亦好吟。
译文:值得庆幸欢喜的同舟的旅伴,虽然很是清瘦,却也雅爱文章。
注释:¹清羸:清瘦。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孤舟¹相访至天涯²,万转云山³路更赊(shē)
译文: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
注释:¹孤舟:孤独的船。²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³云山:高耸入云之山。赊:遥远。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欲扫柴门¹迎远客²,青苔³黄叶满贫家
译文: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注释:¹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²远客:远方的来客。³青苔:苔藓。⁴黄叶: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⁵贫家:穷人家。谦称自己的家。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 .唐诗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

chóujiàn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zhōuxiāngfǎng访zhìtiān wànzhuànyúnshāngèngshē 
sǎocháiményíngyuǎn qīngtáihuángmǎnpín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